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5、第七十四章(补完) ...

  •   “法无可恕,但须虑法理之外有情理;情有可原,却勿忘私法之上有国法。”曹太后把听来的这句话来回咀嚼了几次,这才点头道,“皇上这句话说的好啊。”

      “那是,娘娘您是没瞧见,皇上这句话一出,在场的大人和百姓们全都高呼皇上圣明,激动得不得了呢。”圆脸的太监眯着小眼,笑着搭话道。

      曹太后嘴角略略勾起,浮出些笑意。“得民心才能稳天下,皇上这次确实做得不错。那接着呢,皇上到底是怎么判的?”

      胖太监依旧嘻嘻笑着,道:“皇上说是要情法两顾,依法顺情,最后只判了十三殿下三十杖刑。”

      胖太监说得轻描淡写,曹太后却是一惊,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三十杖刑?”她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平静下来,问道,“老二,你可瞧清楚了,真是打了三十板子?”

      胖太监正要回答,便听得外面的奴婢高声传道:“启禀太后,皇上求见!”却是佑宁帝回宫,来慈宁殿参见太后了。

      曹太后脸色略变了变,挥挥手,那胖太监立即会意消失。“皇上,快进来吧。”

      佑宁帝进了殿中,看见曹太后独坐在殿中,手边放了本翻开的佛经,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便上前行礼道:“孩儿参见母后。”

      “好了,好了。”曹太后招招手,“快过来坐下,好好跟哀家说说今天你们这案子是怎么审的。”

      佑宁帝挨近太后坐了,笑道:“母后别急,且听孩儿慢慢给您说来……”

      这天下身份最为尊贵的母子俩,一个笑着说,一个笑着听,一派母慈子孝的景象。讲到其中兄弟两个人一唱一和的地方,佑宁帝更是说得绘声绘色,把曹太后逗得直乐。“孩儿和十三合着演了这么一场之后,公堂上下都已被说得意动,连刘齐那样的倔老头也低头不语了。孩儿见他们都不吭声,便趁热打铁,判了三十下板子算是结案了。”

      “啊~”曹太后惊道,“怎么回事,前次皇上不是说判个功过相抵就算,怎么这下还要打板子呢?”

      佑宁帝连忙解释,“母后别急,也不是真打,不过在公堂上做做样子罢了。再说了,就算是真打,十三有武功防身,哪里就能给打伤了。”

      曹太后这才恍然道,“哀家就说嘛,就皇上你这样爱护弟弟的,哪里会真让十三受苦。”她又笑道,“还记得哀家第一次见你们兄弟俩的时候,十三还是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小脸胖嘟嘟的,眉眼却透着一股机灵劲。皇上当时也不过五、六岁,却是懂事得很,说话行事都象个小大人,还处处把十三当成宝贝一样维护,连走路也是手拉着手。哀家当时不过觉得十三可爱,捏了他的小脸蛋一下,就被你这当哥哥的着实瞪了一眼呢。”

      “母后您怎么老提这事啊,孩儿当时不也是因为年纪小不懂事吗。”佑宁帝也跟着笑道。

      “怎么,皇上现在嫌哀家多嘴了?”曹太后假意叹了口气,见佑宁帝脸上露出几分古怪的笑意,才又摆摆手笑道。“好了,好了。不说这些,要不然皇上你又要着恼了。哀家年纪大了,容易回想过去的事。”

      听曹太后说这番话,佑宁帝的心中不由也有些温暖,过往的片段也如浮光掠影般闪过。

      温柔的薛娘娘、可爱的小十三、灿烂的桃花林、草丛间的蚱蜢、荡得高高的秋千……

      还有,那偶尔也会对自己露出笑容的父皇……

      “皇上……皇上?”曹太后见佑宁帝脸上一时欢喜,一时迷茫,似是陷入回忆,自己心中也有些陈杂。

      “啊!”皇帝回过神来,忙笑道,“孩儿刚才走神了,还请母后恕罪。”

      “你这孩子,从小就是个最守礼的。”曹太后拍拍他的手,柔声道,“哀家实话实说,先皇子嗣虽多,却没有几个像样的,不是少才干,就是少德行。也就只有你这孩子人才品性都好,最能让人放心。”

      曹太后这一番夸赞,让佑宁帝有些吃惊。虽然他与曹太后一直相处融洽,但毕竟不是亲生血脉,总是隔了一层,因此平时曹太后的话虽然亲近,却极有分寸。这样直接的夸赞便很少,更不要说言语中还涉及对先皇其他皇子的评论了。因此,他心头虽有些喜欢,但也有些疑惑。

      “母后说笑了,孩儿虽然不致愚钝,但才能也不过中等,哪里及得上其他兄弟。就说十三吧,这次审案前后都是他一手谋划,不过几句言辞,就不但平定了一场风波,还使得在场的官员百姓俱都归心,更重要的是流传出去,能使我大郅朝的民心安定。这半天的收获便比孩儿几年的辛苦都还要强,您看,十三可不是比孩儿强多了。”佑宁帝的笑容中略带了些自嘲。

      曹太后微微一笑,“十三那孩子小聪明是有的,但他没有长性,自个儿过过逍遥日子还行,却做不成大事。就说这次的事吧,别看现在做得漂亮,但哀家敢肯定那孩子在闹事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这么长远。他有的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聪明,事到临头发现转机的眼光。何况,皇上也不要忘记了,十三这场戏固然是设计得精彩,场面话也讲得句句堂皇,但若是没有你这几年兢兢业业打下来的底子,没有你年复一年的减息免赋、清整吏治、大兴水利,戏再精彩话再堂皇,会有人相信吗?”看佑宁帝神色有些震动,曹太后又道,“没有人是傻子。就算是不识几个大字的平头百姓,国家大事他们不懂,但家里米盐闲钱多了少了却是知道的。所以说,让他们归心的不只是皇上你说的那几句话,更是说那几句的人,是皇上你。”

      “十三那孩子自然好,但皇上你,比他更好。”曹太后笑意淡淡,一语定论。

      ――――――――――――――――――――――――

      “皇上从太后那里回来就一直带着笑,可是有什么高兴事儿么?”李德顺一边为皇帝斟上新泡好的香茶,一边笑问道。他是这日上午才刚刚回京的,进宫的时候正好赶上佑宁帝审案回宫。他是伺侯过几代皇帝的老太监了,自然看出佑宁帝心中有事,于是在禀完赈灾的情况后,他便辞了皇帝让他休息的好意,开始在佑宁帝身边侍奉了。此时见佑宁帝心情好转,他提着的心顿时也松了几分。

      佑宁帝转着手中的细瓷茶杯,闻那冉冉逸起的香气,笑道,“你赈灾的差事办得好,朕心里当然高兴。”

      自己的差事也是一个时辰前便禀报了的,当时皇上也不过淡淡夸奖几句而已,怎么现在反倒又为这个开心起来了呢。李德顺心里奇怪,脸上却不敢有半点表露,笑道:“这次赈灾的事情全是靠陈大人他们办事得力,老奴在其中并没有出得几分力,皇上可不要在夸奖老奴了。”他这话说得倒也不假,有了陈阅一干地方廉吏的配合,又有薛宁斩贪之事留下的余威,这次灾情才得以迅速缓解。

      “你啊。人家都是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你倒好,全往别人身上推。”佑宁帝喝了口茶,笑道,“这次赈灾收效极好。虽然之前也有许多死病,但自朝廷开始赈灾后,几无死者,更没有出现往年那么多的流民和山匪。所以,这次赈灾相关的人,朕都将有重赏,你就不要把自己的份推了。”

      李德顺笑着躬身。“那老奴就谢皇上恩了。”想起当时在岳县和其他地方所见到的许多坟墓,他不由叹道,“也幸好是十三皇子当时果断,要不然也不知那些贪吏还要害死多少人。”

      佑宁帝沉默了一下,挥退其他人等,然后道:“你回京的路上,应该也听到不少关于十三的传言,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李德顺回想了片刻,笑道:“要说起这个,那可真是说什么的都有。老奴这一路上,所行之处,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此事。有说十三皇子做得对的、有说十三皇子做得错的。有说十三皇子该赏的、有说十三皇子该罚的,就连说十三皇子该杀的都有好些呢。但进了京后,听到的都是对皇上仁德的交口称赞,再没有其他议论了。”他心中暗叹,他原来是以为这不过是十三皇子为了引出情人的一场戏,却没有想到这场戏居然能弄得天下轰动,而且还使得民心竞收囊中。

      “十三确实是聪明啊。”皇帝说着,端着茶杯有些神思不守。

      “皇上,皇上可是身体有些不适么?”李德顺等了一会,见佑宁帝有些不对劲,忙轻声唤道。

      “啊,朕没事。”佑宁帝觉得手腕微酸,忙放下茶杯。他看看这个被自己倚为亲信,也曾经是父皇心腹的老总管,突然脱口问道:“李德顺,你说朕和十三弟比起来如何?”

      李德顺脸上的笑意顿时僵住了。皇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见佑宁帝脸上并无笑意,心中不由生出疑惑。难道在他不在的这两个月中,朝廷或是宫中出了什么事情么?突然,他想起之前佑宁帝审案回来后的心思重重。

      难不成皇上和十三皇子之间……

      佑宁帝见他神情犹豫,忙改口道:“朕刚才不过随口说说罢了,你也用不着回答了。”本来可以用逗趣的口吻问出的问题,被他像方才那样认真地说出口,只怕是谁听了都会不知所措吧。李德顺又是那么伶俐世故的老人,只怕更是心中起顾虑了。

      李德顺这时却已经反应过来了。他是经过几次大变故的,知道若是此时不答,虽然过了眼下这关,却难免在皇帝心中种下一根刺,倒不如坦坦荡荡地回话还好些。因此,他马上笑道:“皇上既然问到老奴,老奴哪有什么不回答的。刚才只是在想该如何回答罢了。”

      佑宁帝见他肯说,也有些欢喜,道,“你想说什么,只管说就是。”

      老总管斟酌着缓缓说道:“十三皇子天性聪慧、风采过人,平时处事细腻、但当紧要处又能果敢任事,是一等一的人才。”见佑宁帝眼中并无怒意,老总管心中略定,“十三皇子的心性随薛娘娘,纯良仁爱,但到底是男子,多了几分豪侠英气。只是性子有些过于淡泊,不到必要之时不愿出头,就连身处江湖也很少与帮派结交,只爱做个四处飘荡的孤身游侠。”

      佑宁帝想着薛宁平日行事,不由笑道:“十三这性子说的好听是淡泊,说的不好听是惫懒。朕几次想为他恢复身份,他却嫌麻烦,又怕朕抓他做事,连撒娇耍赖的法子都使了无数出来,真是让朕头痛。”

      李德顺也笑了起来,道:“十三皇子这脾气不也是皇上您惯出来的么。”别说一个王爷身份了,那位十三皇子可是连皇位都拒绝过的。不过当时除了先皇和十三皇子,也就只有曹太后和身为贴身太监的他知道。后来先皇驾崩,他们三人便对此缄口不语,眼前这年轻的皇帝自然无从知晓。

      佑宁帝无奈地点点头,又问道,“那朕呢?”

      李德顺答道,“皇上才华聪慧不逊十三皇子,行事风范却更显稳重。以小而论,皇上与十三皇子各有千秋;但以大而论,则自然是皇上比十三皇子更好。”

      佑宁帝愣道,“以小怎么说,以大怎么说?”

      李德顺笑道,“以小,十三皇子和皇上都是才德均佳,只是十三皇子是弟弟心性跳脱,而皇上是兄长心性沉稳罢了。以大,则十三皇子与皇上大有不同,十三皇子他太过聪明又太过淡泊,所以活得快活却对国无益。而皇上您以万民安乐为虑,自是十三皇子所不能比的。”

      “你这老奴倒是会说,小心我全告诉十三,让他来找你麻烦。”佑宁帝笑着点了老太监两下。

      见佑宁帝调侃自己,李德顺这才把悬了半响的心落了下来。他这次总算是答对了。不管皇上与十三皇子之间有无事端,自己这番坦然回答,不但安然过关,还使皇上对自己更添信赖。而十三皇子那边,也算是他一并助了一把了。

      李德顺果然是练历出来的聪明人啊。虽然知道老太监的心思,佑宁帝依然笑着开心。不管说话的人心思如何,但说得是真是假,他还是能分得出来得。母后说得对,他该对自己更有信心一些。

      看来真正的聪明人,还是母后啊。佑宁帝终于明白了曹太后上午那番话的隐意。大概是这两天自己的情绪太过起伏,被母后看出了端倪吧。还有当时恍然之中,送给了皇后的盒子……

      但不管怎样,母后在保护十三、提醒自己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安心。

      静下心来,佑宁帝粲然一笑,“李德顺,为朕更衣。朕要出宫去看十三。”

      ----------------

      本来李德顺这个推动器的角色应该是由皇后来担的,但是想了很久,总觉得比起年轻的皇后,皇帝可能更倾向于对曾经在父亲身边带过的老人倾吐心声,所以只好含泪把写好了的皇后那几百字删了,改写老太监的。郁闷。

      用了一晚上时间,写了2000个字,写完之后,发现很多都是废话。更加郁闷。

      舍不得删,还是厚颜放上来了,大家多见谅吧。掩面而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