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之 贺圣朝 ...

  •   玄麟――

      得胜门,果然得胜。

      这是我第三次站在这里,两次送行,终于盼来了这一次的凯旋。

      鹤儿的本事,实在超乎我的意料。命她为主帅的那一刻,我不是没有动摇的,但最终还是作出了这个决定,毕竟,她的身体里流着与我同样聪敏果敢的高贵血液,况且,我对南朝的将士仍有信心,而小谢于她的付出,也是胜算中的一数。

      远远地,旌旗飘舞,是她回来了。

      “臣妹叩见圣上,”她戎装未褪,拱手为礼,微笑着看了我,“皇兄,您清减了。”

      “你却愈发年轻了――”我也笑道,那张无比熟悉的清妍面容,并未因长途跋涉而折损了颜色,反倒被那塞外风雪涤濯得更是明净。万里归来年愈少,横波犹带雪莲香。试问此心安处,是北国还是故乡?

      “皇兄又说笑,”她莞尔,却又正了脸色,“这一次将士们最是辛苦,还请皇兄好生嘉奖。”

      “自然――”我转向胜利归来的军队,那铁军风貌使我动容,不禁扬声道,“众卿家出生入死勤勉尽忠,令朕深为欣慰,兹擢升谢卿为骠骑大将军,王廖甄三位为辅国大将军,校尉以上各晋一级,军中士卒,每人赏百贯,免赋税三年。”

      “吾皇万岁!”底下齐齐拜倒,深墨海洋中传出威武雄壮的和声,“天佑公主!”

      我一悚,不是“天佑我朝”吗?怎么――转过视线,却见她审视三军,唇角一丝淡淡笑意――眉眼还是那眉眼,可浑身散发出的威严与从容,竟突然让我觉得那样陌生。

      是她变了,还是我变了,抑或,这世间都变了?

      春来花如绣,身在画屏中。

      过几日,便是我与鹤儿的生辰,如今战事已平举国欢庆,实在该借着机会好好庆贺一番。我见天气晴好,索性未请自来,想问问她的意思。

      我存心想给她个意外,便从花园角门悄悄进入。绕上长廊,迎面正撞上小蛮,她吃了一惊,刚要跪下,却被我拦住,只问,“公主呢?”

      “在园里,”小蛮手中捧着一大束碧桃,“万岁容奴婢前去通报。”

      “不必了,”我挥挥手,“朕自己过去,”说着便向后园走去。

      刚进园子,绕过一重假山,便听得一阵笑声。是男人?我好奇地停住脚,侧耳倾听。

      “公主又赢了,”这声音听得耳熟,“小谢你还不快喝?”

      “喝就喝!我不会吟诗,难道连喝酒也不会了吗?”正是小谢。

      “莫要激他了,”伴着水流之声,她带着笑意的话语娓娓动听,“也不知是不是得罪了龙王爷,这‘曲水流觞’每每都停在他那儿,再这样下去,一定要醉了。”

      “为公主贺寿,醉也是应该的,”又是一人笑着说,“谁不醉,就是心不诚!”

      “说来还有几日,”她的娇音与满园春色融成一体,“怎么今儿都跑来了,跟商量好了似的?”

      “公主猜得没错,我们还真是商量好了,正日子要入宫为万岁贺寿,虽说公主也在,毕竟不能这般随意,索性约好了早早前来,也是属下的一点心意。”

      “多谢甄将军,如何还自称属下呢?我已经不是主帅了啊,”她笑了。

      我终于想起,这几个人,正是谢王廖甄四将。

      “在属下们的心中,公主永远是那个飒爽果决胆识过人的大元帅,效力公主麾下,实是毕生难忘。”

      我听得刺耳,慢慢向后退去。已是暖春,为何却觉瑟瑟寒意?

      “万岁您怎不进去?”我一惊,回过身,原来是小蛮,便淡淡笑道,“他们正热闹呢,见了朕反倒拘束,朕明日再来,不必与公主说朕来过。”

      “是,”她忙行礼恭送。

      我大步走出园来,舒了口气,或是园中花香太浓,竟觉得烦闷窒息――春天,也未必总是好的。

      这夜我便歇在丽妃宫中。

      “过几日便是万岁寿诞,”丽妃剥了荔枝,送到我嘴边,“臣妾该送万岁什么好呢?”

      “年年都过,”我的目光盯在手中书卷上,“有什么好送的。”

      她见我面无表情,忙顾左右而言他,“却不知公主会送什么,”忽然偏着头笑了,“说起公主,臣妾倒听到件有趣的事。”

      “唔?”我挑起一角眉毛。

      “闻说市井之中皆呼谢将军为‘天子妹夫’,还称公主为‘公主将军’,谣传公主是观音菩萨转世,会得十八般武艺,上阵只打得北夷落花流水望风而逃,我朝这才大胜的。”

      “一派胡言!”我劈手将奏折甩到一边,立了眉眼,“这等谣言也听得么?”

      “就是呢!”丽妃连声附和,“臣妾也是听来的,这得胜是万岁英明,怎会是因为公主呢?再说公主寡居尽人皆知,‘天子妹夫’这名头,也太过荒谬了。”

      天子妹夫――我忽地想起白日里她府中欢宴――我朝中重将悉数到席,倒真是热闹,玄鹤,看来你的面子,比朕这天子还吃得开呢――

      “朕记得――”我心中已有了主意,“――你说过有个堂妹既美且慧,可还是云英未嫁?”

      “是,”丽妃吃不准我的用意,只偷偷瞄着我,“万岁的意思――”

      “北国平定,小谢这员大将也该成家了,”丽妃的堂妹正是右相慕容承庶出之女,慕容家曾有送她入宫之意,却被我暗里驳了,“朕看你这堂妹就很合适。”

      “若成连理,自是天作之合皇恩浩荡!”丽妃喜出望外,“只怕小谢将军不愿,要圣上金口指婚呢。”

      “朕自有主张,”我漫不经心地张口,含住丽妃奉上的果肉――今年的荔枝,倒是格外的甜。

      很快便到了生辰。那一番繁华,便就是――铜壶滴漏初尽,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

      甫入夜时,群臣散去,只余我与玄鹤,太央池边对坐,她面上稍赧,却未见半点失态。

      “朕记得你原不胜酒力的,”我手中把玩着玉斗,“今日竟千杯不倒了?”

      “从前是不敢尝试,”她浅啜一口,“后来在北国打仗的时候,冰天雪地,议事到夜深,寒气侵人,便和他们一同饮酒驱寒,渐渐了,也就喝得了。”

      又是北国,在那里还发生了什么?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我转过话题,指着她身上紫裳,“朕记得娘亲最爱这个颜色――”

      她点点头,不禁黯然,我未等她开口,便又说道,“你――有何打算?眼下这个样子,娘亲定是不愿看到的。”

      “打算?”她淡淡笑了,将视线投向湖面,“玄鹤记得曾和皇兄说过,这辈子,是不会再嫁了。”

      “那小谢怎么办?”我不容她反口,半是调侃半是正经的语气,“你若不要,朕可要给他做媒喽?”

      “皇兄但有此意,何妨直对小谢说去?”她只是笑。

      “却要劳你代窥君意,你也知道小谢的脾气,若是他一口回绝,朕这天子岂不太没面子?”

      “......”她不语,仍是浅笑着摇摇头。

      “莫不是你舍不得?”我盯住她。

      “皇兄未免太小看玄鹤了――”她抬起眼来,神色决然,“给不得他想要的,又霸着不肯放手,这等狭隘自私,我却不屑为之!既然皇兄要我说,我自会去说,至于小谢听与不听,那便是他的意思了。”

      “朕明白,”她那神情竟让我有一丝惴惴,放下一句,再不敢多加言语。

      玄鹤――

      皇兄托付的差使,倒叫我好生为难。

      小谢之于我,已是生死之交。此番替人说亲,他若应了还好,若是不应,一旦说破,岂不两相尴尬徒增烦恼?

      思来想去,没个主意,一狠心干脆开门见山,“小谢?”

      “什么?”他正把新买来的金鱼放进青花瓷缸里,抬起头来,满脸笑意。

      “皇兄要我问你一句话――”我倒似做贼心虚,看都不敢看他,“丽妃有个堂妹,才貌双全,未知你可有意,若是――”

      “嗵”的一声,我惊讶地抬起头,是剩下的金鱼都被摔进了瓷缸里,而他只看着我,眼睛里透出痛来,“你问我这个?公主,你竟问我这个?”

      他的眼神,叫做“受伤”,我知道,但――既已如此,索性说个明白――

      我与他对视,语气平静,“小谢,这些话,我从未对你说过,我曾怕说了会伤害到你,可如今看来,不说反倒是更大的伤害。认识你,本在认识塞戈之前,可――”我顿一顿,继续说下去,“――这世间,永远不会如我们期待,如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说心灰也好,心死也好,无心也好,今生,我是再不会嫁人,也不会爱人了。我不想失去你这样的朋友,但是,你已经在我这里浪费了太多情意蹉跎了太多光阴,是时候清醒了,也是时候离开了――原谅我如此绝情,我不能为了自己给你虚幻的希望,那对你,是不公平的――”

      “公主!”他打断我,“我心我情,所求的是真,不是公平!覆水难收――”那双黑色的眼睛凝视着我,“――交出去的心,即便没有回音,也不能完整地回来了。你以为那是折磨,是痛苦,我却觉得那是恩赐,是幸福。我绝不会离开――”他慢慢伸出手,按在自己的胸口,“因为――我所爱的人,就在这里,所以,这里就是我的宿命,就是我的天涯――地老天荒,永无转移。”

      地老天荒,永无转移――酸楚的感觉漫过眼底,我别过头去,“委屈你了――”

      “我――”他背过身,声音轻轻,“――心甘情愿。”

      心甘情愿――玄鹤,此生你何等有幸,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是这样情深似海顶天立地的男儿――

      小谢,我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但――“交出去的心,即使没有回音,也不能完整地回来了。”

      爱,就是亏欠。

      玄麟――

      “他辞了,”只三个字,她便做了交代。

      我淡淡哦了一声,“鹤儿,”似只是闲话,“你可听说――城中流传着一首歌谣?”

      “什么歌谣?”她饶有兴味地盯着池中锦鲤,随口接道。

      “榴花又逢春,雀鸟姿绝伦,”我手一松,大把鱼食落入水中,“慎莫近前看,近前谢郎嗔。”

      榴花开意指女子出嫁,雀鸟合起来似个“鹤”字,而谢郎――我自然懂得此中含义,却要看看她如何回答。

      便见她面色一变,转瞬却又平静,俯身拾起粒石子一丢,“扑通”――惊散了喋食的锦鲤,她收回目光,若无其事地拍拍手,“无聊。”

      “市井之曲,无聊也是难免,不过,你少年寡居,还是谨言慎行为好。朕知你玉洁冰清,然则终抵不住百姓心存好奇捕风捉影,无端编出这种俚俗之词来,实在有损我天家威严。”

      “既没做过,怕些什么?”她扬起俊眉,“我都不怕,皇兄又怕什么?”

      “朕是为你着想,你既无心于小谢,索性避讳些,也免得落了他人口实。”

      “皇兄此言差矣!”她正了脸色,“莫说小谢,就是王廖甄三位将军,烽火硝烟,生死关头,何来男女之别?又何来尊卑之分?我们饥同餐渴同饮,一起流汗流血流泪,彼此之间宛如兄弟姐妹,有的是患难之情手足之义,现今只为了这些无稽流言,就要我疏远他们,我岂是这种背信薄情之人!”

      ――尊卑之分?手足之义?若他们是你的手足,我又是谁?若你永是他们的主帅,我又是谁?

      然而――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转过身,坐到铺着明黄蟒龙锦幅的木椅上,拿起了茶盏,半晌方道,“聂弓暂领北国也有数月,虽无甚闪失,却非长远之计,你怎么看?”聂弓本为凉州刺史,平定北国之后,我封他为抚国使,令其暂居北都之中,总理一应事宜。

      “聂弓任刺史期间,政绩斐然甚得民心,应遣他回凉继任。至于北国,眼下也算得风平浪静,若派出官吏直接管辖,只怕势单力薄北民不服,反倒弄巧成拙。莫如以夷制夷,以番统番,皇兄可从北国宗室之中挑选有才德的子弟推为新王,再另行任命贤能,率数千兵马常驻北国,行监督联络之责,军政大事亦可协同参与。”

      “朕倒也想过――”我用茶碗盖拨去茶叶,“只是再选北王,定要他十分忠厚,索真就是前车之鉴。你对北国宗室熟悉些,可有合适之人?”

      “......”她也坐下,低头思索,片刻抬起头来,微笑道,“玄鹤倒是想到一个,只怕不中皇兄的意。”

      “但说无妨。”

      “宗室三叔中的挞凛,遗有一女名铁珠儿,她姿容端丽性情豪爽,骑马张弓犹胜男子,北人皆呼之为‘铁铁’,后挞凛过世,因索真猜忌,她只得远避画里城,领着族人过活。此次征北她率部来降,我还曾与她秉烛夜谈,觉此女颇有见识,却非心机深沉之人,想她既是王室血统,又在子民中声望不俗,倒不失为一个好人选。”

      “女子――”我皱起眉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皇兄迂腐了,”她笑起来,“君王以仁德服人,何用拘泥于男女?蒂丽阿热也是女王,高昌不是一样安乐繁荣?”

      君王以仁德服人,何用拘泥于男女――我凝视她――你果真这样想么?如此说来,若我朝之主为女子,你也是赞同的了?一瞬间我竟也不确定起来,“朕――想想。”

      玄鹤――

      一卷唐诗正看得津津有味,小弦帘下禀告,说是高昌使节前来拜见。

      高昌使节到京三日,昨日觐见了皇兄,明日就应是赐宴,如何又跑到我府上来?莫非蒂丽阿热女王带了话给我?还是――又要我向小谢的“令叔”代为问候?

      一丝促狭笑意飞上嘴角,我放下诗卷,“请他偏厅相见。”

      接见外族使节,自然要留意仪表,我特地换了件银湘绫子绣吊钟海棠的衣裳,这才出来。

      “臣木拉提拜见倾国公主殿下,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高昌使臣以右掌扶左胸,躬身行了个高昌礼节,他面白鼻高黄发蓝眸,却说得一口地道的中土话,双手捧着一只锦盒,内中两只琉璃仙鹤流光溢彩栩栩如生,“这是敝国女王的一点心意,敬请公主收下。”

      “免礼,”我示意小令将礼物接过去收好,做个手势请木拉提入座,“使节昨日觐见了圣上?”

      “正是,”他欠一欠身,“微臣正为此事而来。”

      哦?何事要求到我头上呢?我不动声色,“请讲。”

      “微臣此次来京,一是为了得见天颜,二也是商讨关税细节。当日公主曾与女王缔下文书,内中明示贵朝将免去敝国三年关税。”

      我点点头,“正是。”

      “但――”木拉提面有难色,“――昨日与圣上提及此事,圣上却说此文书有失公允,要两国臣子再议,直到合了规矩才可施行。”

      公允?就算高昌有取巧之嫌,也是雪中送炭,还要和人家讲什么公允?皇兄难道要抵赖么?泱泱大国,若在这几十万贯上失了诚信,说出去岂不让天下耻笑?却也怪我,回国后将文书上交便了事,没有详细与他解释。

      “使节无须担心,圣上不过是喜欢事情清楚,”我安慰木拉提,“我自会与他说明,你只管在驿馆静候。”

      “多谢公主!”木拉提如释重负,感激地站起行礼,这才告辞离去。

      “皇兄见过高昌使节了?”御书房内我们闲坐对奕,拈着一枚白子,我开了口,“说来文书也缔结三月有余――”

      “你既说起,”他“啪”地落下一枚黑子,“朕倒要问了,你素来聪敏过人,怎会签下这般吃亏的文书?”

      “吃亏?”我惊讶于他的用词,“因了高昌借粮,我们才最终取胜,又何来吃亏一说?”

      “你可知道高昌一年要缴纳我朝多少关税?这般大事,你如何应与朕知会一声。前日被那使节当着人前提起,还亮出盖着朕玺印的文书来,倒叫朕穷于应付好不被动,”他面有不豫。

      “彼时战况吃紧粮秣不继,我情急之下想到向高昌求助,况皇兄曾以玺印授我,命我可相机变宜,玄鹤这才大胆缔结此约。后将文书交于皇兄,又忘了细细禀报。僭越在先,疏忽在后,都是玄鹤的错,还请皇兄恕罪,”我住了手,起身跪下。

      “......”他沉默,“起来,朕也不是要治你的罪,只是这份文书实在有欠妥当,折减了关税不说,若被于阗、龟兹、拂林那些西域之国知晓,也请以同等对待,朕又该如何处置?”

      “皇兄,”我站起,劝说道,“于情,这是报答高昌助我一臂之力,于利,一个北国,难道不值几十万贯?再说免了关税,高昌的货品必会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也是好事。依臣妹之见,莫如早早施行,免得叫高昌人笑话我们没有信用。”

      “方寸小国,何足为惧!”他嗤之以鼻。

      我心一凉,盯着他,“难道皇兄要毁诺么?”

      “朕何尝许诺?”他又拿起一枚黑子,目光只在棋盘上逡巡,“既无许诺,又何来毁诺?”

      “不可!”我上前,双手按在棋盘上,“虽说不是皇兄亲口许诺,但以我朝威仪,怎可矢口否认推得一干二净?叫我朝背上失信的恶名,皇兄舍得,我却舍不得!”

      “朕――若执意如此呢?”他抬起眼,看着我。

      凉意直透到心底来,我慢慢移开手,“皇兄心疼那几十万贯?那就请皇兄减去我三年俸禄,积年所赐金帛尽可收回,这下足够抵上亏空了吧?”

      “你――”他手底一用力,棋盘哐地倾倒下来,黑白子哗啦啦撒了满地,“――要挟朕?”

      “玄鹤不敢,”我静静地与他相视,“只是我绝不做背信弃义之人。”

      “你!”他指着我,气得脸色发白,忽然转过身去,大喝一声,“来人,送公主回府!”

      这些日子来,皇兄不见我,我也不见他。

      我也不知自己为何如此坚持,甚至不惜激怒皇兄――也许是年纪越长越执拗了,也许,只因那个与子偕老的诺言没有来得及实现,余生便要对其他的诺言苦苦执著。

      “公主,公主!”小令跑了进来,反身扣上房门。

      “怎么了?”我见她神色慌张,放下手中绣绷。

      “今天是十五,”小令跑得气喘吁吁,“奴婢想去万寿寺替公主上香,可一出门就被拦了回来,说是万岁有命,公主病中静养,无论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偷偷跑到后园角门,竟也有人把守着,那些守卫奴婢都没见过,服色上似是禁军。”

      禁军?我一震,仔细回想――这些日子,除了宫里头的贞妃、潋滟,我这府中竟没来过旁人。我只当小谢他们军务繁忙,况且心里头堵着气,也顾不上想这些,没料想――这算什么?软禁?若真是软禁,所为何事?所指何人?小谢――我心头一紧,难道他们也――

      心头想得一片烦乱,既是难猜,索性不猜了。

      等翌日贞妃又来,我直截了当将话挑明,“小谢他们人在何处?”

      她没想到我有此一问,当即呆住,回过神来,别开眼不敢看我,“公主――”

      “我要知道,”我的目光似要穿透她。

      “万岁有旨,”她面带犹豫,终还是说了出来,“拂林贡马,性野暴烈,非英雄不能驯服。遂命谢王廖甄四卿暂居宝林苑,与朕同驯野马,以为太平之娱也。”

      我明白了――是因为我。

      在他心中,我为虎首,而四将为利爪,若成一体,则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莫如早早分离而处之。

      “叶贞,”短短一瞬我已打定主意,“我要见他。”

      “这――”贞妃明白这个‘他’是谁,神色十分为难,“公主,万岁正在气头上,还是――”

      我打断她,“只管去说。”

      贞妃见我如此坚决,只得点了点头。

      很快地,她带回了口谕,“万岁说,公主尚在病中,宜安心静养,病愈定会得见。”

      病愈――只怕等到那一天,就太晚了!我伸手拔下发上白玉钗,“拿这个给他,告诉他,若不想我死,就见我。”

      “公主――”贞妃急得直摆手,“两兄妹的,这又是何苦!万岁气消了,定会见您,您――”

      “我意已决,”我转过身去,“你回去吧,此后也不必来了。”

      片刻沉默,这才听得她窸窸簌簌一路去了。我忽然没了力气,扯着幔帐慢慢坐下来。小几上,那连环络子还未打完,半个盘花寂寞地躺着,线尾绕转回来,象是谁人心头的一滴泪。

      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一次宫女打络子,因是花样繁复,眼一错线头便乱成了团,如何努力也拆解不开。娘亲看到,只取了剪刀,抽出根丝线一剪,那错乱一团登时分开来――“与其都是错,莫如舍一个,”娘亲淡淡说出的这句话,此刻,又在我脑中回响不绝。

      都是错――既然都是错,便就,舍了这一个吧。

      玄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微雨相思笛?

      她还是来了。

      青玉色的裙脚折褶如潮,走动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转出一抹抹隐在褶子里头的霜红,殷殷如血。远远看去,就如同踏着翻卷血浪而来,步步惊心。

      苍凉的美,美得叫人悲伤。

      不敢不见。她是外柔内刚的性子,言出必行,如若我执意不见,她真的会――不能冒这个险。可――也不敢见。一开口,就是带刺的火焰扑出来肆虐,扎了她,又回来灼着自己。

      她的身影穿过夜色迤逦而来,刹那间天地翻转时光逆流――我又成为那个年少的太子,而她是黑发覆额的公主妹妹,欢欣雀跃地向我跑来,“哥哥,哥哥”的呼唤声如阳光的碎片洒了一地。

      爱她吗?我再一次问着自己――如若爱,缘何伤害?

      不爱吗?――如若不爱,缘何心哀?

      她上了船来,慢慢地,画舫驶了出去。我们就这样对坐而饮,相视无语。那不过是一双眼睛到另一双眼睛的距离,中间却仿佛隔开了千山万里。

      同居深宫里,亲密无嫌隙――从何时起,我们开始了争吵?她开始任性,而我开始猜疑?鹤儿,难道生为龙子凤孙,就只能往邪恶里去?

      我在乎的,真的只是江山帝位么?也许,我只是惧怕那种把握不住的感觉,我害怕的,是失去――失去人心,失去威严,失去江山,失去――她。

      “放了他们吧,”她终于开口。

      我想的是你,而你竟只想着他们?他们对于你就这样重要?值得你用死来威胁你的兄弟?“不!”我撂下酒杯,断然拒绝。

      “哥哥――”这个久违的称呼让我心头一颤,“真也好,假也好,如若有错,只在我身上,只该由我承担,他们是无辜的。”

      “无辜?”心中刚一点春风,转瞬又结成寒冰,我不禁冷笑起来,“他们若是无辜,那便是你有罪了?”

      “上既加罪,下岂可辞?”她眉间,淡然中泛出一丝无奈,“哥哥,你看那鱼儿,再硕大再活泼,也只能在这水中兜转浮沉,玄鹤又何尝不是你天子池里的一尾困鱼?”

      “困鱼?你以自己为困鱼,人却以你为蛟龙!”

      “我是龙?若我是龙,如何有错乱过往今日际遇?”她看着我,目光中没有怨气,只有悲哀,“哥哥,你可以骗我,误我,禁我,杀我,却不可疑我――”

      她站起身来,握着绿玉斗走到船头,将斗中酒尽倾入太央池,手指天穹,昂然道,“苍天在上,我赵玄鹤半生虚度,错也错过,悔也悔则,对不起的,却只有塞戈一个。余者,我上不负列祖列宗,下不欺子民苍生,便就是父皇娘亲再世,当着他们,我也说得一句无愧于心!若皇兄恩准,我愿就此隐于山水间,不问红尘事,此心皎皎,日月可鉴,如若有违,誓如此斗!”说着一松手,绿玉斗直坠下去,沉入水底,荡出一圈圈涟漪。

      我未想到她竟有此举动,一时默然,心生犹豫。

      她静静地望着我,神色厌厌,“哥哥――我倦了,真的,我再也没有力气了。你不是怀疑我?那好,只要你点一点头,我就从这里跳下去。从此,世上再没有倾国公主,也再没有赵玄鹤。你可以安心了,而天下也清净了。”

      “不!”我脱口惊呼,冲上前死死拉住她,“不要――”

      “放我走吧,”她并未挣脱,嘴角泛起一点寂寥笑容,“哥哥,我从未求过你。这次,我求你,放我走吧。否则我们只会活得越来越伤心,越来越艰难,我不想看到自己不愿看到的,我也不想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哥哥,难道你不是一样吗?那么,就让我走吧。”

      放你走?你知道吗,我心中一角会随你一同远去――天缺犹可补,心缺谁人医!

      “哥哥,你不必再担心了,”她低低的声音,雨夜中听来如此冰凉,“过了今夜,再无人可借用公主的名望,也再无人可打着公主的旗号,因为――她已经死了,病死了。”

      假死?我明白过来――你要抛弃这身份去获得新生,要挣脱这羁绊去追寻安宁,要离开我,独自走去另一番崭新天地?

      “哥哥,放过我,”她深深凝视我,“――也放过你自己。”

      那渴求的目光如同一把大锤,重重敲击在我的心房,抓住她衣袖的手一点点滑落,“走!”我倏地背转身,声音嘶哑。

      你不是鱼,你也不是龙,你是鹤,不该生活在这污秽人世的高洁仙鹤,那么,就飞去属于你的地方吧,我终将堕下十八层地狱,而你――则永居那澄清无瑕的玉宇。

      显德七年六月,主病。有飞鸟云集主家捣衣石上,是夕薨,年二十二。无子。帝幸其第临奠,哭之甚哀,辍朝五日。赐谥端明。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百人,以军礼葬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之 贺圣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