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五章 致仕 ...

  •   翌日,江彬顶着后颈的一排牙印伺候正德皇帝洗漱,再自行束发更衣,抓了俩昨天剩的烧饼便拉着正德皇帝上路。
      轿子里,正德皇帝边啃烧饼边欣赏自己留在江彬颈间的杰作:“不怕旁人说闲话了?”
      江彬拍去正德皇帝说话时喷到他身上的芝麻:“臣亦不负义子之名。”
      正德皇帝笑着喂“义子”吃饼,虎口被咬了一圈牙印。
      早朝上,针对宣府镇遭抢掠一事,手执笏板的文官们先是按品级各抒己见,随后便开始分几派引经据典地谩骂。正德皇帝在上头端着架子看好戏,纠仪的鸿胪寺官在下头奋笔疾书。王勋的事自然也有人提及,但很快又被扯到宣府一事上。江彬一言不发,却被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了好几回。最终这场争论以内阁首辅了李东阳的调节而暂告一段落。
      之后几日,江彬照例上完早朝去都督府办公,晚上则回豹房陪正德皇帝用膳。在宫女所奏的乐府管弦乐中,菜肴齐整地罗列开来。桌案设了两张,江彬坐的原是皇后的位置,但正德皇帝非要他坐,他便也只能觍着脸承这“义子”之名。用膳完毕后,正德皇帝照例赐膳给司礼监太监张永、御用监太监谷大用以及伶人臧贤。伶人向来地位卑下,列入乐户,世世代代不得为良。但被正德皇帝收入豹房的伶人则不同,那是祖上冒青烟方修来的福分。
      臧贤也是个极懂分寸的,他深知自己被留在正德皇帝身边的用意,从不逾越,正德皇帝便也乐得在造访不愿入宫的徐霖时,带上臧贤一同前往。徐霖若谱新曲,便教臧贤唱上一段,这一个颇有才情,一个颇有悟性,倒也相得益彰。江彬虽不精通音律,却也好书法篆刻,常常跟了正德皇帝同去,便与徐霖也有些交情,甚为佩服他只入世不入仕的清高。但对于臧贤,江彬却无亲近之感。臧贤入戏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出戏时则性情寡淡、沉默寡言,真哄得他开口,也是言辞间滴水不漏,教人看不透心思。世人都道伶人无情,江彬却渐渐察觉臧贤在对上徐霖时,那不动声色中,会偶有一丝出不了戏的情意。
      “皇上非留着臧贤不可?”
      那日跨入室内,待铜炉烧暖了,江彬便忽而想起般问正德皇帝道。
      “你莫不是怕他抢了你在言官口中的戏份?”
      江彬被正德皇帝调侃惯了,也便随口接道:“我还能翻云覆雨不成?”
      正德皇帝笑了,笑得江彬背后一阵阴冷。
      正德皇帝挥退左右,指了指案几上的一叠奏章。
      江彬走过去,拿了最上头的翻看,那是正三品的辽东都指挥佥事萧滓的奏水。奏水是以个人之名呈送的奏本,所奏之事多在本职之外,故而不必知会上级,也不必另具副本。在这封奏本中,萧滓言,边军骁悍远胜京军,望能互调操练。这奏本言简意赅,江彬却捧着看了一炷香的功夫。
      萧滓与王勋八拜之交的关系,人尽皆知,而江彬返京前探望王勋之事,也是人尽皆知。
      正德皇帝来回踱了几步,忽地停下,捻起江彬手中的奏本抖了抖:“你的意思?”
      江彬也不否认,接过正德皇帝手中的奏章,细心折好,又摆回案上,堆得齐整。正德皇帝看他片刻,猛一挥袖,折好的奏章便又散开来落了一地。江彬弯腰去捡,却被正德皇帝反剪了手压在案上。
      “我倒不知,左都督与王总兵竟有这等交情。”
      江彬手被搅得生疼,脸贴着冰冷的案几,那寒意一直渗入心底:“皇上留我至今,当真是要我以色侍君?”
      王继已逝,鞑子来去如入无人之境,江彬却只能顶着个左都督的名头,陪正德皇帝吟诗作曲。
      正德皇帝松了手面无表情道:“你终是因宣府之事迁怒于我。”
      江彬跪下,头压得极低:“臣不敢。”
      “你有何不敢?”正德皇帝吼完,却又在僵持片刻后,坐回椅上道,“罢了罢了!身边本就没几个能说话的……连你也变着法算计!”
      江彬听了仍是垂着头道:“皇上曾言——‘龙不可脱于渊,人不可脱于权。’”
      如今“位高权重”,一旦失势,便是万劫不复。
      “你也曾言——兔死狗烹。”
      韬光养晦,不过为一鸣惊人,然天命攸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江彬抬头,恰与正德皇帝四目相对。正德皇帝忽地记起那人曾揶揄道:“‘彬’属木,‘燳’属火,木生火,肝护心”。
      跟前这人当真是他的命数。是劫,是缘,犹未可知。
      “日后莫在我眼皮底下耍这等把戏!”
      江彬深深一拜。
      那俯身而下的距离,便是君臣之别了。

      翌日,正德皇帝便命内阁首辅李东阳拟旨,令宣府军三千与京师对调操练,李首辅当日便上疏十不便:
      “京边各有分地,有急互相应援,今无事而动,不便一也;
      以不习战阵者尝边,隳国威,不便二也;
      内师遽出,耳目惊疑,不便三也。京军倚恃内势,或至淫掠不律,将官护短,穷边隐忍不敢言,不便四也;
      边军入内,狎恩市爱,傲睨军民,蔑视官府,不便五也;
      违远乡井,抛弃骨肉,或风气寒暖不宜,或道里供给不续,不便六也;
      粮草之外,必有行粮,布花之外,更须赏赉,非紧急不得已之时,为糜费无极之计,不便七也;
      往来交错,日无宁息,或变起于道途,或患生于肘腋,不便八也;
      露京营之空虚,示中国之单弱,不便九也;
      西北诸边,见报声息,唇齿之地,正须策应,脱有疏失,咎将谁归?不便十也。”
      江彬看后也并不惊讶,只正德皇帝抚着那奏章道:“李首辅也工于书法,却谦虚说不如徐霖。”
      江彬是知道李东阳的,他十七岁中进士后便平步青云,先后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太常寺少卿、礼部右侍郎。四十三岁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孝宗朱祐樘去世前,将正德皇帝托付给了刘健、谢迁与李东阳。刘健、谢迁在与刘瑾的争锋相对中锋芒毕露,最终被正德皇帝批了辞呈黯然退场。而李东阳却留了下来,在昔日挚友的奚落与同僚的冷嘲热讽中不动声色,直到出任首辅,与同门师弟杨一清联合张永一举铲除了刘瑾一党。然自刘瑾伏诛之日起,李东阳便萌生了退意。
      “他总说要致仕让贤,我总也不准……”
      正德皇帝还记得,他年少时,李东阳手把手地教他练字,那大草劲丽苍古、玲珑飞动,不可按抑,亦如他的才情,他的为人。
      “可如今,怕是留不住了。”

      第二日,正德皇帝不理会群臣谏奏,早朝后便守在奉天门之东的文渊阁门外索取草敕。
      忠心耿耿的梁储出来劝了劝,不顶用。
      持正不挠的蒋冕出来劝了劝,不顶用。
      身体已无恙的杨一清出来劝了劝,依旧不顶用。
      被正德皇帝拉着当垫背的江彬,时不时被出来劝谏的内阁大学士“报以青睐”,简直如芒在背,但一直等到未时,再未有内阁出来劝谏。
      正德皇帝总觉着这群缩在文渊阁里的大学士定在密谋什么,果不其然,片刻后,内阁中资历最浅的刘忠走了出来,他朝正德皇帝笑了笑,随后放了只鸽子。那鸽子扑棱着翅膀从正德皇帝头顶飞过去,一刹那遮住日头,待正德皇帝适应了阳光才觉着似有一物坠在了自己的翼善冠上。
      “它昨夜吃了糙米。”江彬对着那一坨黑白相间有条不紊地分析。
      正德皇帝于是下令让锦衣卫速速去截获那只敢对天子不敬的鸽子。待那两名锦衣卫飞檐走壁的终于于谨身殿外追上那只鸽子时,却发现它已窝在一人怀里。
      那人对两名气喘吁吁的锦衣卫笑了笑,当着他们的面撕碎了本绑在鸽腿上的纸条,扬手一抛,看着它兴高采烈地飞走。
      正德皇帝与江彬原地等了半个时辰,终于盼到那两名锦衣卫回来,手中却无鸽子,正德皇帝刚想斥责,就见他们身后远远还跟了一人。
      江彬尚未看清那人形貌,正德皇帝已一把拉着他朝奉天门一路狂奔。
      江彬被拖得莫名,回头看一眼,却因离得远而看不清那人眉目,观其衣着该只是个二品官,只不知为何会让正德皇帝惊慌失色、避之不及。
      奉天门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汉白玉基座,凡早朝鼓起,文武官皆于此掖门外序立,而如今,这被百官朝见的九五之尊,却站在这奉天门前惊魂未定地回头眺望,见没人追来,这才松了口气。随即便找了个借口,躲神机营去了。
      江彬独自回到豹房,闲来无事,便抄起一份邸报翻看。这邸报乃传政事、释律法、刊刑案的官印之物,江彬翻着翻着便翻到了一道任命——南京户部尚书杨廷和,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迁吏部尚书,进谨身殿大学士。”
      杨廷和……
      江彬念着,便觉着有些熟悉,随意问了个小太监,便得知这杨廷和,字介夫,生于官宦之家。八岁通读四书五经,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二十岁为翰林,三十二岁为经筵讲官,三十四岁为大学士,三十六岁任詹事府詹事,专典诰赦,侍讲读,教授当时仍是皇太子的正德皇帝。正德二年,杨廷和因得罪一手遮天的刘瑾,被调往南京任户部尚书。
      南京……
      江彬忽而忆起那日与正德皇帝自南京归来时,马车里那一瞥的半边身影,同是红袍,同是那般清瘦的身形……

      傍晚,正德皇帝回来,更衣时便兴冲冲道:“我已拟了中旨,你瞧瞧!”
      中旨,即是皇帝不经内阁商议直接下令的旨意。正德皇帝亲自起草的这份中旨上写着命江彬率宣府边军入京城豹房。
      “先入京吧!日后再调京军过去。”
      江彬看过却道:“不还有封驳权?”若内阁齐心,将这旨意退回去简直易如反掌。
      “我将上回卖铁券剩的钱都给了张永,让他一一送去内阁大学士府上。”
      江彬听后一愣,觉得这招甚为阴损,皇上行贿,谁敢不收?
      “可李首辅与杨尚书……”
      李东阳与杨一清可是内阁里最有分量的人物,他们若不同意,其余几个再如何鼓捣也无济于事。
      “我自有法子。”

      三日后,正德皇帝于谨身殿召集大学事议事,谨身殿位于华盖殿后,是每年除夕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气势恢宏,规格颇高。正德皇帝在此处宴请诸位内阁大学士,自然是为表诚意。诸位大学士却都拘束得很,只干瞪着丝竹罗衣舞纷飞,偶尔吃几口,尴尬地聊两句。
      跟在正德皇帝身旁的江彬注意到,那位方被调回京的杨廷和并不在场,心里便有些疑惑。
      盛宴过后,正德皇帝便找了名头,挨个授予大学士以免死铁券。然而收了那铁券的,却都是灰溜溜的模样,好似捧着个烫手山芋似的。江彬知道,这些都是收下张永贿赂的,心中有愧,自是抬不起头来。席下未被正德皇帝授予铁券的唯二人——杨一清与李东阳。
      授完了铁拳的正德皇帝,一挥手令乐师退下,终于提及今日的正事:“边军入京一事,搁置已久,不如今日给个说法,以多胜寡。”目光掠过诸位神色各异的大学士,“反对边军入京者,进前一步。”
      一片静默中,有人垂眼,有人低头,有人干脆闭上了眼,却也有人整整衣襟,缓缓起身,一步,一步,走到正德皇帝的跟前。
      那一年,正德皇帝尚年幼,犯了错被孝宗罚站,李东阳便站到他身后,悄无声息地挡去毒辣的日头,孝宗将他拉到一旁:“你能挡到几时?”
      “你想我挡到几时?”
      孝宗别开眼:“能几时便几时,守这江山,庇我子嗣。”
      江山依旧,当年为那人寄予厚望的皇子也已已羽翼丰满,如今,终于能卸下重任,回他墓前,与他说未尽之事。
      李东阳面色平静地从怀里掏出一份早就写就的辞呈,呈到正德皇帝的跟前。

      翌日,邸报上便登了三条令百官哗然的消息。
      一为江彬领命率宣府边军入京操练。
      二为李东阳上奏乞休,被准致仕,就此结束了他近五十年的官宦生涯。
      三为谨身殿大学士杨廷和,接替李东阳出任内阁首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