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红绸通天 ...

  •   (这是一个孩童时代父亲讲述的故事,我是一个从小父母亲不会有时间呵护的小孩,从小没有人会在床边或者什么谷堆上,有父母或老祖母给讲故事的小孩儿。于是在我懂得跟父母交流之后,我对我父亲提出要求说,你得给我讲点儿故事,别人小朋友都有父母讲故事。于是我父亲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的村子里的故事,他拒绝告诉我任何更多的背景,譬如谁给他讲的,是真的还是有人编的,是根据什么著名故事如《太平广记》里的附会的,还是从被的地方传过来的.....他既拒绝说这一定是真的,也拒绝说这只是个故事......于是,小时候的我,被这么一个唯一的,大人给讲的,并不怎么好听的故事给深深记着了,一个有关江南村庄、山、水、龙蛇、求仙等等的并不怎么有意思的故事。父亲给我讲的时候,我是小孩子,记忆已经不清晰了,我向他求证,他说他根本不记得有这么个故事,更不记得给我讲过,所以,我只能勉强按似乎记得的记忆写下来:))

      故事发生在江浙两省交界上,一个在太湖边上,在茫茫竹海中的小村子......

      琅玕村有两处水源,一处在琅玕山上,一处在琅玕桥旁。

      先说这琅玕山上的,是有些神奇的,无论大旱小涝,这山头的池子里是水既不少也不溢,加之琅玕村久远,久远到村里人、县志、文人记的只言片语里通通是找不明白,越问越查就越依稀久远依稀没了线索,朦朦的散在了远古神话里,于是这山头说是有神仙住的,池子是有龙的,池水通在山里,不知通到什么神奇洞府所在的。山上人常常祭祀,不到山穷水尽的大旱年头,村里没一户人敢去动这小山上的一滴水一块石。若是大旱,村人要在村中长辈带领下好好求过神仙,担了水下山,等一旦落了雨,村头大池子里有了水,就要一担还一担,从山下担了水还到山上的池子里。

      所以,山上的神池并非日常用水的来处,而村人天天吃喝淘洗的水都是从村头琅玕桥旁的一处大水池来。说是水池,实在也不合适,池子深得厉害,大的就是个湖,但又偏偏不是湖,是四周砌了池壁的池子,可是究竟是谁人开的池塘,就又是个说不清楚,池子边的石头新旧都有,有些还隐约剩着几个刻字,这字又是什么年头的都有,大多字体古奥,也没人识得。池东首有一通山泉的龙口,终年清澈的水不断,这龙头石材稀罕,龙头的雕工也细密的非同一般,古庙大宅里都寻常少见,不要说这样的小村子里。

      在过去,池子的大小基本就是村子的地位,村子越大,人口越多,越出过些富户读书有功名的人家……自然池子就越大。但琅玕村只是太湖边上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偏远小村,人口也少,靖康年间,一望族子弟避战乱来这里,才有了说得上来历的大户人家……但依旧是方圆几十里之内最小的村子。于是这就很不相称,有水质这么好,又大得像湖一样的池塘……周围村子是眼热的,是看不过去的。好在这池子又不是能搬走的东西,而且是自己村子祖宗留下的,于是也只能如此吧。

      前面说过琅玕桥,这琅玕桥在村头,桥是南来避难的那望族子弟的后人捐钱修的。这桥下,是条小河,河不大,却有些意思。从太湖经东西汣一路而来,一直流到琅玕山前,然后大概转作了地下水流,没了踪影。不对,说错了,是水从山里不知哪里出来,一路流进东西汣。这每年,春汛之时,都有一轰动全省的盛景,就是有一种没人认识的鱼,突然出现,成群结队,无数无数的白鱼,只在水面上漏着脊背,逆流而上,从东汣西汣一路奔到这小河,小河河道不宽,但这些鱼不管,只管争先恐后,如朝拜一般,跳跃着挤压着冲至琅玕山前,然后又在众人眼眉底下不明所以的就渐渐无头有尾的消失在山前。整个几天几夜,从县城到这小山前,白鱼代替了水流,争前恐后,逆流而来,蔚为壮观……

      因着这前头说及的许许多多的零碎头绪,琅玕村有些噱头,也有不少断断续续的神鬼故事,把围绕着村子的这些水,说的有些玄乎。最后被远近一致说定的,是说这琅玕山前的水是一路通道天池的,也有的是说龙宫。而山顶的水池,是神女会下来洗手洗脚的……总之,琅玕村似乎是个神秘的要害,是通天的所在。

      这些故事说的久了,就变作了公开的事实。不仅村里人,远近都有来祭拜的。尤其是白鱼拜山之盛景时节,更是连外县的,都有不少人来磕头。因为鱼汛,是能求那些白鱼给老天带信的。还有说,如果能找到白鱼入山入海的水口,就能跟着去成仙的。

      这些事情传的太久远,即便是做了官再回来的读书人也说不清真假,然后最要命的事情这才开始。众人不要用现代人盼着看外星人的念头来看这些故事,在那个年头,江南小村里琢磨着能从天上降临的不是外星人,而是龙。

      一年夏季大雨之后的深夜,村中池塘忽然暴涨,且水面再不平静,从暗流涌动,到后来干脆就是一股激流围着水塘边打转,越转越快,狂暴的简直是骇人,至天明才稍稍缓和。村里的人非但是受惊吓,更悬疑,要命的是如此之下,还怎敢靠的近前去取水。出了这样的怪事,自然可以村里人聚头商量了,然后上山担水。但怪事长此以往,总会搅扰了人心,生出妖异来。

      事情一天一变,更加诡异。一日天色刚暗下来,几个村里最穷但最勤快的光棍小子从田里返回,结伴在桥上走过,忽然漫天红光,一道鲜红的绸缎像虹桥一样从湖里升出来,连到桥头,桥下村人看着这群小子笑嘻嘻的就顺着彩虹上了天,然后又消失在大池中。至此之后,就有一匹像是天女织的红绸一般大小的红段子每至夜间,便出现在池面,顺着池中激流围着池边盘旋,还泛着红光。

      这红绸常常升出水面,就停在池首的龙头下,像连接水面和石桥的一座虹桥。众人可以看得清楚,桥面光莹莹红彤彤,光滑的似一匹上好绸缎。于是,渐渐的七嘴八舌的各种说法添在一起,就传出来这是老天嘉奖这几个后生厚道勤勉,接他们去成仙,匹配仙女的。

      这本可看作乡人的愚妄,但有个邻省来的道士悄没声的选在夜色里进了村,那是个江南有名的道士,进过皇宫的。村里不只一人,看着他上了琅玕桥,对龙头祭拜一番,又烧了些符咒,便向池中散下漫天的米粒。在池中顺激流旋转的红绸竟然就稳稳的升起来,停在了桥头上。然后道人大笑着,笃笃定定,步态晏然得迈步在那红绸桥面上,在夜色里,往着水汽烟雾里走去,然后不见了踪影。

      这道人绝不是那种弄点符咒设个道场骗人钱财的江湖术士,是有名有姓闻名江南的,饱读诗书,走遍天下,结交了不少真才实学的大儒,人品也好,但凡发生疫病,总是义诊,也着实有医术,手下救活的人命不知多少。就算不是神仙,在百姓心里,那也是活神仙一般的人。

      这事情一传出去,众人心里就都明白了,此事恐怕是真有的,不是传言那么简单。后来,也还听说,这神仙道长进琅玕村之前,特地去向平时交好的亲近友人一一拜别,也不明说要往何处去,只说多年修行,就等一个天机。

      此后,在夜色里,常常就有不知何方来客,由琅玕桥上来,跪在桥头,静等虹桥升上水面,度人成仙。如此年把,有新知府上任,少年得志之人,学问好,人品正,又是出自本县的世家,既然是所辖州县有怪异之事,便亲自带了不少懂堪舆通地理之人来村中查看。村中长老们是诚惶诚恐,但大人并未多说多问,只是静静查看,一夜没睡,天明就离开了。

      此时夏初,四边州县竟然接连整月不见落雨。忽然这日,知府大人带着全班仪仗又驾临这小小村庄,说是此地既然通天通海通龙宫,山顶又有不枯天池,便要好好祭祀一番,为百姓祈雨。

      这南方求雨不同一般,常常不是一味的求老天可怜,而是要传讯龙王,让他也知晓暴晒无雨之苦,每逢大旱,常见到龙王爷被从龙王庙里抬出来,放到日头底下暴晒。于是,村人见知府命人在桥边架起大铁炉,预备烧红一筐筐铁块投到水里的时候,也并未吃惊,体会大人的意思就是让龙王知道人间的地头已经干的着火了。

      巨大的铁坨子从清晨烧到傍晚,烧的一个个赤红,远远的冒着热气,把个琅玕村烤的更是喘不过气来。天色全黑下来之后,几个道士开始轮番作法,又将祭祀的猪羊抛了下去。一直不见动静的湖面忽然就沸腾了起来,一匹红绸旋转水面,满池红光,猪羊落水之后,只见红绸化作虹桥落到桥头,说时迟那时快,早被暗暗嘱咐好的手下同时振奋,将十几筐赤红铁块冲着红绸尽头就倾倒下去。一瞬间,满池冒起腥臭的黑烟,水面如大浪滔天一般搅动,烟雾之中,所有人都看到黑影上下翻动,吓人的厉害,满村的狗齐吠,好像要丧命一样。

      如此折腾了一夜,天明之后,整个池面都是血色,腥臭的让人靠不过去。但知府大人不管,堵了龙头水源,然后命村人和带来的人马一起动手,开了池口寻低处通到河里,又同时令人担水往河里倾,要将池水泄到底。这不是个小工程,足足十天,十成水泄了九成,池底露了端倪,一条大木盆粗的巨蟒盘在水底,舌头摊了常常一条,烧的焦黑处处,竟然就是那条在夜色里盘旋池面的红绸。

      知府大人一不做二不休,命人合力拖出巨蟒,开膛破肚,用清水冲洗,满肚子的金灿灿啊…….竟都是上好的铜扣子,有些还是金银的,那无数扣子不知盛了多少大筐,被知府大人带着一起走了。

      周遭各乡各村听说此事,有些说巨蟒食人,竟如此险恶,又竟有这么多的人求升天,自己送上门,白白丧了命,连扣子都不知积在蛇肚子里多少;但也有人说何曾听说有大木盆粗的蟒蛇,最多有桶粗就是了不得了,这就是龙了,只是在人间,龙角看不到,那些人说不定真升了天,金银铜扣子大概就是买路钱呢……

      在琅玕村,那些可以上溯到女娲西王母的故事都仅仅只是传说,然而据我父亲说,关于这条被烫死的巨蟒,和最后收了几十箩筐的铜扣子,却是真真的故事,村里讲了很多代,每个村里小孩儿都知道的。

      朝代不同了,因为大修大建,阻了河道,胜景不在,白鱼就真的消失了,再也见不到踪影;琅玕山因为开山取石材,到前些年,已经半座山被劈掉了,而山顶的不老泉竟然已经枯了很多年了。但村里通了自来水,大水池整修一新,一到夏天,小孩子连带水牛一起在里面打滚,虽然还有些婆婆吓小孩,说里面出过龙蛇,可是清清澈澈的水面,小孩子哪里信那一套呢。于是老太太只能嘀咕着小心啊小心啊,转身走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