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十章:君臣(2) ...

  •   姬豫与高阳劭一同粗略勾出的朝野众生相里,主张暂居汤谷的和主张返归咸池的两派,与缓战、速决两派的版图,还并不完全相当。譬如当年一直监军江北的司空仲陵,虽曾数次奉命修谒咸池园陵,然而因此深知如今咸池的破败,若是朝廷强行北迁,则咸池乃至京畿,仅仅修复宫室台省一项,便又要劳民伤财。以仲陵的意思,西北一路,山峻关雄,咸池四周都是平川,去筱山关还未远,若因出征西北,劳役兵民,台省还京,还算合乎正义;不想速战,又要兴建,戎狄居高临下,实在不利我方防守,这劳役投入了也并不值得。便颇有人指责他维护姻亲,要将朝廷留在东南,将丹陵、袤陵等地,替换他的家乡,作了新的京畿,遂牺牲同乡父老的期待,成全虞公纪等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宗武等人却也希望朝廷北上,可以巩固人心,振奋士气。于是这两派此时倒是协力,一同对仲陵提出抗议。而尚书令晋玮等人,这回倒是与仲陵并力齐心了。
      虞公纪等,据说原本不是没考虑过参与朝议。尤其见过虞公纪奏议草稿的人,无一不被其恳切的公心感动,明慎如姬世辰、俊侠如乔直,都感叹这才是奏议应该有的样子。但被前头这帮人一折腾,亲故无论少长,连高阳劭在内。都小心建言,劝他不必急于上呈,以免有心之人说他和仲陵果然坐实勾结,越发扯不清,朝里纵然有人,也不好从中调和。虞公纪固然觉得有理,大局为重,强自将奏表压下,然而无端遭此弹劾,仲陵觉得太愚蠢,虞公纪怒感很无稽,各自一脸的清者自清,遂连正待约集亲故、共同拜表申理此事的姬世辰,也被他两位这副泰然自若,恹恹地给噎得个无处着力、罢兵退还。虞伯声倒是领情,见着姬豫,微带不好意思的认真神色,说是多承姬相关照,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妇公,今番纯是犯到小人,应可从容对付,无非一点小事不足挂齿,遑论惊动姬相与大将军兄弟。
      姬豫一时失语沉默。高阳劭高坐在上,笑得几乎绝倒,又正色回来,还想劝几句,姬豫忽然扬声:“殿下,这样的小事,也是不劳皇太子插手的。”
      虞伯声侧目,声音里也不由透出几分轻松,淡淡道:“这话听着怎么耳熟。”

      高阳劭眨一眨眼,即刻解悟,朗朗而笑。
      送走伯声,她轻轻抬手,邀姬豫到身边来。待又挽着手并肩坐了,她低着眼想了想,笑出声来,似撒娇还似佯嗔般,轻声道:“他笑我。笑你管我。”
      姬豫歪头,唇角轻勾,不做声地瞧着她,眸中如朝霞照映的江水,波光闪动。
      “你父亲好管我父亲。你也管我。你们都一样。”
      姬豫心想这到底哪里一样了,我是我他是他,你父亲贵为天子,更岂能像你一般,女儿身当男儿使——但这话一说出口,就是大逆不道,打死也得憋回去。
      “青虬,这是……你第一次,认真驳我呢。”
      “臣竟然驳了殿下吗?”
      高阳劭盈盈轻笑:“你还没觉察。”
      “臣只是想提醒殿下而已啊。弯弓须破的,驳论必有靶敌。殿下彼时还未开声,一不曾下令,二无有暗示,心意全没呈露,臣就算想驳,又从何驳起呢?”
      他声音也不大,温恭和缓地,唇舌间轻轻流淌出来,宛如清风拂人。
      高阳劭瞪他一眼,轻哼了一声,扭过头去,琢磨顷刻,又转回来:
      “你,哼,你不让我说话。”

      皇太子殿下当年领兵在外,怎么说也曾是戎马征战的人,阵前一呼百应,都是寻常,居然还没开口就被一个纯文职的东宫侍从官给顶了回去,简直没有道理。

      姬豫闻言失笑,微微倾身俯首,算是服软的姿态:“臣知罪。”
      ——当然,姿态固然可以做一做,权当哄哄朱鸾表妹开心,要说认错,那是万万不可真心承认的。

      另一面,皇帝高阳景约了录公姬世辰,在太极殿东堂相见。君臣简单交谈了几句,都觉西征之议错综复杂,迁都与否倒是相对好办些。高阳景谈着便摇头,说两个头疼的事搅在一起,看着已经有不少人要出来浑水摸鱼。姬世辰心道这是机会,便将那些攻击仲陵、虞公纪等的言论大致复述了一遍,顺便也替与仲陵看法彼此相援的晋玮等人,多讲了几句好话。高阳景蹙眉道:
      “正是这些人。也不知道是真不明白事理,还是故意裹乱。”
      姬世辰欠一欠身:“陛下打算怎么办?”
      “世辰意下如何?”高阳景迅速反问,一如这些年全部的冷静和从容儒雅。
      “全看陛下的意思。”
      姬世辰微微眯起了眼,唇角轻扬:“陛下若铁心速战,亲守前线,愿意迁回咸池,便请陛下下诏还都,臣为先导,重修殿宇明堂、太庙社稷,等等等等,待一切就绪,再迎接朝廷和陛下。农时不可失,也未必就急在今年回去。陛下若垂悯黎庶,则先暂居这东宁国的旧宫,待神州克复,重回咸池祭拜先帝园陵,也是无妨。臣族甘渊姬氏,本朝刚出三恪。论到被戎狄打得迁都,也不是第一次。舆情如何滔滔,臣都能承受得住,还请陛下照着自己的本心下旨便是。”
      举重若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话到尽头,深深俯首,遮掩去明锐目光。
      高阳景怔了一怔,哑然而笑,摇了摇头,低低唤了几声“世辰”。
      “行。那么我……哦不,朕的意思。暂都汤谷吧。”

      暂都汤谷,意味着那些抨击仲陵、晋玮、虞公纪等的声浪,必然分出些许,也拍打到高阳景身上。无理生事、求沽不畏权贵名声者,只敢骂高官,不敢骂皇帝,投鼠忌器,便渐渐不再做声。剩下真心持有异议的,自然不多,姬世辰携长史乔直逐一拜会,抑或去函,能解释的都解释过,实在见解相左,也不勉强,相揖作别而已。宗武、苏虑诸位,本来只是对事不对人,事既如此,对人也更没什么好再纠缠。不过这也确实让朝野的争论,都更多地集中回了战与非战之上。
      大家都是聪明人。吵架归吵架,抬杠归抬杠,中州、东疆女织男耕的,北境牧马放羊的,南海摸鱼探珠的,各州郡县也都没闲着。于是从高阳景到姬世辰,到晋玮,到虞公纪,到相关各曹的尚书郎,到其他相关的各省列曹,每日都会很忙。防着敌军出关的,无论盯着筱山关,还是盯着渝州和楚州之间的西陵关,自都不曾放松。高阳景本人颁诏“暂缓征伐”的时候,似乎很多喧嚣都瞬间戛然而止。速战论者当然始终不曾甘心,章翟大单于和右贤王,甚至派使者向高阳景和高阳劭致意,说筱山关前,当年戎狄困战许久,决意一搏,也能打破,既然中原人这样忌惮筱山关,和攻上西北那条一夫当关万夫莫摧的山道,虽然更北是茫茫的冻土和荒原,但章翟的牧马人,必能踏出一条路来。乔直得到消息,便将“章翟人做得出来”,同姬世辰和高阳劭,分别都说了一遍。
      姬世辰当时点一点头。而待高阳劭听到这话,则笑一笑,说大单于我并不如乔长史熟悉,但右贤王我是了解的,所以我信。
      她内心却也顾不上更多。如今头疼的,是父亲先前的烦心事已然告一段落,燕秋娘母子就必定要再次浮上水面。燕秋娘生的是个儿子。
      一到满朝文武都从争执中缓过气来,没谁会比高阳劭更介意这件事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