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16章 ...

  •   没过多久,我们四个竟慢慢踱到了天平山山底下的入口处,那儿一个老妇摆着地摊,上面摆满了玩具手枪,弹弓,以及吹泡泡的瓶子,她的脸上尽是岁月刻过的印痕,眼底是阅不尽的沧桑。

      “我们开始登山好不好?”谭斐看了看我们,又看了看斜向上的山,问。

      “嗯。”我们一同表示赞同。

      于是我们四人踏上了登山的旅途,我和赵韵兰走在前面,而江承翰与谭斐光荣地担当起护花使者的重任,慢慢地走在我们后面。

      眼见不远处有个好像是由导游带着的旅行团,我和韵兰连忙跟了上去,只听见那个年轻的男导游借着微型麦克风的声音情感真挚地介绍着:

      “苏州天平山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景海拔211米,是苏州西南诸山中最为高峻的一座山峰。因其山巅平整故名天平山。山上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山。全山上下分为上白云、中白云、下白云。北宋时期范仲淹将其高祖葬于山麓,宋仁宗把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为家山,又称范坟山。”

      我出神地听着,着实佩服那位导游,竟能记忆得如此准确,如果是我,介绍时肯定会卡壳的。

      “天平山南麓古枫参天,松掩庄园,范仲淹纪念馆座落其中。山中峰奇石怪,清泉叮咚;山顶平如刀削,视野千里。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自唐代以来,就已成为旅游胜地,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景区内的‘清泉、奇石、红枫’被人们赞誉为‘天平三绝’,吸引着无数历史名人、文人墨客。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康熙、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在天平山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和传说。”

      真是没想到,原来天平山竟有着那样多的历史意义,与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关联在一起,真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我们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一些景色,只见苍松翠柏之中满山满谷都是嵝峋怪石,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突然,我也不知为何就回头看了看后面跟着的两个人。

      “你别回头,万一摔下来怎么办?”江承翰紧张地说。

      我向他扮了个鬼脸:“放心,我柳凌毕竟还没白痴到这种地步,怎么会连路都走不好?”

      待我再次准备往上面走时,却发现大部队突然就毫无征兆地停了下来,原来是那个导游用手指着脚旁的一块大石头,问我们这像什么。

      一下子气氛热闹起来,有人说像小型的房子,又有人居然说这像是白云。

      我看着那个导游,他说:“其实这些石头便是许多名画家也无法画出,无法形容的,说它像什么它就可以像什么,像房子?像白云?都可以啊!不知大家一路上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石头,我已经在这儿当了几年的导游,看这石景也算是看了几年了,可仍是感觉十分新鲜,一点也没有乏味感,仍像是第一次看到它时那样感叹,再如何看也看不尽满山的奇石,怪石,他们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如屏如矗,或插或倚,备极奇怪’,有的‘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拿撑柱,不可名状’,或者‘瑰形诡状,可喜可愕’。你们看那一块块直立的巨石。”说着,他用手指了指远方的一块大石头,我们便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了过去,他继续说:“看那块石头像不像古代大臣上朝用的记事板——笏?就因为这样,民间存在‘万笏朝天’的说法,天平山别称‘万笏林’,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游天平时,曾写下了一首诗《天平山》,形象地描绘了天平山‘万笏朝天’的奇景。可惜我做了那么多年导游竟仍是一句也不知道,真是既□□都荒废了。”

      他说到这儿,全旅行团的人都发出会心一笑,我也和赵韵兰相视而笑,这个导游还是蛮幽默的。

      “后来人们把这些奇峰、异谷称为:‘龙门一线天、飞来峰、望枫台、卓笔峰、照湖镜’以及‘龙头石、蟾蜍石、鹦鹉石、灵龟石、鲸鱼石、钓鱼石、丹石、印石、石幢、象石’等等。我们马上就要到一线天,请大家务必注意,那儿的通道窄,大家得小心地慢慢过去,不要挤。不然出事了,我可得一辈子连西北风也喝不到了。”

      大家又是哈哈大笑,果然那导游还是有一定能耐的。

      过了“一线天”后没多久,那个导游又说:“大家上来前应该没注意到吧!山下的红枫如今正是美妙,可惜在山的陪衬下就显得愈发渺小,古人不是有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嘛。写的是妙,可是再妙也妙不过那红枫的美妙。我先趁现在这个机会介绍一下这儿的红枫吧。红枫也是这儿的三绝之一。可能有些人也曾听说过‘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说吧。”我倒没有听说过,知道便也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

      “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这片枫林的幼苗,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的,他把380余株枫香幼苗植于山前,现已历经近四百余年的风雨。一株株枫香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根部盘突,生长着奇怪的‘树瘤’,却又都生机勃勃。近年来,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形成一片,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致更为壮观。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长势有强有弱,又受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其叶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甚至出现绿丛中一株红。”听得我仿佛已经是置身其中,陶醉在如此美丽的枫叶之中。

      那个导游最后说:“看我们的运气了,若是运气好的话待会儿下山的时候可以看见有趣的五彩枫,肯定会让你们大开眼界。”

      五彩枫?那应该说是枫叶有了五种颜色,或者更多了?那是何等的场面啊!一定是空前艳丽的,炫目到我几乎睁不开眼睛那样。

      “瞧我!”那年轻的导游一拍脑门大叫了起来,“我都陶醉在红枫中,差点都忘了介绍天平山的三绝之一清泉,也就是‘吴中第一水’——天平山上白云泉。天平三绝之一的‘清泉’则位于一线天东侧的云泉精舍内,清泉称作白云泉。相说,唐代宝历元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利用公余闲暇,登游天平山。一天,他在山腰忽闻有如鸟鸣琴奏的流水声,上前拔开草丛、荆棘、繁枝,见一股清洌甘泉从石罅中潺潺地流出、顺着陡峭岩壁流向山下。当时,白居易与山民商定,在山腰用石筑坝,挡住泉流。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镜,块块青中带白的石头,似如朵朵白云,与蓝天白云倒影池中,相映生辉。白居易触景生情,即题书‘白云泉’三字,并咏诗《白云泉》一首,石壁上篆刻的诗就是白居易所做。这首诗不用我用自己的那几乎不算脑子的脑子去记忆了。在泉旁的一块斑剥岩壁上有天然浮雕,你们看,粗看形似穿道袍的慈祥老人,细察酷似白居易像,侧立池畔,凝神静观,自然逼真。我也是在这儿才渐渐记住白居易大诗人究竟长得什么样。这就是大自然天功神造的‘仙人影’。那股由岩隙流出,用竹管接引的清泉就是白云泉。白云泉,为裂隙泉,出自半山腰峭壁岩罅之中,因泉水味甘洌,唐朝茶圣陆羽曾把这清泉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秋高气爽之际,山麓红叶成片,崖壁朱实篱篱,更有无限的诗情画意。如今正是好时节,各位来得正是时候,在这儿为大家庆幸。”

      我看了看那所谓的清泉:白云泉,水清澈见底,潺潺流过,仿佛滋润了我的心底,真是似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洌。若真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我就怀疑我是否到了柳宗元所描写的小石潭?

      此时一缕淡淡的阳光照过,浮过那白云泉中的涟漪,却是光斑与泉水交相辉映,那青绿的泉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奇妙地折射出七彩的如梦似幻般的光芒,熠熠发光。

      一瞬间我甚至想:即使下一秒就死去,我便也觉得死而无憾了,有一些夸张,但是,真的,说实话,从小到大,竟是头一次欣赏到如此自然,如此吸引人的风景,自然的美妙,真是无法言喻,难以名状,看完只剩下啧啧赞叹的份儿,那景色,不见便叹惋惜,可是见了,却让人感到感慨万分。

      又走了一会儿,我们居然登上了山顶,果然白云缭绕,恍若就在眼前,伸出手去却又是扑了空,唯有叹息那如此玄妙的云彩竟不属于那高山,不属于我这次旅程,我这才想起了一件事,问赵韵兰有没有带照相机。

      她一怔,嘴巴张得老大老大,后来就摇了摇头,露出惋惜的神色。

      怎么可以没带照相机?难道那美好的景物终究只能属于记忆?属于那可怜的快要被填满的记忆?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转而问后面两个不知在干什么的家伙:

      “你们带照相机了没有?”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16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