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各怀心思 ...


  •   生日宴过去没几日,苏煦便叫姬瑄去了书房,给他一件任务:“后日乃龙武将军沈庆寿辰,你代我去向他庆贺。”
      姬瑄奉命离开后,徐如晖却开口道:“君侯真欲让三公子笼络沈庆等将军?三公子心高气傲,只怕不擅折节下士。”
      苏煦神色冷淡,徐徐道:“不,只是让他们以为这样。”
      徐如晖神情微变,小心斟酌着道:“我看三公子并不是像有异心,上次为‘那位’挡刀未必不是巧合。算盘一事,三公子前后也未与齐润私下见面。”
      苏煦反而微微一笑:“无妨。仔细观察些时日,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徐如晖似有所悟。“那这次君侯让三公子去沈家……”
      苏煦浅浅上扬的唇角仿佛含了一缕残酷的意味。“若真有异动,正可一网打尽。”

      沈庆位居龙武将军,出身并不算平凡——他出自靖懿皇后一族,乃靖懿皇后从侄,而靖懿皇后就是先帝萧隽与昭定公主萧柔嬛的生母。说起来,沈庆算是萧隽的表弟、萧柔嬛的表兄,也即是苏清若的表舅。
      明帝萧隽即位后,追思生母,因而颇施恩泽于母族。沈庆精通骑射兵法,为人又机敏圆滑,故而萧隽甚为倚重,任命执掌禁兵中的龙武军,保卫宫城及天子。
      安阳及附近驻扎着十二万禁军,拱卫京城及皇室,分为南衙三卫与北衙三军。其中沈庆便是执掌三军中龙武军的大将,手下计有二万兵卒。

      不过沈庆就算再不平凡,苏煦如今是百官中位第一的左丞相、皇太后兄长,因此沈庆这个不算整寿的宴席,苏煦可以不亲自参加寿宴,而派儿子前去祝寿,也说不上是倨傲无礼。
      毕竟苏清若不仅是文靖侯世子,也是昭定长公主之子,身上流着皇室血脉。

      其实苏煦虽然叫姬瑄代他去祝寿,但去的人却不止姬瑄一个——官场上一向会做人、被视为“谦恭知礼的晚辈”的苏清辰也自然要一同前往拜寿。
      看着苏清辰笑吟吟递上贺贴,带着他一同去正厅拜见沈庆,看着苏清辰娓娓向沈庆道贺,姬瑄倒是省心了不少。
      沈庆长相是个标准的武人,眉飞如剑,英姿勃发,唯有一双眼睛沉静的如浓墨黑曜,难以看清情绪,不觉便有些深沉莫测的意味。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沈庆时,姬瑄明确地感到沈庆眼中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细细辨去,却又分不清是好是坏,是厌是喜。
      只是在苏清辰含笑说出“父亲无暇分|身,不能亲自向世伯拜贺,特命我兄弟二人前来告罪”,姬瑄亦随之行礼致辞后,沈庆神情已经变得像一潭死水,冷静从容地道:“丞相综理国政,一向繁忙,末将小小宴筵岂敢劳动。二位贤侄请入席。”
      之后沈庆的态度也毫无异状,客套有礼,却不亲近。
      如此不由得让姬瑄觉得或许那一眼只是错觉。

      苏煦到底想要他干什么,而他又该怎么样应对……
      入席之后,姬瑄便在思考这个问题。
      侍墨告诉他最好能跟沈将军亲近些,他从命,一口一个“表舅”,以小辈自居,但沈庆虽然应了,态度却依旧冷淡,似是不以为意。
      姬瑄想了又想,还是认为苏煦不像是真心放任他来拉拢沈庆。
      苏煦与心腹属下的会议从来不叫他参加,把他放置在中书舍人这个位置,看似任重实则清闲,更别说日常的态度,放纵却疏远。

      那么……
      姬瑄心中轻叹,眉尖微蹙。
      这次的“任务”,与其像是委以重任,不如说更像是一次试探。
      他记得徐如晖说过,沈庆是中立派,死忠于先帝,既不亲近苏家,对萧莳也是不冷不热。
      不过,在萧莳跟苏家之间选一个的话,沈庆多半会选择萧莳。

      说起来,苏家着实吃了身为文臣的亏,看似权倾中外却时刻危机四伏。苏煦好不容易才把族中唯一一个武官——从弟苏岚——提拔成统领一军的将军,执掌羽林军;又将长子苏清泽派去雍州攒战功集兵权。
      可苏家的兵权也仅此而已。南衙三卫与北衙三军中,龙武将军沈庆、骁卫将军严定、威卫将军张诚均为中立派,尤其以沈严二将出身最硬,功勋最高,也最油盐不进。神策将军庄沐为丰王母舅何世荣旧下属,虽为人低调谨慎,苏煦却对其很不放心,只碍于捉不到错处,一时间无法调离。金吾将军姜原则为典型的墙头草,处事圆滑,两头讨好,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不过先帝在位时,纵使身为皇后之兄,苏煦也得夹着尾巴做人,不敢把手伸到军中;而现在妹妹当上皇太后,苏煦行事已少了顾忌。

      姬瑄微微垂下眸光,手指无意识地轻扣桌面。
      若是真想拉拢沈庆等人,苏煦早该出手了,不会等到现在,让他这个年幼不经事的人来试水。
      何况苏煦自从萧莳即位后便大力提携亲族,显然比起外人,苏煦还是更信任自家亲戚。
      那么……
      姬瑄内心中发出一声叹息。
      还是他与萧莳之间这种暧昧不明的关系,尤其是“代君挡刀”一事,让苏煦起了猜疑之心。
      但,不仅如此。

      姬瑄看了身旁笑容和善的王鑫一眼。
      王鑫立刻浮现一缕笑容,殷勤道:“这道‘葵花献肉’肥而不腻,鲜香酥烂,又有健脾开胃,气血双补之效,贤弟不妨一尝。”
      王鑫是礼部侍郎王临之子,随父一同前来祝寿,但更重要的是他娶了沈庆之女,所以更是以女婿的身份来给老丈人拜寿。
      自打姬瑄第一次对沈庆叫出“表舅”后,王鑫便盯上了他,春风满面地来套近乎,嘴里也叫得十分亲热,一口一个“苏贤弟”,笑言“竟不知贤弟与内人是表亲,不甚惭愧”。
      姬瑄浅笑应付着,心里却道:就凭以前苏清若的性子,只怕你知道了也不敢像现在这样刻意亲近。
      凭王鑫的身份,并不需要这样讨好他……姬瑄很快便意识到王鑫是想阻碍他与沈庆多说话。
      看到王鑫在他每向沈庆敬酒祝辞时,温和的笑容中蕴藏着紧张,姬瑄心中有些好笑,却也放了心。
      有王鑫这样小心翼翼如临大敌的人存在,那么拉拢不到沈庆,也算是有了借口。
      姬瑄颇觉轻松地心想。

      对于苏煦来说,这次赴宴,试探他是其一,其二应该就是糊弄政敌了,看看有谁会对“苏煦要拉拢沈庆了”这件事不安。当然,心机深沉的老狐狸是不可能慌乱跳脚的,苏煦大概也不会指望,不过小猫小狗们就难说了。
      姬瑄用眼角余光瞄了王鑫一眼,又不动声色地看了不远处正跟沈庆谈笑风生的王临一眼。
      不知道王鑫这样是奉父命呢还是自作主张,不过至少有一点错不了——王临是帝党,而沈庆是绝对的中立党,不然作为女婿的王鑫没有必要这么小心紧张。
      要说王鑫年轻,掩不住浮躁着急之态,沈庆之子沈谌虽比王鑫略小,却沉稳许多。沈谌对姬瑄态度自然,以表兄弟相称,但是跟他父亲一样,温和有礼却不够亲近。

      寿宴过后,姬瑄随苏清辰回府,径直回寝室歇息了。苏煦并没有明说叫他拉拢沈庆,因此他也不用显得太过在意。
      次日苏煦叫他去书房,果然并没多说什么,只随口问了几句寿宴上的情况,还颇有长辈关怀姿态,问他“可曾结交了什么新友”。
      姬瑄一一如实回答,末了,露出些微困惑苦恼,道:“父亲叫我与沈将军多亲近,可我看沈将军却似不大喜欢我。倒是沈将军的女婿王鑫为人热情,很好相处。”
      “王鑫?”苏煦淡淡道,“你若喜欢,与他来往倒也无妨。”
      姬瑄抿了抿唇,眉角轻微上扬:“他太多话,我可不喜欢。”何况王鑫对待他,又何尝是真心诚意的。
      苏煦对此并未表达意见。
      姬瑄见苏煦不再问话,也不知道自己这一关过了没有,只作若无其事地告辞。
      回屋之后,更是暗暗告诫自己务必小心谨慎。尤其对待齐润这些苏煦的政敌,绝不可以失了分寸过于亲近。与齐则敏的来往无妨,因为这是苏煦默许并纵容的。

      ……只是,若苏煦对他已如此防备猜忌,苏煦一旦篡位为帝,他真的可以安然无虑吗?
      姬瑄心底忽然闪过这个念头,自己也吃了一惊。

      沈庆一事算是平安揭过去了,苏煦并未再提起一句要他跟沈庆亲近的话。仿佛不让姬瑄疑心似的,之后的几次高官寿宴婚宴等,若是其人身份不够贵重到让苏煦亲自出席,也是让他代表苏煦参加。

      而参加酒宴的次数多了,苏丞相小公子如今温文知礼的性格也渐渐为人所知。众多世家子弟也不像以前那样对姬瑄敬而远之,姬瑄时常也会被人笑言劝酒。姬瑄并不十分拒绝,也不会过度忍让。
      只可惜他的身体并不擅饮,每次都要劳烦苏清辰带他去别院稍作醒酒,再回苏府。
      只是每次喝了醒酒药后,姬瑄总是昏昏欲睡,忍不住卧床小眠一会。醒来之后精神虽然清爽了不少,但几次下来,姬瑄心中不觉有些纳闷,只疑心是不是受到牵魂余毒的影响,才会这样渴睡。

      然而这些都不是姬瑄最惦记于心的。
      让姬瑄最烦心的,一个是风盛扬在前线的音讯全无,另一个,却是皇帝萧莳。

      仿佛自从姬瑄在生日宴上帮萧莳去了明慈太妃宫里一趟之后,萧莳对姬瑄的态度便大为好转,不时地召姬瑄入宫闲话。
      姬瑄不能次次辞掉皇命,尤其当他本人便待在中书房里值班之时,若是对来传口谕的宦官称病不去,岂非当面撒谎。虽感到无奈,却亦不得不奉诏去玄华殿。
      萧莳召见他——还真是只为闲聊。不提政治,不提平叛,只是随意聊些有趣的见闻典故,或为市井流言,或为稗史笔记。
      如果萧莳不是大熹朝的至尊天子,如果他的身份不是苏煦幼子,姬瑄倒挺愿意与萧莳这样谈天说地。
      但是,身份之别,便是横在两人之中一道无法跨越的沟堑。

      姬瑄对此事很是心烦,苏清辰也对萧莳与姬瑄的亲近时常微露醋意,让姬瑄不得不软语安抚,表明自己也很不喜欢这样。
      虽然苏清辰每次说起对此事的不满时,嘴角总含三分笑意,但姬瑄知道苏清辰根本不是外貌表现出来的如沐春风、人畜无害,不免暗暗心惊,只怕苏清辰哪一天会失去耐性。
      而苏煦,依旧不动声色。

      ————————————————————

      永熙二年六月,中南大旱。
      姬瑄于朝中得知后,特地去了李宅一趟,与尚华商讨此事。
      天灾他是阻止不了,朝廷也自会派钱粮赈灾。
      但他记得,在宋真宗时期,引进了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区推广。
      占城稻高产、早熟、耐旱,原产越南中南部的占城,故以为名,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北宋初年始传入福建。根据记载,占城稻有三大特点:耐旱,不择地而生,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姬瑄对照大熹地图,觉得这个时空的越南大概在巍州的位置,正好属于大熹版图。
      虽然不知巍州里有无占城稻,却不妨一试。

      尚华明白姬瑄的意思后,立即召来少言、燕飞二人。少言博学多闻,听完姬瑄讲叙占城稻的特点后,露出一丝淡淡讶色,道:“少言确闻有此稻种,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姬瑄舒了口气,道:“少言、燕飞,你们是否愿意南下去取来占城稻?”
      “公子有令,属下岂敢不从。”少言、燕飞异口同声。
      少言虽博学却文弱,燕飞为人善于机变,正可相互佐助。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各怀心思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