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西陵 ...
-
她是一个正当最好年华的女子,如今却只能躺在这床榻上,看见那些头顶床前俱是白晃晃的明光在扯动,如疾风中的麻布幌子,扯得一块块的笔直,扯得声声作响。
丫鬟的哭声已经听不真切了,大夫的话她却还是听懂了。
她怕是快要死了吧——她突然就明白了这样的事情。
据说人之将亡的时候,心中执著所念,或许是最爱,或许是最恨。
而她此刻心中,就念着这样一个人。她只念着这一个人。或许这些年来她所念的也就不过是这一个人。
钱塘江的水,有时清澈有时浑浊,有时涨有时落。
那些水畔高高低低的青山,或深绿或浅碧的颜色,或晴朗或雾绕的光景。
而她平生所爱,不过是山水之间。
姨娘为她买的小丫头曾好奇地问她:“姑娘常言所喜欢的山水之间,到底是什么呢?”
她温言软语细细解释:“譬如那山间花光,譬如那湖畔水光,春天的绿叶,夏天的明花,秋天的果实,冬天松针上的弱雪。还有那些或识得或不识得,来来往往,种种有趣的人和事。你说,如何能不欢喜。”
而这些,又都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呢?
那一年春日午后的水边,她是初初及笄的少女,他是翩翩弱冠的少年。她乘一辆毡裹垂幔的油壁香车在长堤上行过,他解一匹金鞍玉镫的青骢骏马从断桥湾走来,就是这样普通无奇的回眸一顾、狭路相逢。
待得在西陵偏隅一处歇息时,那些幽幽松柏中传来歌吹之音,身边随车的小丫头也会悄声惊叹,这人的笛子真真是好听。
那笛声慢慢近前,又嘎然而止。原来是他。
他从那些林间明暗斑驳的疏影中走出来,就径直走到了她的面前。
“你叫什么名字。”他嘴角轻扬,微笑问她。
她本来无需搭理这样的路人的,可又偏偏忍不住想要和他说话,是以只能低低回道,“钱塘江边是苏家……书生你叫什么。”
“在下陈留阮氏,单名一个郁字。惟家父偏爱松柏之郁。”
“噢,”她闻言眉梢轻扬,明眸只是一瞬宛转,就偏要说些不一样的话语来,“我却只道是个物实而无中核之郎君,若再无刀斧断斫之功(1)——”话说到这里,她就微笑着停了下来。可那人受了如此奚落,却不言语,面上也无半分的气恼,仿佛长久无风的水面,看不见一丝的波澜,只那两点墨漆的双眸,就直直定在了她的身上。让她觉得自己先前就像是用劲全力挥拳出去,却只落在了空气中,着不到半点实处,顿时心下气闷。
只是对方这般多看了几眼,她心中就更添了些气恼之意,终于忍不住又自己开了口,“书生,你在看什么。”
那人浅浅一笑,也不回避,“我在看,姑娘耳珰的垂玥甚美。”
这样孟浪的事,独独是他说,她心中就不是不欢喜。
世人常说好男子,当容超宋玉、貌似潘安、才比子建。而她想要的男子,却只需是自己心尖上的那一个人,只要是这一个人,如此足矣,而他是不是有别样的容貌才华、风流倜傥,其实并不重要。
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了他,从此眼中再也看不见别人。
她就只爱着了这一个人,那人叫阮郁。
那些阳光明媚的午后,她常常在白色柔软的棉纸上用最好的墨写下这两个字,仿佛那就是天下间最好看的字,就是那样的两个字,写过百遍千遍,也不会厌倦的名字。
她还记得那日他送得她归家,钱塘边上,绿杨荫里。她回过头去,就只见他站在柳树梢前,那样沉默无声的凝望。
就是那样明媚如阳光、澄澈如春水的事情。
总是那些年少的事情。
然后等到成长,等到那些美丽的时光俱过去,剩下的就只有最世俗的思量,比如功名,比如利禄,比如门当户对。一个人坚毅的品质,永远敌不过世间富贵相疏的世情。甚至连成长本身,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只是一瞬间,就什么都会不同了。
而她,也不是没有过那些譬如门当户对的机会。
她是年幼时被姨娘买回来的女儿。及后又延请不同的师傅教她读书认字、琴棋书画,学会赏花鸟、鉴山水。再然后,然后觅得良人。如果她的父母安在,她的人生里所要做的也不过是这些同样的事情,学所有大家闺秀都要学习的事情,然后嫁一个所有大家闺秀都会嫁的人。
有一次她房中的贴身婢女叹着气问她:“如果姑娘爱那人有七分的力,那人爱姑娘却只得三分,姑娘要怎么办。”
她闻言却还能笑出满心的欢喜,爽朗地回答:“那合我二人之力,恰是十全十美。”
而他指着松柏为证,“这一生你不会负我,我也不会负了你。”
那一天,云淡风轻。那些情人间的话语,不过是最低的呢喃。
说这样的话仿佛还在昨天,而他业已经离去,再也没有回来。
她还是会坐着她的香车行在西湖水畔,行过长堤,行到断桥。然后在松柏的林中歇息。那些风吹出的松涛的声音,像遥远的笛声,或暗哑或清扬。就仿佛这时间俱停在了从前,再不会改变。
偶尔她会问一旁的女婢,你去看看,是郁郎在吹笛子吗。婢女总是回说,是风吹树叶的声音,姑娘听岔了。
小时候家里教她习字诵书的师傅总爱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她就会想那些纵情山水之间的事情,以为那些天下的事情,莫不都是好的。以为那些将来的事情,莫不都是远的。以为离散的总能合聚,以为陌上的总有相逢。
临了,俱是旧欢如梦,觉来无寻处。
换如今,姨娘在床边哭着嗓子喊,只当从来没有养这么个女儿。
她听了这样的话却也不怪她。她养了她这么些年,所指望的不过是最简单的事情,那些富贵,那些安稳,到如今全都落成了空。
或许人生里那些失意的故事莫不都是这样,你所向往的,到了手边,又离开。
或许连她自己也不是没有说过这样决绝的话。她就忽然想起从前姨娘问她:“这可怎生是好。”
“我等他。”那时的她极干脆地回答,“十年八年,我可以等。”
其实她没有告诉姨娘,有一年她还是在断桥边等到了一个人。那样熟悉而思慕的背影,让她忍不住径直跳下车提着裙角就奔了过去,像从前一样快乐地唤他“书生”。临到近前,那人回过头来,她才发现,他却不是他。他们长得何其相似,而这人甚至也像她的书生一样在那样短暂的相望后就恋上了她,可他到底不是他。
就算爱得更深,好得更好,可他到底不是他。
就像她也会时常梦见她的郁郎就在面前,可是睁开眼,什么都不见。
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2)
而她从不害怕等待。
不是她没有等到,只是那人还没有回来。
临死前,她这样想。
在她死后,有一个怀慕她而不可得的男子为她在西湖边修起了一座素雅小巧可歇息的亭,坐在亭中,那些花光水光、那些远黛青山就一时俱落在了眼里。
那亭叫“慕才亭”。
能有人即使没有得到她也能如此地念记着她,或许她也还是幸运的吧,世人总是这样想。
然后又过了三百多年,有一个落魄而终日郁伤的青年男子在秋天冰凉的雨中路过西陵,写下了一首诗——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3)
————————————
注:
1,西汉,王充,“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见《论衡,卷十二,量知篇第三十五》。谓人“郁朴”是贬义,大抵无学识少教养之意。(中文这个骂人不带脏字啊……)
2,南朝,佚名,《苏小小歌》。收入《乐府诗集,卷八十五,杂歌谣辞三,歌辞三》。此诗上句有书传作“妾乘油壁车”。窃以为一字之差,心境相殊,甚有意思。
3,唐,李贺,《苏小小墓》。收入《全唐诗,卷三百九十》,扬州诗局版。
另,参考,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友情提示:此“佳话”YY得非一般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