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第65章 ...

  •   像我师父这样千年难遇的斫琴师,即使是良木碎块,他也能把它们用胶拼接起来,做成一床好琴,比整木好琴不遑多让。

      斫琴之先,要先干燥木材,这样才能不蛀不曲,髹漆之后音质不变。

      木材干燥之后,就是定型剖板。

      除了形制,底面两板的厚薄也决定了音色的好坏。

      底面两板做不好,这床琴便毁了,即使髹漆也补救不了。

      斫好底面两板后,须将两者胶合,叫做“合琴”。

      《断琴记》曰:凡欲合琴,先择良月,须于三伏内用上等细生漆入轻薄牛皮胶煎水,大忌肥腻,渐上入,少调和令匀后,挑起如细丝不断,方得下细绢罗牛胫骨灰一两,调末一两相拌搅,稠粘如饧;然后匀匀涂于板缝上,先以竹钉子于头边及其尾下面勘定,贵无长也;然后用索匀缠,仍于天地柱两边以木楔楔之,缝上漆出,便随手净刮去,入窨内七日,侯干取出。

      这是普通的合琴方法,而雷氏合琴,合琴后还要葛布自下而包裹,然后才放在通风处阴干,不可太阳直接暴晒。

      这种方法师父说叫做“葛布灰胎”,即包裹葛布后再上灰胎的斫琴方法,也就是漆器工艺中的“布漆”。

      使用布漆之后,即使用石搓磨,也不至于将木胎或木筋暴露出来,木胎拼合处也不容易松裂脱开。

      而琴用布漆还可以调节音质,补木胎之不足。

      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工艺,雷琴才能独树一帜,成为琴中“仙品”。

      合琴之后,便可将岳山、承露、轸池、琴轸、冠角、雁足、尾托等粘贴上去,等胶干后,修整胶溢出部位,即可开始髹漆。

      岳山、承露、轸池、琴轸、冠角、雁足、尾托等的选材以象牙第一,玉石次,紫檀木再次之,此下为老红木,花梨和枣木等。

      琴轸一般不用木轸,因为木轸时间久了会滞涩,拧弦时会发出嘎嘎之声,不利调弦,故而不用。

      琴髹漆,重点不在于美观,而在于音色之美,即用髹漆来补充底面两板的不足,使琴音更美。

      髹漆时,要先是上灰胎,即将漆灰均匀刮到琴体之上。

      刮一遍灰胎要干燥十天左右,然后刮第二遍,如是这般,要二十遍以上。

      灰胎刮完之后历经一年寒暑才干透,而后在灰胎上再用漆均匀地擦抹数遍,使琴体平整光滑。

      上灰胎除了手法之外,漆灰也是关键。

      常用的漆灰有鹿角灰、瓷灰、砖灰、瓦灰、泥灰、膏灰、血灰和八宝灰等。

      除了血灰是以猪血调和生石膏粉外,其余均可顾名思义,是用鹿角霜、瓷器粉、砖块粉、瓦片粉、泥土粉、石膏粉和八宝粉等与漆调和而成。

      瓦灰遍地可寻,用此上灰胎之琴,民间称之为“野斫琴”,但它音响易松,漆灰易脱落,不堪使用。

      八宝灰用料贵重,多为宫斫之琴,是王公贵族装饰所用,其外表华美,但音质响亮,没有琴所追求的悠远意境,虚有其表而已。

      历来的雷氏斫琴师经过实践,认为只有鹿角灰才能真正表现出琴的绝美意境。

      上灰胎之时便可缀徽了。

      上完灰胎之后还要打磨,要把每层漆灰都磨平,最后一层灰胎要精磨,这非常关键。

      打磨时要先用粗颗粒的砂布来磨,逐步地换细砂纸打磨,越到后面用的砂子越细,这样磨出来的效果最好,琴面非常光洁,没有划痕。

      灰胎打磨时,可以上弦试音,灰胎是否磨好的最重要标准是没有沙音,否则继续打磨。

      灰胎经打磨后,表面会留有毛孔和砂眼,需要进行走水,彻底消除胎上的毛孔和砂眼。

      方法是用漆调合细灰粉制成腻子,用牛角刮子等对漆胎通体刮涂,要基本收清,干后打磨。如此数遍,到表面无毛细孔即可。

      至此,底漆制作完毕,就可以上面漆了。

      在漆中加入松节油,刷漆后打磨刷制数次,达到一定厚度方可。

      之后,用真丝布包裹棉花团制成扑子,然后用它蘸生漆在琴面上均匀揩擦,这样揩数十遍才能完成。

      揩漆次数必须多,因揩漆每次都用回丝团擦掉,留下很薄的一层,十几次后漆层才能有一定的厚度,琴面才能耐磨耐用。

      每擦三四遍后,漆层须老化几天,使其坚硬后再揩漆。

      每揩四五次后,漆面会形成一些漆粒子,要用砂纸轻磨琴面退砂,使其光滑。

      琴髹漆之后,便可上弦试弹,以调整岳山、龙龈高度。

      上弦试弹是为了保证面板的平整性,自四徽至琴尾处保持水平。

      而适当修整岳山、龙龈的高度是为了弹奏时不会因琴弦距离琴面太高而抗指。

      师父说,一床琴在经过无数次的弹奏之后,漆面会形成一些细小的裂纹,称之为“断纹”。

      这些断纹有的细密如牛毛,叫做“牛毛断”;有的间隔如蛇腹,叫做“蛇腹断”;有的流畅如流水,叫做“流水断”;有的大如龟背,叫做“龟背断”;有的如冰裂横竖交织之细纹断,叫做“冰裂断”;有的绽放如梅花,叫做“梅花断”。

      琴以断纹为证,盖琴不历五百年不断,愈久则断愈多。

      师父收藏有好多古琴,我最喜欢的就是两床,一床叫做“飞泉”,一床叫做“云泉”。

      “飞泉”系雷氏所斫的连珠式琴,杉木斫,髹栗壳色漆,纯鹿角灰胎,蛇腹间冰纹断。

      蚌徽,紫檀岳尾,白玉轸润若凝脂,青玉足。

      面板弧度较小,项腰内收处厚度不大,只将底部两处楞角做圆,面上略具圆意,系晚唐雷氏琴。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草书“飞泉”琴名,龙池下方篆文书“玉振”大方印。

      池之两旁刻篆书琴铭:“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

      “飞泉”琴名、“玉振”印及篆书琴铭俱贴金。

      “云泉”琴则系仲尼式,栗壳色漆,小蛇腹间牛毛断纹,面桐底杉。

      背面龙池上方刻楷书“云泉”琴名,其下刻“久御不厌”大印一方。

      腹内纳音微隆,纳音右侧刻“伏虎寺钟梁”,左侧刻“成都雷霄斫”。

      琴音温劲松厚,极富底蕴。

      雷琴号称: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出正音。

      这两床雷琴都是佳作,但师父却说它们已经失了雷氏法度,媚俗偷功,比之雷氏最初的琴相距千里。

      师父说,世上现存最好的雷琴共有三床,如今都在皇宫里面。

      一床叫做“九霄环佩”,一床叫做“春雷”,均是雷威所作。

      另外一床叫做“大圣遗音”,为雷俨所作。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而雷氏中雷威堪称第一。

      雷威的“九霄环佩”琴为伏羲式,紫漆,纯鹿角灰胎,发小蛇腹断纹,琴背龙池上刻唐篆“九霄环佩”四字。

      琴面自肩至尾均较圆厚,近边处亦略具圆弧形,看上去古朴厚重。

      琴背上的“龙池”居于中部正中,四徽到七徽之间,“凤沼”居于腰尾之间,十徽到十一徽之间。

      池沼边沿的贴格是用一根长木条制成,接口处放在左侧正中。

      “龙池”和“凤沼”大小、位置适宜,形式协调,制作手法细腻,与其他琴截然不同。

      “九霄环佩”琴的内部起伏较大、纳音较厚,纳音正中又开出一条约六分宽、三分深的圆沟,通贯于纳音的终始,其凸起的边沿,距底板仅容一指许。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纳音,是雷氏独有的斫琴技法。

      “九霄环佩”非桐木所斫,其底面为杉木,纳音与肩部边侧则是以桐木镶合上去的。

      这种杉木产自峨嵋,质地松弛、纹理细直、富有弹性、耐久且不易虫蛀,非常适合用来斫琴。

      “春雷”琴其造型为圆头伏羲式,黑漆,漆下为鹿角灰胎,侧面脱漆处露葛布底,通身小蛇腹断纹,鎏金铜徽,桐木斫。

      琴面弧度较圆,项、腰两边棱角无浑圆之象,琴底两处棱角浑圆,护轸之间、凤舌之下亦未见减薄之象,圆形龙池和凤沼,龙池内纳音处有拼接痕。

      无腹款字迹,池上刻草书“春雷”二字,池下刻大印一方,篆“沧海龙吟”四字。

      雷俨所斫的“大圣遗音”琴则为神农式,桐木斫,髹栗壳色漆罩以黑漆,纯鹿角灰胎,发蛇腹间牛毛断纹。

      琴背作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隆起,金徽玉轸,紫檀岳尾。

      龙池上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四字,池下方刻二寸许大方印篆文“包含”二字。

      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四句“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十六字,填以金漆,腹内圆龙池之四角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

      这床琴具备了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等九种美好音色,琴音响亮松透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生动,富丽堂皇,非凡琴所能企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