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十九)励江东诸葛祭风,定赤壁周瑜纵火(1) ...

  •   徐庶看着阴沉的天空,觉得自己的心情和天空是一个颜色的。
      诸葛亮曾经好心提醒过他的事情,刚刚被一个消息验证了:有人送来了他母亲的手书,他母亲从长坂坡失散后,落入了曹操之手。
      跟他母亲的书信一起来的,还有曹操一封信,言辞间似乎颇为轻松:元直啊,你也可以不相信这件事儿,不过你不相信的后果是什么我可就不保证喽。
      徐康还没去世的时候,徐庶记得这个弟弟总是跟他说,哥你放心做你的事儿去吧,娘有我照顾呢。早年的徐庶也确实有点任性,学游侠的作风,从来没想过读书的事,但徐康也没怪过他,更没有为奉养母亲的事情觉得不公平,邻里看不过去替徐康抱不平,徐康憨厚的笑,指指自己的头说自己笨,没有大哥聪明,光宗耀祖的事儿都指着大哥呢,我照顾好娘,别让他分心就行了,我也就能干这个。
      徐庶十五六岁才意识到自己这么下去不行,被官府抓了一次之后他虽然侥幸没有被人指认什么犯罪记录,但这段经历却让他知道了一件事:个人再怎么好勇斗狠,在国家机器面前p都不是。于是徐庶沉默了,沉默之后他决定跟过去的自己做个切割,开始认真求学。
      徐康依然无条件支持他,就像之前他仗剑游侠时候一样,徐康奉养母亲,还要支撑徐庶的全脱产学习以及拜名师交友游学的全部费用……
      一直到两三年前,徐康突然病故了……一夜之间徐庶要担起之前徐康的全部责任,他瞬间明白了徐康有多不容易,追思过去,他发誓要将母亲照顾的更好,仿佛这样就可以安慰徐康的在天之灵。
      他先去找刘表,后投奔刘备,都是“让母亲过得更好”的计划中的一环,他需要用才学为母亲换来优渥的晚年生活……但是现在,母亲落在曹操手里了。
      母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了,他也只有母亲一个亲人了。
      选择似乎很容易做出,可是游学那些年学过的东西,孔子加孟子加董仲舒组合出一个叫“仁义礼智信”的东西,徐庶又觉得选择是个很难的事情。
      黄月英早几天就凭着机智和年轻从乱军中逃生,并最终追上了刘备一同到了夏口避难,她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送手书给徐庶,再三请罪:是我没有照顾好老夫人,与老夫人失散了。
      可是能怪黄月英吗?这就是命。
      有人来请徐庶,说刘备刘琦请他议事,诸葛亮还没从江东传回消息,结盟的事儿还不靠谱,总要做最坏打算,如果没有孙权的援助,这些人要怎么办。
      徐庶摆摆手,他不想去,他的心都乱了,这个时候他不能冷静的分析,不能提出最优的意见,不能当一个合格的谋士。
      所以别去添乱。
      徐庶不来,诸葛亮不在,这个小小的刘备集团多少有点六神无主的意思,孙乾简雍和新近加入的伊籍都不敢妄言,刘备没有办法只能亲自来找徐庶。
      看到徐庶拿着母亲和曹操的手书坐在几案旁发呆的样子,刘备准备好的话又说不出来了:“元直……”
      徐庶回头看见刘备,摇摇晃晃站起来要行礼:“主公……”
      刘备拦住他,和他对面坐下,看着他手里的书信,欲言又止。
      “主公为此事而来?”徐庶把书信平摊在几案上。
      “元直有何打算?”刘备小心翼翼的问。
      徐庶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长叹一声:“为人子,不能陷亲于险地。为人臣,亦不能陷主于危难。庶今日去则背主,留则害亲,忠孝二字,必害其一。此皆为庶一人而起,亦为庶一人而止。庶之二难,唯有一死,上报主公之恩,下尽人子之孝。”说着就要从腰间拔出剑来。
      刘备大吃一惊:“元直不可!”伸手按住剑柄。门外孙乾简雍等见势不好,也急忙冲进来,七手八脚抢去了徐庶的佩剑。
      徐庶忍不住痛哭失声:“似此如之奈何!”
      众人脸色都不好看。连首席谋士都“如之奈何”了,别人更不用说了。
      刘备忍不住想,孔明在就好了……但是也就是想想,诸葛亮不在。如果写信去江东问,就算诸葛亮有解决办法,消息也得半月才能来回,那时候曹操说不定就把徐母的人头寄来了……
      徐庶越哭越伤心,刘备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反复几次,他仿佛下定决心一样,从众人手中夺过徐庶的佩剑,双手递到徐庶近前,低低的声音说:“元直,你……你不如走吧!”
      所有人在这一时刻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徐庶也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止住哭泣,吃惊的看着刘备。
      “亲亲爱仁……人之本也。炎汉以仁孝治天下。无孝何以立家,无仁何以立国。孤乃宗亲,上承陛下厚恩,更当全孝悌之理。元直……可径去,归养奉亲,以期重立功名!”
      “主公不可!”孙乾一声惊呼,上前施礼,“此为非常之时,元直去留,当与众人商议,孔明先生处亦当报之啊!”
      “不必!此时为非常之时,元直之事何尝不是非常之事!孤为元直做主,元直可尽早起身,早日奉迎老母!”
      孙乾看刘备说的坚决,深感为难,他看看刘备,又转向徐庶,希望他被感动能表个态留下:“元直……”
      徐庶不说话。
      徐庶没法说。留下的话,就是不孝;可是不留……刘备当然是一片好心,至少仁德的姿态做的很足,自己要走本来就不仗义,赶上这么个用人的时候,诸葛亮又不在现场,如果真的顺着刘老板给的台阶下,说不定会被暴怒的武将打。
      刘备仿佛看出了徐庶的担心,他拉起徐庶的手,诚恳的说:“元直不必疑虑,三日后,孤亲为元直饯行!”

      诸葛亮看着面前的三封信,觉得很无力。
      刘备的信很简单:孔明,元直走了,刘孙联盟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黄月英的信就是一封检讨书:孔明,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我把徐母给跟丢了,这导致徐母落入曹操之手,元直也要辞去,现在大家人心惶惶,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赵云的信就是一篇流水账,有的没的写了一大堆,主要就是详细记述了一下刘备送别徐庶的场面,发人深省,感人至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深深雨蒙蒙世界只在你眼中……不过占信篇幅90%以上的记叙文还不如末尾1%的议论文来的重要:孔明,我觉得,徐庶不全是为了他娘走的,他想走。你看,他连交代公事的信都没给你留一封。
      赵云的非理性直觉和诸葛亮的理性分析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徐庶走的根本原因是他迫切的想离开了,只不过,徐母的失散给了他一个很好的顺理成章的借口,至于刘老板是不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顺水推舟,诸葛亮觉得倒不那么重要了。在刘老板最艰难的时刻,徐庶看不到希望,更糟糕的是,还有诸葛亮跟他抢饭碗。他和孙乾简雍等人不同,他的梦想在求学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匡扶天下”,他有能力有志气,可是跟着刘备似乎欠缺了一点运气,所以,他要跳槽。
      诸葛亮叹着气把信收起来,不能责备徐元直不仗义,大家都是为名为利,背叛抛弃是家常便饭,自己若不是跟曹操有过节,也说不定早就去投奔了,顺便还改一把历史什么的。
      “小猪,点三卯不到,你好大的胆子,是要我把你拖出去正军法么?”
      周瑜刚走进来,看见诸葛亮正对着几案上三块白绢叹气。
      诸葛亮急忙起来迎接周瑜:“师姐,别逗了行么,不是第一天就说好了我不应卯的吗?”
      诸葛亮第一天到了江东,一条毒舌把江东名士都刺了一遍之后,终于见到了孙权,孙权此时正拿着“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的曹操来信皱眉。诸葛亮用了很老套的激将法来逼迫孙权下决心,说您反正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有决心和曹操决战就早点决战,没决心就早点投降。孙权按照历史中规中矩的反问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一看机会来了,从座位起身大声说:“我主乃帝室之胄,不能灭曹扶汉,乃天意也,焉能屈身事贼!”
      孙权大怒,但是这一怒也就“怒”出了诸葛亮的机会——诸葛亮来到江东,最大的麻烦还不是说服孙权建立联盟,而是如何让孙权平等的看待刘备。她得抓住一切机会拔高刘备的形象和地位,让所有人知道:刘备和孙权都是割据一方地位同样很高的诸侯,没有谁依附谁这一说。
      不参与江东应卯,超然世外的外交豁免权,就是诸葛亮努力的一个结果。
      当然,也幸亏是遇上了周瑜这个熟人。
      诸葛亮对于这次相见印象深刻到几十年后都记忆犹新,她由鲁肃带领着走进建威中郎将府,穿过曲曲弯弯的亭台水榭,那个时候她脑子还有点期待也有点畏惧着和周瑜的相见。
      说不定是周师姐呢,也说不定不是周师姐呢,如果是周师姐,会是什么样惊喜的相遇?如果不是,那么现在这种矛盾而纠结的心境是不是显得极为可笑?
      迈上水榭的第一级台阶,诸葛亮觉得那个穿白色织锦头戴珠冠端坐抚琴的美好背影越看越眼熟。
      一曲终了,美人站起身转向鲁肃诸葛亮二人,未语笑先至:“小猪,等你很长时间了。”
      这声音简直是天籁——要让诸葛亮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很想立刻扔了羽扇冲过去和对方拥抱:“周师姐~想死你了~”
      但是诸葛亮没这么做。
      没这么做的原因不是鲁肃在旁边,而是她害怕被周瑜打。
      只有握着羽扇微微颤抖的手泄露了诸葛亮激动的心情。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担心毫不多余,因为周瑜接下来就笑着说:“你做的好机器——知道惹了多大的祸事么?”
      诸葛亮扭头四十五度角无辜望天。
      三个人分宾主落座,一个清丽脱俗的美女率侍婢奉上酒食。诸葛亮听见周瑜很自然的跟美女说“辛苦你了,小桥”,吃惊的就一直盯着小桥看。
      等小桥率人退下去,周瑜才举起酒杯貌似不经意的对诸葛亮说:“来,喝酒,别盯着人家看,多不礼貌。”
      “师姐你结婚啦?”
      “没有,小桥是我的侍妾。”
      周瑜说得理所当然,诸葛亮却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你那是什么表情,我有侍妾很奇怪么?你不也结婚了?”周瑜指出诸葛亮双重标准。
      “这种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觉得很正常,发生在别人身上总觉得很奇怪么。”诸葛亮表示我双重标准的理直气壮。
      鲁肃有点看不下去:“我虽然听不懂你们二位在说什么,但是我敢肯定跟今天要谈的正事没关系吧?”
      “是哦,今天要谈什么来着?”
      在鲁肃都不堪忍受诸葛亮的恶意天然呆而要发作之前,周瑜一句话把事情发展拐入正道上来:“说说眼下怎么办吧。子敬,你也带小……孔明见过主公了,你们先说。”
      “令主公倾向于联合抗曹,但最后决心还没下。如果真的要让他下这个决心,需要一个他在正式场合的表态作为催化剂。”诸葛亮一边说着,一边果断对着面前的清蒸鲈鱼下筷子了。
      “这个容易。”
      “难的是其余人的态度,文臣武将各自心中有不同的盘算啊。此次曹操祭天子名号,率精锐大军,挟克荆州之威势,江东人心不齐,确实难以抗衡啊。对了,公瑾到庐江也十天了,怎么还未拜见主公?”鲁肃感慨。
      “哼,”周瑜嘲讽的轻笑了一声,“子敬以为我为何不去?实不相瞒,我回来十天,直到现在才有点工夫见你们二位,之前文臣武将一波一波的来,要降要战,不降不战,不知该降该战,探听口风的,妄图说服的,想捞好处的,什么样的人,我都见过了。”
      “那……公瑾之意呢?”
      “自然是战。江东不是荆州,主公不是刘琮!曹操骄横,这一次南下他太顺了,还没吃过亏,不让他在这里吃点苦头,恐怕上天也不答应。”
      “师姐威武。”诸葛亮看了看自己面前就动了一筷子的鱼,“能换一条不腥的鱼吗?”
      周瑜很同情诸葛亮,这个原来可以把自助餐老板吃到举白旗列黑名单的主儿,来到这个世界一定很痛苦。
      “张子布等人欲降,是以刘琮蔡氏等人为据;子瑜等人欲和;武将多半欲战……不过,程普老将军恐怕对统军都督一职有意;余者或有欲以战功求封赏者,一心为江东而战者寥寥,黄老将军算一个,吕子明惟公瑾将令是瞻,也无私心。”
      周瑜听了鲁肃忧心忡忡的分析,没有立即接话,而是转而问诸葛亮:“说起来……你来这里几天了,还没去拜访令兄?”
      诸葛亮听周瑜提到诸葛瑾,换上了一副正经脸色,放下筷子,拿起羽扇摇了摇:“我想了,还是不主动去见的好,如今家兄侍奉吴主,我辅佐皇叔,各为其主,宜公不宜私,不便相见。倘若兄长传信,我自然执兄弟之礼亲往拜见。周将军不必生疑。”
      周瑜笑了:“你一本正经起来还真让人不习惯。行了,我疑什么,子瑜现在绝对不会跟着你离开江东的,你就是去见他也无妨。”
      诸葛亮并没有顺势解除自己严肃起来的脸色,反而更正经了些:“说到蔡氏……亮有一事,请周将军,鲁校尉助力。”
      周瑜眯着眼睛看了看:“小猪,给我我应当帮你的理由。”
      “事情办成了,至少对东吴没坏处,对皇叔有好处,对曹操有坏处。而且这算是我们两方的盟约啊。这个理由够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十九)励江东诸葛祭风,定赤壁周瑜纵火(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