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绿城 ...

  •   绿城,一座身处中原的省会城市,大抵是这里四季分明,人文历史悠久的缘故,常住人口从千禧年后逐年递增,终于是在前几年出现在了新一线城市的名单里。

      只是五月底的绿城午后气温算不上友好,毒辣的阳光穿过法桐树叶,落在马路上,洒了一地斑驳。正是工作日,路上鲜有行人,便是有,也难挨这滚滚热浪,躲在树荫下,步伐匆匆。

      许晏昀也是其中一份子,从路边便利店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就冒了汗,更别提手里还掂着沉甸甸一袋冷饮和冰棍,他手掌抵在额头上,以此试图遮盖些刺目的日光,飞快走过停车场里暴晒到已经反光的水泥路,直到钻进车里那一刻才终于出声抱怨:“明明前几天还在下暴雨!这天气真的是……”

      后面的话淹没在塑料袋的摩擦声中,李愈裳从袋子里捡出来冰可乐,拧开连灌了好几口才接上许晏昀的话:“可不是嘛,我小时候可不记得才五月底气温就往四十度上飙。”

      孙宁放好摄像机,拿起袋子里的老冰棍,拆开咬了半块:“这天气,在外面呆着真是有够受罪的。”

      车内空调风速打到了最高,许晏昀凑近吹了几秒额头,汗水黏在发丝上,才修没多久的微分碎盖发型因大量出汗都变成了飞机头,许晏昀随手抓了抓发型,而后瘫在座椅上,嘎吱嘎吱咬碎嘴里的冰块,刚含过润喉糖的喉咙混着碎冰,激得他一瞬间头皮发麻,缓了缓才道:“主要是素材要的急,不然这个季节一般都是傍晚才出来拍。”

      李愈裳感叹着:“佩服台里这个时候还要跑外勤的同事们了。”

      “每个栏目都不容易,观众都说咱们栏目好,不也是夏天要晒、冬天受冻的。”孙宁吃完最后一口冰棍,剩下的垃圾又被塞回最开始的那个塑料袋,孙宁伸手拿起副驾上的手机,导航的播报声随着他摁下开始在车内响起,做罢这些,他抬眼看向后座的许晏昀,“回台里吧?”

      许晏昀点点头:“得赶紧回去把素材交了,还有一点配音没完成,晚上出来前还要交给剪辑老师。”

      李愈裳正小口小口抿着可乐,听见这个“噩耗”,一下子哭丧着脸:“晚上还得出来啊?”

      车子已开出树荫下,阳光刹那间就从玻璃中钻入车内,许晏昀放任自己躺在日光里,懒洋洋回了一句:“你又不是不知道台里过段时间有活动,就这几天任务重,马上就轻松了。”

      李愈裳不禁小声嘟囔:“上次也是这么给我画饼的。”

      许晏昀听见她控诉,轻笑着转过头,看着高架上一辆辆飞驰而去的汽车,慢慢阖上了眼。

      绿城广播电视台临近绿城北三环,作为省会电视台,已经成立有半个世纪之多,台里栏目颇多,但收视率放眼全国排不上什么名次,这么多年在台里工作的多是80后90后,时代潮流常常赶不上。直到前年换了新台长,意识到问题所在,赶在毕业季招聘了不少00后,他们花样不少,从创新的文化类节目再到官方的新媒体账号运营,都被他们翻新一遍,收视率终于慢慢提了上来。

      三人回到台里时,除了新闻频道和他们民生频道,其他人几乎都跑去忙台里的端午活动了,连许晏昀他们美食栏目的剪辑师都临时被拉去帮忙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只给许晏昀留下一张贴在电脑上的便利贴,让他先把配音搞出来,他急用,后面还加上了三个感叹号。

      孙宁回来便把素材导进了电脑里,让一旁已经扒住空调不放的李愈裳过来看,后者极不情愿地摆摆手:“相信宁哥和学长的水平,给我留口气吧,一会还要改一下晚上拍摄的脚本。”

      许晏昀对着孙宁耸了耸肩,拿着桌上的稿子进了录音间,需要他配音当旁白的地方不多,但耐不住这几天高强度工作,嗓子沙哑得刚刚拍摄都NG了好几次,这会只好从口袋里掏出一版润喉糖,还剩最后两颗,许晏昀想了想,还是把牙疼先抛在了脑后,硬是往嘴里塞了两颗。

      他含着糖,低头一行一行默读了几遍稿子,放在台子上的手机在这时亮屏,许晏昀拿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拉进了台里端午活动的幕后群,说是幕后群,更像是个闲聊群,平日里安静的办公室,群里却有满满当当100个出头的同事。

      只是眨眼间的功夫,消息便一条一条往外跳,许晏昀尝试往上翻,发现翻不到头,正巧有新消息蹦出来,系统又自动掉回最下面。

      多是出外勤的在哭诉这红色高温预警,也不知道说要改脚本的李愈裳从哪里蹦出来的,在那里以过来人的经验传授如何偷偷背着前辈们摸鱼。

      许晏昀挑眉,选了个无语的表情发出去,见他一冒泡,不少新人更是哭得凶,纷纷表示这次端午活动结束后说什么也都要跳槽到他们美食栏目工作,可给李愈裳乐得不行,一连发了一串叉腰骄傲的表情包。

      明明她当年也曾经是这群人里面的其中一个小可怜。

      许晏昀无奈地扬起嘴角,润喉糖在这时化的也差不多了,他垂眸看了眼时间,在那句【大家知不知道好像有剧组来绿城拍摄】的消息刷新的一瞬间,把手机放回了台子上,又抿了一口水冲掉口腔里的甜腻,开始全身心投入旁白的录制工作中。

      傍晚黄昏时,三人又开车从台里出发前往拍摄地,这次拍摄的是个小苍蝇馆子,坐落在老城区里。正值下班高峰期,车子在高架上堵了半个多小时,红色的尾灯连成一串,跟过年挂在门口的灯笼似的,一长串灯笼换了阵地,在高架上摇摇晃晃。

      李愈裳吐槽蜗牛怕不是都走得比咱们快,孙宁忧心忡忡,说估计到饭店又没下脚地,许晏昀坐在副驾驶翻看着他录制配音期间错过的群聊内容,这会儿抱怨工作繁琐的内容倒是少了,多是在晒几个临市的特色菜,更有甚者,艾特完李愈裳又艾特许晏昀,说等改天换换栏目内容,到临市来拍几期。

      至于那条剧组的八卦消息,早就被遗忘在了99+的聊天内容里,如掉入大海一颗沙粒,难有回音。

      如孙宁所说,馆子里确实没一个空闲的位置,老板等他们拍摄到一半从后厨出来,抓了个干净毛巾擦擦油汪汪的手,抱歉地在镜头拍不到的角落冲许晏昀笑笑,后者用口型安慰他店内马上拍完了,随后点了几个招牌菜就准备蹲在外面开吃。

      当然 ,这才是他们要办的正事。

      在这个自媒体探店拍吃播盛行的时代,像地方省会台能为他们美食探店栏目留一个位置仍是少数,收视率虽然比不上晚间新闻,但受众群体也不少,像许晏昀这种栏目固定主持人,出门偶尔还会被上了点年纪的观众认出,每到这时,他心里总会为自己这些年所付出的努力感到骄傲。

      馆子里不少食客都认出来他们栏目组,有几位热情好客的大爷还一直拽着许晏昀想让他落座一同吃,估计是看见了老板刚刚的窘迫模样,特意打圆场,让他们多担待一下,小店靠的是味道不是服务。

      许晏昀深知他们意思,乐呵呵应着那当然,酒香不怕巷子深。

      拍了几组客人,又挤在后厨小窗户里拍了些备菜炒菜的空镜头,还以为终于能得空休息一会,不巧三人打包的饭菜也喊上了号,李愈裳挤进去拿,出来时发型都被挤乱了些,几根不听话的头发耷拉在眉眼间。

      他们拍摄台里会报销,可小馆子做的都是家常菜,也就没花多少钱,端上来满满当当,打包盒都快装不下。许晏昀一道道细细尝过,故意卖关子说这是和家里做的不一样的味,而后他对着镜头指指拥挤的小店,说:“记得人家那大锅吗?不知道观众们有没有吃过农家乐,就是那种柴火锅,这家小店炒的菜也是满满锅气味。”

      李愈裳在镜头后满意地点点头,比划着让许晏昀再补充点其他的。

      “除了味道,价格也很亲民 ,菜量都是正常饭店里的菜量。”许晏昀说着,用筷子夹起打包盒里的鸡块,刚出锅没多久,补光灯一打,还能看见冒着热气,“而且看这块头,也不算小,老板说这都是自家养的柴鸡,肉质紧实,在我们探的这么多家常菜馆里,他家的炒鸡我觉得可以称得上中上等。”

      许晏昀试菜的镜头拍完,孙宁又站在店门口拍了点空镜头,这会儿饭点过去,部分食客离开,屋里终于空出来几张桌子,老板急忙跑出来请他们三个进去坐,树下招蚊子,屋里插着电驱蚊器还好点。

      许晏昀本想婉拒老板,说他们一会上车吃或者带回台里也行,就不麻烦老板了。可看着老板恳切的神情,实在没办法狠心拒绝,三人只能掂着菜坐进了屋内。

      老板站在三人饭桌旁局促地搓着手,想把他们点的菜再热一遍,这次是说什么都不肯让了,李愈裳放软了声音劝:“放心吧叔,该拍的都拍完了,我们吃完门口拍个结尾就走了,不用担心。”

      许晏昀向老板介绍道:“这是我们组导演,她的话您总能信吧。”

      老板目光在三人身上转了一圈,紧绷的身子终于在此刻放松下来,他叹了口气,缓缓道:“实在是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能理解您。”李愈裳大大咧咧摆手笑道,“我们拍的不少小店老板都像您这样,您尽管放心好了,我们心里都有数,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知道,绝不会妨碍您做生意。”

      老板连连点头,感激地冲三人鞠了一躬,他动作快,许晏昀没拦住,等手伸出去时,人已经跑进后厨忙活了。

      李愈裳盯着他忙碌的背影,手支着脑袋,小声感叹:“每次都在这种时刻发现了自己的重要性。”

      “这年头开门做生意也不容易啊……”孙宁说着,往碗里盛了一勺热乎乎的炒凉粉。

      中午探的是面馆,许晏昀没办法剩菜,只能一大碗面全进了肚子里,下午也没怎么运动,面到刚才还没消化完,试菜他也就每道尝了两口就饱了,这会儿拿着瓶可乐,时不时咬着吸管吸一口,他刷着手机,头也不抬接上孙宁的话:“所以我们身后其实不止是观众。”

      “学长说的好。”李愈裳理解他没说完的后半句话,笑眯眯扒了一口米饭混着炒菜进嘴。

      端午活动的闲聊群这会儿没人发新消息,许晏昀想了想,抬手把对面二人吃饭的样子拍下来发进群里,不过几秒便有人回复,有说看饿了的,也有说每日一想进美食栏目组的。

      最新一条来自晚间新闻栏目组的,冯豪居然也在群里,他直接艾特许晏昀说你们挺闲的啊,许晏昀回了句那确实,还故意加上了一个微笑的表情符号,做罢也不顾一众被气得直跳脚的大忙人们,把手机又放回桌子上,迟来的困意这时上涌,许晏昀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没睡好?”孙宁好奇问。

      许晏昀点头,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昨天晚上没事,窝家里看了部电影,看到快两点才睡。”

      李愈裳筷子停在空中,凑近来问:“嗯?啥电影看这么久?”

      许晏昀睨她一眼:“食不言,寝不语。”

      李愈裳撇了撇嘴,不死心回怼道:“学长才要少熬夜,不然年纪轻轻秃头嘞。”

      “……”许晏昀被噎得一时半会无话可说,李愈裳见自己扳回一局,俏皮地比起胜利手势,纵使这几年这样的斗嘴现场已经看过无数次,孙宁还是忍不住笑,许晏昀就更无奈,拿起手机不再搭理李愈裳。

      也正是这时,闲聊群里的消息突然成倍数飙升,许晏昀点进去看,无一全是尖叫,只有夹杂在其间的几句话才被许晏昀一眼捕捉到。

      他手指停在那句总结上——

      【安娜真的要来绿城拍电影啊?有人知道剧组消息吗?主演是谁?】

      安娜·琼斯,这名字许晏昀不能再熟悉了,作为好莱坞近十年备受关注的新一代女导演,她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进行改编又搬上大荧幕,第一次尝试爱情片主题电影就在隔年奥斯卡上荣获最佳导演奖,许晏昀昨天花了一夜时间才第一次慢慢看完这部电影。

      但许晏昀没想到,昨天还在屏幕里看见的名字,居然有一天会和自己处在同一个城市里。这时他才想起来,昨天在搜索安娜的名字时,确实有瞥见一眼大数据提供的最新消息,她在为新电影的开拍做最后的准备。

      只是选择在绿城,是个让行业内人员都疑惑的决定,国内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多在相关配套设施更完善的城市,绿城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迎来规模如此大的剧组。

      消息还在继续刷屏,许晏昀看得眼花,与其说是眼花,更多的是他也说不上来的烦躁,跟一团雾似的,绕在心口,挥不去、散不开。

      对面李愈裳的手机也震了震,她起初以为是闲聊群消息的推送,并没有在意,可接着,震动声持续不断,许晏昀也抬眼看过来,李愈裳只好不情不愿放下碗筷,人脸识别后,微信自动跳入最新消息的界面。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最广为流传的故事,叫潘多拉魔盒,那则故事里,潘多拉打开了魔盒,放出人世间所有的灾祸,但好在她及时关上了魔盒,将希望留在里面。

      而眼下,许晏昀急躁地看着怔在座位上的李愈裳,他像有所预感般心里阵阵发慌,李愈裳手中的手机化作那魔盒,一切灰暗的恶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涌着朝这里袭来,将他喉咙扼住无法呼吸。

      李愈裳的怪异让孙宁也绷紧了神经,他深吸一口气,问是不是台里直播出什么事故了。哪知,李愈裳呆滞地抬起头,径直略过孙宁的问题,转而问许晏昀知不知道安娜要来绿城的消息。

      许晏昀放在腿上的双手紧握,缓缓点头。

      “那你知不知道……”李愈裳飞快朝四下瞧了瞧,店内其他人并没有注意到这边,她用手掌挡住对外的那半张侧脸,低声追问,“男主角,是温绪远。”

      许晏昀怎么会知道呢?在此刻,他只知道自己茫然地摇了摇头,茫然地坐在原地,茫然地下意识念出那三个字——

      “温绪远?”

      这名字是一则短咒,脱口而出的一瞬间,许晏昀仿佛看见了希望将时间倒转,灾祸重新回到了魔盒中,周遭的一切慢慢变为平静。而温绪远,也如昨夜一般,在屏幕里对着屏幕外的许晏昀伸出手,后者情不自禁抬起手。

      他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绿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