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6章 中元节 ...

  •   回到家里,孟海将报纸上的黑白照片小心地裁下来,装进孟英周岁时拍的周岁照相框里,摆在女儿房间的小桌子上。
      每当家中有客来,明月都会拉着客人的手,去看看姐姐孟英的照片。
      偶尔孟校长过来,望一望明月,看看她识字的进度,见明月与有荣焉地将相框指给他看,不由得微笑起来:
      “阿英真有出息,都上照片了。”孟校长自口袋里摸出一把松子糖来,摊开明月的小手,放在她的手心里,“明月也非常厉害,一整盒识字卡片都认得了。”
      明月垂睫,手心里的松子糖一颗颗拇指大小,做成粽子形状,蜜色糖块中有一粒粒松子在里头,她只在过年的时候,去大伯伯家做客,吃过一颗。
      明月抬眸,将小手伸向孟校长,阿嬷和阿妈都对她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
      “这是孟伯伯奖励你的,你只管收起来。可是一天只能吃一颗,不能多吃哦。”孟校长极喜欢明月,“下次孟伯伯给你带拼音学字卡来,如果你学的好,孟伯伯还有奖励!”
      明月闻言,又转眸去看一旁的阿嬷,见阿嬷不反对,这才攥起小拳头,奶声奶气地说“谢谢”,然后转身跑开,将手里的松子糖,藏到一只空蜂蜜瓶里。
      孟校长望着明月跑开的背影,对阿嬷说:“明月是个聪明孩子,就这样放任她在外头玩儿到七岁,这孩子的心就玩野了。”
      阿嬷点点头。虽然照顾明月饮食起居不成问题,然而要让她手把手教明月识字,到底有些力不从心。偏偏孙女是喜欢读书认字的,
      “等阿海阿霞晚上回来,您和他们商量看看,能不能早两年把明月送到我这里,让她提前入学?”
      阿嬷颇觉意外,“可以这样吗?”
      在阿嬷看来,能提前入学的,都是天才和神童,她从来没有往自己家孙女身上联想过。看看搬了小板凳到院子里,就着天光看识字卡的明月,心间微动。
      “可以的。”孟校长努力向阿嬷解释,“教育要从小抓起,明月现在的短期记忆力很强,但是如果不系统的学习,过一段时间她就会慢慢忘记。”
      “这样啊……”阿嬷沉吟。
      “您要是不放心,可以带着明月先来学校听几节课。”孟校长微笑,村里好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大字不识一个,虽然村里也组织过识字扫盲班,但是前来参加者寥寥,老人们觉得枯坐在教室里认字,还不如围在一起喝喝功夫茶,听听梨园戏来得逍-遥快活。
      倘使能教老人带着孙辈走进教室,祖孙两代人一起学习,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阿嬷想想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要和孙女一道坐在教室里学习文化,很有些踯躅,“让我想一想。”
      “没关系,您慢慢考虑,我有时间再过来。”孟校长并不打算催阿嬷仓促间作出决定。
      阿嬷送走孟校长,看看天色,便领了明月到海边去。
      农历七月的闽州时有台风过境,旧时苛政猛于虎,即使狂风大作,为了生计,也有渔家冒险出海,为此溺海者不计其数。时间久了,渐渐便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设香案,燃灯放秫秸舟,奠祭溺海而亡的先人的习俗。
      这时离农历七月十五还有七天时间,村里的精壮劳力恰因伏季休渔,多半歇在家里,故而凑在一处,以细竹糸为骨,扎成船骨,外头糊上轻盈的油纸,再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耆,为大纸船绘上精美繁复的花纹,好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当天,放到海里去。
      而老弱妇孺,则围在一起,折锡箔,扎秫秸舟,一边说说笑笑,十分热闹。
      阿嬷领着明月到村中心的沉水樟树下头,青石砌就的大花坛边已经围了一群婆姨阿妈,放了暑假又无处可去的大孩子带头,引着一群小孩子在学校操场上奔来跑去,嬉笑声传得老远。
      见阿嬷牵了明月的手走过来,有人忙里偷闲问:“阿海阿妈,带明月一起来啊?”
      “是啊是啊,阿海和阿霞呢?”
      “明月,叫我,叫阿婶!”
      一干婆姨阿妈七嘴八舌,有新婚的小媳妇喜欢明月,擦干净手,从宽袖兜里摸出新鲜龙眼来,塞到她手里。
      “阿海两夫妻到镇上去接阿英了。”阿嬷笑呵呵,寻个空隙坐下来,叮嘱明月在一边玩,不要跑远,随后折起锡箔元宝来。
      “说到阿英,怎么暑假都快过完了,她还没回来啊?”同村一起被选进市少体校的阿雄妈趁机问。
      “阿英写信回来,说教练要给她强化训练,所以到中元节才放她十天假,过好中元节就得立刻回去。”阿嬷也十分想念孙女,只是训练要紧,只好眼巴巴等了又等,盼了又盼,这才盼到日子,赶紧让儿子媳妇一早骑车去镇上接人。
      阿雄阿妈听了,睁大眼睛,“哟,这是给阿英开小灶啊!”
      阿嬷摆摆手,“哪里呢,笨鸟先飞罢了。”
      又笑着指一指不远处和村里男人一起在扎大船的阿雄,“哪像你们家阿雄,身量都长开了,一副小大人的样子,都可以撑起一边天来了。听阿英说,阿雄在体校里专业成绩优秀呢。”
      阿雄阿妈掩嘴笑,顿时打开话匣子,“教练说了,按照阿雄的成绩,开年州游泳队选拔一定能入选。到时候得了名次,上报纸头条都是小的,说不定还能上电视呢。”
      阿雄阿妈一直对孟英上了报纸而他们家孟雄没有上报纸一事耿耿于怀。
      如今见阿嬷一副示弱服软的样子,十分得意。
      阿嬷笑一笑,“是啊,阿雄有出息了。”
      一群婆姨阿妈小媳妇们便纷纷恭喜阿雄阿妈。
      “到时候可要请同村的人一起庆祝啊。”
      “阿雄阿妈,恭喜恭喜啊。”
      阿雄阿妈笑不可抑,“一定一定,谢谢谢谢。”

      明月并不晓得阿雄阿妈同阿嬷暗暗较劲,在一旁吃了几颗龙眼,无聊了,就跑进学校操场里,和大小孩子疯成一片。
      疯玩得累了,便回到阿嬷身边,伏在阿嬷膝头,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等明月在自己床上醒来,天色已晚,夕阳的霞光透过院墙,洒落在窗前。
      逆光中有一道批着浅浅光芒的剪影,侧身坐在小桌旁。
      明月看仔细了,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赤脚扑过去,一把搂住,嘴里叠声叫:“姐姐姐姐!”
      孟英笑得露出一口洁白牙齿,嘴角有小小酒窝若隐若现,“明月睡醒了?”
      明月把脑袋在姐姐胸腹前钻了钻,“我想姐姐!”
      “我也想明月。”孟英伸手,不费吹灰之力将妹妹抱起来,“让姐姐看看,你胖了没有?”
      已经三岁的明月还带着婴儿肥,身上仿佛仍有奶香,头发乌黑浓密,额头饱满,一双深褐色大眼,清透明澈,嘴唇红润,许是刚刚睡醒的关系,小脸上还带着一点点惺忪睡意,十分可人。
      孟英在妹妹脸颊左右各香一口,抱着她出了房间,往客堂走去。
      “我不在家,你有没有听阿嬷的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孟英问妹妹。
      “有!”明月举手,“听阿嬷的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真乖。”孟英揉一揉明月头顶。
      跨过客堂的杉木门槛,孟英走进客堂,看到阿妈已经在摆碗布筷,轻轻将明月放到地上,抢前一步,“阿妈,我来帮你。”
      阿妈看看比过年时候又长高一截的大女儿,摆摆手,“你放假在家就好好休息,不用你帮手。”
      孟英笑眯眯地凑过去,“可是我想帮阿妈嘛。”
      说着取过阿妈手里的筷子调羹,一一摆放好。
      明月“嗵嗵嗵”跑过来,“我也帮阿妈!”
      被阿妈半路一把捞进怀里,拿额头抵着额头,“我的妹仔哟,打碎了碗盘割伤了你可不得了。”
      明月吱吱咯咯笑起来。
      这时候阿嬷端着一个五瓣梅花盘走进来,后头跟着一手能端两个盘子的孟海。
      阿妈忙放开明月迎上去,接过阿爸手里的两个盘子,放在饭桌上。
      等汤端上桌,阿妈去盛了饭,一家人坐在八仙桌边上,待阿嬷喝了第一勺汤,就正式开饭。
      孟英看着梅花盘里的卤笋卤牛肉酥炸龙头鮳,抬眸望向父母,她只在信里提过一次,体校伙食极好,每天都有二两牛肉,叫阿爸阿妈不用担心她的饮食。
      不想回到家里,也在饭桌上看到牛肉。
      靠海人家,一年也未必会吃上一回牛肉。这卤牛肉分明是专门给她买的。
      “来,阿英明月多吃点。”阿妈给两个女儿各夹了两片卤牛肉放在碗里。
      “谢谢阿妈。”孟英轻声说。
      “傻女,快吃饭。”
      明月看看阿妈,又看看微微红了眼圈的姐姐,把自己碗里的卤牛肉夹到孟英碗里,“阿妈,我的也给姐姐吃。”
      一家人都笑起来,“还有很多,明月,你也吃。”
      孟英望着眼前默默不语笑着的阿嬷,替她夹菜舀汤的阿妈,寡言少语却奔波劳碌的阿爸,还有可爱的妹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训练,有朝一日,像体校里的前辈一样,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给家人争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6章 中元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