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26章 适应 ...

  •   上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在中州首府举办,而这一届则由津州首府承办。
      津州一面向海,三面环山,气候较闽州冷,闽州街上行人还是单衣单裤,一副夏末打扮,津州却已经是一片寒意渐浓的深秋景象。
      坐在火车上还不觉得,可一旦下了火车,站在津西火车站的站台上,风从开阔高挑的月台上刮过,吹在身上,便觉出凉意来。
      领队许老师举着手里的牌子,在月台上召集大家集合,“把出发前发给你们的薄外套穿起来,千万别感冒了!”
      趁机一一点名,清点人数。
      等确定全员到齐,许领队这才再三叮嘱大家拿好自己的车票,跟紧他,走向月台出口。
      等走出津南火车站,到了火车站的北广场,密密麻麻人头攒动中,有不少人高举着接人的牌子,等待张望。
      许领队在人群里找了一会儿,总算找到目标,一边挥着手,一边带着清江运动代表团艰难地分开人群走去。
      明月注意到还有其他运动员代表团从检票口出来,同他们一样,穿着整齐划一的运动服,背着背包,往同一个方向走来。
      乔小红眯了眯眼,拽了拽明月的背包,“那是楚州代表团,他们虽然是内陆州,但水上运动是他们的强项。”
      明月眨眼,“很强?”
      “很强。”乔小红肯定地点点头,“上次奥运会女子跳板冠军由他们州的选手 包揽。”
      明月“哗”一声。
      她彼时的全副精力都放在拼命训练,提高自己的基本功上,偶有余力,所关心的也只有姐姐和林渊的成绩。
      其他人?哪里有时间留意!
      “我听说许队和他们领队是死对头。”乔小红压低声音在明月耳边说。
      真的?明月瞪大眼睛。
      不信你看好了。乔小红努嘴。
      果然楚州运动队走过来,两队在停车区前碰了头,许领队和对方的领队握手拥抱,相互拍打对方后背,声音“嘭嘭”响,仿佛恨不得把对方拍成内出血似的。
      一旁看客都替他们觉得疼。
      幸好这时候前来接两个运动队的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招呼两队上车,否则真不晓得这两个人还会做出什么惊人举动来。
      三辆大客车将两个运动代表团送到大赛安排的宾馆入住,许领队分派了房间,又叮嘱诸人:不要随便乱跑,稍后集合吃晚饭。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也很累了,都在房间里好好休息,明天以最佳精神面貌参加青运会开幕式。
      千叮咛,万嘱咐一番,这才放大家各自回房。
      明月和乔小红分在一处,两人齐齐回了房间,放下背包,向后倒在床上。
      宾馆的床铺柔软而有弹性,倒下去,人竟然能在上面弹两弹,明月好奇地站起身来,重新又向后栽下去,随即脆声笑起来。
      乔小红翻身趴在床上,见明月脸上的快乐表情,也不由得笑起来,“这么好玩?”
      明月点点头,“原来外面的世界和闽州如此不同。”
      她从小在渔村长大,等出了渔村,立刻就进了少体校,每天的生活就是训练学习,学习训练,乏善可陈。
      忽然有机会走出闽州,一路乘火车到津州来,车窗外的景色就如同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的外国风景片一样,离闽州越远,就越与闽州不同。火车轨道两旁的树木不再是闽州常见的樟树,时时还能看见漂满绿色浮萍的池塘,在视线中一掠而过;更有漫山遍野的芦苇,在夕阳的余晖里,如同大片雪白的羽毛,在风中摇曳……和孟家湾傍晚海面上壮阔的落日余晖的美截然相反,带着让人心中为之一恸的柔美。
      “你好好比赛,像你姐姐一样,被选进闽州队去,以后有大把机会外出比赛。”乔小红双手枕在脑后,“甚至出国比赛也是有的。”
      声音里满是憧憬。
      “我们要一起选进州体育队!”明月握拳。
      乔小红闻言,微笑起来。

      次日,经过一晚休整的清江体育代表团的队员,陆续在宾馆的餐厅用过午餐,分头去各自项目的教练员房间开会。
      孙教练把游泳队和跳水队的参赛运动员统统集合到自己房间里,做赛前总动员,又将大会的赛程安排详细地对所有人讲述了一遍。
      “……下午我们去赛前场地适应,大家尽量放松,以平常训练时的心态面对比赛。你们中有些人是老选手了,参加过上一届青运会,要给后来的师弟师妹做个好榜样……”
      孙教练手里拿着个黑皮记事本,每说完一项注意事项,就用笔勾掉。等他将所有注意事项都关照过了,这才合上记事本,“好,现在回房间,带上各自的比赛装备,我们在宾馆大堂集合。”
      明月回到房间里,认真检查自己的比赛用品:“……泳衣,毛巾,拖鞋……啊,还有眼药水……”
      乔小红已经早早都整理好了,在门口等明月,两人结伴到宾馆大堂,同其他队员集合,乘上大客车,一路开向比赛场馆。
      大客车上的队员们纷纷扒在车窗上,望着外头的街景。津南是津州首府,新王登基以后,大力扶植农牧渔业,又推广对外贸易,津南把握住机会,如今发展成国内第三大城市,第一大港口。整个城市繁华热闹,街头车水马龙,与清江相比,是全然不同的一番景致。
      明月看见临街的建筑凸出的窗台上,都摆放着盛开的鲜花,有的建筑外墙上则拉开“文明迎青运,友谊在津南”的巨大横幅,让人一望,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这次比赛的热情。
      车行十分钟左右,一转进入一个巨大白色半球体场馆外的停车场。
      明月随其他队员从大客车上下来,不由得抬头仰视近在眼前的体育馆。
      前来迎接他们的工作人员一边带他们从运动员入口进入场馆,一边自豪地向他们介绍:“这是我们津南根据国际泳联规定,最新建造落成的津南国际体育馆,是目前国内最大室内游泳场馆,可以同时容纳一万八千名观众。有一个长五十米、宽二十五米,深三米的比赛泳池,和两个同样尺寸,深两米的标准热身泳池,以及跳水池……”
      听得众人跃跃欲试。
      清江少体校到底预算有限,场地也不算宽绰,大家还没有在这么大的场馆里跳过水呢。
      工作人员将一行人带到男女更衣室门口,“请大家在这里更衣,然后会有专人带大家进入比赛区域,祝你们场地适应顺利。”
      明月跟着乔小红,随其他女队员一起进入更衣室。
      更衣室里摆放着整齐的金属更衣柜,每个柜子门上都有号码锁,关上门会自动给出一个随机密码,开门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密码即可。
      这令从清江来的孩子们大感新奇。他们在少体校的更衣室里,用的还是木制的更衣柜,钥匙用橡皮筋套着,锁上门以后,钥匙就挂在手腕上,相比起津南游泳馆,十分落后。
      女孩子们一边兴奋地低声交谈,一边换下身上的运动服,换上游泳衣。
      明月注意到更衣室里不少上排的更衣柜都已经被占用,想必已经有其他运动队的运动员先他们一步,在场馆里适应场地了。
      等到由专门的引导员领她们进入场馆比赛区域,明月果然看见一队穿黑色泳装的运动员已经在跳板上走板适应了。
      男生相对胆大,不必等教练一声令下,已经纷纷解下身上的大毛巾,爬上楼梯,适应各自项目的场地。
      孙教练对女队的运动员招手,面授机宜。
      “主要是适应一下场地,走走板,找找感觉,做基本动作就可以了,把力气都留到比赛的时候。好了,”孙教练和每个人拍了一下手,“去罢。”
      明月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孟明月,稳住,不要慌。然后跟着其他队员走向跳板。
      津南游泳馆里的跳板不同于清江少体校看起来已经有些斑驳的跳板,崭新而充满着弹性,上头铺着防滑材料,在上面的每一步,或者轻,或者重,都会有极细微却清晰的反应,从脚底传回大脑,这感觉和在少体校训练时有微妙的不同。
      明月抿了抿嘴唇,认真看着自己的脚下,感受跳板在脚下微微颤动,步伐移动室时,反作用向自己的那股力道,起跳,直体入水。
      在身体离开跳板,跃向空中的刹那,明月的脑海里浮现出海天之间一个少年纵身飞跃的身影,当清澈的池水浸没她的手臂,身体,脚尖的时候,所有那些陌生城市,初次正式比赛前的隐隐不安与无措,倏然消失。
      明月觉得前所未有的宁和。
      她仿佛回到孟家村那片开阔而清澈的海湾,回到她熟悉的大海的怀抱。
      孙教练一直在观察明月,当她从泳池里冒出头来,抓住池边的毛巾,走上岸来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平日里安静的孩子身上,有什么东西,变了。稍早在上面走板时,脸上那种小心翼翼的颜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静。
      孙教练蓦地就放下心来。
      他想起那个只得两岁多一点,就敢站在岩石上头,跳进大海的孩子。
      只要明月的内心里,还住着那个毫无畏惧的孩子,那么,津南的这次比赛,将仅仅是拉开她职业运动员生涯的序幕之战而已。
      孙教练坚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第26章 适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