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嬴姜看着这样的卫鞅,眼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敬意,可她仍没有太多的表示,只是对着卫鞅深深一拜:“先生大才,姜在此拜谢先生。”
卫鞅受了一礼,却道:“鞅不过就雀鸟之事作答,并无他意。更多的,不过是公子天资聪慧,自我揣度而已。”
嬴姜轻笑,没有接话。今日,他们二人借雀鸟议事本就打着暗语,如何又能将话说得明白透彻?一切放心里就好。嬴姜跟着卫鞅走到门口,没等嬴姜再说什么,就被一个声音打断思路。
“左庶长…”车英风尘仆仆地赶至门前,见嬴姜在,忙道,“车英见过公子。”
嬴姜点头,眼见着车英又急又喜的模样,心中自有揣测,也就笑道:“左庶长事忙,姜不便叨扰,就此告辞。”说着,对着卫鞅再次行礼。
卫鞅拱手:“公子慢走。”等到嬴姜一行走远,卫鞅侧身看着车英:“如此匆忙,所谓何事?”
“左庶长,斥候来报,韩国的车马不日即将抵达。”车英将手上的布书递给卫鞅,口中还将自己得到的信息说得飞快。他的脸上满是激动,声音里带着些许的颤抖。多年来,秦国一直饱受别国欺辱,如今,君上起用左庶长,变法图强,竟引得韩国主动遣使赴秦!不管世族如何诟病秦法严苛,车英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卫鞅接过布书粗粗一看,由听车英这么说,心头也是一热。可他还是努力克制住激动将布书合拢收好,又极力使语气平静:“是吗?走,进去再说。”说着,抬脚就要往里走。却因为心切,没有注意底下的门槛,亏得车英眼疾手快,才没被绊倒在地。
“左庶长小心!”车英扶着卫鞅,等他站稳便放手。难得见到卫鞅如此狼狈地情状,车英心里暗暗发笑。
“要笑就笑吧。”卫鞅斜了车英一眼,没好气道,“这样憋在心里,你憋得难受,我也难受!”话音刚落,便听得车英放声大笑,那畅快,当真是许久不见了。卫鞅看着车英,眼中也带着笑,见车英如此开心,倒也被感染了,跟着笑出了声。
“何事如此开心?”景监本在堂内,听到二人笑得畅快,不由好奇地出来相询。
“景监,你过来看看这个。”卫鞅没有说自己的狼狈事,而是将车英递来的布书给了景监。为了吊足景监的胃口,卫鞅故意没有告诉景监布书的具体内容。惹得景监疑惑地将布书接过,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
“这、这……”景监一目十行,越看越喜。待看明书中所写之事,忙抬头,目光如炬,“书中所言可是当真?”布书上不仅叙述了韩国车马即将到达秦国境内的消息,而且,据斥候来讯,韩国的车马中似乎还安排了贵客,如若所料不差,该是韩国的高平侯韩珧及其子韩朋。
“车马还没有到秦国,一切都不太好说。”卫鞅看着书信,轻声笑道,“不过,可以早些准备起来。不然,届时当真是高平侯前来,秦国若没有好好安置,却是大大的失礼于别国了……这样,车英和我去禀告君上,景监,你先去安排安置韩使的住处。切记,不卑不亢。韩秦两国都是大国,外国邦交,讲究的便是平和相待。秦国不能矜傲相待,但也不必为了外交就讨好献媚于韩!秦国虽穷,但不能短了自己的气势!”
“嗨!景监明白。”卫鞅一下令,景监便兴奋地接过任务。
卫鞅带着车英行色匆匆,直往书房赶去。秦孝公正在书房中焦急地等着他们,他站在地图的前面,双眼看着秦国的整个版图,保持着沉默的姿态。
“君上,左庶长他们来了。”黑伯老当益壮,说话仍是一如既往的中气十足,直接将秦孝公从沉思中惊醒。
“怎么说?韩国车马快来了?”之前通报之时,卫鞅已将韩国不日将至的消息告诉了秦孝公,因而才能见着如此急切的秦孝公。
卫鞅同车英忍不住相视一笑。卫鞅看着秦孝公,轻笑:“君上莫急,还请听臣相告。之前斥候来报,韩国车马以商人身份已出函谷关,按脚程算,该是快到了。”
秦孝公听卫鞅这么说,不由松了口气,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许多:“如此便好……那安置韩使的事情……”
“臣已经让景监去安排了。”卫鞅轻轻松松地将秦孝公的话接过,说得不急不慢,“秦与韩皆为周天子所封之诸侯,二者于身份上没有任何不同,因此秦国并不需要对韩国卑躬屈膝,奴颜媚好。秦国要做的,就是不卑不亢。”
“如此……是否有些不妥?”秦孝公听卫鞅如此安排,心中有些犹疑。之前秦国遭逢六国分秦之耻,如今韩国遣使赴秦,秦孝公自己自然是希望能不卑不亢相待于韩,只怕韩国会心生不悦,反而于邦交无益。天下人都知道,秦与韩真要论起来,都是周天子所封之臣,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但如今,秦国积贫积弱,如若不是老秦人的铮铮铁骨,如今真不知秦国在何处!秦孝公暗暗对自己说,如若能于邦交有益,于秦国有益,便是要暂且低韩侯一头,也就低了!至多二十年,二十年之后,他定要让山东六国对秦国平等相待!
“君上,韩国此次赴秦,只为访国,别无他意。平等以待,方不失我大秦国色!”卫鞅看着秦孝公,言辞有力,掷地有声。他明白秦孝公的顾忌,但此次主为访国,如若还将韩国抬过天,倒显得秦国怯弱怕事,萎烂如泥。
秦孝公没有立刻决断,他双手背在身后,在地图前来回踱步。卫鞅和车英就站在原地,静静等待秦孝公做出最终的决定。许久,秦孝公回头,语气平缓:“如此,一切就有劳左庶长安排了。”
卫鞅听秦孝公这样说,不由精神大振:“嗨!君上,另外据斥候来报,韩国高平侯韩珧及其子韩朋也在车马之中。”
秦孝公一愣:“韩珧?他怎么来了?”
“想来是从申不害那里知道了臣的消息。”卫鞅双眉紧锁,喟叹不已,“臣昔日在稷下学宫学习,与申不害、慎到大师也算得上有同门之谊。我们三人虽同为法家,于治国之道却是道法不同。慎到大师主张以‘势’治国,臣主张以‘法’治国,而申不害则主张以‘术’治国。后虽分开,但我们三人对另外二人的见解都兴趣不已。我们也约定,如若有缘,日后得以施展抱负,他日必要邀请对方入国。想来,韩秦初涉变法,臣这边忙得手脚并用,申不害也定然是周转不开。因而才引得高平侯有了这入秦之举。”
“那依左庶长之见,高平侯入秦,是好是坏?”车英佩剑站立于旁,连忙问道。
“可好可坏。”卫鞅答得意味深长。没人能够准确预测之后的事情,一切都只能依靠揣测与防备,“只是……秦国恐怕不久就要迎来联姻之事了。”
有了秦孝公的命令,一切安排自然顺遂许多。当然,卫鞅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韩使赴秦对于秦国而言虽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是一个值得全国人瞩目的事情。在这件事上,甘龙绝对会帮忙压制着老世族,不让他们一竿子出来胡乱搅事。
收到韩国车马进入栎阳的确切时间后,卫鞅便率一些大臣早早地守在郊外。不多时,便见到两辆由两匹马拉动的车子一前一后向着栎阳缓缓驶来。等马车停稳,卫鞅上前几步,对着马车躬身行礼:“秦国左庶长卫鞅,见过高平侯与韩使。”
高平侯韩珧已是而立之年,一身墨绿暗纹的广袖长袍,翩翩之姿,颇有旧晋之风。见卫鞅已站在车下,韩珧不由轻笑:“左庶长多礼了。”一边说着,一边低头搭着车辕慢慢下地,步履平缓,不急不慢。韩使却是一声不响,跟在韩珧身后也下了车。原还想着转身去接韩朋,不想韩朋就这么直接从车上跳下来。韩使大急,一声“公子”就这么急喊出来。
“怕什么!大丈夫生于世,如若连小小的车马都不能驾驭,谈何兴邦安天下?”韩朋满是不屑地看了韩使一眼,挺胸说得自豪。
卫鞅听韩朋这么说,忍不住侧脸去看。只见韩朋一身湖绿的广袖长袍,许是年岁尚幼,整个人显得威严不足,可爱有余。看着他一副故作老成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卫鞅好笑地看了韩朋一眼,转头对着韩珧赞道:“令公子天资聪慧,又兼为人稳重,实在是高平侯之福啊。”
这明显是恭维之词,却让韩珧自豪不已。面上却仍是几番客气:“左庶长客气了。小儿鲁莽,无状之处还请左庶长见谅。”
卫鞅轻笑:“君上已在宫中等候。还请贵国车马一应入内整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