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这楼明明不甚大,内里却设计的颇为巧妙,兜兜转转居然也走了好一会儿,文瑞突然抬手指前面道:“上楼就到了。” 张静看前面是个门,推开才知道实际是一道通向三层的楼梯。
      原来这楼外表看上去是两层,内里却是三层的格局,楼顶间也是被收拾出来的。两个大的拖了一个小的上到阁楼,虽然已是初春光景,里头照样点了暖炉,一室暖风扑面。文祈鼻腔柔嫩,竟不由被刺激的打了个喷嚏,文瑞自然又是稀奇。
      张静不去管这个在儿子面前智商完全负数的傻爸爸,先在屋里转了一圈。虽然是阁楼,因为仍然用的是最中间的位置,又是独立另外隔出的空间,所以完全没有普通阁楼倾斜的天顶,从内里是完全看不出来是在楼顶上的。
      张静从南面窗口望出去,就是方才进来的入口,此时依然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人影不见;北面则另有洞天,是架了戏台的,想必逢年过节会有演出。文瑞瞧张静在看那戏台,也走过来介绍道:“你莫看它是座戏台,却一定是全京城最贵的戏台,能上那台的人,世上就是数也数的过来。”
      “哦?莫非这里只有如芷香园那样的大戏班才能来?”
      “非也。就算是芷香园,除非是特别原因,否则也是上不了这台的。”
      “嗯?难道京里原来还有那么高级的戏班子?我知道了!必然是那些皇宫贵戚自家豢养的戏班是不是?”
      眼看着张静的好奇心又被逗了起来,文瑞心情大好,也就不再绕弯子:“哪里。能上那台的,都是独一无二之人,比如睿王府的六王爷在下。”边说这话,还从一旁书案上抽了把扇子打开在手里摇啊摇,甚是得意。
      张静又震惊了,一句“原来小王爷有唱戏的癖好”差点脱口而出,及时住口之后又转过念头来,这才真正吃惊不已:“文兄的意思,莫非……?”
      “正是。”
      张静咂舌,还真不知道这楼什么来头,居然还备有这种让这些高官重臣乃至皇亲国戚自娱自乐的场地。罢了罢了,有些事情,多想一点便会少活许多年,就当不知道算了!
      转过身,却看到屋中已经用小栏杆围好了一小片地,中间铺着厚厚的羊毛毯,文祈正光着脚丫子在上头走,一边走一边踢脚边的玩具玩。
      文瑞又凑过来:“文祈放在那里头,不会跑出来,你大可放心。来来来这里坐,我们来仔细说下书院的事情。”
      张静点头,想起来这里的重点,跟着文瑞到了南面临窗的大书桌旁坐下,又将钱夫子那单子取出来摊开,上首第一项便是“书院倘或收归国家,则将来经营之自主权是否还可保留”。不怪钱夫子写的直白,他这是写给张静看,让张静按这个思路去谈,并没有想过张静会直接把单子就这么铺开来大家看。
      张静照章宣科念了一遍,便抬头看文瑞如何回答。此时终于谈到正事,文瑞也严肃起来,道:“其实国家本来就设有太学府,又有翰林院,任何学堂,都不能大过它们去。所以在建制之上,我同圣上商讨多时,认为既然要规范,依然是要并入这体系之中。只是考虑到你们之前全然是自主的,在归并到哪个下头的问题上,可以由你们自己选择。你看可好?”
      张静皱眉,钱夫子对学堂的付出这些年来他是完全感同身受的,更何况还有那一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一直尽心帮衬书院的老学究们,他们哪个不是翰林院出生?哪个不是随时可以去太学府当老师的?可为什么还要留在自己的小书院呢?无非就是这里自由度大,有些教导方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灵活的选择使用,这种灵活度也确保了每年有大量的生员因为老师的因材施教而得以红榜高中。而听文瑞的意思,将来这种自由似乎会有被剥夺的可能。这显然是自己这方无法接受的。
      踟蹰一番,张静终于还是开口道:“小弟有点想法,说出来,还望文兄莫怪小弟不识抬举。”
      “但说无妨。你我本就是要讨论的,我许你,今日此间所谈之事,他日我决不会用以做任何对你或者对学堂与夫子们有害之事。”
      张静仔细的看着文瑞,那俊俏眉眼此时稳重起来颇有一股子文士风流的韵味,又淡淡的透露出种英姿飒爽,莫名的就让人感觉安心。张静定神又想了一会儿,才慢慢开口道:“其实,历来国家督学,势所必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家学堂本为民间私塾,承蒙各位先生抬爱,数年来投入极大精力,这才有了今日。
      “现如今说要归并国学,就要从学堂根本上动摇,说句不识相的话,就算学生同意,只怕我家那些先生们也是不会同意的。否则倘若他们乐意,又何苦留在我家学堂,国子监的月俸可是远比我们那里强的多的。
      “现下诸位先生愿意在我们学堂讲学,也不过就是求个自在。无人监督每月课程进度,无人不时查察先生日常行为,更不会有人勾心斗角,用那丁点小事套上误人子弟的大帽子整治别人。
      “倘若归并之后便要由朝廷派人来从头管束,只怕学堂就要名存实亡,恕学生鲁钝,实在看不出这同朝廷直接封了我家学堂有何差别。“
      言至此,张静不由站了起身,抱拳躬身,态度恭敬,面上却是显得十分悲伤。
      文瑞就见不得他这样,只觉自己心口也跟着难受起来,忙忙也站起,绕过书桌扶住张静道:“贤弟莫要如此,你我探讨,并非是由我单方面宣告,你们就只能接受。你既提出异议,为兄自然会听,你莫着急,先坐下,也可和我说说你的想法如何。”
      张静到底留了个心眼,没有把夫子们平时多少有些诋毁朝廷的言论的事情说出来,只用大家不想受约束的借口抱怨了一番,倒是没想过文瑞态度会如此迁就,反而被他弄的一愣。
      但机不可失,既然文瑞开了这个口,自己也不能含糊:“依学生所见,能否拜求文兄恳请皇上尝试下公学私塾的形式?”
      “嗯?公学私塾是怎样个公学又是怎么的私塾?”
      张静顿了顿,又仔细回忆一遍往日里同钱夫子讨论的内容,这才答道:
      “就是由圣上颁布圣旨,将我们学堂在名义上置入太学府下或者翰林体系,但实际则仍由我们自己管理。一应举凡大到教学操行小到作息饮食,仍由学堂自主,上级部衙不得干涉。
      “而作为回报,我们负责每年向朝廷提供一定数量生员,其中确保一个固定比例以上人数的生员学术经历及家世背景都足供成为贡生。这个人数可以由皇上直接定,其中优良人才比例也可以由皇上来定。”
      “嗯?但是这样一来,愚兄有句不好听的话,我看不出来这里头朝廷能有何好处?每年应考学生无数,倘若这班人都直接被朝廷收了,岂非只对你们学堂名气有好处?”
      “非也。文兄你来看,以我们学堂眼下情况,这批人已经必然和其他生员不同。且不说他们身家背景,就只说在学识一途,原也就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何况如果此事能行,则每年这批生员的来源,以及培养方向,零零总总,都可以根据朝廷当下所需来进行。就是入了贡,作为朝廷特选,则也必然要为此承担自己的职责,不能一味求学或者钻研仕途而罔顾朝廷之需。
      “小弟斗胆,试问文兄,现下朝廷要用人,可是每年仍要从科举进士中间再行挑选?日常如有急用,可是依然需要各州府官员另行调用?更有那种吏部缺人却只有礼部有人手富裕,刑部少提刑却只有户部有钱粮官空闲之类。另外朝廷调选,往往肥缺人人趋之若鹜而苦差个个避之唯恐不及,乃至专精之事往往要从民间工匠之中挑选能人巧匠才能进行。
      “而这些直接保举入贡的,同一般各州府选上来的不同。首先他们的培养方向由朝廷直接指定,各有专长,不用再考察分类;其次他们入贡之后可以随时听朝廷安排调遣,绝不会推诿搪塞;再者列选者感圣恩,必然口口相传皇上隆恩浩荡,也可叫天下百姓知道学术无贵贱,并非只有锦绣文章才能出人头地。
      “我大历建国十余年,正是百废待兴蓬勃发展之际,朝廷正当用人之时,此举在我学堂尝试,将来如果成功,也可以推广到民间,为国家广育良才;倘若实验失败,则不过是民间百姓见识浅薄,得陇望蜀,罔顾传统而不自量力,责任自不在朝堂。
      “此乃公学私塾之所谓,其实另有其名为定向栽培。实质是在生员入仕前先提前帮他们将进修方向细分之法,亦是家师钱文渊先生半生钻研所得。此前苦于并无渠道可以尝试,今日小弟斗胆和文兄说了,僭越妄议之处还请文兄海涵!”
      张静滔滔,一气呵成,硬是把个见多识广的睿亲王给说的一愣一愣的,心道:好么这小子,原来深藏不露!
      他所说之事虽然听起来并不怎么要紧,但实际确实是历来科举中间极大的漏洞。只是祖宗建制,后代承袭,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不对,就算一般也有各类分学,但总被人看作并非正途,只有读书论道才是正经。而现下他们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尤其是“学术无贵贱”五个字,直直的撞进了自己脑中,正恰恰合了自己心意。
      文瑞不由沉思起来。

  •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呐我又更了!嗷~~~~
    大家的收藏和留言就素更新的动力!
    以及可以痛快的写文尊素美好的事情哇~~~~这章两次就被我更完了嗷~~~~~~
    -------
    算上昨天的,我居然日更了噗,虽然一次只有一千多字……囧rz
    不过这个节奏比较适合我自己,文不怕没有内容写,主要是打字的时间和速度什么的,以及只有后半夜才能不受打扰的写什么的……我要加油!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