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找不到绣花大盗的简介,而电影又把原著删减了不少,所以最后只能在百.度抄个书评过来,以下是绣花大盗的剧情:
《绣花大盗》是陆小凤系列的第二个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陆小凤半正式地成为了「神探」的角色——一时受激,说熘了嘴,在众人的笑声中承担了破案的任务。
既是「神探」,所破的自当是非同小可、内情复杂的「大案」,古龙拿手的「离奇」风格,在此不但获得了极度的发挥,而且与读者斗智,考验了读者的智慧。
众所皆知,古龙小说的一大特色是包融了「侦探推理」的特色,案件愈是离奇,推理方才愈显细腻。「绣花大盗」就是一件离奇的案件。案件的离奇,可分为「人奇」与「事奇」两种:「人奇」指犯案的人诡奇,一个大热天穿棉袄、满脸胡子,「专心绣花,就好像是个春心已动的大姑娘,坐在闺房里赶着绣她的嫁衣一样」,究竟此人是男是女?简直毫无线索,其人显然「诡奇」;「事奇」指事件离奇,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生不可能的事,平南王府禁卫森严、三道一尺七寸铁门扃锁、连一只蚂蚁也进不去的宝库,居然有人潜入,而且盗走了无数珍宝,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其事果然也「离奇」。写诡奇的人、离奇的事,并不算难,难的是合乎情理——既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说得合理,又要破案破得令人心服口服。古龙写《绣花大盗》,在这点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金九龄是「绣花大盗」事件的幕后主使者,他原是「天下第一名捕」,「六扇门」中「三百年来的第一高手」(页18),陆小凤之涉入此案,事实上也是他「设计」出来的。身兼犯案者与查案者角色的金九龄,始终「窥视」着一切案情的调查进度,甚至故设陷阱,步步诱导陆小凤误入歧途。因此,陆小凤所面对的不是一件「既成」的劫案,而是一桩处心积虑、陷阱重重的「阴谋」。尽管古龙将金九龄之所以犯案的动机,解说成「从我十九岁的时候开始,我就觉得那些被人抓住的强盗都是笨猪,我久已想做一件天衣无缝的罪案出来」(页238),未必让人心服,但由于金九龄的加入,使整个查案的过程中,横生许多变数,因而更集中地展现出陆小凤的才智及故事的波澜起伏。
金九龄「阴谋」的重心,在于企图将全案的罪责导向公孙大娘——这个曾化身千万、剑器高明的「红鞋子」组织首脑,因此,无论是故布疑阵地以「拆花」代替「绣花」、逼请司空摘星盗绣花牡丹、胁迫蛇王捏造西园之约、掳掠薛冰,或是以缎带勒毙蛇王、假装中毒,皆是有计划的安排。金九龄自诩「天衣无缝」,并非虚夸,陆小凤名为查案,其实步步都在他算计之中。不仅陆小凤宛如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就连读者,也难免一时受愚。
在「侦探」之中夹杂「阴谋」,是古龙最喜欢的写作方式,也最能显见古龙叙事的细腻与思虑的周详。以如此严密的阴谋而论,原本是无从破起的,但古龙就在情节营造中,处处留下了可供破案的线索,而且,故意以淡化的方式,轻笔带过,留作后续发展的张本。
破解任何案件,都须安排线索,古龙在线索的营造上,着实花费了一些心思。在此书中,有两种不同作用的线索:一是金九龄刻意营造的假线索,一是古龙让陆小凤摆脱金九龄窥伺的真线索。而在假线索中,处处不经心地点逗出真线索。真假夹杂,确乎造成故事的张力。
金九龄以现场唯一的证物绣花牡丹布假局,引逗出针神的女儿薛冰;再藉司空摘星的偷盗绣牡丹,引逗出江轻霞,发现「红鞋子」组织;再从「红鞋子」组织,引逗出公孙大娘;又掳走薛冰,坐实公孙大娘的罪责。整个布局,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可以说是精心巧构而成——却完全是假的。
真的线索,反而就隐藏在假线索中,古龙淡化的处理方式,不是精熟的读者,往往无法立刻发现。以薛冰为例,古龙将她描绘成一个所谓的「母老虎」(冷罗刹),凶悍而泼辣,因此,当孙中出言调戏她时,薛冰冷然砍断孙中的手,颇为顺理成章;其后,薛冰突然失踪,而断手却出现在薛冰房中的桌上。读者原以为此一断手必然与薛冰失踪有关,正在揣想之际,薛冰居然大怀醋劲地出现在栖霞庵。断手在此「淡化」后,自此不作任何交代,几令读者疑心古龙「遗忘」了它,任谁也料不到它却是古龙精心安排的破案线索。甚至直到在小楼中,三娘拿出一包袱的「人鼻子」,读者也未必会与断手产生联系。古龙的淡化处理方式,已与整个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完全融汇为一,若非最后藉陆小凤之口道出底蕴(原来薛冰是「红鞋子」成员的八妹,如此,公孙大娘自不可能掳掠她),读者不可能恍然大悟。类似的淡化处理方式,如勒毙蛇王的缎带、蛇王房间的灯火、匣盖上的钟鼎文,古龙皆闲闲道来,若不经意,但却都成了最关键的所在。
在真、假线索交互渗透中,古龙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诡奇的特殊风格,尤其是整个案件最后的侦破,古龙不动声色地将真实的线索掩饰殆尽,将押解公孙大娘「缴案」的底蕴,密而不宣(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对公孙大娘被「捕」时的坦然态度,稍作质疑,却未必能料及陆小凤实际已与公孙大娘串通),先央请孟伟发遣信鸽告知金九龄,又真的让公孙大娘服下「七日醉」的迷药,使读者误信公孙大娘就是真正的幕后主使者;然后才藉志得意满的金九龄亲口道出整个阴谋,又令读者几乎以为金九龄的计划果真是「天衣无缝」了。最后,陆小凤突然出现,才让读者松了一口气。可谓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至于金九龄最后的反扑——反咬一口,则讽刺意味甚浓,古龙藉安排人证的方式消解,也余波荡漾,令读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