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问道 ...

  •   人一旦忙碌起来,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公孙策一方面急于在幼帝心中有些份量,加上他也确实打心底怜爱这个沉稳却不世故的孩子,每日除了授课之外,只要可能,他总尽其所能地相伴左右。日子便在这样的忙碌间一点点流逝,还未待他回过神来,转眼已是治平五年的初冬。
      汴梁的第一场冬雪尚且未降,天气却也已冻得人发麻。崇政殿内四角生着大大的火盆,烘得四下温暖一片。公孙策安静地立在一旁,看着他那天下至尊无二的学生慢慢翻着书册。
      “先生,书上说为君之道‘在明明德’,曙儿不明白。所谓治国,只要修身就可以了吗?只要成为君子,就会是一个好皇帝了吗?”年幼的帝王自成叠的书卷之中懵懂抬头,那种隐约深思的模样让公孙策暗暗点头。
      “皇上,为君之道,首先在乎修身。上至天子,下及群臣,皆当践行。若君心不正,则坏根基;百官不肖,则滞血脉。《帝典》曰‘克明峻德’,正是警戒帝王治国之本。”公孙策侍立一旁,以指轻点书卷,曼声对着帝王缓缓道来,只求字字能入他心。
      “可是先生,自古到今王侯将相何其多也!只要做个君子,便能开创万世基业,成为一代明君了吗?——只要朕正心修身,大宋就能不断强盛下去吗?”
      “皇上,”公孙策静静看着赵曙的眼睛,“皇上能够思考治国之道,是社稷万民之福。圣人曰,‘为人君,止於仁。’‘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所谓明君,应先善其身,再以垂范天下,万民效尤,则‘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则帝王宪章文武,兵刃自止于国境。”
      “嗯。”幼帝垂首把公孙策的话仔细想过,犹豫一下,还是开口问了:“先生,听说七八年前,我大宋战事四起,”他看了看公孙策微沉的脸色,“朕、朕也只是听说……”
      公孙策叹一口气:“皇上,先皇仁心宏德,奈何天不予年……”
      “先生别恼!”赵曙一把抓住公孙策的衣襟,低低说道,“曙儿只是觉得,书上说的治国之道,和王舅告诉我的,不大一样。”
      公孙策在瞬间皱了下眉头,然后马上舒展开来。他缓一缓语气,方才问道:“不知王爷有何高见?”
      “嗯,”赵曙努力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敛了神色凝起眉头,站起身来学着庞统的样子背了右手,做出一副居高临下看着座上之人的模样:“成就霸业之道,亦有高下之分。霸者御兵,圣者御人。扫平四海、雄据天下,只是强者之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方是王者之心。张弛有策、动静有序、宽严有度,则成万世基业,此所以汉武、始皇之别也。”他像模像样地挥一挥手,“然曙儿切记,自强为本!国君宣之以仁,实当心怀忧患,运筹帷幄于未然。国富兵强则民心自向,外邦来朝。如今三边初定,当御外以宽恩威并用,以恤民生,等待时机徐而图之。然切不可骄纵姑息,养虎为患。若空论而不治,令国外强中干,则本末倒置,天下危矣!”
      公孙策默默听着赵曙学来的言论,不由自主拧紧了眉,半晌未言。且先不论庞统的治国之道是否高明,令他心惊不已的,却是他竟真的在教皇上。不论是出自一时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还是有意为之,其中含义,不由得他不去反复猜度。
      “先生?先生!”
      公孙策的手被人抓住摇了几下,才令他一时回神,低头对上赵曙闪烁的眼。
      “怪不得王舅不让朕和任何人说。他的这番话,连先生听了都会发呆。”赵曙调皮一笑,偎在公孙策身旁,连连摇着他的手臂,“先生,反正也已说了,那先生告诉曙儿,王舅的话和书上相比,对是不对?”
      公孙策勉强一笑:“皇上,既然王爷交代过,那今后他私下对你说的话,除了亲信之人,还是别随意往外说了。”
      赵曙点一点头:“曙儿知道的。王舅既特意交待了,定自有道理——可是先生还没说呢。”
      公孙策被他缠得紧了,只能细细想过方才听到的内容。纵他万般挑剔,也不由叹一句庞统可算是将治国谋略讲到了实处。他蹲下身去为幼帝整了整衣襟:“皇上,您再仔细想想,王爷说的和书上说的,其实并不相悖。为君之道,在乎根本。先正心修身,‘惟明克允’,方能做到像王爷说的那样。”
      “哦。”赵曙偏了偏头想了片刻,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他撇了撇嘴对公孙策说道:“算了,反正王舅总说朕还小,先把他的话记着,以后就能慢慢明白了——先生,曙儿饿了。先生陪曙儿一起吃些金丝糕吧?”

      韩府管家恭立于学士府厅前的时候,正是京内华灯初上之时。漫漫的冬雪纷纷扬扬,染得天地皆素,令一向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汴梁街市,平添几分安静。之前公孙策正打算开始用膳,下人忽报韩琦的管家来访,说是受主之意,请他过府小酌。
      自最初一番示好之后,公孙策也曾和韩琦私下见过几面,以他邀约为多。那个总是带些清冷的才子偶尔主动,也不过是散朝之后和他一起走上一段、几句闲谈,如今日这般如此正式地打发了人来请,还真是头一遭。思及此处,公孙策放下茶盏,对那管家温和一笑:“那就走吧。”
      一顶软轿在汴京城内兜兜转转,不多时就停在了一处院落门前。韩府管家小心地为公孙策卷起轿帘,客气地说着:“大人小心路滑,今儿个雪大。”
      公孙策躬身出轿,身后青色的大氅无声无息地垂落于地。他一路跟着殷勤的管家,绕过雕着祥云瑞兽的照壁,迈进了眼前这座尚书府。内里厅堂回廊古拙质朴,除檐角那一小串夜来照明的风灯之外,一眼看去再无甚装饰。絮絮落雪压着满园松竹,处处皆是端正,简极致雅。公孙策暗暗在心中赞道,京畿才子果然自有胸襟气魄。
      穿过尚书府肃静的正厅、其后清幽的书房,他二人只转了个弯便来到了厢房所在。公孙策微微有些吃惊。堂堂从二品尚书府邸,竟然只有如此大小,甚至没有一个花园。他想到此处,脚下不由一顿。
      “管家,韩大人现在何处?”
      管家微微弯腰做了个“请”的手势:“大人,我家老爷说今儿天气冷,大人也不是外人,特意在房内相候。”
      “这……”公孙策犹豫一下,“只怕冲撞了府上女眷……”
      管家却是一笑:“大人无须顾虑。我家老爷尚未婚配,眼下府内只有我们几个下人。大人请——”
      韩琦其人,果然是君子端方,律己以严。公孙策对他的好感更添几分,欣欣然随了管家,向着厢房而去。

      “公孙大人,一路辛苦。”
      公孙策正在檐下解了大氅,拍打着肩头落雪。忽然厚重的门帘被掀了开来,韩琦一身月白便服候在门旁。他面上漾着浅笑,伸手去挽了公孙策进来。
      “韩大人客气!此番相邀,简文实在是喜出望外啊。”主人难得如此盛情,公孙策从善如流。
      韩琦闻言,面上笑意更深。“那就不要大人来大人去的——朝堂之下,何必拘泥?请——”他引着公孙策直入内间,上了置好菜肴的暖榻。
      “那我也就不客气,喊一声稚圭了。”公孙策说笑着。
      “这般甚好。既如此,在下也就唤一声简文兄了。”韩琦说着,瞟一眼一旁的管家,“没你的事了,下去吧。”言罢一边为公孙策斟上温热的酒,一边招呼他道,“来,来,我们今日一醉方休。”

      公孙策今日终于见识到,所谓清冷之人,也自有情之所至。先前和他几次相聚,许是尚且不熟,也或者是时机场所不对,韩琦也是认真听着,偶尔一笑,只开口甚少。今日在他的府上酒过三巡,两人谈诗论画,纵议古今,令公孙策蓦然发觉这个他所以为的冷静自持的君子,却也是性情中人。当他说起数年之前的战乱,那种悲愤神伤;当他谈及心中理想,那种踌躇高昂,每每激起公孙策心中同样的感想。
      两人越谈越觉投契,互相引为知己。正热络间,韩琦忽然张着一双略带雾气的眸子定定瞧着他看了一会,蓦地伸手紧抓住公孙策的手臂:“简文兄……你我相交虽然不久,可我看得出,你是个高洁的君子。既如此,我也就不绕什么弯子——简文兄,你告诉我,你究竟是姓赵,还是姓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