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十一、以悲伤之名 ...

  •   “所以,你想表达什么?”耐心听着宋初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完,叶九挑了挑眉问。
      杨过就要直截了当的多了,径自道:“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宋初一腾的站了起来,再看杨过似笑非笑的一张脸,又不得不乖乖坐回了门槛上,搓搓手笑得有些讨好,“我这不是来求你们帮忙来了么?”
      “没兴趣。”叶九双手环胸,居高临下地望他。
      杨过则是继续面无表情的补刀,“无聊。”
      他内伤不已,还试图辩解几句,“可是,如果那群流民真的进城了……”
      下半句话被堵死在哐当一声关住的门上。
      “喂!你们不能这样!”
      听着宋初一在门外不住跳脚,叶九似乎想起了什么,转头看杨过,“你说白先生陪夫人回娘家,不会也是因为这件事吧?我记得白夫人娘家的庄子就是在城外。”
      他怔了下,“有可能。”
      思忖片刻,她又问:“你这几天在城东有没有听说官府的动静?”
      杨过摇摇头,笑得有些嘲讽,“没有,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些官老爷是什么样子?”
      这并不算什么意料之外的答案,她心底却还是有点失望。都说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身处乱世,到底命似浮萍,虽然有心出分力,可惜他们如今自顾尚且不暇,根本没有能力去帮别人。
      杨过突然说:“最近几天我们都松懈了不少,今日再来练练手吧。”
      叶九心知他是怕自己落下了功夫,便顺从的点点头。

      她和杨过的武功是由穆念慈所教。之前穆念慈因为杨康的事尚有心结,哪怕杨过百般纠缠只教了他几招粗浅的功夫,而自从流落嘉兴之后穆念慈缠绵病榻,两人幼弱常遭人欺辱,特别是杨过在尝过世态炎凉之后性子越发偏激桀骜,经常和人打的鼻青脸肿。
      虽有叶九帮他遮掩,到底还是被穆念慈察觉了端倪,她沉默了一晚,第二日便郑重其事地叫了两人前来,将逍遥游教给了两人。杨过天资极佳,几日就将那拳法使得行云流水,叶九虽不及他,不过勤能补拙,倒也学的有模有样。
      这逍遥游出自五绝之一的洪七公,虽是他少年时练的功夫,到底也是不俗,若不是如此,宋初一也不会对他们如此敬畏。
      与杨过温习拳法的几日,两人几乎已是闭门不出,除了习武大多时候都呆在穆念慈所居的里屋。穆念慈还在沉睡,双颊消瘦,容色苍白,虽然形容憔悴,闭目合眼间依稀还能看出以前秀美清隽。
      两人对视一眼,神色皆有些悲戚。
      几日来,她进食愈少,昏睡的时候越来越久,大多数都是像这般安静的躺在床上,唇边含了一抹温柔笑意。叶九挖空心思做些流食喂她,杨过更是焦急,换了几个大夫过来,一番望闻问切之后的诊治,所言皆是大同小异,只说尽人事听天命。

      “好生休养吧。”大夫看着两人一声长叹,说了这么一句便告辞了,甚至连诊金都没收。
      送走了第五位大夫,杨过站在门口发愣,背影有些苍凉。叶九眼眶一酸,连忙仰头睁大了眼望天,许久之后才上前柔声劝他道:“先回来吧。”
      两人在屋子里呆坐良久,正恍惚间听榻上传来一声轻咳,不由皆是一惊。叶九打起精神,强笑着扶起她,“婶婶醒了?有没有觉得饿?”
      穆念慈微微一笑,“你不说我还不觉得,过儿,你去帮我煮份粥吧。”
      听见母亲久违的声音,杨过连忙别过头去,不着痕迹地用衣袖抹了抹眼睛,又匆匆掀开帘子走出去。
      见杨过听话的去了,她靠在墙上,摸着叶九的头,良久才开口,“小叶,谢谢你。”
      听着她虚弱的声音,叶九眼泪瞬间就落了下来,一边哽咽一边说:“婶婶你还和我这么见外。”
      “别哭,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她望着叶九笑了笑,“再说婶婶不是见外,而是觉得过不去。小叶,你是个好孩子,其实婶婶很庆幸,很庆幸当初留下了你。过儿性子偏激,这一年来我又病着,帮不了你们什么,说起来这个家多亏了你支撑。这两年来,我帮不上什么忙,如今连看着你们长大都做不到了。”
      顿了片刻,穆念慈继续说:“我不指望你们将来如何富贵,也不指望你们如何权势滔天,只望你们一世平安,无灾无难。”
      叶九只觉得眼泪流的更凶了,两年来的相依为命,她早已把穆念慈视为亲人,此刻听她这样交代遗言般的说话只觉得分外辛酸。

      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穆念慈笑得温婉,“小叶帮我把过儿叫来吧,婶婶真怕他一把火把厨房烧了。”
      低声应了一句,她胡乱擦了擦眼泪,转身去厨房里换杨过进来。
      母子两人又说了良久,杨过才红着眼眶出了里屋,他脸上的悲伤是如此浓烈,眼底眉间却分明多了几分坚毅之色。
      这一晚两人都没有睡着,直到第二日破晓时分,向来沉寂的杨家小院突然传出了少年少女的哭声。
      穆念慈最终还是在晨曦中含笑离开了人世,遵奉她的遗命,杨过和叶九将她葬在了嘉兴王铁枪庙外。因为见景伤情,两人搬出了之前所住的城南,又在嘉兴城外寻了处临水的院落住下,从此相依为命。
      说来也是运气,之前因为宋军战败,边界大批宋人背井离乡,嘉兴又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竟是涌入了一大批流民,他们既无耕地也无居所,在城外聚居了几日,又被城外庄户忌惮告到了府尹处,这些在城外有庄园的大多又是显贵人家,府尹得了消息也不敢怠慢,派人驱散了几次。
      大多数流民没了去处,只能进城做工为生,那些运气不好找不到差使的,忍饥挨饿了几日,就开始偷鸡摸狗。城南又是贫民流浪者的聚居地,官府看他们没闹出大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原本在城南宋初一还算是个领头人物,结果等流民入城,在新旧混混争地盘的时候被打的头破血流,最后还是寻到叶九杨过的处所才捡回了一条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十一、以悲伤之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