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汩罗江上的哀歌(1) ...

  •   公元前277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先生屈原“怀抱沙石,自沉江中”一周年的祭日。清晨,我独立汩罗江畔,虔敬地把手中的花环投向滔滔的江水之中。这个花环是母亲制作的,用的是先生非常喜爱的兰、茝、蕙、薜荔等香草。从郢都到汩罗江需要时日,花环上的花朵已经枯萎,香气也差不多消散殆尽。但我知道,先生是会安慰的,那个花环,承载着母亲的敬重,母亲的伤悲,母亲难以名状的情结……
      母亲是郑国人,十五岁时被选入楚国王宫。她青春姣好的容颜,翩跹曼妙的舞姿,使得她很快成了父亲楚怀王的宠姬。父亲尤爱看她跳舞,那长袖舞动的风情,使母亲得名为“郑袖”,而成语“长袖善舞”的本意就是盛赞母亲卓绝超然的舞技。
      母亲经常编排歌舞,为取悦父亲,也为精神寄托。她聪慧过人的才情使她的舞蹈充满了灵性的柔美和欲说还休的韵味。然而,父亲看不懂母亲迷人舞姿中蕴含的才情和思想,陪父亲一同观舞的王公大臣也不懂。恨无知音赏的落寞使母亲懒怠了编排歌舞。当父亲问她这阵为何没有新的歌舞献上时,母亲推说自己才疏学浅,想不出好的乐谱和歌辞。父亲却道:“这太简单了,你何不早说?我叫屈原来帮你,他可是三楚才子,音律辞赋无所不精。”
      母亲有些惴惴不安。先生当年未到三十,是父亲极为信任的重臣,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对内与父亲侃侃而论国事,楚国的法令章程都出自他一人之手;对外,他彬彬有礼应对他国的诸侯和来使。请这样的人为她写歌辞乐赋,不是太大材小用了吗?他有这时间和心情吗?
      然而,当先生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华丽的衣衫,佩着名贵的宝剑,为母亲诵读他新作的《东皇太一》时,那字字珠玑中弥散出来的旷世才情使母亲深深地迷醉了。母亲用她优美绝伦的舞姿诠释了她对于《东皇太一》的理解。
      先生凝视着母亲,他明亮的眼睛里焕发着一种神采:怀王的宠姬郑袖,是他理想中描摹的完美女神:纯真、美丽、聪颖,与他在精神上有着强烈的共鸣。他们的相识,正如《东皇太一》起首写的“吉日兮辰良”。
      先生后来写成了包括《东皇太一》在内的《九歌》,其中《山鬼》一篇中那个同杜若一样芬芳的“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的女子,写的分明就是母亲。而在《湘夫人》中,为湘夫人建造的香草之院,则表达了他理想中的境界。
      《九歌》是组祭神的歌,先生的文采,母亲的编排,使得其成了楚国招待贵宾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我是在母亲编排《九歌》之时降生的,母亲给新生的我命名为“子兰”,我知道她染上了先生爱兰的雅兴。先生最爱高洁的兰花,对兰花不吝赞美之辞。什么“秋兰兮菁菁,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可惜,我这枝受人钟爱的秋天的兰花,先天带了点残疾:左足微跛。这显然是母亲的责任,她怀我时不该与香草亲近。
      我很小就有幸成了先生的弟子。母亲总是陪我一道在橘园听先生授课。先生爱橘,曾专门写过一篇《橘颂》,我印象最深刻的有那几句:“啊,年轻的人,你与众不同,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这是先生对我们青年人的期望。只可惜,无论是我还是他最看重的宋玉,都没达到诗中的境界。而父亲,在拜读了先生的《橘颂》后,立马赐了这座橘园给他。父亲说:“孔子在杏坛传道,屈子可在橘园授业。”母亲接茬道:“屈子比孔子幸运多了,孔子那时上哪儿找大王这样的明君一展鸿图之志啊?”这话说得父亲如上云端般飘飘然,自比尧舜去了。母亲受长宠的原因可不仅仅是色貌才艺这般简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