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真实的兰陵王 ...

  •   本章主要取自于百度百科和一些相关史料

      一、小说的起源

      说起兰陵王——高长恭,很多人都不知道。知道他的人也多是因为他的外表。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男子之一,这也许是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但他绝不仅仅如此。
      兰陵王有着成为故事主角的一切条件,他是王子却身世迷离,他有着绝美的外表却是个雄奇将军,他性格柔顺却最终逃不过悲剧的人生。
      他的人生注定就是一个让人心动并心痛着的故事。

      二、扑朔迷离的身世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的人,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北齐书》中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兄弟六个中,史书载老五安德王的母亲陈氏为“广阳王妓也”,但尚知明确姓氏,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

      由此,史学家们推断,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官妓都不如。这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他“莫名”的身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每天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气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时候的人生境遇。这也可能就是造就兰陵王性格隐忍随和,不与人争,且能体恤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

      史书又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而墓志上却说:“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似乎有着矛盾。于是有史学家论述,可能兰陵王的年龄与河间王孝琬相近,因孝琬为嫡子,于是嫡子上升为兄而庶子降之为弟。由此更可见其少年的尴尬处境。

      但许多人文学作品中把兰陵王的少年时代描写为受尽兄弟白眼与欺凌,这是不对的。从史书的很多侧面可以看出文襄六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在安德王延宗的传记中有个细节化的描写,“及兰陵死,妃郑氏以颈珠施佛。广宁王使赎之。延宗手书以谏,而泪满纸。”这便是他们兄弟间的情义表现。

      三、柔美容貌与狰狞面具

      《北齐书》、《北史》中记载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可见,兰陵王的美确是不容质疑、超凡脱俗的,他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不是英武而是柔美,是标准的花样美男。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许正是来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亲。如果不是母亲的容貌异常惊艳,又怎能引来身份悬殊、贵为帝胄的父亲的垂幸呢。

      但是,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是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年代,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特别高氏又以军功起家。因为相貌过于柔美,在战场上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旧唐书-音乐志》中说道:“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乐府杂录》鼓架部条云:“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战斗,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由此可见,兰陵王经常着狰狞假面出征并非道听途说、无籍之谈。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也许与兰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影响不无关系。

      四、骁勇善战及威名美誉

      史载,兰陵王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有的说他“有胆勇,善战斗”,有的说他“勇冠三军,百战百胜”。这表明,他的英勇善战绝不仅是因为戴着狰狞的面具。光靠威吓,肯定是吓不退敌人的,关键还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战斗本领。狰狞的面具,只是为他的神勇无敌增添了一抹传奇的光环。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北齐书》记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而他所生活的北齐王朝却是个血腥杀戮,不把人当人看的禽兽王朝。这个王朝是继北魏之后而建立的,与北魏有着密切的传承。北魏则是鲜卑民族建立的异族王朝。历史上的鲜卑人,是个骠悍好战的游牧部族。按照鲜卑人的习俗,以杀夺为能干,以凶暴为英雄,他们的政权始终是含有高度野蛮性的政权。而在北魏末期靠残酷的杀戮建立的北齐王朝,高氏虽是汉族,但鲜卑化严重,在许多大事的处理上明显偏向于鲜卑贵族势力,其种族矛盾极其尖锐。这在文宣皇帝高洋死后的夺位之争中便显露的十分明白。

      这个时代,征服者以胜利者自居,不尊重汉族的习俗,视被掠者为奴隶,重牧轻农,排斥汉文化,强行推行鲜卑习俗,致使连年征战不息,大片土地荒芜,人民苦不堪言,这就必然遭到汉族士大夫和广大民众的强烈反抗。北齐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虽然采取了一些缓和种族矛盾的措施,但以鲜卑习俗立国的思想始终没变。在这种形势下,人民盼望能有关心他们疾苦和尊重他们习俗的统治者出现。

      兰陵王虽然出身皇门,却是在汉文化熏染中长大的。他幼年随父辈征战,目睹了人间的疾苦,勤奋好学又使他比父辈和同龄人较早地接受了汉文化。这种文明开化,无疑使他的思想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能力比当时的统治者们高出一筹。兰陵王墓碑碑文中记载说:公元558年,兰陵王封乐城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于是开始兴办水利,组织民众开垦荒地,祭祀土地神,请求长久的田园耕种,承受山水的赐予。公元559年,官拜仪同三司,于是衣服饰龙,辎车马厩,接踵而来,而他喜爱的只是崇尚德行。虽游息于达官之间,如同日月相辅朝廷,却耻于与同僚吟骚诵颂,而在荒山野外、河边滩头薄地间,一边习武营兵,一边不断地汲水劳动,以循务劳作在皇室宗亲中显出其良好的品行。在他都督并州诸军事期间,仍勉励事其耕桑,所尽犬马之劳,其为官所效之力,莫有能超过他的。《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在鲜卑贵族们视汉人为奴隶,连皇帝也不重视农桑的时代,兰陵王能意识到农桑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每到一地就倡导勉励,在自己封地亲自组织农户们开荒种田,带领将士们在滩头薄地上边练兵边汲水劳动,每得一瓜果也要与众人共享的举动,自然会博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和士卒们的赞扬。

      而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由此可见,他平常对待下人,是非常宽厚仁慈的。在北齐那样“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五、悲惨的命运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人生辉煌的顶点,往往可能是悲剧开始的起点。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自建国以来,短短二十八年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惨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

      《北齐书》载:长恭“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门口常有行贿的人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说三道四。但贪人钱财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北齐书》载: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从此,长恭每遇战事,便称病不出。故意“有疾不疗”,以求借此避祸。一次,江淮寇扰,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将,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脸打肿冒充病人。为求避祸而自污的做法,应该是可信的,因为有很多佐证。一是,史载邙山大捷后,武成赏其功,为他买来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可见他不是个贪图美色之人。二是,史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也就是说在他临死前,烧掉了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从他待人处事、宽厚仁义的性格特征来看,也不像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且兰陵王作为一位只生活了30年左右的历史人物,史册并未留下多少文字记载(记载最多的《北齐书》也只有17行517字),而目前能搜集到的关于他的传说却有二十多万字,是史册记载的数百倍,这确实是一奇观。如果他真是一个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贪官,那人民还会创造那么多传说去歌颂他吗?要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作为一名贪官,会轻易放掉告发自己的人,不打击报复吗?显然也不可能。所以不少史学家认为高长恭是故意贪财自污,以求避祸。

      而北齐后主高纬虽性格懦弱,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残暴稍次之,不过杀起自己的亲人来,却毫不手软。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死前烧掉所有债券。其时,兰陵王仅30岁出头(具体不明),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四年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六、流传至今的千年古曲

      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写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1986年,河北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邯郸市文管人员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兰陵王入阵曲》从此又得以回归故里。

      最后,附录兰陵王墓上的题诗和《北齐书》中兰陵王传的全文。

      题兰陵王碑阴:
      贺铸(北宋)
      齐室生武贤,兰陵乃颇牧。
      析瓜飨虎士,餍饫比粱肉。
      金墉免胄战,破阵何神速。
      乐府有遗声,当歌凯旋曲。
      盘宗既不寿,霸祚宜尔促。
      十代六百年,人间换陵谷。
      荒途接幽冢,谁复禁樵牧。
      窆石半欹摧,钩锄断鳌足。
      苍苔蚀瑑刻,仰睇眩尘目。
      操翰无愧辞,千言不为辱。
      流湍啮马鬣,客土日危蹙。
      霪潦并年间,弥漫即川陆。
      昔多万两送,今无一抔筑。
      人生妄区别,共尽同草木。
      何待雍门弹,令君泪盈匊。

      《北齐书列传第三》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栢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楔子 真实的兰陵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