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手机 ...

  •   黎止家离学校不远,出了湾口延着水泥路向左直走二百多米就到了。

      隔着老远她就听到外婆阮杏芬的声音。

      “大端!你把豆浆倒上,快下课了——”拖着长长的尾音,有些急切。

      黎止外婆叫阮杏芬,兄弟姐妹五人她老幺,上头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黎止只见过二舅公和和四姨婆,另外两位据说身体不好去世的较早。那个年代时兴男孩名字要正气方圆直观体面,女孩的名字里带花草果树清新缠绵。到了后一辈依然沿用这个传统,李家三个女儿依次李红萍、李金橘、李白桃。

      阮杏芬性格泼辣,又是个闲不住的,前年镇里建中学征用了她家两亩田,今年农活儿少了一大半。

      她闲来无事,就做了点包子拿去学校门口卖。

      阮杏芬手艺好,第一天就卖了个精光,后来闻香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五大笼包子卖个干净不说,还有人没买到。

      阮杏芬尝到了甜头,思前想后最终一咬牙拿着存折去信用社取了一千五百块钱,找到镇上的铁匠,让他给焊了一个七八平的铁棚,又去找李老三,将家里做房子没用完的砖和水泥沙子运到到棚子旁,做成正面带门的堂食屋,置办了一些小木凳和木桌子,开起了小餐馆儿。

      小餐馆儿在八达中学右侧,攀着校围墙而建。小餐馆的客人,多是走读生。

      八达中学教资优质,综合了三个乡镇的生源,家里远的学生只能住学校宿舍,吃食堂。
      食堂的饭菜没有油水,又总是那几样,久了学生们不爱吃。

      听说校门口有个包子摊儿的包子馅儿又鲜又足,有大胆的学生趁着门卫没注意溜出去买。
      没几天的时间经常出来买包子的同学发现,学校门口的包子摊儿不见了,多了个早餐店,店主正是之前用小木拖车卖包子的大婶儿。

      于是他们发现,大婶家最好吃的不是包子,而是辣油饼配上香醇豆浆,啧啧……想起来就要流口水。

      小餐馆的生意,在学生的口口相传下,越来越红火。

      阮杏芬越做越来劲儿,又在中午和晚上供应饭菜和炒粉炒面,这让吃学校饭菜,吃得想吐的孩子们欢兴不已,也让阮杏芬夫妇倆开始了早五晚八的生活。

      小餐馆里由铁棚和堂食屋两部分构成,铁棚正面是半开窗的样式,窗外的人能看到里面的全部操作流程。

      棚子里靠窗放了一个专门用来煎油饼的复合平底铁锅和一个煤炉,煤炉上放着一个深铁锅,里面的正炸着油条。

      油饼锅的左边是长行木操作台,台上铺了层瓷砖,揉擀面用的。

      正对着窗那面放了一个三层带抽屉的柜子,用来装一些一次性用品。

      棚子不大能放的也只有这个多,堂食屋的空间是棚子的2.5倍,里面放了两张方桌和若干四脚木凳。

      靠着棚子那边近门口的位置放着一个小煤炉,煤炉上的锅里煮着香喷喷的茶叶蛋,角落里有一个有大半个黎止高的塑料白桶,里面装着干净水,地上放着一大一小两个不锈钢盆。

      每到饭点是店里最忙的时候,黎止来的也巧,赶上孩子们快下早课吃早饭的时间。

      黎止走近,“阿奶~阿公~”

      正在擀着面饼的阮杏芬看着自家的小丫头过来有些惊讶。

      她和老伴儿平时在店里忙,没时间管孩子,好在小丫头能干又懂事,平时放学还会来店里帮忙提提水,洗个碗啥的,几乎没让阮杏芬操心。

      大湾里谁不说她会教娃,以后准能享福,阮杏芬每次听着这些话,表面谦虚着,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昨天周六,黎止在河里洗衣服时掉进山下的大深水坑里,幸好被去割猪草的李老四的媳妇看到给捞了起来。

      小丫头也没声张,回家换下湿衣服,中午还去店里帮她干活儿,谁知下午就发起热来了。
      这可把两口子急坏了,小丫头很少生病,一生起病来就不轻,两口子昨天下午四点就收了摊子回去熬药给黎止喝。

      今天早上五点阮杏芬摸摸黎止额头感觉退了烧才放心的来店里。

      揉面时还听李大端念叨着黎止乖巧听话的喝了完药,想着小丫头早上起不来估计不会来店里了,还想中午干脆给她送点粥喝再回去给她煮个药。

      这下看到小姑娘睁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俏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阮杏芬放心了一些,想着中午让她再店里吃完再回去自己煮药吃。

      心中想着这些,手也不停,将手上擀的薄薄圆成的面饼放进锅里,又拿过一个丈夫已经包好的饼胚,用手掌压平,再用擀面棍将它擀圆。

      这油饼卖的好,看着简单的活儿,很考验技巧,而且这活儿非得两个人,一个人根本来不及。

      因此每天都是她和丈夫一个人包,一个人擀,吃的时候要趁热,凉了就软掉不好吃。

      “止止过来正好!一会儿下课了,正好帮忙干活儿。”李大端唬着声一脸的严肃,不知道还以为他多不喜欢面前的小妞妞,事实上,家里他从最疼黎止,但是他也最爱逗黎止。

      这些黎止也是在外公去世后才慢慢想明白。

      “一会儿你就帮着收钱找钱哈。”阮杏花给油条翻了个面,像做包子,炸油条、煎饼这类的技术活她不放心让一个黎止来,唯有“收钱”这活儿她放心交个她来做。

      黎止不管阮杏芬怎么想的,走到她旁边接过筷子道:“阿婆,你擀饼,我来翻。”

      阮杏芬看着黎止一手熟练的翻着油条,又腾出手从一旁屉子里,摸出零钱盒子放在自己右手边,心中骄傲不已,自家妞妞啥都会,女孩子就要多学点东西,以后到婆家去了就不会被人说啥都不会了。

      有了黎止的加入,整个制作流程快了不少。

      八达中学初一、初二施行五天课制,学生们周五下午放假,周一早上来。

      初三则施行一周六天课制,每周周日的上午上完第一节课才放假,周一下午上课。

      不一会儿黎止看到有学生陆陆续续从校门口走出来,这会儿初三学生吃早饭时间,许是快要放假了,学生们轻松雀跃的向餐馆儿挤来。

      “婶儿,一碗粥一个油饼一个包子!”

      “我和他一样。”

      “给我拿两根油条一杯豆浆!”

      “两个包子一碗粥。”

      ……

      铁棚子前的人越来越多,黎止暗自庆幸刚刚和阮外婆对了遍各种吃食的价钱。

      心中算着一碗粥五毛,一个油饼五毛,一个包子五毛,一共是一块五毛,收两块找五毛,心中想着,嘴里念着。

      “算错了吧,小止止~”戏谑的男声响起,引得周围的人发笑。

      黎止抽空瞅了一眼,是一位黑脸高个子男生,黎止没有印象,不过听他熟稔的语气,想着应该是“老客户”。

      秉承“顾客是上帝”的原则,黎止乖巧地笑了笑。

      王景瑞本想逗逗平时不爱说话的小姑娘,谁知这丫头也没接招。有点纳闷儿,也没计较太多,摸摸后脑勺,端着自己的粥去了里面。

      人潮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就只剩零零散散的一些人。

      黎止看外公外婆忙得过来,就将零钱盒子放到抽屉里,出了铁棚。

      见堂食屋里还有四个男生在慢悠悠的吃着,黎止走过去将不用的椅子摆在一旁,吃过的脏碗筷收起来放到地上的钢盆里,又往盆里舀了两瓢水,等着收完剩下的几个一起洗。

      看茶叶蛋煮好,便拿着长勺一个一个的将鸡蛋敲破,敲破的鸡蛋在加过料的水中再煮上十几分钟,就是茶叶蛋了。相对于普通水煮蛋,这种有味道的鸡蛋更得学生们的喜爱。

      王景瑞两三口吃完一个大肉包,又灌了半碗豆浆后才总算感觉胃里踏实了一些,放慢了进餐的速度,他问程衍:“放学打球,你去吧?”

      程衍皱着眉。

      “不去。”

      黎止站的地方刚好在他们附近,见黑脸男生说话,她不由朝他对面扫了一眼。

      男生外表干净秀气,身形俊瘦,进食的速度不慢但却给人一种美感,让人一看就觉得家教很好。许是正值变声期,声音有些嘶哑,与他的气质极不相符。

      这边王景瑞还没来的及开口,娃娃脸男生激动地嚷嚷起来了。

      “我们几个都去!三班四班几个也去,你不去没法玩儿呀!”

      “有作业”嘶哑的声音坚持。

      “作业可以晚上再做。”王景瑞顺带给娃娃脸递了个眼神。

      对方忙点头附和,“对呀对呀!”
      ……
      后面又是两人自认配合的天衣无缝的劝语。

      程衍不耐烦了,三两口喝完碗里的粥,率先起身离开。两人忙吃完跟上去。

      “唉……你别走呀!”

      “等等……”

      看他们离开,黎止将吃完的盘子收到盆里后,随手再将凳子摆好,视线却被凳子上的一部白底黑框手机吸引。

      黎止对这款手机并不陌生,某亚款经典版。

      前世表姐有一部通体银白色的同款,黎止总是看她捧着笑得花枝乱颤。

      想着失主应该是刚坐这里的四人中一个,听见上课铃声响了,黎止也没去追。

      她随意按了一个操作键,手机亮了,没有锁,黎止看了下时间就又将手机扔到口袋里了。

      2013年5月13日,倒是和她猜得差不太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