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第五十二章 ...


  •   太医们被皇帝责骂了一顿,心下忐忑,不由拿出了十二分的本领。再加上姚静贞的精心照料,太后的身子终于在八月痊愈了。此事之后,太后便毫不吝惜在各种场合表现对这个孙媳的宠爱,而朝堂民间对太子妃也多有赞誉之声。

      而皇帝念着太子妃的一片纯孝之心,懒得去做棒打鸳鸯之人,给太子安排的事便少了些。这种结果刘安晟自然喜闻乐见,他前些日子忙着处理官员校考,因而没多少时间陪着姚静贞。这会闲了下来,小两口甜得如蜜里调油一般。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便到了秋收。饶是国库此时仍满满当当,但皇帝对秋收的重视却没有丝毫下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还是农业,一年收成若是差了,许多农民便只得破产成为流民。而流民多了,免不得会出些动乱。一年两年倒还罢了,万一连续几年都是如此,情况便不太妙了——前朝之所以被灭,不正是因为连续五年的大旱导致流民无数么?

      幸好今年陈国大部分地方收成都还不错,不少用了新式农具的州县甚至称得上丰收,皇帝看了呈上来的奏章,颇有志得意满之感。没过几日,他便在朝堂上宣布在整个陈国推广新式农具,并将此事交给了张行之和苏锦炜负责。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这是有意提拔他俩,推广农具这种事又不会损害谁家的利益,以两人的能力办事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刘安晟瞧着形式,也猜出这事结束后,张行之恐怕也能更上一层——当今丞相的年纪也到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而张行之一行人离开帝都还不到半月,张萱便在姚府生了个大胖小子。

      姚静贞本来正慵懒的倚在躺椅上看书,听见这个消息后眼刷一下亮了起来,转头看向刘安晟,道:“原本就算的是这几天了,果然没差,可惜的是兄长和张大人都不在帝都,只能从信里知道这个母子均安这个好消息了。”

      刘安晟自然听出她言下之意,便含笑看了她一眼,道:“你若是想见侄子,不妨等洗三时咱们一道去姚府好了。”得了他的允诺,姚静贞喜不自胜的收了书,又开始念叨起送些什么礼物。刘安晟笑吟吟的在一旁搭着话,窗外晴空明媚,日头正好,东宫内气氛一派安逸。

      洗三那日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端的是个好天气。东宫的车架刚至姚府,便有下人一路将刘安晟和姚静贞迎到了前厅,这会儿洗三宴已快开始,周围张姚两家的亲友坐的满满当当。他们二人身份不同,自然被迎到上首坐下,旁边正招待来客的姚氏看见他们,忙过来与女儿说了两句。

      “嫂子和侄子还在后院吗?”姚静贞环视了周围一圈,发觉没找到想看的人,不由问道。姚氏抿唇一笑:“孩子方才正闹腾着,一会等洗三宴开始时再抱他出来——你也不必心急,一会等人散了,有的是时间让你慢慢看他。”

      刘安晟也笑道:“不过是一会的功夫,琼玉耐心等等便行了。”

      如此又等了一盏茶的时间,张萱才抱着孩子出来了,她虽才生产没几日,但容色却与往日相差不大,反而别添了成□□人的风韵。待旁边专门负责洗三事宜的收生嬷嬷接过了孩子,这场洗三宴便算是开始了。所谓洗三,无非是三个步骤:洗浴、赠洗儿钱、举行酒宴。洗浴的用具也是有讲究的——皇家多用金盆,而官员用次一等的铜盆,民间用的则是木盆。

      收生嬷嬷满脸笑容的把孩子抱出了襁褓,将他身子浸入到已放好凉水的铜盆中。孩子受凉,不由嚎啕大哭起来,这并不算犯了忌讳,反而被认为是吉祥之兆,谓之“响盆。姚静贞瞧着孩子哭的响亮,忍俊不已的对刘安晟一笑:“瞧他这音量,便知道将来他定是个身体健壮的。”

      待沐浴完了后,姚泰始亲自擦干了孩子身上的水滴,又把他抱在了怀里。亲友宾客们也送上准备已久的礼物,无非是些有寓意的东西,不在贵重,求得只是那个好兆头。姚静贞送的是特意请长广寺大师开光的长命锁,她逗弄了那孩子几下,突然呀了一声。刘安晟凑过去,正巧看见孩子用手指紧紧拉住她。

      他又对上了那双乌黑透亮的眸子,不知怎么回事,竟想起游戏中的先太子来。这么一想,他不禁细细打量着这孩子。许是出生没多久的缘故,这孩子皮肤尚还带着点红,但眉眼间却仿佛能看出些先太子的模样。

      “哥哥寄信回来了么?这孩子什么时候起名?”姚静贞一边逗孩子,一边抬头问张萱。她的声音打断了刘安晟的思绪,他抬起眼,恰好看见张萱噙着抹微笑,道:“今早信便到了帝都,你哥哥亲自为他起的名——大师说他五行缺水,因此小名唤作润儿,大名按照排行叫宣润。”

      命运仿佛一个圆圈,失去的事物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身边。

      刘安晟心中一动,伸手去摸了摸那孩子的脸颊,只觉得入手温热,生机勃勃,不禁笑了起来。旁边姚静贞似有所感,拉住了他的衣袖,冲他莞尔一笑。

      此时此刻,岁月静好。如此便已足够。

      待礼物送完了后,便又是一场酒宴开始——姚府这次请的是帝都颇有名气的戏班,一番觥筹交错,自然是宾主尽欢。宴后两人又在姚府逗留了会,姚静贞对这个新生的侄子喜爱的紧,抱着就不肯撒手。刘安晟在一旁跟姚泰始聊的也颇为投机,直到傍晚,两人才回了东宫。

      姚宣润的洗三礼过了半个月,大食使者的信书便到了刘安晟桌前——他们已至淮阴郡,估计再过几日便会至帝都。

      ***

      陈国国土富足,整个南方和中原都属于它的国土,这些年军事实力也上来了,论起综合实力稳稳当当的称得上是第一大国。北方匈奴马战虽强,但却极不开化,因此陈国上下虽忌惮匈奴武力,但言谈间还是多有鄙夷。而陈国对大食的态度却一直不错——虽然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看上去像是妖怪化身,但他们每次前来时总能带上不少奇异的玩意。再加上大食疆域也颇为辽阔,对铁炮等新式武器研究也别树一帜,两国之间还有匈奴与天竺作为缓冲线,历代皇帝自然不介意用用远交近攻这个方针。

      皇帝自从犯了头风后,身子就一阵好一阵坏的,他又觉得太子对公文处理能力不错,便将一部分不太重要的奏章交给刘安晟处理。这会西方大食来使,陈国作为东道主,自然不能落了下乘。可皇帝的身体却不允许他操劳太久,因此他早早便将招待使者这事交给了礼部尚书与太子一起负责。

      刘安晟心里其实也对大食使者颇感兴趣,当年他虽玩了两周目的游戏,但大食却从未派使者来过陈国。因此他对大食的了解不过是从游戏介绍中得来的罢了,就算穿越后从游记或他人口中知道了不少关于大食的事情,但还是过于浅显。既然未来他必然会与大食打些交道,倒不如抓住这次招待使者的机会。

      他这么想着,自然对这事十分上心。礼部尚书不知其中缘由,见太子这么认真办事,不由对他大有好感。

      大食使者紧赶慢赶一路,终于在十一月底到了帝都。两国关系虽好,但远未到盟国的地步,因此迎接仪式不过中规中矩——来使乃是大食皇帝的第七子罗卡,非嫡非长,陈国能派太子在城门处亲自迎接已经算是给面子了。大食这边自然也没有异议,刘安晟将他们带到使馆所便离开了,反正他们在陈国要呆上不短的日子,没必要太过着急。

      当晚,皇宫内便为大食使者举办了场宴席,文武百官俱都按官位大小一一坐下。陈国以左为贵,刘安晟自是坐在左边第一位,他瞥了眼坐在对面的罗卡,不由蹙眉——罗卡旁边怎么坐着名金发蓝眸的年轻少女?他今日虽亲自去城门处迎接了罗卡,但并未在一众随从中看见这名女子,想来她当时应该坐在马车中并未出来。

      那名异国少女似乎也意识到了他的窥探,伸手捋了捋披散的金发,朝这边微微一笑,却没有半点惶恐的样子。她相貌不同于陈国女子,五官格外突出明艳,澄蓝色的眸子清澈如天空,皮肤极白,甚至能隐约瞥见隐藏在肌肤下的细小血管。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笑容,也吸引了不少官员的眼光。不过刘安晟前世见多了这样的美人,倒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就在这时帝后二人终于携手而来,底下文武百官齐齐行礼。罗卡是外国使者,因此并不用行陈国的大礼。他站起身,右手放在心脏处,朝着皇帝鞠了一躬,道:“罗卡见过陈国皇帝陛下,我代父亲向您致以真挚的问候。”

      皇帝落了座,方才对下面众人淡淡道:“此次宴席不过是为欢迎大食来使罢了,诸位爱卿自不必多礼。”又对罗卡微一颔首:“贵国皇帝的好意朕心领了,王子也入座吧。”他唇边虽带着笑意,但刘安晟与皇帝相处多年,自然看出他眉眼间的疲惫之意,心底不由发酸。

      英雄白发,美人迟暮,时间终究不留情。

      旁边那名少女却在此时起身行礼,笑容甜美:“薇妮卡见过陛下,愿陛下武运昌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6章 第五十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