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初相见 ...

  •   伊琬珩的父母在她幼年时,就和平离异了,后来又各自组织了家庭。“九七”后,父亲与新太太去了香港;母亲也在千禧年之际,再婚嫁到了意大利。初中三年,琬珩住在东城的奶奶家。高中时,则由家在西城的姥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高考后,没有考上任何一所学校的琬珩,在姥姥、奶奶的合力劝说下打算去四中上个补习班,准备来年的高考。也许心肠硬的父母,就会有心肠硬的孩子吧。对于离异给琬珩造成的影响,这二位仿佛并不在意。好在她对于他们的失和,也不太上心,这些年来一直有着安静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
      伊琬珩并没有去四中补习,而是在中央戏剧学院报了个戏剧文学的进修班,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上课的时候,总有男生过来搭讪,但她都放弃了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机会。这些年来,不管是在奶奶家还是姥姥家,对她来说都只是“住的地方”,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那天傍晚,伊琬珩下了课,便顺着平安大街溜达到了后海。华灯初上,这里的酒吧已经陆续开张。蛰伏了一天的什刹海,顿时热闹起来。很久都没有来了,她想,很小的时候,父母会带她来这里,冬天溜冰;夏天嘛,就划一条天鹅的小船,顺着绿油油的河道一直划,几乎能看见德胜门。
      不知不觉中,伊琬珩走到了银锭桥上,桥上过往的人很多,还有推着自行车卖小玩意儿的、卖鲜花的。银锭桥的桥面很窄,石头护栏也不高,想到这里,她快走了两步准备赶快下桥。说时迟,那时快,不知道被谁挤了一下,又被谁撞了一下,她竟从桥上栽了下去,掉进了河里。
      “救命啊!”伊琬珩大声地喊,桥上的人只是驻足往水里望着,好像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似的。
      “来人啊,我不会游泳!”她再次叫嚷着,慢慢有往下沉的感觉,这让她心里没了底,河水一下一下的拍着脸,她的视线模糊起来。
      恍惚中,伊琬珩看见有条电瓶船向她划了过来,船上的人向她伸出了手,她强拗着又扑腾了几下,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被人拉上来。
      伊琬珩恍惚间觉得自己是被人救了上来,可眼睛却一直沉甸甸的,怎么也睁不开。

      “姑娘,姑娘,听得见吗?”伊琬珩觉得有人在叫自己,听声音是个女人,她缓缓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被救了上来,正半靠在一位大婶的身上。
      “谢谢您救了我。”伊琬珩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向自己的救命恩人道了谢。
      这时,一位大叔也说话了:“你家住哪里?我们把你送家去。”伊琬珩想,落水这件事绝不能让姥姥奶奶知道,免得她们担心。想到这里,她刚想对大叔说“您把我放公交车站或地铁站边儿上,就行”,怎料,她的眼皮却沉得抬不起来,任凭大叔和大婶再怎么唤她,她还是又晕了过去。

      一阵颠簸把伊琬珩弄醒了,她发现自己正在一辆马车里,慌忙地问道:“这是哪儿?”
      那位大婶一边用手试了试她的额头,一边说:“这是我家的马车。”
      “马车?这是什么地方?我们要去哪儿?你们是谁?”伊琬珩迫不及待地问出一串的问题。她的身体恢复了,思维也正常运转了,她掀起马车的帘子,外面的景色是从未见到过的。
      “姑娘,你别着急,我们不是坏人。我们家那位在河里救了你,你在昏迷前也没说家里住在哪儿。我们怕你一个人若落了单,万一遇到抢匪怎么办,就带你一起上路了。”正说着,大婶撩起帘子,问了正在赶车的大叔几句话,接着又对琬珩说:“姑娘,我们老两口进京是打算投靠一位亲戚,不如今晚你先和我们一起住吧,天都这么晚了,你一个姑娘家,走夜路也不安全。再者说,马上就到我们家亲戚的宅邸了。”
      “大婶,谢谢您。我已经完全康复了,一会儿能自己回家。”伊琬珩才看清这位大婶的衣着发型都很古怪,一时间也摸不清她的来头。心想,三十六计还是走为上的好。她侧身摸了摸,幸亏书包还在,还好今天背了个又防水又有拉锁的书包。
      “好,就依姑娘的。”大婶看她如此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忙换了个话题:“我家老头姓卫,你就叫我卫大婶吧,不知姑娘的闺名是什么?”
      闺名?琬珩还是头一次听别人这么说话,“我叫伊琬珩,您就叫我琬珩吧。”
      “真是个秀气的好名字,我们要是有你爹娘那样的学问就好了,给孩子们起名字的时候就不愁啦。”
      见卫大婶的语气很伤感,琬珩不解,便问:“大婶和大叔有几个孩子?”
      听到这话,卫大婶的眼睛顿时就红了,哽咽地说:“原有一儿一女,女儿在来的路上,得病过世了。”说着又拿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
      琬珩忙敛了悲意,安慰道:“大婶,您别伤心,生死有命,您女儿会在天上保佑您二老的。那您儿子这次没跟着一起来吗?”
      “咳……”卫大婶重重地叹了口气,又道:“打噶尔丹那年,大儿子死在战场上了。”
      听到这里,伊琬珩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忙抓住卫大婶,大声问:“什么?打什么仗?噶尔丹?!什么时候的事儿?”
      看到琬珩如此激动,卫大婶自是不敢怠慢,忙道:“三十五年二月,随皇上亲征的时候战死了。”
      “皇帝亲征噶尔丹?!那现在是……”琬珩从最初的惶恐,到现在变成了不可置信,她轻轻喘着,手也不受控制的抖着。
      也许是听到车内的响动,卫大叔忙停了马车,掀帘道:“怎么了?”琬珩总算看清了他的样子,的确是梳着清朝时的大辫子,打扮也不似现代人。她还有一点点清醒,怯怯地问:“大叔,现在是哪一年啊?”
      “什么哪一年?”卫大叔很奇怪地看着她。
      “呃...”琬珩只好动用自己有限的历史知识,换了个问法:“您知道现在皇上的年号是什么吗,他在位多少年了?”
      “今年是康熙四十四年。”听到卫大叔如此说,伊琬珩的脑子一阵发蒙,不觉失语地喃喃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孩子,孩子你怎么了?”卫大婶一下下轻拍她的后背。
      琬珩始终不语,她双眼空洞,没有了焦点。老天爷啊,她竟然穿越了时空!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她的身上!经过这么一折腾,伊琬珩再也没有气力了,脑袋木木的,呆呆的坐着。
      看着她这样大的变化,卫家二老不知道她究竟是为着什么,一时也找不到话来劝慰她,只得陪着她坐着。
      过了好一会儿,伊琬珩想,回去是肯定要想办法回去的,不过眼下的问题是要活下去。清朝还没有阳历,那现在应该是公元多少年呢?她整理了下思绪,对卫大婶说:“大婶,您先前不是说要我也一起去您亲戚家吗?我愿意。不瞒您二老,我在这里没有家人,今天落水也是实在饿晕了,您二老要是不嫌弃,能不能收我做干女儿?”
      说着,她便学着电视剧里古人的模样要给卫家二老磕头。卫大婶忙扶住她,高兴地道:“好啊,好孩子。只是,婶子在这里却要占个便宜了。”
      卫大婶见琬珩不解,又接着道:“我们这把年纪了,能有你这样的干女儿,是我们的福分。只是我们投靠的这位亲戚,府大院大,若说你是我们认的女儿,怕不会让你轻易进府住的。你看这样吧,当着人的面,你就是我们的亲闺女,可好?”
      琬珩想了下,点了点头。
      见她点头,卫大叔也高兴了起来,问:“姑娘今年多大了?”
      伊琬珩想,她到12月份才19岁,现在才夏天,应该还算18吧。可古人都时兴早结婚早生子,即便是18岁,也算是高龄了吧。她咬了咬牙,回道:“18了!”
      “不像不像,瞧你这身量,和静儿也差不多,她今年才……”卫大叔说到这里,忙住了嘴,神情也黯了下来。琬珩猜那个静儿,一定是他们早夭的女儿吧。
      “你是几月的生辰?”卫大叔又问道。
      “十二月的,呃,是腊月的。”也不知道清朝的月份该怎么表述,琬珩赶紧改口。
      卫大婶开口道:“可巧,静儿也是年底的生辰,你比她还长了两岁呢。琬珩啊,要是有人问起,你就说你年底16了,成吗?这样才不至于让人起疑。”
      这年月,也没有身份证这么一说,女人能年轻三岁,谁不愿意啊!琬珩忙点了头。
      于是,马车又被驾了起来。伊琬珩的心里默默地想,从今以后,伊琬珩就要变成卫琬珩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初相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