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卫川和曲大夫结伴往回走,脚步轻快得很。

      他心里明镜的,许小北最后给大家的解释就是胡诌。

      可胡诌又怎样,能在误会那么深的情况下完美解决问题,这就是能力!

      至于许小北跟赵临究竟有没有事儿,卫川相信是不可能。

      俩人都没有过交集,怎么展开铺垫?

      不过,经此一事,卫川越发觉得许小北和卫童口中那个“外表林黛玉内心薛宝钗”的人有些四六不靠。

      传说中,许小北为人处事有三宝:委屈、认错、哭着跑。

      而今天面对侮辱性极强的事件,虽说她一时气得像个小河豚,可分析起问题来却头头是道。

      不但没用她的吉祥三宝,还勇敢面对众人。特别是怼刘红梅那几句,卫川一个钢铁直男,暗地里都觉得爽。

      路过井台边时,卫川见到大嫂赵金霞正和一帮妇女在拉呱,他打了个招呼,没做停留,直接往家去了。

      赵金霞昨晚鼓了个针眼,从家带段线出来,一边跟人聊,一边往手指头上勒。

      见到卫川过去,拿拳头咚咚捶两下前心,使劲叹了一口气:“你们瞧瞧,个一点心都不长的玩意!亲事都黄了,还笑呢,亏他还笑得出来!”

      缠毛线的李婶子惊得毛线团都掉地上了,“亲事黄了?为啥?”

      “那边要求彩礼加码,非再加辆自行车,卫川不同意,这不就黄了?”

      李婶半信半疑,“不都说好的事了怎么又变卦?卫川那对象不就是上河大队老孔家的三闺女孔月儿吗,就卫川这模样这人品这工作,配那孔月儿可一个来一个来的,他家咋想的,白给都合适,还要自行车?”

      “就是,她孔月儿下边那玩意儿是镶了金边咋地!可真敢想!”聂大柱媳妇拿双鞋底在旁边纳,忿忿不平道。

      赵金霞这火上大了,一提这事儿眼角的针眼就一跳一跳地疼。

      她烦燥地把手指头上的线头咬下去,压了两下太阳穴,“还不是因为那个许小北!孔家来人那天,卫川就不咋热络,人家没吃午饭就走了。后来回去,也不知打哪儿听说的,说是卫川和许小北有事儿,俩人一起上山采蘑菇,还一起炖野鸡,还说许小北为了卫川都不跟别的男青年来往了,老许家两口子也老相中卫川……”

      赵金霞恨得咬牙切齿,想到板上钉钉的事让许小北整得十拿九不稳了,就越说越急,差点一口气没上来昏死过去。

      聂大柱媳妇赶紧放下鞋底子拉着赵霞坐下,“你倒是慢点儿,一个小叔子的事,你急这样!”

      大柱媳妇刚才听得心惊肉跳。那天王桂珍上河坝上臭显摆去,差点没给她气死,回头就把许小北那点破事添油加醋给嘚嘚出去了。

      可她哪想到事儿传这么快,都传孔老蔫家去了?

      赵金霞缓了好一会儿,才继上这口气,“我怎么不着急,人老孔家说了,卫川现在在省城住的是集体宿舍,结婚后为了省下租房钱,闺女可以不去省城住,就在咱柳树大队跟着婆家上工干活,要是有了孩子婆婆还能帮着照看,啥时候卫川单位分房了,啥时候再往省城搬。你们说说,这么好的对象,上哪儿找去!”

      赵金霞为啥这么上火?她知道卫川是个劝不动的,想赶紧找个软乎弟媳妇,孔月儿人瞅着就好骗,到时候赵金霞撺掇撺掇她少给继母继妹钱,多拉把拉把亲侄子亲侄女,赵金霞这日子不就支愣起来了?

      李婶点点头,“你说得倒也是,现在你家卫川是香饽饽,主要因为他在省里立住了脚,嫁他首当其冲图的不就是能进城?这么说孔老蔫一家人不错……就是不明白,为啥非要加辆自行车?”

      聂大柱媳妇抢赵金霞前头说了,“那还用说,人家听说卫川跟许小北整一起去了,不放心呗!谁家日子被许小北盯上能有好?不趁早多要点彩礼,省得哪天让许小北搅和黄了,娘家一分都得不着!”

      李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这许小北,夺笋呐!

      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的许小北可不知道自己祖坟都让人家给骂冒烟了。

      她在家炒花生呢。

      一边炒一边想,自己要不要参加明年的高考。想了半天,摇摇头。

      原身今年十六,只念完了小学,连个初中文凭都没有,直接考上大学,这也太不符合自然规律了。

      她准备潜伏两年,明年春天就张罗着自学,后年夏天正好参加第二批高考。

      炒过花生放到簸箕里拿到院子里晾上,许小北去菜窖抠了几个土豆和胡萝卜,又上菜地拔颗白菜。

      秋菜都入地窖了,只是地里还特意留了二十来棵白菜,就等着让霜打过让冰冻过才好吃。

      扒下外面不好的菜叶子扔到鸡架去喂鸡,许小北在仓房里翻出点茄子干,而后上超市掏出一瓶老干妈,还带了一斤大米。

      今天中午,要做个土豆焖饭和锅包茄子,外加一个白菜酱汤。她打算在焖饭里面加上老干妈,吃起来一定又香又爽!

      锅里多加了菜油,放进葱姜和切好的土豆块翻炒,炒到土豆起了焦黄的锅巴,又加了满满一瓶老干妈,而后许小北给锅中添水,放进大米和高梁米,开始焖饭。

      另一口锅里没放油,直接加水和大酱,放冻白菜和土豆,等开锅就行。

      等饭熟的功夫,许小北把老干妈的包装撕了扔灶膛里,瓶子用纸包上,寻思着一会儿就上河边给扔掉。

      许老太这时候闻到香味出来了,“小北你在做什么?闻着咋这么香?”

      “奶,我拿辣椒油焖的饭,你不是喜欢吃辣吗?”

      老太太站厨房里使劲吸了两口香气,笑呵呵的,“酸甜苦辣咸,我啥都爱吃,有吃就高兴。”

      “那正好,我跟县供销社的香兰姐学了一道锅包茄子干,酸甜口的,一会儿做了给奶尝尝。”

      许老太点头说好,瞅瞅时钟怕是花生卖得差不多了,就慢悠地溜达着往摊子上去,想帮衬着儿媳妇收摊。

      一边走一边还说,“还是人小记性好啊,没见你跟那个营业员唠多长时间,怎么就学会了这么多?奶奶算是完了,唠一天也记不住一样。”

      许小北在她奶身后吐了个舌头,“奶你别谦虚,要说心里有数,全家属你第一。对了奶,你先过去,我做好饭就去。”

      老太太没回头,一只手背着,一只手抬起来摆摆,走了。

      不多会儿,饭熟了。

      许小北揭开锅盖。

      今天多加了白米,高梁饭出锅就软软的,每粒米上都裹着老干妈的辣油,香气都要飘到大队部去了!

      许小北拿勺子先尝了块土豆。没上化肥的土豆又干又面,外面带着锅巴,跟老干妈的干辣椒和豆豉混在一起进嘴,简直香得人灵魂都在颤抖!

      刚盛完满满一大盆饭,墙头那边就响起姜婶的声音,“小北,又做啥呢,这么香啊!”

      小北应了一声,盛出一碗隔着墙头给姜婶递过去,“婶子你尝尝,辣椒油焖饭。”

      姜婶使劲闻了闻,忍着口水回屋,拿了一饭盒腌蒜给送过来道谢。

      许小北把蒜放好,刷锅添油,给泡得半干的茄子干抖上淀粉过油炸了两遍,熬糖加醋,茄子干进锅翻炒挂汁,一道锅包茄子干就做好了。

      这道菜本来是用鲜茄子做,不过目前没那条件,七十年代没有大棚,吃的都是地里的应季菜,所以只能用茄子干代替。

      做好了,小北尝了一口。

      炸过的茄子金黄酥脆,裹汁又酸又甜,配上香辣可口的老干妈焖饭,再来一口白菜大酱汤……

      夫复何求啊。

      许小北拿起饭盒,一盒装满焖饭,另一盒装了一大半的茄子干,又放了腌蒜和腌黄瓜,给她爸送饭去。

      带着饭盒到了摊位,见三十斤花生都卖完了,小北让小南去给许正茂送饭,她则和王桂珍还有许老太抬了花生去供销社。

      卖的钱换了一部分糖和淀粉面粉,留下十元现金,许小北和王桂珍抬着三十斤的花生原料回家。

      路过柳树河时,只见河岸边有几个男青年在抓鱼。

      许小北着急扔老干妈的瓶子,就说要下去看看,想买点回来晚上熬个汤。

      王桂珍直接就不走了。

      “小北,那河里没啥好鱼,全是嘎巴鱼,一身的刺,你还买啥,跟他们要几条不就行了?去吧,妈和你奶在这儿等你,要完鱼正好让他们帮着把花生抬回家去。”

      许小北只能敷衍着说行。

      下到河岸边,许小北假装踉跄,把瓶子给丢石堆里了,结果那几个男青年眼尖看到她,“哎,那不是许小北吗!”

      许小北只好硬着头皮过去一一打了招呼。

      “你们抓了这么多鱼?”

      大桶里,巴掌大的嘎巴鱼装了快两桶,应该有好百八十斤。

      “今天运气不好,只抓到嘎巴鱼,这玩意刺太多,顶多能熬个汤,也就喝点腥味。”聂二柱是这帮人的头儿,回小北的话。

      嘎巴鱼不招人稀罕,肉里全是刺,谁也没功夫吃它,熬汤吧,废火废油废材料的还熬不出白汤,所以即便河里多,也没人特意来捞这个。

      许小北瞅着那两大桶鱼,有了想法。

      “要不,你们把鱼卖给我吧?”

      聂二柱一愣,“你要买?”

      “嗯,我会做,做出来好吃。你们卖给我吧。”

      聂二柱笑了,“说啥呢,这玩意平常捞了也就是喂鸡,还卖给你?直接送你了,我们帮你送家里去。”

      “不用不用。”许小北直摆手,“你们白送的话我就不要了。这东西也没法子过称,这样吧,一桶一块钱,行不?”

      聂二柱脸刷地绿了。

      知道许小北卖花生能挣点钱,可也不至于这么财大气粗吧?

      但卫川有钱,养得起她。

      看来,她跟卫川处对象的事,是真的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第 2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