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观戏 ...


  •   花月儿手指不自觉捏紧,斟酌许久才开口。

      “这样好的一份差事,月儿肯定愿意的,只是姑娘方才将解围,若接受便是对姑娘有所愧欠,月儿受不起姑娘如此相待。”

      闻言桓雅走至花月儿身旁笑道:“月儿姑娘多虑了,我此前来并非是为了平白为你寻一活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我桓雅不做,也不会做,只是过些时候,或许是几个月,又或许是一年,甚至几年后,我桓府会仅剩一空宅,届时,我需你做两件事,且并非须臾之间即可解决我这般说,姑娘可还觉得受不起?”

      “月儿在此谢过,不过,姑娘所指的事究竟是什么呢?”

      “其一,我需你帮我照看这座宅院,无需每日,隔段时间来即可。其二,福莱酒馆这等地消息最为灵通,若他日我想知悉些什么,还望你能如实相告。”

      -

      拉回思绪,桓雅发觉这时日过得真是有些快,仿佛眨眼间便已数年。

      “月儿,这位是蔺公子......”桓雅停了片刻,似是在思考该如何介绍这位公子与他的关系,片刻后,桓雅继而浅笑道。

      “这位是我近日结交的好友,因性趣相投,特邀于此观你所出演的大戏。”

      桓雅此话一出,蔺琛弯腰向花月儿行礼,花月儿见状也连忙回女礼。

      行完礼,花月儿便行至桓雅身前,挽起她的手,眉眼间不见方才的喜悦,反倒是多了几分忧伤。

      “自上次一别,竟已多年,而这福莱酒馆也变得不似从前,先前大多喜欢观戏,而自永塘换过县令,如今这福莱却似是为其所开。”

      “怎会如此?月儿你且坐下,细细同我说道。”桓雅握着花月儿的手有些焦急。

      花月儿便是细细地同桓蔺二人述这些年,因换新官,而产生的种种令百姓的生活置于水生火热之间的缘由。

      这得从桓雅离别永塘的第二年说起,和宁二十四年,永塘县县令周氏于家中病故,继而李氏代之,而其所行种种,却令人有苦说不出。

      因永塘地方不大,因此朝廷鲜少会管一县城的税收之事,周氏接任后,前几次的税收还算正常,样子做完,便私自将税率提高,让本就税收不佳的百姓雪上加霜。

      税率提高,自是交的税收与朝廷提的税率不同,他们则是对外提高税率,待税收完成,又按原来的税率上交给朝廷。

      多余的便是进了他们的口袋,且多半是李氏私吞,毕竟地位高,他人收了些好处,自是不多说什么。

      然而永塘近些年,由于自然因素作祟,这庄稼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百姓也常温饱不足,又无治理之策施行,但前些年好在前任县令仁德,时常会发粮赈灾。

      而现今不仅不赈灾,反倒提升税率,且将米价抬高,仅官府私售处价位稍低,因此官府内官员真真是中饱私囊一回。

      百姓们叫苦,却只能于家中抱怨几句,不敢多言,本就不富裕的生活,硬生生多几道难处。

      官府不论职位高低,皆很狂妄,李氏代之后,原先的一批人是不愿意跟着李氏做事,李氏也瞧得出来,便随便找个理由将原来的人马找个理由一一解散,遂而重新招兵买马,那些家中有适龄少年的,都争先恐后塞钱给李氏,但谁知,少年雀跃入官府之后,却像奴婢一样做人做事。

      人马一换,他们反倒是变本加厉的放纵。

      而较受欢迎的福莱酒馆又刚好换了掌柜,跟官府沆瀣一气,将百姓爱看的大戏撤去,如今台面上,仅剩欢歌载舞,对于以戏剧出名的永塘来说,是多么可悲。

      听完此话,桓雅不自觉握紧了拳头,表面看似平安顺遂的生活,背地里百姓竟有那么多的苦水要吐,向来官府便是为了百姓伸冤,护百姓平安而在,如今却成了迫害百姓的源头。

      秋风悲凉,吹得百姓的心渐渐失了温度。

      当真是令人气愤,桓雅思索着计策,应是戏将要上演花月儿这才被人叫走,桓雅跟前仅剩蔺琛一人。

      也许是身着浅色衣裳的蔺琛不带有很强的攻击性,使得他于桓雅而言,不曾有防备的必要,抑或是身边难得有适龄的友人陪着说话,桓雅也就无所顾忌的畅谈。

      桓雅瞧着面前的蔺琛,温声道:“蔺公子,我心中有一惑,不知可否说与你听?”

      “但说无妨,若蔺某知晓,必为姑娘解答。”
      此时,楼下戏台上,终于传出了戏子们的吟唱,花月儿说的太过绝对,并非全都撤走。

      只是歌舞升平,比生死离别更受人欢迎。

      台下唱的是和宁年间有名的戏曲,名为《征战四方》,讲述的是一群少年郎,英勇奋战,最终却战死沙场,保卫家国的故事。

      其中的主人公是达官显贵里的富家少爷。出生于优渥家庭的公子哥儿,多半是不知民间疾苦,开头主人公也属这一类,一次次的经历,使得少年郎变了心性,愈发成熟。

      乡间先前有流传此剧本为谁所作,也不知是怎么,长年流传着也就无人在意,只当是用作消遣的读物罢了。

      现今的富家公子哥是什么脾性,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像主角这种经历的更是少之又少,有能力的,都恨不得一辈子捧在手上,不愿让其受一点人之疾苦。

      没能力的,多是黎民百姓,才会令其读一番书,走科考这条路,寒窗苦读十年,盼望着有朝一日一举成名。

      当然,这科考也并非是一日之功,有的富家子弟,靠着背后的人物依旧能榜上有名。

      而这本起初出现之时,也有才学之士认为是用来给富家子弟挽回名声的,也有人以为名声大都坏尽了,也没有什么作用。

      这番理论,自是在私下里讲的,大家伙都生怕传到哪位爷的耳朵里,从而引来什么祸端。

      因此,对于这本的看法,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不过,这戏能起到激励孩童的作用,戏份也比较精彩,永塘的百姓大多是较为喜欢的。

      而这大戏,至今也就留存几本较为受欢迎的,其余的便是留存在过去百姓们的脑海里。

      福莱酒馆,到底是为百姓开的,纵使有其他什么的原因,也还是不愿失去百姓这方的经济来源。

      桓雅瞧着下方的戏,不禁入了迷,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公子以为,男儿立于世,应当怎样的活法才不为虚度?”

      此话一出,桓雅本以为蔺琛会深思熟虑一番,但他倒是想也不想的便脱口而出。

      就好像她提的这个问题,他心中早有答案一般。

      不过,见蔺琛所见与自己略同,桓雅并不打算深究他这般想的缘由,现下心中是喜悦的,但要说清为何,桓雅倒也是答不上来。

      一出戏短暂,很快便结束了,桓雅站起身往下看去,只见今朝戏幕落,却少有为戏中情而潸然泪下之人,该说戏中情不足以打动世人,还是人心不似先前那般纯粹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