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2、第一百四十二章 ...
-
朱辰濠大本营在江西,但是他在云南和西北两地也经营多年。江西的铁矿让他在哪里都能吃得开。无论是哪个民族,铁矿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云南的瑶民和西北的蒙古人,他们都需要大量的武器来和大明对抗。而朱辰濠则在其中牟取暴利。
在西北经营的这些年,朱辰濠对许进也有一些了解。和刘瑾一样,朱辰濠也深知道许进的本性。甚至,他很早就预测到许进和朱厚照之间必定会产生龃龉。一个大臣,他可以贪财喜好美人,但是贪权是第一大禁忌,贪名是第二大禁忌,有时候还比贪势尤甚。贪权让皇上忌惮你,而贪名让你必然和皇上产生对抗。
皇上和大臣之间许多时候利益都是不一致的。一个大臣想要在同僚和百姓中的美名,少不得要和皇权正面冲突。而这正是为臣之道的大忌。
刘瑾到西北闹得这么大的动静,朱辰濠在西北的眼线很快将消息传递给了他。在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朱辰濠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现在的西北军或许装备不如御林军精良,但是论经验论战略战术绝对比京营好上一大截。若是能把许进劝反了,自己何愁不能多一个臂膀。同时,还能砍掉朱厚照的一个臂膀。
许进拿到这封信,犹如火红的烙铁一般。在此之前,他并不认识这位宁王,也不知道他已经反了。但是他和贩卖丝绸的商人朱成有过一面之缘,对他庞大的财力有有所了解。而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宁王。现在,他已经谋反了,劝自己谋反的信送到了自己的手上。
覃林超拿着这封信也是沉默。他跟着许进这些年,从一个小将军的军师做到了大元帅身边的军师,见识想法早就和当年不一样了。
“你觉得我该不该答应?”许进声音疲惫,早就没有往日的意气风发。
覃林超心中一惊,许进这是真的在考虑要不要反啊。“属下也不知道。若是元帅反了,可能会打出一条生路,也可能……”
“也可能成为千古罪人是吗?”
覃林超默然。
“我并不想反,内子和两个孩子都还在京城,我若是反了,他们性命危矣。”朱厚照主持了众多改革,带兵之人家人入京为质这一点却并没有改变。除了立志从军的三儿子以外,剩下的两个孩子入京都还在京城。
“如今宁王反叛,皇上未必会在西北大动干戈,若是西北不稳,再加上江西被宁王占据,朝廷未必有精神对付两边可能出现的状况。所以,很可能朝廷会搁置这件事情,等扑灭了宁王叛乱在反过来解决西北之事。”他们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可以获得一定的喘息。经过运作,西北之事能得到转机也说不一定。
“但愿如此吧。”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许进心中总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解决。说不定,还会有其他不可预计的事情发生。
相比京城,魏嘉所在的南京更早得到宁王叛乱的消息。船队马上就要出发,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下面的人劝魏嘉暂时不要出海,先等皇上的谕令到了再说。
他们心中其实是有一种惶恐,这一去至少是两三年,要是他们回来的时候改朝换代了怎么办。家中还有妻儿老小,若是自己不在家中,遇到战乱该怎么办?
“这个消息是不是只有我们知道?”
报信的人点点头。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主要是因为他们和水师的关系比较好,而南京水师接到求援即将被调往江西平叛。如今要防备的是船队中有不少水师抽掉而来的水兵,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从曾经的同僚那里得到消息。
魏嘉得到肯定的消息,斩钉截铁的说道:“不必等皇上的谕令了,也不用等钦天监的人验算时间。他们还不如咱们这样的人懂得海上的天气变化。这件事宜早不宜晚,晚了容易生变。传令下去,咱们后天就出发。”
报信的人为难道:“这个,不太好吧?”
魏嘉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道:“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使改朝换代,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万万不能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就动摇军心,让这个计划胎死腹中。反正一切准备都做好了,这几天海上也是风平浪静,咱们后天就走,决计不可拖延。”
巨大的声响吓了人一条,那人说不出话来,只好长叹一声下去了。
第三天,船队果然提前出海,避过了南京最人心惶惶的时刻。
这件事传到朱厚照的耳朵里,朱厚照感叹果然没有看错人。魏嘉这样的决绝,为他避免了许多麻烦事。
为了朱辰濠叛乱的事情,朱厚照已经三四天没有好好的睡过一觉了,他不是在召见大臣,就是在等着前方的紧急奏折。偶尔能睡一会儿,也是夜深时分,和内阁的大臣们轮流休息的时候。杜若看他整个人都消瘦下去,想了许多办法想让他能放松一下子,都没有什么用。
这是朱厚照在正是接过帝位之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他怎么睡得着。即使稍微有一点时间休息,轻微的风吹草动也能让他惊醒。
“南京水师接到求援已经封锁水道,围困叛王在这一片区域里,各地的兵马也紧急向江西行军中。”说话的是马文升。身为兵部尚书,他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
朱厚照揉揉自己的太阳穴,表示知道了。刘健立马接着说话:“根据探子所报,宁王并不得民心,所到之处,民怨沸腾。只是宁王手上有不少银两,又打着重振士农的口号,才笼络了不少官吏和乡绅为他所用。”
大明的商人地位越来越高,官吏的管理越来越严,早就有许多文人不满。宁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施以薄恩,让这些人为他效命。
这一点到是不足为惧,宁王要讨好官吏,必然会加大对商人的压榨。而没有了商人的支持,在江西这个方寸之地,宁王很快就会发现什么都缺。打仗打的不仅仅是谁能打谁会打,还是谁的后勤做的更好,谁的国力跟强盛。
看朱厚照对这一点不敢兴趣,马文升试探性的说道:“如今宁王叛乱,西北之事……?”
朱厚照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心中也早有了妥协,无奈的说道:“既然如今江西不稳,西北之事就从轻处理。所有涉案人等,减罪两等。”这已经是朱厚照能做出的最大的让步了,实在是危难关头,西北不能乱。
虽然不如自己的预期,但是对于这个结果,马文升也是相当满意的,默默地退到后面去不再说话。他自觉自己已经仁至义尽,至于许进以后能做到哪一步,和自己再无关系。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好消息还没有传到西北,西北就传来消息:许进杀尽钦差,自己反了,只有游二护着刘瑾杀出一条血路,如今由克里木的家族庇护隐藏。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惊。朱厚照气急攻心,当天就病倒了。
其实许进是不想反的,一来他顾念这家中妻儿,二来他实在不愿意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他迫不得已做这件事,还是因为朱辰濠的计策实在太过歹毒,逼得他不得不反。
朱辰濠也不仅仅是送了那一封信,他还给许进送来了一字并肩王的印玺和蟒袍,而且是大大方方的从大同街道中敲锣打鼓而过,动静嚷嚷的全城皆知。许进第一时间把这些人抓了起来,直接当场斩首,以证清白。
然而,这并不算完。很快全城都有了许进已经投靠朱辰濠的传言。三人成虎,大家传的多了,自然有人相信。经过百姓们的添油加醋,故事也完全变样,变成了朱辰濠叛乱是和许进约好的,两人相约叛乱。叛乱成功后,推翻朱氏王朝,规定以黄河为界,两人到时候划河而治。
你说他们是什么时候约好的?我舅舅的小姨子的儿子的朋友是许将军府上的家丁,他说的,当年许将军在将军府接到过好几次宁王。要说其中没有什么事情,谁信啊!
在流言最开始时,许进只是置之一笑,可是越到后来,许进越来越笑不出来。这可不是好玩的,刘瑾和督察院的人还是大同呢,要是他们相信了怎么办?
许进亲自上门向刘瑾解释,希望能够通过刘瑾能上达天听。
刘瑾自然不是傻子,知道这是宁王的离间计,所以一口保证解决这件事情。
又或许是许进自己倒霉,又或许是许进的确是治下无方,一件事情的发生,成了逼得许进造反的导火索。
就在城里的各种言论传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许进的生日到了。因为这一年都过得不太顺利,大家都想为许进大办一场去去晦气。
席上有人点了一出陈桥兵变要唱,正好在此时,有人送了一架龙腾四海的屏风,被许进夸了一句绣工不错。时间如此之巧合,许进的属下们就开始琢磨,许进这是不是在暗示什么。毕竟,他们也不是许进肚子里的蛔虫。即使许进极力否认传言,但是焉知他只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准备起兵。要知道前些日子,兵械库才更新了一大批军械。
许进冤啊,他只顾着和别人寒暄,哪里知道前面唱的是陈桥兵变。军械库的军械,为了撩骚火筛准备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起兵预备。
只是历史就是这么巧合,一出陈桥兵变,一扇龙腾四海的屏风,一次无关叛乱的军械更新,将历史推向了不可知的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