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第40章 ...

  •   乔凡尼坐在会议室里的角落里,盯着正使用影像魔法的那位年轻男子。他握着羽毛笔做出正在认真记录的样子,只有梅林知道,此时他的思路跑到了何方。
      加里—乔凡尼是一个出生于乔凡尼族的普通血族,在他变为血族之前,他曾经是一个商人,或许小德拉库尔先生并不知道,他曾经与他的祖父汉斯先生打过交道。
      虽然仅有片面之缘,凭借着直觉,加里知道眼前的名叫汉斯的年轻人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男子,他有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果然在二战之后,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其实默克西长的很像他的祖父汉斯先生,如果不是乔凡尼确信汉斯已经去世了,乔凡尼一定会认为眼前站在他面前正在做会议总结的那个成熟儒雅的男子,一定是那位曾经任职于军情六处的神秘军官。
      不过不管是汉斯还是默克西,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姓氏—德拉库尔,这个继承了德拉库尔血族亲王血脉的神秘家族。

      德拉库尔家族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个隐藏在这个世界阴暗面的控制者,一个永远无法摆脱黑暗血腥的恐怖家族。
      或许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美国黑手党”或者“意大利西里斯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

      德拉库尔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黑暗家族。它发迹于中世纪,家族最早建立于罗马尼亚的西基刷剌(Sighisoara)城,其创始人则是血族赫赫有名的亲王德拉库尔。
      他有两个绰号被写入了历史——泰佩什(将人钉上尖桩的人)和血腥伯爵。
      传说他俊美无比,永生不死,他曾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黑暗王国。
      鼎盛时期,他翻云覆雨的神秘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
      在19世纪的欧洲的德拉库尔家族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

      其第十代的继承人汉斯—德拉库尔,据说是老德拉库尔的养子,他并不拥有老德拉库尔先生的血脉,他只是因为因缘巧合被其收养而已,可是他却是老德拉库尔先生众多继承人中最具胆识的一个。
      经过历代的洗礼,曾经辉煌的德拉库尔家族已经走向了没落,只剩两个银行的德拉库尔家族,变成了“孤独的雄狮”,这也令家族的新一代认识到,只有改变自身才能在新时代中生存。

      汉斯—德拉库尔于1940年离开美国,脱离家族的庇护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为英国军方效力。当时欧洲正值二战,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汉斯购买了大批美国的债券,汉斯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汉斯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成为华尔街金融证券界有名的青年银行家。
      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情报出身的汉斯—德拉库尔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家族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
      他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他被称为“记者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
      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这一切使得德拉库尔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而在几十年之后,通过德拉库尔家族的不断经营,这个情报系统则不断发展,在80年代则完美蜕变,成为德拉库尔旗下传媒帝国的重要组成,作为唯一的继承人,家族的鼎力支持则也是默克西先生事业如此顺利的主要原因。

      加里还记得,在二战最紧张时期,在所有的商家惨淡经营的时候,只有德拉库尔银行的汽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只有德拉库尔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只有德拉库尔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
      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诺曼底登陆的结果更为宝贵。
      当1943年德军与英美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资本家都在观望。
      伦敦的汉斯比英国政府早一天得知这一消息---战事发生逆转,盟军即将进行诺曼底登陆。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役。如果希特勒取得了最终胜利,德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
      如果盟军打垮了德军,那二战紧张的局势将得到很大的缓解。

      1944年6月6日,作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的战役。不仅是德军和盟军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
      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德拉库尔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
      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德拉库尔情报中转站。

      到傍晚时分,诺曼底登陆最初部分宝剑海滩登陆战已定,一个随英军出征的名叫罗斯的记者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通过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将战报汇到德拉库尔公司位于伦敦的总部。
      当汉斯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这个看起来还像个孩子一般的清秀男子。
      可是他脸上的表情就如雕像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
      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汉斯的眼神上。微不可查的,汉斯冲着环伺在身边的德拉库尔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
      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交易大厅里突然有人发出惊叫:
      “德拉库尔知道了!”
      “德拉库尔知道了!”
      “盟军战败了!”
      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
      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此时的汉斯依旧冷漠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似乎不经意间他摸了一下手中的家族戒指,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
      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官方消息比汉斯德拉库尔的情报晚了整整12个小时!

      而汉斯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使他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德拉库尔家族所控制。
      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德拉库尔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德拉库尔家族的手中。

      二战结束之后,一个庞大的德拉库尔家族的信息帝国在欧洲形成。一直在衰败的德拉库尔家族再次走向了辉煌。
      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商业特征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工业化生产和企业控制,商界精英已从绅士时代寡头式的“雄狮”,转变成电子时代的“群狼”。
      凭借着“弹性”和“英勇”这两件世传的精神武器,德拉库尔家族很快融入了战后的时代潮流,继续在商海中如鱼得水。
      默克西一上任,就带领家族向新兴领域传媒业进军。

      在十年的短暂时间里,他亲手创建了《每日时报》英国的SKY电视台、以及美国的福布斯电视公司。
      在他投身传媒的十年里,使公司的传媒业的市值增加到10亿英镑。随着业绩的急升,其家族旗下的传媒公司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产业。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德拉库尔家族表面上看来依旧是血腥家族,其恐怖的印象依旧残留在世人的脑海中,可是实际上它却变得更大了。
      与张扬的克劳奇家族和马尔福家族相比,德拉库尔家族行事低调,一般人现在只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才能碰见它。但实际情况是,它无所不在。
      几百年来,他们一共在地球上投资了多少生意,赚了多少钱,只有家族核心成员才清楚。恐怕这也只有“那位”的势力能够比得上了。
      加里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即使没有那位的吩咐,眼前的年轻男子也是他永远无法逾越的目标。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0章 第40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