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王老爹这回没有料错,他儿子大饼虽不是个读书的材料,上阵杀敌却颇有天分。几场仗打下来,虽受了些小伤,但军功倒是没少立,从一个小士卒升至方郡的守城之将也只花了数年时间。王老爹接到消息,一面思念儿子,一面欣喜若狂,老泪纵横。

      李瑾之在京城的差事也越办越好,侍郎赏识不说,渐渐的竟以诗文出名起来。

      “你说你当了将军便回京城,却食言了。我后来听说胡人大举攻城,援军不至,你一人率军民死守孤城,竟守到此时此刻才回来。那日,究竟如何?”

      李瑾之说的,乃是这二十年来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方郡久攻不下,胡人的统领也急红了眼,顾不得其他边塞城镇,竟将大半军士统统调至城下,誓要血洗方郡,斩守将人头挂于旗上,方能出一口恶气。

      胡人此举,却正合了镇边将军的意。方郡小城,人口不过三万,军士不过五千,将不过一人,却能以此城牵制住大量胡兵,留出空隙让朝廷大军绕至其后,直捣胡人王庭,这买卖再合算不过。镇边将军甚至在天子面前立下了生死状,舍方郡而顾全局,消除北患,在此一举。

      “那日惨象,至今想起,仍如在眼前。瑾之,还是不要提了。”

      李瑾之握紧酒壶,深深看着他:“我想知道。”

      王方宜眉头紧锁,眼里流露出难以言说的不忍和痛楚:“那时正值寒冬,胡人军临城下,军士们连同还没来得及搬走的百姓,无论老弱,一律上城抗敌。城内粮草不足,只撑得住半个月,可是到了第十天,我们的箭就射没了,只得拆了城内的房子,用石头抵挡。到了第十五天,粮草尽绝,能杀的牲口马匹也已杀光,但朝廷援兵还未到来。我们这才明白,朝廷是不打算要这方郡了……”

      李瑾之怔怔地看着他,如看着失而复得的宝物。

      王方宜顿了顿:“第二十天,胡人终于攻破城池,城内军士百姓无一人降敌。胡人屠城,男女老幼,连三尺孩童也不曾放过。”

      他说到此处,便再说不下去,李瑾之只是看着他,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半晌,李瑾之问道:“后来,你便一直守在这孤城中?”

      王方宜抚上李瑾之的鬓角,此时瑾之不过四十出头,却已经鬓发皆白,在这月光下看起来格外惊心:“我再睁开眼时,仍是在那城中。只不过此时,方郡已是一座彻彻底底的死城。”

      方郡之战换来的是朝廷在北方的全胜,胡人被占了王庭,只得退到更西更北的地方,边患从此结束。镇边将军向天子奏表,说方郡将士百姓,为朝廷,为国家,壮烈而死,死得其所。全军将士无不泣血痛心,惟愿将其尸骨妥善掩埋,再请高僧超度亡灵。北方大捷,方郡军民在天之灵,亦可安心。

      然方郡之痛终抵不过大捷之喜,方郡一事,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

      “后来,你如何了?”李瑾之仍是执意问道。方郡之战他不是不知道,后来如何他也不是不知道,但此时却定要听王方宜亲口说出,他才觉得自己的心有了着落。

      “我在方郡盘桓了十年,来来回回,铠甲都已腐朽得脱落下来,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城的路。那里风大,常常砂石漫天,城墙连同城内的房屋也日渐残破,无人来问,也无人来管,大约是都忘记了。有时候我站在风里,满眼皆是黄沙,黄沙中荡着黑影,像是许多如我一样也找不到路的人。”

      他说至此处,李瑾之想要去握他的手,却只握住一片冰冷。

      “后来有一日,竟然下了一场瓢泼大雨。”

      王方宜所说的大雨亦是一场奇事。方郡本是西北干旱之地,平日里连带着湿气的风也不曾有过,这年,却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雨,举国皆知。

      见过那场雨的牧民说,那荒废的孤城早就被掩埋在黄沙之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形状,四周便是茫茫戈壁,只有远处的祁连雪山白连绵不绝,白得耀眼。本是干得发慌的天气,忽然不知从何处飘来一片黑云,单单罩在方郡之上,不一会儿便刮起大风,卷起阵阵阴湿之气。天空划过一道紫色雷电,直直降在方郡城上,将城墙硬生生劈出一道口子,随后豆大的雨点便落了下来。

      这雨下了足足两个时辰,将整座孤城十年来积攒的黄土泥沙刷得干干净净。

      雨停之后,胆大的牧民走入城中,只见一路白骨,皆不知姓甚名谁。

      天降异象,朝廷方才想起这座孤城,有高人说是天阴雨湿,冤鬼烦哭,须请人做一场法事,方得无碍。

      月已经渐渐落下,天显出微微的蓝。

      王方宜仍是轻轻抚着李瑾之的鬓发,叹道:“我在那里呆得久了,事情忘了大半,出城那日,我本应随着其他人一起走,但我脑中却只记得一件事,要回京城来,见一个人。他们便答应让我回来看看。”

      李瑾之轻笑道:“我在京城,也只等这一日。”

      王方宜道:“抱歉,瑾之,我回来晚了。”

      他出得城来,只记得要回京城,却不知京城在哪儿,一路飘飘荡荡,戈壁荒漠,秦岭黄河,花了大半年功夫,才走到这亭子中来。

      不知何处响起笛声,像是那日他在方郡城墙上所闻,他内心激荡,道:“瑾之,你听……”

      李瑾之听着,觉得自己几十年来不过是在这笛声中做了一场大梦。胡雁飞落,月圆之夜,青衫乌发,故人来归,他这梦终于也是要醒了。

      “要日出了。”他道。

      李瑾之朝东方望去。那天边泛起白色的光,丝丝金色混杂其中,便如金色的画彩慢慢晕满白色的纸张。月亮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只在那天边的树梢边,留下一抹幽怨的身影。没多久,金色的光芒布满东天,远方的树木杂草,也渐渐分明起来。胡月亭被这阳光镶上一层金边,刹那间,世间万物仿佛都欣喜地跳跃起来。

      王方宜似也陶醉在这美好的日出之中,疲惫的眉头展出如释重负的神情。他回头冲李瑾之笑道:“瑾之,再见。”他慢慢地说着,慢得像深呼吸一般,他的身影随着渐渐露出的太阳而淡下去,细碎的光透过来,已分不清楚是他融入了阳光,还是阳光融入了他。

      李小山呆呆地看着这日出。它同三十年前江陵城的日出没有什么不同,一般的红光漫天,一般的云霞万丈。就在这金色的晨曦之中,他正走在去书院的路上。那时,他肚子中刚吃下王大饼给的油饼,饱得很踏实。

      后记:胡月亭乃是京城外一处名胜,得名于著名诗人李小山的故事。传说月圆之夜,小山诗人本在亭内独自饮酒,却逢一只不开眼的胡雁,一脑袋栽在小山诗人的酒桌上。小山诗人不气不恼,反而欣喜非常,认定胡雁南归,北边的故人必已不远。次日午夜,果有故人归来,青衫乌发对着皓首白衣,月下别是一番景致。小山诗人兴之所至,提笔蘸墨,在亭柱上写下“胡月亭”三个大字,从此便再无人见其踪影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 8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