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狸猫换太子——不平凡的章献皇后刘娥 ...

  •   包大人VS李大娘

      小的对包大人处变不惊、幽默豁达的人生态度之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话说这日包大人闭门家中坐,客从天上来,汪大海带着一个瞎了眼的妇人直闯了进来,青天之名在外,连罢了官都还有业务找上门来,包大人和公孙先生相视苦笑一下。

      “先生,开封府院内种了不少梧桐树啊?”这位李夫人鼻子倒灵。

      公孙策自豪的解释道:“是啊,我们大人年幼家境贫寒,无钱买纸,曾在梧桐叶上练习书法,因此命人在府内遍种梧桐,以示不可忘本。”怎么样?励志吧?

      可这李夫人根本跟他想不到一处,点头嘉许道:“包大人其志可嘉,日后哀家一定赐他百亩梧桐林。”

      公孙策困惑的看向一侧的汪大海,汪大海望天打卦,我也不知道,不关我的事啊。

      “这边请,包大人正在书房等候二位。”

      “包卿何在?”李夫人一见包拯直呼卿家,难为包大人居然应了。

      “包拯在此。”

      “扶哀家上座。”

      考验包大人想象力和幽默感的时候来了。

      包拯略一犹疑,便极配合的将这位夫人扶到座上,来人这么说话,要么冤情极大,要么脑子坏掉
      了,又何必伤人心呢?

      “夫人有事要找包拯?”

      夫人神情倨傲,不理不睬。

      包拯一笑置之,对公孙先生道:“劳烦先生吩咐下去,给夫人看茶。汪兄弟,你暂去花厅休息,老夫有话与夫人说。”

      “是。汪兄弟,请。”

      宁叫人知,莫叫人见。

      展护卫在开封府堂前徘徊,打算对那郭槐进行严防死守,决不能让他见着李大娘,这一见之下,双方脸皮撕破,再无转圜余地。

      果然如他所料,郭槐仍是紫衣拂尘,与王朝马汉一路说笑的来到堂前要见包大人。展昭上前拜见,道:“公公可是来寻包大人?”

      “不错,咱家来请他饮宴。”

      “包大人正在准备回乡事宜,特别繁忙,展昭也不知他在何处,请公公在偏厅稍候,容在下四处找寻一下。”

      郭槐拦住他道:“不必了,咱家就与展护卫同往即可。”

      “是。公公,请。”

      展护卫客串了一把导游,领着郭槐把这开封府游了个遍,从公堂、花厅到花园、卧房,应有尽有,唯一遗憾的是解说词非常统一:哎呀,包大人不在这里,不如我们去XXX找找。

      “包卿家,你的茶叶是一文钱一斤的吧?”李大娘浑然不知在外守关的展护卫日子煎熬,还在关心包大人的茶叶,唉,郁闷。

      “惭愧。包拯对茶不讲究。”

      “人言你是包青天,哀家看你应该是包清水。”

      包拯被人调侃,带着几分无奈道:“夫人。”

      李大娘又道:“包卿,你可曾听先帝说过有两位妃子。”

      “夫人莫非是说当今太后娘娘和那已然仙逝的李娘娘?”

      “你可曾听先帝说过,曾赐给她们何物?”

      包拯越听越疑,迟疑道:“听说过,先帝曾赐二位娘娘金丸一对,上面刻有姓名与宫名。”

      “那你可曾见过这对金丸?”

      “包拯无此荣宠。”

      李大娘从怀里取出一物,道:“哀家今日就让你开开眼界。”

      包拯见着掌中之物,心中如雷霆震撼,包拯啊包拯,你只怕遇上个惊天大案啊!

      郭槐当然知道展昭在带他游花园,这么连番跑下来,不用说,郭槐已然知道,包拯在书房之中。

      “展护卫是否有意不让咱家见到包大人?”

      “公公误会了。”

      “展护卫,咱家与包大人情谊匪浅,今日来到府中确有要事与包大人面商,就请展护卫不必再作推脱,快带咱家去书房吧。”

      展昭只得引着郭槐往书房而去。

      郭槐进得书房,却只见包拯一人,他四下走动,惊见书案之上赫然是一枚金丸。

      她果然是玉宸宫李妃。

      郭槐起了杀机,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包年兄,槐昨夜一番奔走,无功而返,愧对包兄。如今临别在即,你我三同好友一场,明晚中秋佳节,还请包兄赏脸共聚一回,叙叙旧谊。”

      包拯亦是不动声色道:“郭公公有请,包拯何敢不至?”

      郭槐道:“那就明日申时,婵月别院相见了。告辞。”

      “展护卫。”

      “在。”

      “请代为送客。”

      “公公,请。”

      待展护卫和郭槐一离开书房,李妃从内室转出,拐杖一杵,冷然道:“原来包大人和那郭槐是三同好友,哀家告的正是郭槐。包大人,可敢受理?”

      包拯顿时一怔,问道:“不知夫人告郭槐何罪?”

      “狸猫换太子。”

      这五个字直如万钧雷霆在包拯心头炸响,脸上的惊疑不定在虚浮犹豫的脚步声中浮现。

      李妃猛杵拐杖,铿锵道:“包卿顾虑,哀家甚知。今日哀家就以性命给包卿作赌注,若是包卿思前想后,要以几条性命换得功名利禄,尽管来厢房取了便是。若是包卿愿以布衣之身、项上人头为公理正义奔走,也来厢房见哀家吧。”

      “铎、铎、铎。。。。”杖声渐远,包拯心中风急雨骤,布衣之身、项上人头何惧?可此案兹事体大,事涉太后皇上,随时引致政局动荡、动摇国本,包拯,你该何去何从?

      公孙先生看着案几上的金丸长叹一口气,开封府又接上个烫手的山芋啊!

      “公孙先生,依你所见,此金丸可是真的?”

      “内有观海听涛之明珠,理应不假。”

      “那这狸猫换太子,就非捕风捉影,子虚乌有之事。公孙先生,包拯应如何处置呢?”

      “大人,此案牵涉太大,以学生之见,不接为妙啊!”

      “嗯?”

      公孙策切切劝导道:“狸猫换太子,直指当朝太后,要为李妃伸冤,必得扳倒刘后。可刘后坐朝摄政十一年,根深蒂固。且不说她母族庞氏,朝中有庞太师扶持周旋,宫中有庞妃呼风唤雨,只是这十一年来,她提拔任命的官员,莫不感其知遇之恩,报其提携之德,就是大人您,也是太后钦点的龙图阁大学士啊!您这一动太后,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此朝中只怕仇雠遍地,那些文武大臣只会深恨大人不识时务、不顾大局,引来两宫相争、祸乱朝廷、祸延百姓。短视二字,可是千古骂名啊!”

      包拯频频点头,奇痛锥心,在书房久久徘徊,他拿起金丸端详,捏在手中欲碎,断然道:“短视?牺牲亘古长存的公理正义,去换那朝野上下一时的风平浪静,这才是短视,包拯不为。根本不存,华厦何用?青史骂名,又有何惧?包拯向来是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李妃之冤必须要申。”

      公孙策知道答案必是如此,有些人求一时荣华,有些人求千古誉名,只有包大人全不在乎,他求的是公理正义之永恒。一己生死祸福不萦于怀易,笑对千夫所指、祸连亲友难,不论此番结局如何,公孙策都会和大人共同进退,生死与共。

      公孙策已有决定,上前道:“大人决意伸冤,可此冤案何其重大,不问明圣上,恐难洗雪。大人可知圣上最佩服何人?”

      “太后。包拯亦对太后佩服不已。圣上曾跟大臣们谈及少年读书之时,不到子时决不掩卷,可太后总是比皇上还多读一个时辰。皇上问太后何故,太后笑言,圣上天资聪颖、自幼启蒙尚且发奋至此,哀家愚钝,又是成年之后先帝教导方才识字,更是要加倍用功。皇上听后,大受感动,从此以太后为镜鉴,更加勤勉。”

      公孙策又道:“圣上十岁那年,突发恶疾,太后衣不解带、枕不安眠,日夜照料,足足半月有余,圣上终捡回一条性命。三年之前,庞氏之中有人请太后效仿武后,临朝称制,太后盛怒,将这嫡亲侄儿流放岭南,又绝食三日,以示自惩。那日大人好生激动,回府一字不漏,向学生慷慨道来,大人可还记得太后那番言语?”

      包拯信手拈来道:“‘先帝临终,执哀家之手言道:大宋江山,重任在肩,孤儿寡母,处境堪怜。哀家回答:妾无王政君之羸弱,无武则天之野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定保祯儿周全。临终誓言,一诺千金,如今有人误以为时移势易,有机可乘,乃是大错特错。进谗之人该死,可此事仍错在哀家,哀家律己不严、致人误会,自罚禁食三日,反躬自省。三日之后,还政陛下。’
      时至今日,言尤在耳。”

      公孙策叹道:“外有列国强敌环伺,内有天灾人祸不断,十一年来独自苦撑政局,待皇上成年,刘后立即践诺还政,臣民心中这会是怎样一位太后?皇上心中这又是怎样一位母亲?”

      包拯有感于怀,动情道:“刘后若无狸猫换太子之举,确实堪称国母典范,对社稷无愧、对圣上无愧。”

      他话锋一转,激昂道:“可原罪仍是罪,做上千百件恩德善举就不必对当年的所作所为负上责任了吗?人命始终重于泰山。”

      公孙策面露忧色道:“大人所言不错,可皇上知道了狸猫换太子一事之后,对刘后会持何种态度,殊难逆料。”

      包拯点头赞同,一捋髭须道:“上达天听,乃是当务之急。”

      公孙策沉吟片刻,犹豫道:“学生还有一个顾虑。。。。。。”

      包拯道:“你说吧。”

      “李妃亦深知此中厉害,故而不告刘后,先告郭槐。可郭槐与大人有知己之情,救命之恩,此案必陷大人于两难境地,大人。。。。。。”

      包拯隐有泪光,道:“法理私情,老夫自会分辨。”

      “那公孙策已有一计,可试郭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