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出殡 ...

  •   送走白茶,黛玉便带着雪雁和王氏去灵堂守夜。贾敏的遗体在家里停灵七天,然后要葬入姑苏林家祖坟。今天是最后一天守夜了。
      看见黛玉,跪在灵前领着人烧纸的梁青家的忙爬了起来,扶住黛玉,“我的好姑娘,这眼瞅着起风了,姑娘身子单薄,再受了寒可怎么好?”又嗔王氏:“嫂子也不劝着些。”
      她是锦绣白茶前一批的大丫鬟,黛玉小时候也是和她熟的,闻言道:“不妨事,母亲去了,我也只能尽这一点子孝心了。”说着便跪下,为母亲烧纸。
      众人都陪着跪了。
      烧了一会儿纸,王氏和梁青家的都劝:“明日还要送灵,姑娘还是歇歇,明儿才是正日子,多少事还指着姑娘。”
      前世黛玉累病了,没能给母亲送灵,一直是心中大憾,弟弟已经不在了,如果自己也不去,连个给母亲摔丧架灵的人都没有。想到这点,黛玉便没有坚持,嘱咐伴宿的众人务必保持灯明火亮,这才离开。
      才出灵堂,正遇到林如海在众人的簇拥下过来,黛玉忙站住行礼。
      林如海在火光下瞧瞧她的面色,“可好些了?”
      黛玉道:“多谢父亲记挂,我觉得好多了。倒是父亲,越发憔悴了,很应该歇歇。”
      林如海点点头,“我再给你母亲上柱香。你先去歇息吧,明儿还要早起。”
      黛玉道:“我陪父亲。”转身时看见扶着父亲的锦绣脸色蜡黄,不由一愣,猛地想起前世时母亲仙逝后,好像父亲的姬妾中有个因劳累过度流产的,难不成是锦绣?锦绣是贾敏病重后才给林如海的通房,林如海虽有三房姨娘,但年纪都不小了,一直也没能生出孩子,现在有孩子的可能性自然极小。
      无子继承香火一直是林如海心中的隐痛,原来的黛玉不懂,但重活一世的黛玉经历了在贾府的人情冷暖,自然明白,而且如果自己能有个弟弟妹妹,也不至于像前世一样孤独,因此道:“锦绣姐姐面色可不好,可是哪里不舒服?”
      锦绣忙道:“多谢姑娘惦记,我很好。”
      林如海闻言看看锦绣,见她脸色憔悴,神情倦怠,确乎很不好的样子,便道:“既是身子不舒服,就回去歇了吧,明儿忙完了,请大夫来瞧瞧。”
      锦绣道:“我是哪个牌名上的人,也值老爷姑娘这般费心,不过是这两日乏了些,等送走太太,歇两天就没事了。”
      谁知第二天早起,锦绣就感到头晕目眩,几乎摔倒,还是来喊她起床的小丫头眼疾手快扶住了她。锦绣是贾敏身边最得力的大丫头,年纪虽比白茶小一岁,做一等大丫头的时间却比白茶还长些,因白茶年前到了岁数,贾敏就把她放了出去,本来还说等她到了年岁也给她一份陪嫁银子放她出去,谁承想,许是年节时事情烦杂累着了,转过年,贾敏本就病歪歪的身子每况愈下,终至一病不起。林如海还有三个妾,但一个是林如海未成亲时林老太太给的大丫鬟,年纪比林如海还大,另两个是两人成亲后多年没有孩子,林老太太给林如海先后纳的良家妾,其中一个怀过两胎都流产了,身子就垮了下来,和贾敏一样整日病歪歪的,另一个良家妾两年前又得了女儿痨,被送到庄子上休养了,因此贾敏一倒,林如海身边便没了人照顾。贾敏思前想后,问了锦绣的意思,把她给林如海做了通房,照顾林如海的起居。林如海虽然年纪大了些,但儒雅俊美,温润如玉,还是很让女人倾心的,更何况他身处要职,在锦绣这些丫头眼里实在是想都不敢想的好归宿。锦绣毕竟跟了贾敏十来年,对贾敏的心思还是很了解的,贾敏也没瞒她,“……林家数代单传,香火不能断在我手里。我看你身子好,是个好生养的,人也通透,不是那等挑三窝四,眼大心空的。你放心,只要你能坐下胎,我就明公正道抬你做姨娘,生下来不论男女,孩子都记到我名下做嫡子女教养。”
      不想,她还没坐胎,贾敏就去了,锦绣这几日十分惶惑。府里上上下下谁都知道她是太太的人,偏太太去了,老爷以后续了弦,继太太若是慈善,也会冷了自己,若是不慈,自己连个姨娘都不是,要打要杀都是一句话的事。昨天见黛玉对自己很是关切,她心中又升起一丝希望。她是太太的丫头,太太没了,姑娘身边又没有一等大丫头,自己和如意都可以顺理成章地侍候姑娘,她在贾敏身边最久,也就说是照看姑娘最久的,和姑娘总有些香火情。便是她现在通房丫头的身份不好在姑娘身边侍候,入了姑娘的眼,以后有事,总可求姑娘照应一二。想到此节,她越发要在黛玉面前卖好,因这几日自己实在疲乏,怕自己出殡这日早起晚了,让姑娘不喜,特意给了小丫头四喜几个钱,要她早早叫起自己。
      此时她头晕目眩,若不是四喜扶着,早一头栽倒地上。四喜年纪小,一见她这样早慌了,忙问:“姐姐怎么样?”
      锦绣扶着床头定定神,“还好,歇歇就没事了,好妹妹,今儿多亏了你,等忙完这几日我再好生谢你。”
      四喜道:“姐姐说的什么话,平日里我还少了姐姐照看了?”
      锦绣摸摸她的头,慢慢往门口走去,才跨出门,身子一歪,就向旁倒去。好在四喜就在她身后,一把抱住她,两人一同向墙边倒下。有了四喜这个缓冲,锦绣并没有摔倒,反倒和四喜一起倚在墙上。四喜被卡到墙和锦绣之间,顾不得了,大叫起来:“来人呢,快来人呢,锦绣姐姐昏倒了。”
      忙有值夜的婆子过来,帮忙把锦绣扶回屋,一面掐她人中,一面去报林如海。林如海闻报叹口气,自己家里现在真是一团糟。今天是贾敏出殡的日子,他有多少事要做,无暇去看望一个通房,只命人去请大夫,自己匆匆吃了口饭,便要到前宅去,便看见黛玉一身重孝,扶着如意的手,身后跟着王氏和雪雁,摇摇而来。
      黛玉立定,给父亲请安。
      林如海道:“可还支撑得住?”
      黛玉道:“总是送母亲最后一程,孩儿再不能躲懒的。”
      林如海也知如此,幼子早逝,女儿若不去,妻子的身后事总不好看,但看看女儿单薄的身子,还是叮嘱道:“不必十分勉强,若实在撑不住,就早些到车上歇了,你母亲必不会怪你的。”又嘱咐三人,“务必好生照顾姑娘。”
      众人恭声应是。
      黛玉道:“怎么不见锦绣姐姐?可是身子不适?”
      林如海叹气道:“刚刚婆子来报,她早起昏倒了,我已命人去请大夫。”
      黛玉点头道:“锦绣姐姐最是知礼,若不是十分撑不住,今天这个日子再不会不挣扎着来的。如此,父亲先去前面,我去看看锦绣姐姐就来。”
      林家没有别的女性主子,贾敏一死,内宅的事自然就落到黛玉身上。林如海点头,匆匆去了外院。
      黛玉来到锦绣房里,锦绣已经醒了,忙挣扎着下了地。黛玉忙道:“姐姐快躺着,很不用这些虚礼。”
      锦绣垂泪道:“今天是太太出殡的大日子,我受太□□典,别的报答不了,怎么也应该给太太扶棺,尽点子孝心。”
      黛玉也垂下泪来,“姐姐的孝心我是尽知的……”一语未了,就听婆子喊:“大夫来了。”
      锦绣的屋子狭小,没有可避之处,如意急中生智,忙领着黛玉避到床后,垂下帐子。
      今天是最忙乱的一天,因此外面只到最近的医馆请了坐堂大夫来,大家都不认识。大夫细细为如意诊了脉,道:“恭喜这位奶奶,是喜脉。”
      屋里众人都呆了。王氏道:“先生可是瞧仔细了?”
      大夫道:“虽然才两个多月,但这脉象滚动如走珠,十分清晰,断不会错的。”
      王氏忙命人奉上双份诊金,好生送大夫出去。
      黛玉从床后走出来,见锦绣摸着自己的小腹,目光呆呆的,心中轻叹,微笑道:“恭喜姐姐。父亲知道了必定极欢喜的。”
      太太去世的当口,一个通房诊出喜脉,这件事是不是喜事就要看主子的态度了。黛玉一表态,屋内众人忙都恭喜锦绣。
      锦绣一时百感交集,呜咽道:“姑娘……”
      黛玉道:“姐姐莫要多想,好生养着才是,此去苏州老家,一路车马劳顿,恐有闪失,姐姐就安心在家里歇息,母亲在天之灵必不会责怪姐姐。等我们从苏州老家回来,再请黄先生来给姐姐好生瞧瞧。”
      锦绣跪下叩头,哭道:“姑娘慈悲。我在家为太太诵经祈福,送太太最后一程。”
      黛玉点头道:“这是姐姐孝心。”
      送殡的吉时不等人,黛玉匆匆交代众人好生照顾锦绣,便去了灵堂。本想将这件事告诉父亲,可送殡的人已经来了,林如海正忙着应酬,实在无暇脱身,只得作罢。
      一是吉时到了,一色执事排开,黛玉行未嫁女之礼,摔丧驾灵,送殡的队伍向城外走去。
      走不多时,路两边彩棚高搭,俱是扬州各大小官员家的路祭。第一棚就是扬州布政使唐延年家的祭。唐夫人和贾敏同为功勋之后,幼年时就有过来往,恰巧两人的丈夫都委到扬州做官,两人便来往密切起来,因此今天唐夫人亲自前来路祭。黛玉便到唐夫人轿前叩头致谢。
      唐夫人亲自下轿扶起黛玉,垂泪道:“好孩子,难为你了,有你这样孝顺的女儿,你母亲足以含笑九泉了。”
      昨日黛玉在母亲灵前哀伤过度以致昏厥的消息早已被上门吊唁的人传了出去,听到的人少不得夸一声林大人的女儿孝顺,今日黛玉作为未嫁女扶灵出殡,有路祭人家的主母听了信儿都亲来路祭,待黛玉前来致谢时,看她一身重孝,娇弱不胜,风吹吹就倒的样子,无不垂泪,都赞黛玉至孝。
      一路拜下来,黛玉只感到头晕目眩,神虚气短,全凭一口气撑下来。好容易出了城门,众人方能骑马上车,黛玉腿已经软了,是被王氏和另一个婆子合力抱上车的。黛玉疲惫至极,上车就睡了过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出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