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纳兰心事几曾知 ...

  •   终于决定正式开始铸造这项事业了,一板一眼的在想着措辞,算计着日子,最终定了在纳兰公子356岁阳历生辰的日子。我把小说的写作比作一项工程,所以地基至关重要,回忆起来,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并且了解纳兰性德,到现在,也有些年头,中学时代的心愿便是在大学四年之中能够完成一部关于他的作品,尽可能的贴近史实,尽管我知道,这样工程很难,小说和历史本身就是不兼容的个体,其间的结合点不好把握,总之,自己会尽力吧,然后,算是一声呼号,故事正式开始。
      至于小说名称以及其他,来日方长吧,目前先这个样子。在正文开场前,且容我放上些要说的话。

      纳兰性德与他的家族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小名冬郞什么的都是因为误会而出现的讹传)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十二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终年不过三十岁有余。
      纳兰为满语音译,即为叶赫那拉氏,为满族八大姓之一。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有着诗人身上独特的韵致;他也是一位有过凌云之志却年华早逝的惆怅士子。
      作为同事以及朋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评价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饮水词》是他的第二次结成的词集的名字,取佛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有评论者称与第一部《侧帽词》引北朝独孤信侧帽风流典故不同的是,此名蕴含了作者历经人事变化后对生活的感悟。
      词在清代已是最后的复苏,诗之盛在于唐,词在于宋,而到了清初词坛,又说分为三派,三足鼎立,纳兰词独成一家。提到对于他的词作的评价,最具盛名的莫过于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到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的作品在当时曾集为《侧帽词》、《饮水词》,在其去世后,他的老师徐乾学和朋友将他的平生所做集为《通志堂集》(通志堂为其书房名称),包括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现行出版的较为正规的词集,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纳兰词笺注》和中华书局的《饮水词笺校》,所取底版不同,词句中有所差异。现在对于他的词作,我们习惯的称为“纳兰词”。
      纳兰词最为人所知的怕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目前似乎与同时代的仓央嘉措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评为双壁了。词句自然是好的,但是再好的东西泛滥了也只能被归于庸俗,所谓物极必反。形形色色的小说名,文章名,甚至旅游风景图都可以冠名为“人生若只如初见”,随着近年来纳兰词的畅销,“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出现在纸张和总的各个角落。有时候朋友间会取笑,真正喜欢纳兰的,都不好意思把这句词挂在头上了。至于层出不穷的“典评”也好,“词传”也罢,一笑而过,又能如何。好一个“一生最爱纳兰词”,说出口你会脸红么?
      对于纳兰性德的关注度,不明缘由,很多人放到了爱情身上,(甚至看到过有人问有没有人是因为失恋而喜欢上纳兰词的,纳兰词有疗伤作用么?)对爱专一,深情不寿,然后打造出一个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形象,是无数少女心中梦想的吧。我承认,他的身上有许多美好因素,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在加上一些“楞伽山人貌姣好”的描绘,影视作品的渲染,无疑是白马王子了。
      然而在这一切背后引发的却是在当下唯一一张被辩为真迹的画像面前,大呼失望和难以置信……
      纳兰的交友原则在那个时代很是特别,不多与满族八旗子弟往来,而是结交了一众汉族文士。他们大多是贫寒落魄,性格古怪且年长纳兰很多的前明遗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当属和顾贞观相互唱和的《金缕曲》,搭救素未平生流放多年的汉人学子的情谊,
      纳兰生在权贵之家,耳濡目染了官场之间的倾轧斗争。身为皇帝身边的侍卫,相府公子,在和朋友的交谈也很少涉及政事,不轻易与人谋,而搭救流放宁古塔23年之久的吴兆骞则破了这个例。生馆死殡,很符合戏剧故事呢。
      纳兰性德的家族
      叶赫那拉氏——最早知道这个姓氏却不是因为纳兰,而是那位无论美名还是骂名而为后人所熟知的慈禧太后。他们是亲戚,或许就像现在说的三百年前是一家吧,稀疏的很。一直喜欢古装剧的我脑海中还隐隐约约记得这样一句台词“就算叶赫那拉家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找你们爱新觉罗家报仇。”遂有人言,满清灭于慈禧太后之手,也是诅咒应验了。而说这句话的人,却是纳兰性德的曾祖父,而慈禧不过是姓了这个姓而已,而纳兰性德一家才是真正和满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有仇的嫡系后代。
      当年的恩怨远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在建州女真同意女真各部落的时候,自然也是一场腥风血雨,整个皇室宗亲之间也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节。姻亲又是仇敌,纳兰性德祖父的妹妹嫁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生有一子后成为清代开国之帝清太宗皇太极,从这边而论,纳兰家是国戚。纳兰性德的母亲是努尔哈赤十二子后封为英亲王的阿济格正妃第五女,这边就是皇亲了。可是由于皇族内部的斗争,阿济格在其同母弟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试图独权,被顺治帝赐死并开除族谱。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则是在海西女真被攻破后自杀未遂被努尔哈赤绞死的。这样一个表面上看似是仇家实则又有着某些复杂的共同点的两个家庭结合在一起,诞下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纳兰性德。
      事隔三代,本也是渐渐淡忘的,我们后人无法窥测出这段历史对于词人的影响,但是却也是不远不近的真实发生在自己祖辈之间。成王败寇,历史不会改写,从此爱新觉罗氏为主叶赫那拉氏为仆。只是这诅咒的姻亲还是在每一代继续下去,满人之间的婚姻,细读起来,够混乱,把几个名人摘出来研究下,说不定就是亲戚。比如、雍正时期名将年羹尧是他的女婿,乾隆时期的国舅傅恒是她的孙女婿等等……不一而足(后者历史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必然有关联)
      家家争唱饮水词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回到这句话,近年来纳兰热更多的人有机会读到他的词作,近而隐隐约约了解到他的生平,在此没有打算把纳兰和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的词人去比较造诣成就的高低,抑或许纳兰有把词写的像小说一样入木三分写进人心的能力,读一个人的词,读一份心境,但读者的心境和作者在某一处到达了契合,再直白的句子也能刻入内心,再生涩的词语也能感人肺腑。与其说读词,不如说读心。
      有些人认为纳兰词是伤情悲情的,但是诗词并不是一剂疗伤良药,也许你能从中窥探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词人说出了你的心声,但是沉浸其中依然是不好的,入境,然后能够全身而退,方是大成。
      纳兰是一个幸运的人,他与生俱来了许多人为之奋斗一生也不尽能得到的东西,纳兰亦是一个愁闷于怀的人,既有着当时士大夫共同的悲戚,也有着自身的悲剧。同样的环境,依然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格。如花美眷,为之容者已逝,只留一抷黄土拉扯记忆,只留下秋风过后的残叶吟唱哀伤。他的妻子卢氏(名字不可考,所以本文中出现的也是作者臆造的)在21岁的锦样年华骤然而逝,他用余后的七年时光来缅怀追忆三年的琴瑟此情已自成追忆,十年踪迹十年心。在七年后同样的日子,重泉碧落相见。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在他身上得到了相当性质的应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纳兰心事几曾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