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黄璃真行个礼,面色平和,缓缓开口道:“音律之事虽属玩物。但是细究起来,却也包罗甚广。以至於琢磨之下,耽溺其中。自古有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後复有嵇康独奏之广陵散。皆是声乐中不可多得的珍宝。说起这广陵散,乃是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朝时就已出现过。但是惟嵇康临刑前的弹奏,将曲意发挥到了顶点。可惜微斯人……”说著,竟是摇头叹惋说不下去,语调甚是凄凉。

      直引的数人侧目。四王爷咳嗽一声。黄璃真身子一颤,这才回过神来。见皇帝皇後一脸关心与好奇的望著自己,立时收起多愁善感,打起精神换了话题。

      “说来,其实广陵散的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先人的看法是将之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後者侧重谱写战国时期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後自杀的悲壮事迹。而今存《广陵散》曲谱,谱中有关於“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故事的分段小结,所以多少年来琴曲大师们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的曲意激昂、慷慨,它是具有强烈的戈矛杀伐战斗韵律的乐曲,很直接的抒发了……被压迫者的一种叛逆精神。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皇帝了解般的点点头,却是早已没了听下去的兴趣,只是又不好直接驳了这附庸风雅的场面,於是敷衍著说到:“如此看来,黄探花可是对这广……这广、广……”

      皇後在一旁提醒道:“广陵散。”

      皇帝哈哈大笑:“还是皇後听的仔细,如此看来,探花郎可是对这广陵散的曲谱甚是中意了?”

      黄璃真一躬身,褪去一直挂在脸上的微笑。肃穆说到:“如若能觅到完整的曲谱,得以一窥其精,便是圆了黄某生平的夙愿了。”

      明眼人都看的出,皇帝声称自己喜欢音律,实在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方才黄璃真同他们周旋之间何等游刃有余,风度翩然又讨人欢喜。怎的说到这麽个玩乐的事情上,却如此,如此不会察言观色了呢?皇帝坐在那明明听的已经非常辛苦了,他还兀自往下说,真不知该说这人什麽好了。

      皇帝再次点头,已是兴致愀然:“想不到探花郎到是个风雅之士。”

      黄璃真再度低下头去:“风雅不敢当。到底不过是些附庸之物。父王曾再三告戒,不要玩物丧志。只是区区不才,总是让他老人家失望。”说罢抬眼看了看四王爷。那一眼十分天真,似是一个孩子在有新的想法之时,渴望被父母允许的眼神。

      四王爷微微点头,面色仍是一派威严。

      大家都沈浸在这欢快的气氛中,只有一人,发现了这个细节。

      邵燕飞的目光,自从黄璃真站起来的那一刻,就一直注视著他,没有从他身上移开过。殿试时不是没有遇见过这个人。当时并没有太注意到他,只觉得此人举止有礼,风骨清奇,一看就知道是个王公子弟。

      但是刚才听到他谈论乐曲时的神情,却是一直很微妙。那是,在思想的带领下,产生的改变。不由让人产生了一丝好奇。突然很想知道一下,这个平凡到有些庸俗的面貌之下,隐隐闪动的,是些什麽呢?

      他其实仍然是很会辞令的。虽然没有讨得皇帝的开心。但是邵燕飞能感觉到,这个黄璃真,是真的想把一些想法说出来。

      方才,他先随口带出几种乐器,随即询问皇帝的爱好,既是给了对方宽阔的台阶,又不会让人感到刻意的讨好。且言语之间,不卑不亢;神色举止,宠辱不惊。自是很好的修养。他都不禁为他叫了声好!

      只不过,邵燕飞再聪敏,也不过十八岁。加之出身书香门第,如何懂得象牙塔外的诸多阴暗疾苦。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初识风月的,甚至算不上青年的一个大孩子罢了。因此,以他此时的头脑,去读取黄璃真这些年寄人篱下,处处低头,谨言慎行之下的细腻心思,真是大大的为难了。

      可是人往往就是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不懂的事物,越是好奇,也越想去理解。

      那黄璃真答完话後,慢吞吞落座,似乎有些魂不守舍。只是有人凑过去说话,仍是娴於应对的。

      此後直至宴席结束,邵燕飞一直在琢磨著黄璃真的一些细节。诸如他很喜欢广陵散,但是又似乎是在喜欢一种痛苦……之类的。

      直到太监尖声尖气的嗓子高喊著:“摆驾。”他才蓦然惊醒,环视那处,却早已没了红衣人的身影。当下心头是一阵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

      黄璃真随四王爷起身恭送皇帝离去後,略一整理,便打算与四王爷摆驾回去四王府。

      对於黄璃真没讨得皇帝欢喜一事,四王爷没多说什麽,只是当黄璃真伸手扶他上轿时,摆一摆手:“不红,为父知你爱曲心切,但是,话不只要看场合,也要看人来说。这些年学的东西,几杯黄汤下肚,你就忘光了麽?”说罢甩袖上轿,一行人等复又华丽离去。

      行至半路,尚书李大人的婢子来请,邀四王爷到玉花楼上叙旧。这李大人小时候是四王爷身边的书童,後来考中举人带兵领将去了边关,一去就是十几年。如今,刚从边关回来,还没来得及面圣,就先急著见四王爷,可见二人交情非同一般。

      四王爷命黄璃真先行回去。自己则坐上轿子随那女婢前去赴约。

      黄璃真一人走在街上。其时戌时已过,便是繁华的京城,也只剩下一些旅店还有就是花酒的楼宇还挂著灯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