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来自星星的你01 ...
-
什么是哲学?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展开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一点,是从哲学和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这个方面,来说明什么是哲学,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明确:
①什么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二者是同义词。古人称上下四方为宇,指的是空间;古往今来为宙,指的是时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所以这里所说的宇宙也就是整个世界。世界观也就是宇宙观,都是讲的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根本看法。这种观点、这种看法是以世界的整体为对象的,它讲的是整个世界如何如何,比如说,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从来就是物质的世界,还是在物质世界之前已经有某种精神力量存在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永恒地发展变化着的,还是静止不动的?这种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还是杂乱无章的?等等,这都是讲的整个世界如何如何。这种看法不同于对具体事物的具体看法,不是讲的是具体事物的具体特点。比如说,光是一种电磁波,速度30万公里/秒;地球是个椭圆体,它除了每日自转一周之外,每日还围绕太阳旋转260万公里;张三是好人,李四是坏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具体事物的看法,讲的是具体事物的具体特点,而不是讲的整个世界如何。在这里,必须明确,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既不同于对具体事物的具体看法,也不是所有这些具体看法的简单的、机械的相加,而是从具体看法中概括出来的对一切事物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从特殊当中概括出来的普遍。因此,世界观就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带有整体性,二是带有根本性。也就是说,它是从整体性上和普遍性上来反映世界的,而不是从局部性上、个别性上来反映世界的,不是细枝末节的看法,而是根本的观点。
②哲学和世界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哲学和世界观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世界观和哲学这两个词通用,看作一回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二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都是研究的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这一点就注定了二者密不可分。
其次,二者之间又有着严格的区别。哲学又不同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朴素自发的世界观人皆有之。这是因为,第一,从作为认识的对象客观世界来看,物质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由于它们是互相联系的,所以在个别之中就存在着一般,这就为人们形成一定的世界观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条件,也就是说,有了一个能够产生普遍看法的可能。第二,从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的认识能力来看,凡是智力正常的人,包括小孩子在内,都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小孩子能从爸爸、妈妈、阿姨等等不同的人中得出结论他们都是人,而不是物、狗等,经过抽象思维产生了人的概念。因而人的立法能力就不仅能够反映具体事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够通过抽象的思维进行概括,从个别中认识一般,从特殊中认识普遍,这就为形成世界观提供了一个主观的条件。第三,从主观与客观的联系来看,凡是正常的人,野人、狼孩除外,都不可能与客观外界隔绝,都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客观外界发生联系,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过程中,人们起初就会对个别事物产生一定的看法,然后随着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的视野也就越来越广阔,逐步就会对世界的本质,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形成一个总的看法,这种人们就有了一定的世界观。这种认识的发展过程,在任何人的头脑中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发生的,所以世界观是人人都会有的。
但是必须指出,由于人们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活动范围的有限性,所以,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世界观,还是零乱的、不系统的、不自觉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一句话,就是还具有自发性,这样的世界观其内容构成往往又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这样的世界观就不等于哲学,世界观虽然人皆有之,但不等于人人都懂哲学。
那么,究竟哲学是什么呢?那就是只有把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这种朴素的、自发的世界观,加以提炼和升华,并用逻辑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之具备理论的形态,才成为哲学。所以,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或者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就是哲学和世界观之间的区别。
哲学和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之间这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告诉我们:一方面,哲学并不神秘,它植根于每个正常人的实际活动中;另一方面,哲学又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专门学问,要掌握它,就得下一番苦功夫学习,不学自通的事是没有的。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哲学就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的观点,这是世界观;人们用这种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它就又是方法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更加自觉地坚持了这个统一。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弄通它的基本理论,又要联系实际,善于把理论化为方法。
2.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一点,是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这个方面,来说明什么是哲学。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哲学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据文献记载,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一是“爱”,二是“智慧”。在当时,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就是爱智慧、爱真理,认为凡是属于人的智慧的结晶的东西就都是哲学。这就是说,哲学这个词,在当时是包括一切知识的意思,哲学就是知识的代名词。在古代,哲学刚产生的时候,人们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非常贫乏和肤浅,所以没有形成独立的专门科学。古希腊人的哲学同自然科学是不分的,混在一起的。那时哲学家同时又是自然科学家,比如唯物主义的奠基人泰勒斯,他不但研究哲学,而且还懂得天文、地理、几何学等等。亚里士多德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他不但有哲学著作,而且有逻辑学、物理学、天文学、伦理学、政治学、语法修辞学等方面的著作。
后来,到了十五世纪,各门近代科学,首先是天文学、力学、数学,然后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最后是社会科学在历史上逐渐产生了。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由于科学的发展仍然处在较低的阶段,还不能阐明客观世界各方面的联系,可是当时的哲学家们,又力图要以自己的哲学说明世界的总体,所以,这就必然要在许多方面只凭逻辑的方法去进行推演,用想象的联系去代替尚未知道的真实的联系,以补充科学材料的不足。这些哲学家,往往把哲学凌驾于各种具体科学之上,把哲学当成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企图建立一个把各种具体科学都包罗在内的哲学体系,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哲学要充当这种绝对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的知识的体系,实际上是以哲学取代各门具体科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束缚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情况。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这种凌驾于科学之上的旧哲学就互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了哲学史上的经验教训,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第一,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对立统一。前者是普遍,后者是特殊。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它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特殊规律,回答的是客观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例如生物学,是研究物种起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的;历史学,是研究某一特定民族、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而哲学就不同了,它是研究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的。所以,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从特殊当中概括出来的普遍,是从个别当中概括出来的一般,而不是和各门具体科学毫不相干而凭空产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