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十三章:儒生院 ...
-
天乂一年七月二十,正阳道太子府一改六月间肃静,庶民禁入,来往车马渐多,皆是宫中车马,出入来往宦官,宫女,奔走不休。六月来太子府上二丈白纱绢摘落,挂上大红绸纱。
“好快呐,怎那翌太子十九岁未大婚,新太子才当四月便要大婚。想那大婚可是要操办九九八十一天的。则这次如此匆忙?”百姓自家关起门来偷偷闲扯。
“许是冲喜吧。这新太子不知是何许人呐,想那翌太子听说相貌堂堂,天生神力世间少有,故那些平凡长相的女子纵是诸王公主又哪配的上。”很多百姓都这样答。心中暗暗好奇,那太子妃是何人,又是哪氏诸王淑媛。若能有幸打听着成亲的排场也算茶余饭后的闲趣了。
太子府连绵正阳道一条街,在汉祖刘志时只占三分之一,后几近改建,虽比不上那皇宫,也颇具规模。沿街三丈高墙,一个正门,三个偏门。正门口两条五爪汉玉石龙飞舞,口含龙珠。五梯格,两旁银甲武士站立,高门扁上便是那三字“太子府”。偏门则远不及正门威武,特别是西偏门,是供宫人,奴人出口,比起冷清的正门,这偏门却倒门庭罗雀。
一个青年拿腰牌给门房看,门房本见他一身粗衣没正眼瞧只当是打粗力活使唤的奴仆,却见那腰牌竟是‘太子侧近’,不禁细细打量,瞧不出所以然来,心中奇怪,怎这一介粗夫竟是那太子亲信,恭敬的迎入。
青年拿过牌子,快步行走入回廊,这太子府他倒熟得很,只这张张宦官新面孔让他明白自己那主儿将住入了。见迎面而来的太监便拦住问:“可有见殿下?”
宫人愣愣摇头,青年继续大步流星走向前,直走到太子书房。门未关,就见一个身影侧脸对门,站在书架前,正神情专注举阅手中竹简。
青年甚喜行礼:“殿下。”
身影抬头,见到青年脸时,终于露出几月未有的笑容,语气略带喜色:“阿虎?”
“见过太子殿下!”青年双跪行礼。
刘瑧平淡地讲:“习惯听你叫瑧皇子,别换称呼了。”
阿虎忙说:“太子殿下,奴不敢。”
刘瑧放下手中竹简问:“家乡安置可妥?”
“是,都安置托了。”阿虎直肠直问:“一路听来,殿下迎亲了?”
刘瑧拿起另一卷竹简展开坠眼看书,随口应道:“是。”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就像是在说别人。
“下月初九。”刘瑧仍专注于竹简,未抬头说:“只是形式,住太子府须得成人大婚。要离开后宫,就得大婚。而且我也已十六。”
(大婚是太子成人式,太子一亘成婚便必须搬离后宫,入住太子府。)
阿虎很想问问,太子殿下是否关心太子妃是谁,但,又不方便问出口。他站那儿不知道该说什么。
刘瑧虽在看竹简嘴上继续说:“婚事是父王所定,太子妃是恒峻王的未女。一场政治联姻与我——无足轻重。比起这个,我更关心,太子傅是谁,不过,想来不会费神换人的了。”
两人陷入沉默,阿虎候在那儿,见刘瑧细细阅竹简之文,便默默一旁侯着,刘瑧也不回阿虎,两人就一个看,一个候,房中留下少有的清静,可惜不大时,又一人站在书房门口:“见过,太子殿下!”俞文儒行色匆匆走进书房。
刘瑧头微抬问:“何事,俞太傅?”
俞文儒一愣说:“太子已知了。今圣上忽然下旨,奉我为太子太傅!殿下,臣真是愧不敢当。”
刘瑧坠眼卷起竹简,似有些心不在意。
“太子殿下?”俞文儒问,“太子是关心,陪读是何人?”
“啪!”
刘瑧把竹简随手放上书架说,“我该关心么?”
俞文儒有些不解:“太子意指……”
刘瑧丢下一句:“我不需什么陪读。”走出门口,不再理会二人。
俞文儒有些不解,他转尔看向阿虎。
“俞太傅,我先告退了。”阿虎行礼退出书房。
“阿虎。”俞文儒叫住他。
“俞太傅,何事?”阿虎问。
“太子今儿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许太子殿下大婚在际,所以才有些烦燥吧。”阿虎解释说。
俞文儒点点头。
太子府虽然大了点,不过会比宫里自由点,刘瑧想,现太子府宫人还不多,原侍奉太子翌的宫人已被母后撤换,尔现来是些新人。等到大婚之时,他的贴身侍奉才会调齐。刘瑧一个人走过长廊,一些宫人与他照面,只是行便礼未行太子跪礼,他也不指明,只身一人单单从太子府西偏门拐出也未有人拦,看天色尚早。于是一个人无目的在道上闲闲走逛。想来,大婚以后,这种方式的走动也是不可能了。当上太子,他并未感到丝毫轻松,反比受更多禁锢,私自出宫已不可能了。
七月天气很热,刘瑧想找个地方歇歇,又不想去人多之地。不知不觉走到义羽道上,这条道,他很少来,然后,他看到一群与他同龄的人都一身素布衣,三三两两从一座府门走出。他跟去抬头看额匾——‘儒生院’?
原来这就是‘儒生院’,迎门一阵凉风吹来,他嗅到那竹简墨香。
延王刘熇尊儒兴孔,兴建儒生院,颁旨:大家贵族式子弟必须进院奉读圣书。而‘儒生院’院师乃是刘熇太子傅——大才子:司马聚。听俞文儒讲司马聚知道渊博,博览群书,桃李天下,博古通今,且是唯一编写《汉史册》的人,《汉史册》可是汉国一大国史。
所以,延王对这位老师更是尊敬万分,知司马聚爱书,便览尽天下贤文精书送入儒生院,司马聚将其归集成册,入馆供儒生阅览。
刘瑧在门前逗留,那儒生院藏书几千可比宫中‘藏书阁’,他不禁心生向望,不知自己能否进去,看看幸儿今天也穿着一身素衣,想想抬脚上阶,门口竟没有门房,也真奇,进入便大堂厅,木板铺地,高高檐顶,窗明几亮,几十排书案,下放席铺团座,上未挂匾额,中也未有授义师案,听说,司马聚讲义都是坐于学生之中。称为:堂授。
听说朗朗书声,传至街中,有聪明的百姓父母就拉儿童站街上听取讲意,临街站满,久尔久子,这“开门堂授,民皆而闻”便成了汉中一奇,听说司马聚甚至会分文未取教授贫寒生,实在可贵。刘瑧也很想瞧瞧这景,不过今日他是错过了,今天是没有堂授的,而是‘汉竹日’。
汉国的书都是由竹简为载,所以汉国的书又称:汉竹。而司马聚对于每一个弟子都要求精读汉竹,特定一些日子将儒生院之书向学生开阅,称为:汉竹日。而刘瑧并不知道。
刘瑧正瞧呢,就见一群儒生走来,手中各捧竹简,谈笑风生,从他身旁过跨出大门,怪了,这书怎可借外?刘瑧也不细想,随他们走来方向绕过厅,找那藏书地,隔院对门,六扇门大开,果见里头三三两两儒生从中走出。刘瑧高兴走入。见那排排书架林立,四周悠静,不尽细细瞧那书架竹简,拿起竹简,依架而阅。
看完一卷《临世论》,又拿起一卷,书名正是《诸述》,不禁欣喜,正要打开细细读去,忽听有人道:“不信和你打赌,前日里听父亲说的。那护国大将军秦方正回京了。”
嗯?听得‘秦方正’三字,刘瑧抬头,舅舅回京了?怎他不知?就听下面说道:
“我不信,现蜀平之战正甘,秦方正怎会回京?再说,护国将军回京,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我就不得知了。”
“哈,兴于,你哪儿道听途说的。”
“哼,不信,就不信。不过,我没道听途说。”
声音远去,刘瑧却有些心不在焉了,想想长远没去护国将军府,去瞧瞧吧,姑姑那儿也久未行安,趁大婚之前还是去问安为好。这儒生院他可记着了,下次定还来看,将那《临世论》与《诸述》所放处细细记于心若有空定还要来阅。
天乂一年八月初九,瑧太子大婚,娶恒峻王未女:刘莞。入住太子府。
天乂二年九月初十,太子妃刘莞在太子府中病逝。逝岁: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