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荀攸要离开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
      其实他不是刻意要这么晚下班,而是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电视和电脑,他回去以后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只能早早睡觉。那样的话,倒还不如多在办公室里呆一会,好歹还有事做。
      工作狂并不一定真的热爱工作,也许只是他除了工作无事可做。

      他走出门,忽然听见一阵琴声。
      荀攸不由得立住脚。
      若在后世,他绝对没机会聆听这等正宗的古琴曲,因为绝大多数琴谱都已失传。看来穿越还是有不少福利的。
      古琴的声音与古筝不同,筝声清脆,琴声温和,筝弹起来快而急促,很符合现代人的节奏,古琴则是轻摇慢揉,和古人的生活情趣一致。音乐这东西,从来都是人生存状况的写照,所以小时候音乐课上老师放古曲,大家全都听得昏昏欲睡,而在如今的环境下听起来,却竟觉得很有滋味。
      一边胡思乱想,荀攸一边听那曲。
      名字当然是说不上来,鉴赏意境之类,也不大会,但能听出琴声低沉缓慢,似是感伤。而其中又有很多吟猱的音调,使曲子显得很不稳定,好像江河表面平静,实则波涛暗涌。
      荀攸忍不住左顾右盼,寻找琴声的源头。他想去看看是谁在抚琴,想亲眼看看古人抚琴的姿态是怎样的……好吧,其实他就是好奇心害死猫了。
      整个回廊里很安静,只有这琴声回旋着。荀攸一间一间屋子找了过去。
      大多数房间里的灯火都灭了,所以目标很快出现,那房间的门关着,从门缝里漏出一缕昏黄的光,隔着门,琴声清晰地传来。
      荀攸料想里面的人是他的同僚,他直接进去围观也不会被见怪,于是大着胆子推开门,走进去。
      脚跨过门槛以后,他看清了正在盘膝抚琴的那个人。
      指法很娴熟,意态很沉稳,表情很投入……
      然后看到了脸……
      不是荀彧不是郭嘉不是陈群,不是曹营任何一位文士。
      居然是……
      曹操……
      曹操? …………
      曹操! ………………

      抚琴的人居然是曹操!
      荀攸瞬间生出一种夺门而逃的冲动。
      ……恩,这么讲夸张了些。但是他真没想到抚琴的人会是曹操,曹操给他的印象,绝对和琴沾不上一毛钱的关系。
      好吧,其实曹操是很文艺的,他是诗人,诗从乐来,诗可入曲,既会作诗不可能不懂音乐,荀攸承认曹操会抚琴没什么奇怪,是他太大惊小怪了。
      麻烦的是,他刚才实在太惊奇,不由得后退了一步,脚绊到了门框,又一脚踩到了衣摆,手忙脚乱时推了一下门,门反弹出去,撞上了墙。
      于是,“咚!”“咣!”“砰!”

      苍天啊大地啊,就算是焚琴煮鹤也不会比现在更丢人了。
      闹出这么大动静,琴声当然停了,曹操诧异地抬头看来,见是荀攸,推琴起身:“公达?何事如此惊慌?”
      咳咳……曹操大约以为出了什么紧急军情吧……荀攸狼狈地把衣摆从鞋子下面提出来:“无事,我搅了主公雅兴了。”
      “无妨。”曹操毫不介意。
      最初的惊讶过去,荀攸又后悔起来,那是曹操在弹琴啊!他能有幸听到未来的魏武帝弹琴,比中一千万彩票还要难得啊!结果硬生生被他搅了……
      忧伤啊……

      既然来了,不好立刻就走,荀攸在门口逡巡了一下,还是走了进来:“主公尚未回府?”
      曹操指着席位示意他坐,答道:“尚涴闹得凶,回去也是惹气。”
      “哎?”荀攸愣了一刻才反应过来曹操说的是妻子丁夫人,丁夫人和曹操的矛盾则是起源于曹昂,虽然这个儿子不是丁夫人亲生,但由她抚养成人,一直非常爱惜,如今曹昂小小年纪就参了军,丁夫人心中不满,正和曹操闹着别扭。
      想通了这一点以后又有点尴尬,毕竟这是曹操家事。倒是曹操并不在乎家丑外扬,随便就说给他听了。
      想了想道:“子修的年纪确实小了些。”
      “不小了,公达这个年纪,已经能察言观色捉拿贼人了。”曹操一叹,“爱子不可以溺,尚涴怎就不懂这个道理。”
      这个对话怎么这么别扭,好像家长在交流教子心得。荀攸囧了囧,低头不接话了。
      他一不说话,屋里又沉默了。片刻后,感到曹操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公达你啊……”
      荀攸没懂他这个感慨是什么意思,疑问地看曹操,曹操却转了话题:“没用饭吧?一起去外面吃吧。”
      呃,外面吃就外面吃。荀攸现在有点同情曹操,难怪都说家和万事兴,你看这位,和老婆闹了别扭,连饭都没得吃了。

      两个衣冠楚楚的白领人士在夜幕下混小吃摊子,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同样吸引围观群众眼球的。
      在几个正在吃面的百姓异样的眼光下,曹操与荀攸坐到了街边一个小面铺的板凳上。
      桌子凳子都不能算是干净,忍了。两个面碗端上来,荀攸仔细打量了一下,觉得……好像也不能算是干净?
      算了,古人的卫生水平,他早晚都得习惯。
      不过,想想本来应该回家吃几个碟子几个碗的曹操现在坐在街边吃阳春面,还是没有油花的那种,荀攸再度对曹操表示同情。
      但是曹操似乎并不在意,甚至可以说,他很享受这样的放松,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面,一边说道:“年少时在洛阳,有家面馆很出名,我和元让总去吃霸王餐。”
      “主公你……吃霸王餐?”
      “呵……”曹操笑起来,“你们荀氏门风严谨,大约想象不到纨绔子弟的生活。欺男霸女斗鸡走狗什么都干,我有一次还和本初抢过人家的新娘子。”
      您别说,这事我还真知道,您的这件英雄事迹流传了两千年,还被易中天专门拿出来讲过。荀攸忍不住一笑。
      曹操的语气却沉郁下来:“袁本初,孙文台,甚至吕布,当年都是共事过的。孙文台死,我虽庆幸少一劲敌,却惜国家少一栋梁。”
      荀攸的筷子停住了。
      现在的曹操,和他印象里相去太远,那个冷酷无情,宣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孟德,那个虚情假意,杀人不眨眼的曹孟德,竟然说出如此重情重义的话来,让他简直有点怀疑自己眼前的是个假曹操。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算了,曹操到底是个什么人,历史学家争论了两千年还是没定论,荀攸觉得自己还是别操那份心了。
      管他个好人还是个坏人,总而言之他现在是自己的老板。
      吃面!继续吃!

      然而对这碗面,荀攸其实没什么胃口,主要是这几天甜糕吃得太腻,甜食吃多了的结果就是对什么食物都提不起兴趣。所以他眼睁睁看见曹操吃了一碗面,又叫了一碗,而他自己努力再努力,勉强再勉强,还是剩了小半碗。
      曹操注意到了:“虽说惜食养生,你吃得也太少了。”
      荀攸干笑了一下算是回答。
      曹操道:“倒是我疏忽了,隔壁有一家糕做的不错,本该去那儿的。”
      ……老大,你能不能别提甜食那茬了!

      夜幕下的街道寂静冷清,偶尔有几个人打着灯笼走过,都是步履匆匆,急着要回家睡觉了。
      而曹操似乎真的不大想回家,吃完了面,又闲谈了一会,直到面馆都打烊了,他还是没有“散了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意思。荀攸无奈,只得陪着他出来,两个人顺着街闲走。
      曹操没再说别的,走着走着,却念起了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念了这句,半天没下文。荀攸看他似是在思索,配合地放慢了步调,缓步踱着。
      良久又听曹操道:“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大约是孙坚之死让他回想起了当年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的盛举,这首诗写的就是当时由联盟到分裂的过程。
      想到后世大名鼎鼎的《嵩里行》,竟然就是在这条狭窄的小街上,在两碗阳春面落肚之后做出来的,荀攸顿时生出一种见证历史的快感,屏息凝神地等着曹操后面几句,这诗他虽不会背全,但是记得有一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得很沧桑雄浑的。
      可是就在这时,曹操忽然说道:“呵,那间糕店还没关门啊。”
      ……主公你做诗要做全套啊!以及我真的不想吃饭后甜点,真的!……

      捧着一个纸包从糕店出来,荀攸觉得自己苦逼的人生已经到了一定境界了。
      没有城市的热岛效应,尽管已是春末,感觉还是挺冷的。荀攸大病初愈不耐冷,便建议道:“主公,太晚了,还是回去吧,否则夫人要担心。”
      话还没说完,感到肩头一暖,一件披风带着曹操的体温,落在了他肩上。
      曹操的手掌拂过他的头发,顺便还帮他理了理巾帻,好将披风弄得平整些。
      一套动作,曹操做得自然而然,好像如此关心下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做完了,点头答荀攸的话道:“的确该回去了,走吧。”
      荀攸手僵硬地捏住披风的带子,好半天没挪动脚。
      我怎么觉得,我好像穿越错剧本了呢?
      这真的是三国,不是八点档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 6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