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露从今夜白 ...

  •   露从今夜白

      2011-02-03

      雪已经断断续续地下了一整月,时大时小一波三折,间或数次暴风雪。旧的积雪尚未融尽,新的一层又覆盖上去,直至过膝。

      刚落下时轻盈绵软的雪片,积压得太久,垒成了结结实实的冰渣。房屋与树木的原本面目全部消失于一色的白,世界被模糊了轮廓。

      灰白的建筑,上学。冷硬的积雪,放学。眯起眼睛在路上走,铺天盖地的惨淡色调,像蒙在眼前的阴翳,像郁卒的画家的信笔涂鸦。

      让人忍不住要将这幅画从视网膜上狠狠裁下,抹上鲜绿,涂上橘黄,浓墨重彩地泼上大红……燃烧的大红,跳跃的大红,一蓬一蓬热烈地绽放,灼伤这灰败压抑的画面。

      我走进寝室,甩下书包,换上连裤袜与舞鞋,重又出门。

      学校规定的课后活动时间,我身为体育白痴,选了最简单的一种。每天放学后要去学一小时的舞,对着练功房里的落地镜子,认真目睹自己的笨拙。

      可惜不能用颜料修改沿路景象,添上生命般艳美的红色。

      红的是对联纸间,爆竹声中,孩子的簇新棉袄上。一团生生不息的火,烧尽了旧年,烤热了新年,富丽的火苗姹紫嫣红地蹿呀,天佑人间。

      可惜不能借一支神笔,将那对联那爆竹,连同那绕着桌脚追逐吵闹的孩子,一并画到眼前。

      那些个陈旧的琐事,平凡无奇,却千百年不曾变更。仿佛闭上眼睛就能听见,漫漫年岁里淌出的杯盏声、筷箸声、祝酒声、欢笑声、门铃声、洗牌声、电话声、贺年声……流金泻银地飞溅进梦里,一遍又一遍。

      梦里不知身是客,还以为自己仍站在家里染霜的窗边,傻笑着侧耳去听。

      可惜听不见了。离得太远,隔着整面太平洋的水波,外加整个北美洲的山河,待传到这座美国东部山里的学校时,再熟悉的声音都已只剩模糊的幻影。我安分守己地待在这片灰白中,上学放学,吃饭睡觉。

      "Point your toes,then do it again."扑克脸的舞蹈老师坐在椅子上说。

      "Sorry."我又一次站回原位。

      为什么你在对我说英语。为什么身边的所有人都在说英语。

      为什么只有音节冰凉的说话声,舞蹈配乐声,室外雪水融化的滴答声。总觉得很奇怪,少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东西。

      什么也没少。这已经是在这里过的第二个春节,往后还要在这个国家,独自度过许多个。该习惯的早已习惯,没习惯的也得尽早习惯。这只是众多普通日子中的一个,我依然跳不好舞。过会就该去吃晚饭,做作业。

      小学的语文课上背过那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时我嗤之以鼻,觉得真矫情。

      这个观点至今没有改变。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当时就计算过了可能遇到的挫折与牺牲。我已经成年,不会再被任何人当作孩子来宽容了。出国以来解决的切实困难不知凡几,相比之下仅仅一个春节,实在是飘渺而矫情,称之为问题都是抬举了它。

      可是为什么还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被胸口的寒意左右着,憋屈而懦弱。

      人真是脆弱的物种。除却温饱天敌,还要受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情绪的干扰,做一些全无意义的事。

      比如一年一度疯狂的大规模迁徙,只是为了和亲人们一起吃一顿饭,之后又原路返回。

      比如在这些迁徙中落单的个体,就要夜观天体,盯着那颗卫星上的陨石坑掉眼泪。

      我还真的鬼使神差地仰头看天了。不过乌云阴沉,月亮不知被遮在了何方。

      晚上在寝室里打越洋电话回家,国内时间是中午。外公接的电话,互相喜气洋洋地说了几句之后,话筒又转给姨妈。姨妈一家都是赶去陪我妈过年的,说是年饭已经做好了,马上就坐下来吃。

      姨妈问我能不能吃到年饭,我说不能,不过学校食堂会试着模仿中国菜。她说那挺好。我说是挺好的。

      最后话筒到了我妈手上。我妈详细地描述了一番家中的热闹景象,一项一项地报菜名给我听。边说边笑,生怕我觉得她不开心似的。这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的交流模式:彼此天各一方,各自孤身一人,各自希望对方认定自己过得好。

      其实没必要这样辛苦。生活就是平常的生活,总会有好事和烦忧。可是后者她不说,我便也不想说。我是她的女儿,她有多犟,我就有多犟。

      我说:你们过午夜时,我这边是明天中午,到时候会在上课,所以现在提前拜年吧。她说好。

      我说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对自己好一些。她说你也一样。

      话筒又转回给姨妈。从小带大我的姨妈叮嘱了几句,最后带着哭腔匆匆挂了电话。大过年的,这种时候要向我妈学习,定力就是一切。

      搁下话筒,我发了一会呆,主要是在回想那些菜名。算来从开学至今也有半年没回过国了,竟已与中餐阔别这许久。有些菜连味道都想不起了。

      想起SAT考完之后的深夜,宿管老师在自己房间里替我煮了一碗白米,我扮上酱油吃得意犹未尽。人在他乡,有一碗真正的白米填进胃里,就觉得踏实。

      我们学校四栋寝室楼,这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

      我慢吞吞地走进寝室楼的公共休息室,打开冰箱,在冷冻室里翻出一袋馄饨。这还是半个月前在亚洲超市买的,当时下意识地想过可以留到今天吃。学校禁止学生用电器烧饭,这馄饨是熟食,用微波炉热三分钟就能食用。

      也许是在公共冰箱里放久了,馄饨闻起来有点不对。但毕竟没过保质期,我也实在没别的可吃。于是塞进微波炉里热了,端回自己房间,蘸上同样是亚洲超市买的辣酱,细嚼慢咽。

      辣酱的味重,刺激得我直嘶凉气,也掩盖了馄饨本身的味道,尝不出有没有变质——事实上根本尝不出这是不是馄饨。

      这不是南国味鲜多汁的小笼包,也不是从前常吃的粉嫩透明的水晶虾饺。这不是印象中的任何一种美味,跟年饭更是扯不上关系。但这毕竟是中餐,包装袋上写着的毕竟是中文,咽下去的还连带着久远的记忆。

      吞下了三个馄饨,第四个没有热熟,陷是冷的。我突然兴味阑珊,走到寝室楼道里,把剩下的全扔进了垃圾桶。

      抬头看见楼道的灯光,昏暗的灰白,一丝不苟地罩下来,将自己一个人的影子投在空荡荡的地上。房间里,室友正在兴高采烈地和朋友聊天,一串串英语活蹦乱跳,劈头盖脸。

      辣酱的气味似乎还残留着,从鼻腔一直往上冲,辣得眼眶发烫。理智还没来得及反应,眼泪就摧枯拉朽地迸了出来。

      想着被人看到会很丢脸,但越想止住越是不行。以前总觉得“断了线的珠子”这样的形容很无稽,如今才知道那是贫僧有泪不轻弹。认真弹了一会儿泪,我走进房间去加入了室友的聊天阵营。

      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切换了一门语言就像是切换了一种思维,瞬间就能将那块不想触及的区域忽略了。但刻意忽略的烦闷被堵在胸口,压下去又翻起,压下去又翻起。

      承认自己哭了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所以我费了前面那么长篇幅陈述客观及主观理由。

      也许说白了不过是想家。但又不完全是。

      梦里不知身是客,总以为自己仍在家里目注着过年的景象,一转身却又见父母仍在争吵不休,或者有时是我与他们吵。醒来的时候总是胸闷气短,总是满身冷汗,窗外总有呼啸的风雪声应着景。才想起那些过往都已被时间埋平了。

      至今的人生被拆成两段,没有留恋,没有怜悯,当时走不出,现在回不去。我不知道在思念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思念什么。但思念终究是温柔无害的情绪,所以权且放任它。

      我没有故乡。我的故乡在山上,庐山夜冷,万径人踪灭。年幼的我牵着姨妈的手走在冰雪峰峦环抱间,像仙人踏在莲花瓣里。

      或者故乡在水边,西湖的寒雾弥漫上岸来。小学窗后一丛秀丽的杜鹃,枝叶被薄冰完全包裹,盈盈泛着冷光,宛若琼枝玉树。

      或者故乡在乡野,林木疏落,衰草连天。萧索的大风贯穿天地,卷起的雪粒和着沙粒,倏然刮过耳边,唱着地老天荒的骊歌。

      我没有故乡,我的故乡便是地图上遥遥一圈,那片神州古国的壮阔山河。我是山河孕育的孩子,深深扎根于那块土地,抽出的枝条却横跨过千万里,在陌生的空气里抖开零星叶子。走远了,才知道将什么遗落在了身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敲完上面最后一行字,屏幕显示的时间已经是凌晨两点半。脑袋依旧清醒得可笑,在上床睡觉之前还记得学校在提倡节能。我于是走出房间去,关掉楼道里的灯。

      温存的黑暗笼罩了视线。感官在一瞬间变得敏锐,对世界的知觉开始清晰。空气清凉。隔着一道寝室大门,室外隐隐传来风声。

      远去的呼啸里渐渐浮现出纷繁的回响。流年欢快地奔淌,匆匆溅落出杯盏声、筷箸声、祝酒声、欢笑声、门铃声、洗牌声、电话声、贺年声……

      以及心底的祈愿声,微弱地反反复复,庇佑着遥远的东方土地的神灵,请你一定要听到。请让我爱的人们平安幸福,年年岁岁,贴起门口大红的福字。

      美丽的,美丽的红色,像火焰不歇不灭地烧呀,让温暖一波波传开去,天佑人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