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论史论政 ...

  •   日子久了,人的本来面目也就露了出来,若要说胤禛沉默不语那是表象,实际上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话篓子,酷爱长篇大论。估计是对外人憋着的原因,常对我发表一通演讲。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从书画到音律,从历史到文学,甚至连养狗经他谈起来都头头是道。其实他也蛮博学的,本来我也是个话多的人,遇上他也只有傻呆呆听着的份。
      “哼!这些个贪官,枉费披了一张人皮,背地的凶残得吃人不吐骨头。国库的库银一借不还不说,连赈粮都被他们拿去囤积倒卖!官衙内是大兴奢靡,赏个戏子都花一千两,好大的手笔,也没见他拿多少俸禄。官衙外就有人活活饿死。饥民遍地,饿殍四野他们就根本没有点恻隐之心?国家花钱养着这群狗官何用?满嘴的仁义道德,此时的圣贤书就读到狗肚子了去了?苛政猛于虎,我看是这群贪官猛于虎。皇上以宽待人,实行仁政,对的是百姓,不应该是这群良心狗肺的东西。偏偏还弹劾不得了,这上头还有人保着,把我训了个够。这大清江山难道早晚不是他的,现在败家都这么大手笔了,将来要得了?他想把这国家弄成什么样子?西边不稳,迟早要用兵,河工上的银子一厘都不能少,江南各省的钱粮赋税又要挨个减免,可看看国库里欠条成堆,要我到哪里拨钱……”
      胤禛刚进房就开始发脾气,见我就开始对我发表演讲,越说越急,来回在屋里踱步。估计是刚受了太子的闲气,要不然那个“他”还能是谁。眼下他和太子之间君臣名分已定,太子训话他自是得忍着。我坐在那里看着他慷慨激昂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胤禛正在兴头上,见我发笑,愣住了:“你笑什么?”
      我忍住笑:“没什么,感觉你像□□愤青。”
      “什么□□愤青?”他一头雾水。
      “愤青就是愤怒青年,就是有爱国激情对朝中腐败看不惯的人。□□就是像你一样有热情,□□嘛,就是像八爷差不多。”时不时能忽悠雍正皇帝,我心里简直乐翻了。
      他好像有些明白了:“这名字不好,怎么听上去有些犯忌讳。”这都能扯到一块?网上那些愤青们恐怕要集体跳楼了,他们除了对自己不愤恨之外,所有的事物都看不惯。我乐呵呵一笑:“说着好玩的,那以后就叫你□□,老左!”我外公就曾经被打成□□送去关牛棚。
      胤禛还是带着迷惑看着我:“左右和这个有什么关系?”我一愣,对阿,从小到大就没想过为什么□□就激进,□□就是投降呢?他的脾气也被我这么一闹给弄没了,我端上茶:“好了,别生气了,说了那么多话,先渴口茶。”
      他喝完茶坐下,脸色凝重:“我有时也是着急,小月,你见过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百姓脸上肿得不见原样,插着草标的人满目皆是的场景吗?灾民流离失所,易子而食,人间的活地狱阿。而一边是歌舞声平,一边却是哀号遍野,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生长于一个和平富庶年代的我没有经历过自然灾害的苦难,我看过那幅著名的图片,瘦得奄奄一息的非洲孩子旁边停着一只秃鹰。还有战火中的中东和非洲,难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场景让我不忍目睹。而在这个年代,我从京城到泰山,再过太行至五台,这一路上并没有见着多少太平盛世物阜民丰的景象。泰安镇上挤满了因莱阳水灾而逃荒的农民,太行山脚下多的是蝗灾过后的饥民,还曾遇见不少因黄河泛滥而流落四方的难民,惨状比那幅著名的《流民图》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未亲见易子而食,但人按照斤两卖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这些悲剧,虽有天灾之故,但大多也是人祸,正如胤禛所气愤地一样。
      而欲将这些祸事安定,终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我等升斗小民也只能鞠一捧清泪。我叹了口气:“我在游历的路上也见过那般惨状。贪污历来都有,朱元璋规定贪污三百两以上就要剥皮填草,最终还是没能够断绝贪污。这贪乃是人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爷也听说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吧,这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喜欢。俗话不是说千里为官只为财嘛,读书人没功名时一心想着如何取得功名,有了功名一心又想着如何发财。这圣贤书说到底又有几人真正读了进去,面对着名利,谁又能记得孔孟之道圣贤之言。口中的天下大同民为重,进不到心里又有何用。”
      “孔孟之道的教诲,终究难抵人的贪欲。哼,要狠狠法办一批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整肃这官场之风,可恨!”胤禛说着眉头一皱,又来气了。我感慨地道:“光杀有什么,武则天对贪官不也杀了很多。宰相劝道如此下去没人敢来做官了。武则天指着烛火说,这想当官的人就如同这飞蛾,见着火就会扑啊。你对这些历史应该比我清楚。贪污是制度有弊端,杀再多人也没有用。”
      “什么制度有弊端?”总不能说这封建制度有问题吧,贪污腐败的根源在于拥有特权,而他正是特权阶级,要是把这观点说与他,不是与虎谋皮嘛。我苦思冥想道:“手中有权的人能给贪官作保,贪官就没事了,这不是弊端是什么?那样他贪起来肆无忌惮啊。若要是无论他的后台关系是谁,一律给正法了,估计贪的人也就少了。即便是给查办了,还有个刑不上大夫,说到底还是不能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现在只有人治没有法治,人又分成三六九等,满人犯罪比汉人犯罪的刑罚都不一样,这律法还能指望有什么威慑效力。
      胤禛突然叹息:“你说的我又何尝不明白,只是这自古就有这八议在,儒学崇古,就是想动也动不了啊。这孝礼二字当前,连皇帝都要恭谨从之。”
      “老左先生……”我刚开口,就被他打断了:“你不是给我改名嘛,不许叫!”我哼了一声:“我又不能叫你名讳,天天爷来爷去的,你听着不烦啊。”
      “我喜欢,哪里会烦。”
      你觉得不烦?我就多加几声看你烦不烦?我一脸媚笑,冲着他娇声道:“四爷,爷,爷,爷……”我自己恶心得鸡皮疙瘩起了一身,胤禛看上去却是很享受,刚才还满是怒气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以后就这么叫。”
      我彻底昏迷过去。
      夜深,胤禛依然挑灯夜读,我则在一旁红袖添“乱”。胤禛的睡眠素来不好,最近更遭,太浅也太短。睡眠不好往往是由思虑太重引起的,我亦是无奈。他有他的理想和抱负,放在现在来说就是事业心很强,我当然喜欢这样的男人,而现在的他却让我太担心了。
      我把他的书抽走:“该睡觉了,看得太晚对身体不好。”胤禛没搭理我,把书夺了回去继续看。我把烛火一一吹灭,这黑漆漆的总没法看了吧,黑暗中他冷然道:“给我点上!”我也没搭理他,手指头都不挪一下。胤禛哼了一声:“小菊!”原在外间伺候的小菊应了一声,接着就是哐当的声音,屋内光线太弱,估计给撞到了。我叫道:“没你事,先出去!”小菊又应了一声,又是一声哐当,我扑哧就笑了出来。
      “我看完这几页就睡行了吧?”胤禛向我妥协。我反问道:“爷要看完几页?三页?还是三十页?”他无奈道:“你自己看嘛,就剩下这四五页了。”我这才把蜡烛点上。
      “爷看什么那么入神呢?”我凑过去看封面,上面写着《资治通鉴》。初中的时候柏杨老先生名气正大的时候,起初对于他的《中国人史纲》毕恭毕敬地拜读了一遍,而《白话版资治通鉴》则是嫌它太厚,看了几页就放下了,随后就再也不看他任何史学著作了,并非不尊重老先生的劳动成功,而是他的治史态度有失公允。
      “你没看过?”胤禛问道。
      “我只看过《史记》。”当然我还上过寡然无味的历史课。为了考试设置的历史课程简直就是摧残人对史学的兴趣,历史的精彩只有在课外阅读才能体会到。刨去了思想路线意识形态,你可以了解到活生生的人拥有怎样不平凡的一生。
      胤禛边看边说道:“那你可以看看《资治通鉴》。”我一笑:“爷治理国家自是要读这书,这司马光写这书不就是用来讲述如何治理国家嘛。我又不会去当官,读这书也没多大用处?”他放下了手中的书,看着我道:“你虽未读过,却还知道的不少嘛。”
      至少我知道你会当皇帝,你儿子是个败家子。我一笑:“司马光这人我就知道他小时候曾经砸缸,还是王荆公的政敌。”胤禛微叹:“王荆公才学也是极好的,尤其是那首‘碧芜平野旷,□□晚村深。客倦留甘饮,身闲累苦吟。’这诗意境好不说,难得还是回文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个绿字也很绝妙。”小学生人人都会背。
      “他除了诗词文章出名之外,还有他的变法。”他在留意王安石的变法吗?该不会他这个时候就有了改革的念头了吧。商鞅的变法,王安石的青苗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还有就是胤禛当权之后推行的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改革。
      “可最终他也没能成功,但文章倒是一绝。张居正也是变法,不过下场比他要惨。”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最多是丢官,张居正还落得个死后被剖棺戮尸不得安生,全家都遭到牵连。胤禛解释道:“那时因为张居正遇到了昏君。”人才不得重用就是皇帝的昏聩,这是时代人的普遍看法。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反驳道:“他手段不光明,为了逼走高拱,和太监冯保勾结。趁着主少之际大权独揽,他若能够以诚相待万历孤儿寡母,也不见得就会落入如此下场。”
      他看着我煞有介事的样子,也很认真地说:“张居正此人确实称不上光明磊落,高拱待他有恩却还背地构陷高拱。王荆公比他更有气魄,与他政见不和的苏东坡因乌苏台诗案入狱,王荆公尚且能够替其求情。张居正毫无王荆公的德高望重,虽有才华抱负,终成一场空。而王荆公败在反对他的人甚众,他身为宰相要提拔官员,可起草文书的给事中却将他的词头退回,辞官不做了。一连换了七八人,才把诏令发下去。宋神宗虽支持王安石,却得不到百官的支持,这才导致变法失败。说到根源上,这亦与皇权受到牵制有关,不能一力推行。以前历朝,宰相的职权很大,能够牵制皇帝。汉代诏书必须由政事堂盖印才能颁行天下。到了唐朝,皇帝的诏令必须有宰相附署。而宋时,皇帝若是不根据宰相剳子下诏,则诏书会遭到退回。到了明朝,朱元璋就干脆废了宰相一职,设立内阁……”胤禛长篇大论的兴致又上来了,我只好听老老实实他的历史讲座。
      我这个听众还算是合格,终于发问了:“有人牵制皇帝的职权不好吗?要是个昏君的话有了良相至少不会让国家倾覆,就像明朝很多皇帝终日不见朝臣,但国家还是有人在治理阿?”
      胤禛皱着眉:“你这说法不对,如果有昏君,自然就不会有良相。而明君自有良相相佐,亦能够兼听天下意见,无需多做牵制。牵制的人太多,一则容易产生党争,相互攻讦;二则容易滋生逆心,不遵皇命而对大位产生觊觎。早年我大清的也是八王议政,结果导致权力之争,皇族相残祸起萧墙,后来顺治爷把上三旗之权收回,为的也就是皇权的统一。”
      我彻底无语了,我们两个人说的出发点根本就不一致,他考虑的是如何集权独裁,我则考虑的是民主制度的分权。他说的其实并非毫无道理,集权制度下决策快,执行起来却效率低下,而民主制度中,决策慢,但意见统一后执行效率却很高。若要论上私心,皇帝自然希望乾纲独断,令行禁止,谁也不喜欢被牵制着。史书上说胤禛后来设立军机处,彻底把所有权利揽于皇帝一人,他一力推行新政,自是效果显著,只可惜他儿子败家严重。也难怪他辞世较早,可能正是因为事情太多过劳死。
      他现在管着户部,是清帝国的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很年轻的部长,老美天才总统克林顿在他这个岁数也没他官大。不过他做的很不开心,可能两头受气的日子比较多,尤其是这一段时间,太子复立,康熙再度放权给太子,胤禛在政治上的作为必然要受到牵制。康熙晚年诸子夺位,多出来的是权术家,而非政治家,朝臣之间亦是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如此一来,所有人都揣着颗私心,也不顾上什么天下为公,遇事难以公正对待,自然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弊端重重。
      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从小开始便学着如何与人斗,所练就出来的城府之深,根本就是我难以企及的。就是终我一生,也未必能达到他们的水准,搞不好被卖了还得替别人数钱。我既无韦小宝的圆滑,更没他的运气,这些政治上的事情虽然看得透,却未必斗得过。况且我本性就不是一个喜欢和别人玩心眼耍心计的人,这样的日子太累。而我汲取血案的教训,对于朝堂中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过问,只有胤禛对我发牢骚的时候,我才会偶尔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来安慰他。
      看着原本就瘦的他越发清减,我不由得心里一酸,走上前抱着他:“爷,你也要想想你自己。你最近都瘦了。”胤禛轻轻一笑:“你心疼了?”
      “嗯。”我趴在他怀里。
      胤禛揉着我的头发:“你这个小脑瓜里面也不知道装些什么东西,想出来的和常人的大不相同。其实我现在也就只能和你一个人说说,皇阿玛就不喜欢我一说就是一大通,认为我轻率,我后来就很少说这些了。”
      “我喜欢听你说,喜欢看你说话时候的样子。”他发表演说的时候那种激昂的神采,有条不紊的叙述,要是在大学里开课,选的学生肯定是趋之若鹜的。要是在拉上个雍正皇帝亲自阐述的治国理念的噱头,估计整个礼堂都会挤满人。看着我带着些许崇拜的表情,胤禛满足地一笑:“其实你一个女儿家,听那么多国策也没大多用处。要是你喜欢听,我以后就常说。”
      我脸上笑得很灿烂,心里却很挣扎,不会以后天天都要听讲座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论史论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