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后记 ...

  •   写点小后记。

      这大概是我第一篇写后记的完结长篇……?

      其实写结局的时候边听A place nearby边敲键盘,敲到最后自己看着word文档,都舍不得发出去了。这个结局与倒数第二章的波澜相比,要温馨平淡得多。我一直在想,经历了这么多,最后就该平平静静地结束——就像之前写到茜拉死亡那里一样,跟羔羊里其他人的死相比,她的死其实是很安详的。

      我有说过,全文共六卷,每两卷一个阶段。当初规划大纲的时候,第一阶段的主题是“态度”,第二阶段是“战争”,第三阶段是“意志”。“态度”即活在这个时代的态度,“战争”即黑手党之间的战争,“意志”即彭格列初代的意志。

      剧情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安排,所以我想写一写我对于几个我最喜欢的角色的理解。

      先说说阿诺德,我对先生的看法还是和某章的作者有话说里提到的一样,塑造阿诺德人格的并非他自己,而是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及他遇到过的那些人。在羔羊里,先生年幼时家族遭到迫害,被父亲的心腹送往西西里独自生活——可以说,他的人格真正开始成形就是在他生活在西西里的这段时间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艾米丽死后先生赶到时在看到茜拉蹲在那里的动作以后联想到的一幕。他曾经在西西里见到过一个老工人,这个老工人的女儿被卷入黑手党的火拼惨死,老工人等待警察过来给他一个公道,最后却冻死在了码头。这大概就是最初给阿诺德带来冲击的一个事件。我想应该很多人都忘了,阿诺德在那个老工人一动不动地等在码头的那三天里都特地经过码头去看了,第三天发现那个老工人死掉时,还有几个青年在翻他的尸体找值钱的东西——这一部分都是通过几句简单的话来回忆的,而之后阿诺德又回忆到,他后来独自给那个老工人和他的女儿下了葬。这几乎是全文中阿诺德在西西里的唯一一段回忆。因为这是他脱离父母,自己一个人开始在下层社会打滚生活的开端中目睹的这个时代的冰山一角。而他后来给那对父女下葬,也正是他目睹这些以后决定改变一切的无声的决心。他能够适应自己的所见,但不能够容忍。因此他把这份决心转化为“意志”,落实到他的行动之中,在越来越强大、获得足以改变这一切的力量的时候,回到西西里,完成他的目标——开启西西里的新时代。

      这里又要提到“梦窑”里阿诺德的“理想世界”。看到很多留言说,想不到阿诺德的“理想世界”居然是在一个和平时代里的平淡人生——其实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他“现实世界”的人生转折点就是在他七岁那年家族遭到迫害。而他的“理想世界”扭转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人生开始变得平淡无奇,没有去过西西里,没有遇到过Giotto他们,没有成为情报局首席。他甚至不会想到要去那个西西里岛——事实上就算他去了西西里,那儿也不同于他“现实世界”中的西西里。那儿就按照他的理想,成为了和平、安宁的天堂。但他到底还是在“梦窑”里碰到了那个老工人、茜拉、Giotto、G,而他的妻子也和茜拉拥有一样的容貌。说实话,这与“理想世界”并不矛盾。为什么?因为阿诺德在追求西西里的新时代的同时,也渴望更多的挫折与挑战。两者碰撞,矛盾顿生——于是他开始怀疑,到底他失去了什么。正是这个思考,最终让他找回了他的意志,走出了梦窑。

      接着再谈谈Giotto。最近看到大家的留言,都有说认为Giotto太圣母了,太懦弱了。这里我想替他辩解,我认为他的一切深思都是有价值的。从创立自卫队来看,其实他是个很有胆识又很聪明的人,他站在时代的最前端,高举起反抗的旗帜,带领西西里人民走向自己的未来。只是他过早地把自己代入心中那个理想国,因而在很多方面固执而又天真。拿戴安娜母子的事来说,面对所有人想要得到一个结果的眼光,他还是相当迷惑——他不懂为什么一定要以牺牲来安抚牺牲——很多人无法理解他怎么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因为在我们看来,以牙还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管那个孩子是不是为了自己的母亲,他终归是害死了这么多人,他需要偿命。可我想大家没有站在Giotto的角度来思考……他最初组建自卫队的原因是什么?切尔涅家族的统治下,西西里不仅被贫穷折磨,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无谓的争端与牺牲——之所以选择战争,就是为了避免这些牺牲,尽管在战争中他们也一定会面对牺牲——可那是为了比这些牺牲更多的生命而产生的。至于处决背叛者,则纯粹是为了平息公愤……即是说是为了杀鸡儆猴,也不需要一定选择用“死亡”来儆猴。更何况戴安娜几年来都为家族尽心尽力地工作,她最后以一个母亲的姿态跪在他脚边求他,谁能不动容?这不是一个背叛者的母亲,而是一个直到此刻还与他们共患难的同伴,是一个临死的母亲。就连那些因为她的孩子而失去了至亲的妇人们都存了恻隐之心,试问Giotto怎么可能没有犹豫?

      再说到面对Sivnora和戴蒙的背叛时Giotto的反应。相信看到戴蒙在会议上直接声讨Giotto的软弱做派、Giotto明知道这是他的阴谋却还是没有为自己辩解时,很多人都认为他很懦弱。其实不是这样的,我那里有写到,他一直沉默地看着戴蒙,直到会议最后才制止他的高谈阔论——Giotto在看什么呢?他在看这个曾经的同伴。他在思考这个男人是不是真的变了。也许是羔羊没有写到彭格列发展前期的一些波澜起伏,所以大家看不到他们曾经并肩为这个自卫队、这个家族奉献过,他们是一起走过了不少风雨的同伴。Giotto本就不是铁石心肠的人,这一点上他跟戴蒙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他没有办法针对他的朋友,与他兵戎相见。况且Giotto很清楚,已经迎来新时代开端的西西里不再需要战争,否则彭格列只会成为下一个切尔涅——因此Giotto一味的退让。但他不是不清楚茜拉所说的Sivnora与戴蒙的猜疑,即使他想要退出,他们也不会理解他的想法,从而为了绝后患而对他赶尽杀绝——所以他最终想出了一个两全的方法,既守住了西西里的和平,又安然地退出了他自己开创的新时代。

      他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为西西里的未来挥洒了晨光——尽管这光在他的身后,他不得不背光而行。

      (另:看到有留言提起最后一章的Giotto这个计策的问题,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最后一章也提到了,艾科在看到茜拉的时候,茜拉的脸色不好——那是一个伤患在疗养过程中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说,会议上被Sivnora一拳抡到的的确就是茜拉本人,只不过她这个时候已经把孩子生下来了,而为了不让戴蒙他们看出端倪,只能假装因为这个重伤而流产。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的话先生的反应会太平淡了……但要考虑到,这是事先和Giotto商量好的,他不至于冲动到因为老婆受重伤而暴走坏了事。)

      原创人物和其他人我不大想说,因此茜拉也就略过吧。

      然后我想提一提剧情,因为之前看到一条留言说觉得一世的时代应该是十分繁荣的,羔羊里却弱化了这一点,反而突出了矛盾与冲突。这里我想说,羔羊的背景设定本来就是在切尔涅家族统治下彭格列的崛起,战争的矛盾无可避免——而之后的五年和平时间里,之所以没有描写西西里的繁荣,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了。就像人多数时候总是只能记住自己经历过的苦难,而忽略曾经的幸福一样,我想写的是让这些角色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他们十八岁时建立了自卫队,几年以后创立了家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换取了西西里的和平,而后又在一切开始了十二年后默默地退出了新时代。

      这就是独属于他们的记忆。而不是平叙的没有温度的历史。

      最后,老实说今天挺受打击的,一开始是完结章发了那么久JJ才抽出来,抽出来以后又没办法留言,导致直到现在都看不到大家对结局的感想……很沮丧啊。接着,虽然是意料之中,但是目前为止完结以后收藏一掉掉了20来个,看上去还真是心在滴血……留言都没收到20条,收藏就掉了这么多。大概是这篇文让人厌倦了?甚至一文不值到连占一点收藏夹空间的价值都没有?

      ……谁知道呢。

      但是,很谢谢没有删掉收藏,并且一直支持我的大家。

      这篇文是献给你们的。希望你们不要嫌弃。

      我爱你们。

      ——Sunness 2012年1月31日20:03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5章 后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