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菊花 ...


  •   无双来到客房。
      阳光晴好,王孟英正在窗前写东西,一丛竹影落在他身上,明明暗暗勾勒出脸的轮廓。

      她便敲了敲窗格。
      王孟英抬起头,看见她,展颜一笑,眼眸亮亮的,倒映着她小小的影子,和身后的景物。
      “是你,无双妹妹。”

      无双也朝他微微一笑,别了别耳后的碎发,方才慢慢走进门,“我在老太太那里听见了,你给朱老爷打包票,十天治好表少爷。”
      “是的。”王孟英拉了张凳子,让她坐下。

      “那可是从小到大的病秧子,”无双摇摇头,不太赞同,“你疗疟虽然在行,但夸海口也得给自己留个余地呀。”
      “留余地?”
      “就算你有把握十日内治好,也别说死了,说半个月也成啊。你这么稳重的一个人,还争这口气?”她语调缓缓,取笑他。

      王孟英嘿然一笑,“我晓得。其实我已经留余地了。朱公子的疟疾,我瞧八天就能好。多说了两日呢。”
      无双哭笑不得,把手中包袱和别的一些东西放桌上,“这个是你家里送来的换洗衣裳。还有我准备的一点别的茶叶,你收好。”

      “哦。”王孟英打开包袱,看了看里头的中衣中裤,便让无双先坐着,他拿进里头整理好。

      无双就等着,忽听外头传来人声,不多时窗口出现石诵羲的身影。他往里一看,和无双目光相对,惊讶道:“居士?”
      无双连忙站起来,福了福:“羲少爷。”

      石诵羲走进来,看见桌上堆的东西,酸溜溜地说:“哟,这么快就送东西来了?从来没见你对我这么上心呢。”
      无双奇道:“你说到哪里去了?我家素和先生家交好。他又是我的救命恩人。他在这里住下了,我自然照顾一些。”

      石诵羲哼了哼。这时王孟英走了出来,见到石诵羲,连忙让座。石诵羲却招招手,一个俏丽的丫鬟走进来。

      “先生,这是小屏,专门拨来服侍您的。您有任何事,都可以使唤,”石诵羲别有深意地笑了笑,转头对那丫鬟斥道,“蠢材,我是怎么教你的?”
      小屏慌忙走到王孟英跟前行礼。

      王孟英惊愕地看看她,忙不迭道:“多谢石公子美意。我不惯人伺候,还请遣了去吧。”
      石诵羲摆手:“诶!先生是钱塘一方名医,怎么就不用人伺候?难道在家里,也没个贴心的伺候人?”

      “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似的,含着金汤匙出世?”无双道,“王先生十四岁就外出做学徒,哪能有人伺候?”
      王孟英连连点头,笑说:“是的,我在家也自己干一些活,陶冶情操,也是不错。”

      石诵羲哪里肯听,大手一挥依然坚持,“我们石家可不亏待客人。现在先生不用,到时自有用处。小屏!你出去候着,先生叫唤才进来。”
      小屏答应一声,出去了。

      “这下可以了吧,小屏绝对不会打扰到先生的,”石诵羲笑嘻嘻地坐下,得意地看了一眼无双,眼角眉梢都是好心情,“居士,你的好茶呢?怎么不泡一壶来,给王先生和我尝尝?”

      无双顺从地起身,泡了壶菊花茶,端到王孟英手边,“大哥,这是我自己亲手栽种、晾晒的。一点也不经别人手。很干净。你尝一尝吧。俗语说,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石老太太都很爱喝呢。”

      王孟英闻了闻芳香四溢的茶水,浅啜一口,道:“真的很好,我们钱塘的杭白菊不愧名闻天下。”

      石诵羲嗤一声,抢着说:“嘿,她种的算什么,不过一般品种罢了。桐乡的杭白菊,那才是进贡给万岁爷的上品。回头我让小厮送一罐来,叫小屏给先生泡上。多的,先生就拿回家去吧。”

      王孟英笑了笑:“多谢石少爷美意。那贵重的贡品,想来难得,还是留给老太太享用吧。我喝无双这个,也很不错了。茶味甘美,每朵都有两分钱币大,看得出是精心筛选过的,倒比那贡品多出一份心意。”

      无双听完,愣怔住了,心里一片酸酸软软。他轻轻一句话,就体会到了她所花费的功夫……她看他一眼,但见他依旧是眉眼弯弯,眼眸深黑,立即有些不自然地低下头:“……大哥喜欢就好。”

      石诵羲敏锐地感觉到无双不对劲,却又不知道怎么回事,便岔话道:“对了,不久将是重阳节。菊花酒又该酿上了。”
      王孟英点点头:“对啊,菊花酒可是历史久远的,比菊花茶的年代要老很多呢。”
      “哦?这我可从没有听说过。”石诵羲好奇。

      王孟英嘿嘿道:“菊花酒在在西汉时期就有了。那时候重阳节就已经是中原的固定节日,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惯。西汉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记载了当时菊花酒的酿制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石诵羲听住了,觉得有趣,追问道:“那菊花茶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菊花入茶,最早记录是唐代僧人皎然在一次与陆羽品茶的时候,以诗助兴,写《九日与陆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石诵羲口中吟诵着这两句诗,拍案哈哈大笑,“什么?菊花酒是俗人喝的,菊花茶倒成了高人雅士的兴致了?”

      王孟英又饮了口茶,微笑看着滑稽的石颂羲,颔首道:“不错。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自称是东晋谢灵运的后代。而陆羽又是中国第一部《茶经》的作者。他们对菊花茶的推崇,自然影响到一代风尚。所以从那时起,菊花茶风行起来。”

      无双笑道:“没想到,这普普通通的菊花茶,竟然还曾经是文人骚客的专门喜好。”

      “呵呵,其实那时候的菊花茶,同今天尚有区别。”

      那时候的菊花茶,并不是直接拿花朵来泡。而是在茶水泡好后,加入菊蕊以增加茶的色香味,观赏意义多于品尝用途。

      黄庭坚《煎茶赋》中透露出茶中放置甘菊花蕊的信息,他在以茶招待客人的时候,“既加嗅味,亦厚宾客”,但这种饮茶方式是临时设茶才随意加泡到茶汤中去的,这种助茗方式正是菊花茶的先声。后世菊花茶的产生正是这种助茗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陆游《冬夜与》诗中有句:“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这些都是两宋时代以菊代茶或者与茶同烹的明证。①

      “果然有趣,没想到菊花茶竟是这么发展而来的,”石诵羲拍手叫绝,兴奋道,“无双居士也时常跟老太太说些有趣的典故。她总是说这些都是先生您教她的。我先前还不信,如今看来,竟是不假。先生果然饱读诗书。只是怎么没有走仕途之路呢?”

      王孟英手中握着杯子,淡然一笑,“我小时候也上过私塾,家里亦曾想要我博取功名。不过后来父亲早逝,也就放弃了。学医治病救人,既是我父亲临终所托,也是我兴趣所致。所以并无遗憾。”

      石颂羲一下子收起笑容。
      无双也暗暗感伤起来。

      她知道,王孟英父亲临终留下一句话——“人生天地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年幼的王孟英认为,没有什么能比治病救人更有用于世的了。而且家境贫寒,也支持不了他继续读书,所以他才远去婺州打工,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大家都没有再说话。

      *

      *

      注①:殷伟,《中华千古文人的隐逸之风》图文版,中国文史出版社,第68页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菊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