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奇怪的货郎 ...

  •   《老刚自传》摘抄——
      大家好!我是老刚,专业投下水道好多年,有业务请跟我的经纪人老闷联系。老闷多次跟我说,投下水道的“投”写错了,他说你老是到处写“投下水道”,人家以为你要自杀呢。但是我们这一行的广告词就一直就这么打,弄得生活好像作死一样。
      要知道,生意一直很难做,这也不怪我们吧?
      有朋友可能会问,给投下水道的做经纪人,这还吃的上饭吗?老闷是我朋友,平时给人送点书刊、快递,传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他给别人打工,不像我这样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所以为了提携他,我就无底薪聘请了他。
      老闷特长是说书,跟我不一样。我是搞实业的,比如投下水道、修理抽油烟机、换纱窗来……
      呃,这腔调你是不是很耳熟?绝对不是河南话!我所从事的这份事业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你们要是喜欢,我就慢慢讲给你们听。
      那天老闷跟我说,上个世纪在临淄的河崖头村,有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他的工作性质跟我差不多,希望我了解一下货郎的收入水平和经营范围,看看能不能借鉴一点经验,拉长我们的产业链。
      本着无事可干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事业发展的美好憧憬,老刚两人奔向临淄河崖头村。河崖头村的大门,全部是汉白玉做成,相当壮观,周围遍布高清监控,老刚俩人骑着摩托车站在村口,几乎失去为村民们服务的勇气。
      一一《老刚自传》完。自传这么快扑街,也是正常的。

      《老闷日记》摘抄——
      今天晚上,我再次翻开那份报纸,真是让人难以置信,1964年,在临淄河崖头村发生了一件大事,600多匹殉马被初次发现,这些马匹都指向一个人——齐景公。在殉马坑内,除了马匹没有一件随葬品,唯一的一件铜铃,还被人在1971年的发掘过程中不慎踩碎。
      齐景公的墓葬在后来的挖掘中发现是一座空坟,据说早就被盗了。当年齐国发生重大变故——田氏代齐,田恒杀死齐景公的孙子齐简公,引起孔子愤怒,孔子沐浴更衣要求入宫要求鲁哀公发兵伐齐。但是被鲁哀公拒绝。有研究齐文化的人发现,当时齐国有大臣认为,国之名器不可假人,于是将齐国的国之重器,运出临淄,希望帮助姜齐复国。但姜齐国运已尽,田齐如日中天,竟然成为战国七雄。这些名器就失落于临淄之外。
      我琢磨,在临淄周围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博山——青龙山、白虎山、凤凰山、黑山,四大神山,环环相扣,仿佛一个天然的迷宫,似乎守护一件宝物。要揭开博山这个小城里的隐秘,必须得去一趟临淄殉马坑。那里是一切秘密的源头,也应该能找到所有答案。
      ——《老闷日记》完。谁的日记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那天下午两点,老刚骑着豪爵125带着老闷,就上了309国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老闷的电动三轮跑不了长途。老刚曾经跟老闷郑重承诺,等事业做大了,他就买辆五菱宏光,125折价卖给老闷,事业再做大了,就换成宝马,把五菱宏光折价卖给老闷。(老闷的电动三轮车就是这么置办的。)
      大概一个多小时以后,两个人找到了河崖头村。在村口,老刚拦住一个乘凉的老头。“老人家,跟你打听个事儿。以前,这里有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
      “走街串巷的货郎?你们要买东西啊?现在我们村有超市……”
      老闷赶忙拦住老人的话头,“是这样,老人家,我们是来考察项目的,你们村有没有谁家下水道堵了,我们可以上门帮助投下水道。”
      “投下水道免费吗?不免费啊,不用了不用了,我们都是亲自投。”
      老刚理解老闷急于开展业务的心态,但没有这么聊天的,你张口就让老人家们花钱,那就是不孝啊。亲情化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是要讲究孝道为先,所以就不能提钱,得先要比亲儿子还亲。等咱进了家门,你跑不掉了,再层层加价。比如投下水道不要钱,但是收您少量材料费,给你投下水道的工具,别人家就不能用了,可以直接留在您家里,方便您以后随时用。但这个工具大概得二三百块,可以便宜一点,就收个150的成本价吧,而且这点钱还不够我们成本呢。
      实际上这个工具也就卖一二十块钱,但你要是直说,我这是收150块钱的人工费,老人们就会不开心,不开心就会不想给钱,在他们眼里人工不值钱。这些老人家从小就白干活,从来不认为人工还值什么钱,但你说这个东西高科技、高分子、高纳米,绝对超过150块钱,他不但信了,而且还会认为赚了大便宜。
      再说了,像老刚这样一条五大三粗的汉子进了你家,老人家们一般也很懂礼貌。
      老刚批评了老闷的急躁冒进的态度,强调了这一行的生意经,然后俩人就换了个老头打听。
      好在村里老头不缺,一会工夫找到十好几个。在河崖头村的村头,有好多老头在这里乘凉。
      言归正传,据村里老人们说,当年有个货郎担,买生活日用品、杂品,火柴针线一类的东西。他行踪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了,那个时候是日伪时期,现在活着能记着点的,怎么也得七八十岁了。就算有印象,估计也不可靠。“我记着一点,好像是个博山人,听口头禅就差不多,老是说,‘老唤老唤’的。那个时候,我们经常跟他买一些针头线脑的,火柴啊什么的生活必需品。花不了几个钱,有时候还不花钱。”老人说,那个时候本地有很多马骨头,就是现在殉马坑里的马骨,可以用那个直接换火柴。
      老刚知道,殉马坑可以当地的宝贝,发展旅游就靠这一堆马骨头了。当年这个货郎为什么要换马骨?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刚的兴趣。乡间货郎的行业,跟修理纱窗、投下水道有相似之处,都是行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微薄的回报,以此养家糊口。不同的是,货郎在乡下,老刚在城里。
      一个货郎要马骨干什么呢?
      同理,假如一个投下水道的,他投开了下水道之后,不问你要钱,却相中了你家门口的一个狗食盆,这会不会引起你的怀疑和警惕?
      最让人担忧的一点是,货郎用杂货换马骨,没有引起河崖头村老百姓的任何警惕。相反,大家认为这是件好事。所以,不断有人去挖来马骨跟货郎做交易。
      老刚忽然记起当地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日本间谍——岛崎役治,他曾经来到临淄拍摄节孝坊,当时的临淄城就是如今齐都镇,这里距离殉马坑并不远。
      那些日本间谍,他们经常扮成货郎四处行走于中华大地的,有时候是为了探查情报,有时候是为了绘制险要关隘的地图,有时候还会搜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
      这个货郎会是当年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吗?岛崎役治的中国话是在博山一带学的?所以会带一点博山口音?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线索。
      1929年,岛崎役治在临淄城区拍摄过节孝坊,地点就是现在的齐都镇,从那个地方到河崖头村就不远了。
      老闷跟老刚说,有关日本间谍的记载非常多,我们知道,当时中日之间处于战争状态,一般平民也经常变身为间谍。这样也要看平民的心态,如果心态比较极端,很容易就被发展成为间谍。但是在战争状态下,大家心情都很容易变得极端起来。
      “你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间谍了?”老刚认为老闷这是在开玩笑。
      “当然,你以为这种情况谁能独善其身呢?”老闷说,“赶紧走,前面有片棒子地,我们去看看有什么可以捎回家的东西。”
      在很多情况下,小偷小摸是间谍经常干的事情。老刚俩人没有什么底线,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贼骨头。贼骨头的意思就是,从骨子里就是贼。
      其实老刚一直在想,老闷为啥鼓动自己来临淄,骑着摩托车跑上几十公里,当然不是为了投下水道,开辟新业务。他也知道马骨头是文物,但是这东西现在也卖不了钱啊。
      “你跑这么远,肯定不是为了来这里看妹子吧?”老刚认为河崖头村里的妹子没有这么大魅力。
      “当然,你这小子赶紧帮忙掰几个棒子,我们回家煮着吃。”老闷说,他研究了一些资料,发现抗战时期有人在这边收购马骨头,他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当然老闷还跟老刚藏了一个关节,他知道这里面涉及了一件国宝,但暂时不能跟老刚讲,讲了之后,不但不会拓展思路,弄不好老刚转头就咋呼出去了。到时候,这里可就是到处都是寻宝人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奇怪的货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