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接下来几天,在记忆的指引和自身的适应下,汤小米一家三口都开始有条不紊地接受了古代版的生活。

      经过努力,陶秋菊总算是把家里收拾得有点样子了,不再是灰尘遍布、杂草丛生的场面。

      汤大强也把屋顶都补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睡着睡着突然下大雨,茅厕上也搭了几块从老房子杂物间里翻出来的厚板子,蹲在上面有安全感多了。

      另外他的腿养了两天,汤显祖送来的外敷药物起了一些作用,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痛了,摸上去明显有在好转,只等再过几天彻底养好。

      只是芦苇还要多晒几日,晒干了才能开始编织。

      一家人还是只能继续睡在稻草堆上,忍受时不时的刺挠。

      破败的院墙、坑坑洼洼的地面、简陋的厨房也都还需要忍受,暂时都还没来得及改善。

      这几天汤小米又跟着汤甜甜、汤欢欢姐妹俩去找过几次野菜,虽说没有之前的好运,野鸭蛋再也没看到过,但其它的各色野菜找回来不少。

      可是野菜之所以是野菜,就是因为它纯野生,并没有那么美味。

      连着吃了几天,四个男孩子还好,陶秋菊、汤大强和汤小米三人却都忍不住面有菜色。

      实在是口感疲劳了,食欲都下降了不少。

      汤小米开始无限怀念现代常见的萝卜白菜等蔬菜,那才是真的鲜甜可口啊,哪里是粗糙还未被驯化地野菜能比的。

      陶秋菊显然也这么认为,她抓紧时间在屋后面开出来一小块菜地,之前这里就是菜地,只不过荒芜了,把上面的野草拔掉,然后挖开就好。

      在几个孩子的帮助下,搞了大半天才差不多开出来。

      累是累,但想到今后就能在这里种上蔬菜吃,一家人又都觉得值当。

      陈氏知道他们家这情况,还特意送了他们一些萝卜、白菜、茄子、丝瓜等常见的种子,只等把地再挖两遍就可以种下去了。

      “唉,之前袁家那一大块地都是我们娘俩忙活种上的,没想到一口菘菜都没吃上就被赶过来了。”陶秋菊结合记忆不禁叹气道,如今人管白菜叫菘菜。

      陈氏听了这话,忍了又忍,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你们这家分得也太吃亏了,又没做错什么,咋能被人这么赶出来,他宋老爹好歹是亲爹吧。”

      随即撺掇道,“你们咋不回去再闹一闹,只要你们支棱起来,族里不会眼睁睁看着你们被欺负不管的,他们袁家算个啥,还欺负到我们汤家来了!”

      汤家上面有人,说话做事向来算硬气,虽说不主动欺负人,但也从来不肯被别人欺负的。

      上河村汤氏一共只有500多口人,一百多户人家,算是挺大的村了,和隔壁下河村差不多。

      但往年春耕时候抢水,下河村都不敢和他们上河村明着起冲突,所以怕他们干什么,陈氏理所应当地这样认为。

      她这几天和陶秋菊相处不断增多,处得颇为愉快,加上本来就是热心直肠子的性格,因此话就说得很直白。

      听得陶秋菊一阵意动,凑过去小声说道,“悄悄和你说,我们是有这个打算,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经历这一遭,我们俩口子算是想明白这个道理了,不能就这样软下去。”

      “对,就是这个道理,弟妹你是明白人!”陈氏惊赞道。

      陶秋菊被夸得忍不住脸一红,幸好脸足够黑,没有人发现异样。

      “不过我们得等小米他爹腿伤好了再去,到时候还要族里帮忙啊,不然我们两人身单力薄。”她补充说道。

      陈氏爽快地应道,“那没问题,让你家大强去和我男人商量,实在不行去找族长大伯出出主意,族里不能这么看着我们汤家人被欺负的。”

      有她这话,陶秋菊略显放心地点点头,心里开始筹划了起来。

      这种事情最好一击即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下那袁家一块肉下来才行。

      不过眼前还不是时候,因此她转移话题道,邀着陈氏明天一起去镇上,“明天是十五了,一起去镇上吗?我们如今什么都缺,必须得去买点用的了。”

      陈氏也有此打算,刚好一起去,因此点头说道,“村里不少人家应该都要去,明天一早会在村头大榕树下集合,你早点过来,我们一起去。”

      陶秋菊正巴不得,绝好的社交机会啊,立刻就精神抖擞准备打入上河村妇女集团的内部去。

      想当初为了跑销售,她一个医疗技术人员可没少混各种圈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没想到如今又到了重拾旧业的时候了。

      只是这回挑战小得多,小小上河村,远远没有商场那么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并且这回她的功利心没有那么强,只是想和大家处好关系,今后互相帮衬罢了。

      果不其然,在汤大强院门都还没出过的时候,他媳妇儿就已经和村里大娘小媳妇们打成了一片,让身为技术宅的他叹为观止。

      ---

      第二天一大早,陶秋菊如约带着汤小米在村头大榕树下和其他人聚合了。

      晨露中,粗略看上去有十多个妇女,其中打头的就是陈氏。

      在陈氏的热情介绍下,她很快和大家聊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嫂子、弟妹的叫个不停。

      汤小米完成了叫人混脸熟的任务后,就和一起去镇上的汤甜甜凑在了一起,两人悄悄嘀咕了起来。

      经过几天相处,她们两也熟络起来了。

      此时大家对刚来的她们一家很是好奇,有知道内情的,也有不知道内情的,一时纷纷就向当事人打听了起来。

      只见陶秋菊三言两语把以前事情大致说了下,给汤大强塑造了一个被后娘压榨的可怜老实人形象。

      只说之前是被猪油蒙了心,主要还是被面甜心苦的继母袁氏蒙蔽,竟然不知道亲近汤氏家族这边。

      这些话解释了他们之前为何不与这边联系,那完全是被蒙骗了,不知道事情真相啊。

      “你们不知道啊,我家大强从小以为自己是吃用袁家的,活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全是那后娘袁氏误导的他。”陶秋菊痛心疾首地说道,“后来我们几个孩子接连出生,也一直是寄人篱下,过得比另外两房的孩子们低人一等。”

      “可是前段时间才知道,孩子们的亲奶奶是留了口粮田给我们这一房的,汤氏族里也是公道都让带走了。你们不知道,他爹知道这个消息后,直接是抱头大哭啊,原来自己不是吃别人家的饭,原来自己和孩子不是天生低别人一等的。”陶秋菊绘声绘色地说道。

      没有一句假话,只不过都是之前原身的事情,被拿来借用说一下完全没有压力。

      “所以一说分家,我们畅快就答应了,只是没想到分得这样不公平。”她继续说道。

      一番话下来,听得大家既心疼又气愤,心疼他们一家过这样的日子,气愤那后娘面善心毒,更气愤那亲爹不作为,眼见着人家糟蹋他们大儿子一房。

      至于之前略微觉得的不舒服,就是说汤大强多年没和汤氏走动这一点,则被大家揭过了。

      是的啊,人家都活得那么艰难了,没有亲娘教,亲爹又不管,后娘还尽教坏的,他一个人能懂多少人情世故啊。

      后面终于娶了媳妇,可怜媳妇也是个没有亲娘的,两边都没有大人教这些人情世故,大家代入想了下,瞬间觉得理解了。

      陶秋菊亲娘早早去世,就一个父亲拉拔着她长大,这一点她们也都是清楚的。

      “弟妹啊,你们回来也好,今后和村里的大家伙儿多走动,你们毕竟姓汤,大家都是族里人,互相帮衬。”汤显宗的媳妇张小花,也就是汤欢欢的娘亲说道。

      “就是啊,回来了就是我们族里人了,只要努力,就能把日子过好的。”陈氏也安慰道。

      “对了,你家大强的腿好些了吧?我上次听我男人回来说不会瘸的,应该快好了吧?”孟大娘关切地问道。

      她是汤显祖前面的那家,亲缘关系上和汤大强已经出了五服了,但上次还和别的几家一起来专门来看望过卧床的汤大强,说是看着他娘长大的有感情在的。

      这就是宗族,以祖先和血缘为基础,把大家牵在了一起,无论走了多远,总还有几分情味在。

      这是在现代大城市里长大的汤小米难以理解的,那时候她对老家人基本上没啥印象。

      因为从小到大压根儿就没咋联系,大家各过各的,也没有联系的必要。

      而在古代,宗族的意义却颇为重大。这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因为如今人们主要靠劳动力生存,人丁越多,越抱团,人们才能生存。

      在战争时期,宗族抱团可以增强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在自然灾害时期,宗族抱团可以共同抵御灾害。

      在商业活动中,宗族抱团可以共同开展商业活动,并互相帮助 。

      像《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就自始至终互相“抱团”,共进退,同荣辱。

      这种宗族社会制度直到清朝晚期才逐渐瓦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状态,这使得宗族社会的经济基础受到严重削弱,民众对宗族的依赖才逐渐减弱。

      现如今大梁的李氏家族、梁氏家族、赵氏家族、王氏家族都还是紧密抱团在一起。

      就连全国排不上名号,只在徐州稍稍有点影响力的汤氏家族也是如此,十分注重家族团结,甚至是非自己同支的也愿意伸一把援手。

      这会儿彭城汤氏的族长汤显通,就正在接待北边投奔过来同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