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十三章 迎刃而解 ...

  •   俞谌兵退二十里,命人顺河岸扎下营寨,绵延百里来以城墙的布阵来抵挡章洪的前进。

      只不过俞谌忘了一点,那就是营寨拉得越长越难以自救,虽然他也想到这一点,营与营之间相距不远,这就更造成了弊端,一旦敌人放火,百里营寨都会相继失火,章洪没道理不用火攻,这可谓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郎靖劝谏俞谌,俞谌反而大怒,骂郎靖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说自己打仗数十年,难道还怕一个章洪不成?

      俞谌不但不听郎靖的劝谏,还命人把他抓起来,要推出去砍头,说他扰乱军心,主簿张默和众将苦苦哀求,说郎靖是陛下亲点的人,而且是薛钰的心腹,如果杀了头会一下得罪很多人,俞谌在愤愤不平的放了郎靖一马。

      郎靖知道这一战必败,只可惜或许败事传到京城,薛王会一怒之下牵连镇僵侯。

      不多日有将士送圣旨而来,命众人叩拜接旨,说俞谌用兵不慎,导致兵退,薛王已经革去他主帅一职,要求立刻交出兵符和帅印然后返回京师,上将军滕英正赶往洺水。

      俞谌听了不快,又听是滕英这个小白脸捣的乱,竟然概不接旨,还扣押了宣读圣旨的卫兵。

      俞谌抗旨弄得军心惶惶,但是也没人敢站出来反抗,生怕要当第二个郎靖。

      俞谌点了精兵一千,让他们穿上铠甲带着头盔,手上执着长枪,和俞谌一起去会一会新来的上将军。

      主簿张默以前也是一名大将,只可惜上阵杀敌的时候废了右手,虽然提笔写字无碍,但拿不了重物,只能退下阵来当一个文官,他跑去向郎靖问计,郎靖只是道,“滕英来了就可退敌。”

      滕云带着大军赶到洺水的时候,就听靠前的士兵突然道:“将军,前方似乎有一队人马。”

      此时有些大雾,看不清远处,滕云怕是章洪的埋伏,不敢贸然让大家进军,那队人马却往这边而来,打头的走的近来,竟然是俞谌。

      俞谌手上拿着长枪,看到滕云冷笑了一声,道:“滕妃娘娘来了。”

      滕云听他第一句就知道俞谌不服自己,说道:“俞将军可是来呈交兵符官印的么?”

      俞谌听罢又是一声冷笑,啐了一口痰,道:“你算什么东西,也赶来洺水领兵?”

      说着长枪抬起,枪头指着滕云,嚣张的道:“今天你若是能从这里打过去,你便是上将军,如果你连我手上的枪也过不去,做什么上将军,赶紧滚回上京当你狗屁的男妃去。”

      滕云道:“阵前动手,恐怕会扰乱军心。”

      俞谌笑道:“不敢了就老老实实回去,没必要顾左右而言他!”

      张默这个时候站出来道:“如今正和章洪对垒,如果两位将军动手,的确会让众将士起疑,不如这样……在场众将士都是见证,两位将军各自手持帅旗,以前方的山丘为界,谁能第一个把帅旗插在小山之上,便是洺水的主帅,众将士也自当心服口服。”

      俞谌抬眼瞧了瞧滕云,似乎非常不屑,如说对方是个文官还行,要和自己抢帅旗,岂不是在开玩笑?

      滕云瞥了一眼帅旗,虽然大旗沉重,这幅身体的体力也是半吊子,但是想要凭借巧劲儿去插旗,其实也未必不可以。

      两厢都没有意义,各自士兵就奉上帅旗。

      滕云把帅旗在手里掂了掂,若说在马上耍旗子,还真是有点费劲。

      俞谌接过帅旗,立马拉住马缰,当先一步喝马就走,滕云左手掂起大旗,另一只手也抓紧马缰,追赶上去。

      两匹马自然都是好马,一时间并驾齐驱,俞谌不屑对方,臂上用力将大旗轰然抡起,用旗子尖儿去刺滕云,滕云矮身伏在马背上,闪身躲过去,并不受对方的挑衅,只是全力催马往小山赶去。

      小山并不很远,俞谌因为抡旗子落后了一些,心急之下取下长枪和大旗并拢,又去刺滕云。

      滕云始终不正面回应,眼见冲上山丘,滕云猛的翻身下马就要插旗,俞谌也赶到,挺出长枪来挡,滕云力气不足挥动帅旗,翻手引出虎翼刀。

      只一转瞬之间,单听“嗤”的一声,一面大旗已经深深的插1入土里,而俞谌手中的大旗竟然被虎翼刀断做两半。

      虽然雾大,但将士们站的不远,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写着“洺水大将军俞”的帅旗轰然一斜,已经瘫在地上,众人自然知道胜负已分。

      俞谌被毛头小子夺了先机,恼羞成怒要下杀招,这个时候郎靖带人赶了过来,笑道:“俞将军一言九鼎,自然不会和晚辈计较。”

      俞谌被手下的部将们团团围住,这么多双眼睛注视着更是羞愧不已。

      滕云只是一抱拳道:“薛王有令,请俞将军整顿之后,不日返回京师。”

      俞谌再有不服也说不出来,把长枪一扔,拨马回了营帐。

      滕云进了营寨,立马招来手下商讨对付章洪的事情。

      桌案上摆着布营图和探子探得的章洪营寨图,郎靖道:“凡是火攻必然需要借助风力,洺水以北天干物燥,大风不断,章洪之所以没有立马放火就是因为风向不对,贸然放火一定连累自己军队。”

      滕云看着绵延百里的军营,心里一时有些糟乱,道:“营寨一定不能这么安札,但是如果眼下想要变化,必定已经来不及来。”

      郎靖接口道:“郎某曾习天文星象,不出三天必有大风,到时候章洪一定火趁风势放火,如果重新扎营,三天之内决计是不够用的。”

      滕云手指在地图上捋了一遍,道:“这处峡谷是什么名堂?”

      张默道:“这处叫断肠谷,峡谷如同羊肠小路而得名,粮饷从最近的州郡供应而来,只有路过断肠谷,才能送到洺水,如果放弃断肠谷,每次送粮需要多出很长时间。”

      滕云伸手敲了敲地图,忽然笑道:“这就有办法了。”

      郎靖这时候也惊喜的点了点头,一张终年不变的冷脸竟然有些变化,道:“不知道将军的办法,和郎某想的是不是一样。”

      滕云拿起桌案上的笔,在手心里写了一个字,郎靖也提笔写了一个字,两人同时摊开手心,众将只见都是一个“火”字。

      张默道:“怎么个火攻法?”

      滕云指着地图上的峡谷,道:“眼下想要重新布营时间不够,咱们不防用断肠谷引章洪中计,拖延时间。”

      他说着顿了一下,“章洪离开腹地驻兵洺水已久,定然粮草供应不足,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队防守不当的粮草车,章洪一定会去贪这个便宜……尤其断肠谷地势险要,章洪肯定会提前派兵埋伏在此。让运粮官把粮草车里堆上容易着火的稻草,伏兵一出点燃稻草,断肠谷狭小敌军自然大乱,再弄几十辆粮草车相互钉连,堵住两头出口,这样章洪必然损兵折将,不敢贸然来袭。”

      众将一听,确实是个好办法,这样章洪埋伏不成反而中计,士兵大乱自然逃不出来,到时候损兵折将,就不会来攻打这边。

      郎靖想的也正如此,滕云就派了人前去散播传言,把断肠谷送粮的事情透露给了洺水对岸的章洪。

      章洪听闻大喜,要知道他们军中粮饷供应不上,已经有不少士兵怨声载道,虽然章洪砍了几个人,现在大家都不敢说什么,但毕竟吃饭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章洪祖上历代以游牧为生,虽然骁勇,却都是喝酒吃肉的人,现在远征在外,酒还可以,肉食容易腐烂根本不好运送,大家只能吃粮食填饱肚子。

      不吃饱饭,将士们如何能上战杀敌?

      章洪想也没想,当下派了一千精兵,让手下大将带领前去埋伏在断肠谷,又派了两千精兵随后接应,确保万无一失!

      张默主动请缨假扮押粮官,数百辆粮车推着堆积如山的“粮草”进入峡谷,刚一进入就被埋伏在草丛里的伏兵扣押。

      张默方要点火,就看又有人领了兵过来接应,张默心中暗喜,没想到章洪会派这么多人来,于是装作惊慌,等另外两千精兵都进入了峡谷,才引燃了粮车。

      粮车着了一辆,剩下的接二连三也都起了火,敌军慌乱起来,张默等人趁着他们慌乱逃出谷去,在外接应的士兵看主簿出来了,命令人把钉连在一起的粮车推出来堵住谷口,敌军被火追赶的纷纷往外冲突,赶到谷口却见也有大火,被火烧的通红的粮车堵住出路,因为钉连起来根本冲突不开。

      滕云亲自领兵过来,把逃出来的漏网之鱼都生擒了回去。

      章洪本身欣喜的等着送粮草回来,还特意把剩下的酒肉都分给了将士们,大家一起提前庆贺一番,哪知道正喝到高兴处,一个士兵突然冲进帐来。

      章洪拉住士兵一起饮酒,那士兵跪在地上大喊,“主帅,哨塔发现北面火光冲天,怕是断肠谷起火了!”

      章洪大喊了一句“什么?!”

      他断然不信,还说士兵是敌军想要扰乱军心,因为喝高了酒,竟然夺过一旁的大刀,一刀把前来报信的士兵砍了。

      酒宴因为砍了人不欢而散,第二天知道正午章洪才醒过酒来,而派出去的三千精兵,竟然一个也没有回来。

      章洪这时候才惊觉不好,派探子前去断肠谷探查,探子很快就来回报,说断肠谷大火,三千精兵都没了,直到这时候,章洪才知道原来是中计了,气的栽倒在地上。

      首战捷报很快就送到了京师去,上将军滕英不费一兵一足,剿灭敌军两千余人,生擒敌军百余人,其中还有一名大将,是章洪手下的副将。

      朝中大臣听闻捷报都被滕云的作风震慑住了,正是刚到洺水没几天,就立了如此大功,不但赢了一仗,还赢得如此干脆利落,这给章洪的打击定然不小,一时间上将军的名头震动了整个朝野。

      薛钧良笑道:“看来滕卿果然没让孤失望,更是向各位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孤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众臣叩首,山呼“陛下英明”,随即沈翼站出半步,道:“陛下,眼下虽然上将军打了胜仗,但还有一件事比较紧急。”

      薛钧良瞥了他一眼,道:“哦?是何事啊。”

      沈翼道:“俞谌将军仍然没有归朝……如果继续放任俞谌将军留在洺水,恐怕一山不能容二虎,会分化军心,到时候唯恐章洪会趁机而入,岂不是得不偿失。”

      薛钧良点了点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

      他说着脸上有些犹豫,装作很疲惫的道:“你们也是知道的,孤虽然是众人之上,但有的时候也身不由己,俞谌手握重兵,孤已经下了圣旨,只是他不回来,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众臣一听都有些沉默,俞谌手里的兵权不可小觑,而薛后阳身在南疆,没什么人能和俞谌抗衡,如果不小心,岂不是养了内患。

      沈翼也不说话,薛钧良就命人散朝,然后把沈翼招来暖阁。

      沈翼这才道:“微臣确实有一计。”

      薛钧良坐在暖阁的大椅上,笑道:“就知道你的诡计多,孤让你去教小太子读书,你不会都把孤的儿子给教坏了罢?”

      沈翼干笑两声道:“太子爷聪明伶俐,能分是非,岂是微臣能教坏的,陛下听计策罢,就别挖苦微臣了。”

      他说着不等薛钧良接口,赶紧继续道:“大王这么招俞谌回来,他定然不会愿意,毕竟打了败仗。陛下不防为德妃娘娘晋封,然后趁此机会招俞谌回京,俞谌不疑有他,自然会回来。只要俞谌回京,陛下还怕他的兵马做什么?”

      薛钧良听了点头笑道:“就这么办了。”

      他说话间,姜谕走了进来,呈上一本奏章,道:“陛下,这是万年侯让人飞马带回京的,说要呈给陛下。”

      薛钧良不知道薛后阳搞什么名堂,就让姜谕拿过来,展开奏本一看,登时愣住了。

      沈翼还没有退下去,以为是万年侯碰到了什么难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薛王这幅摸样,道:“陛下?”

      薛钧良闻声才回过神来,把奏章摊开,给沈翼看,上面只写着“碧血亭”三个字。

      薛钧良道:“你见识广博,知道这三个字是谁写的么?”

      沈翼不明白薛钧良的意思,只是回道:“自然知道,微臣在滕国小居过一点时间……碧血亭三个字还有个故事,只不过现在说来可能有点大逆不道。”

      “哦?如何大逆不道?”

      沈翼道:“因为当年滕南还是滕国。”

      “你说罢。”

      得了薛王的许可,沈翼才继续道:“当年滕国还在和大王作战,滕国出了一位铁将军,叫做滕云的就是,想必大王知道,那一年因为滕王昏庸无能只知道在京中享乐,把本该是充做军用的粮饷挥霍一空,宦官为讨好滕王扣押加急邸报,滕云将军刷兵抵抗,因为缺粮没有援兵,被大王的军队打得一退再退,当时退到一座废弃的小亭,腾云将军誓死不降,用血在亭柱上写了‘碧血亭’三个字。后来住在附近的百姓为了纪念滕云誓死守卫,特意把他的字临摹下来,打造成了牌匾,碧血亭就这么得来的。”

      薛钧良眯了眯眼睛,敲了敲奏本,道:“就是这三个字?”

      沈翼只是点了点头。

      薛钧良没有再说话,只是长身而起,走到暖阁的书柜旁边,抽出一本书来,翻开一页递给沈翼。

      沈翼不知道薛王的意思,只能打开看,上面写的一些兵法,圈圈点点,都是对抗程田的计策和行军图,如今程田早就被章洪杀死,这明显是以前的东西。

      沈翼翻到后面,不禁一愣,只见有一页的角落里,写着“碧血”两个小字,和之前“碧血亭”的字迹一模一样,分毫也不差。

      如果是不同的字,单看字迹,可能会有模仿之类,但就算是再模仿,也不可能分毫不差。

      薛钧良这个时候,才淡淡的道:“沈卿手上的,是皇后的墨宝。”

      沈翼手一颤,“啪嗒”一声就把册子掉在了地上,姜谕站在一边,赶忙把册子捡起来擦干净,这可是皇后的墨宝,弄坏了罪名可大可小。

      薛钧良眯着眼睛盯着桌上的奏章,道:“沈卿一向聪明过人,对于这两个字,你是怎么想的。”

      “这……微臣……”

      沈翼自然早就猜测到滕云和皇后是一个人,只是因为沈翼了解过很多滕国的事情,也在奉国呆过很长时间,自然知道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猜测之后去找皇后求实过。

      虽然皇后娘娘并没有承认什么,但也是默然了,如今这些“陈年旧事”突然被提起,而是被薛王提起来,沈翼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让他说些什么,可能讲出来有些荒唐,但这就是事实。

      显然,薛钧良也开始怀疑了,这种荒唐的事实。

      他这辈子唯一宠信过的女人,竟然是他亲手杀死的敌人,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自己长久以来一切的疑惑,立刻迎刃而解了,原来竟然这么简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8章 第十三章 迎刃而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