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三十一章 ...

  •   殿试的考题早就定下。

      如保赤子,心诚求之。保民如保赤子,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

      这是刘太后定下的题目,早早就报给了皇帝。

      小皇帝早就烂熟于心,但对母后突如其来的阻止满是愕然。他就像是个被强迫穿上大人衣裳的孩子,在这时还是流露出些许无措。

      一个大太监从屏风后绕出来,俯身在皇上耳边轻声说了些什么,随后就看到皇上端正了姿势,强装淡定地推了推冠冕。

      “此次殿试题,如保赤子,心诚求之。保民如保赤子,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

      小皇帝清了清嗓子,一本正色道。

      谢仪早已研磨好墨水,提笔在纸上写下这次题目。

      尺通“赤”,故以赤子称呼孩童。而赤子之心,则是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而“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这句,又是出自《大学》,大概意思是要想保护赤子之心一般真诚。

      谢仪沉吟,这题目实则可以容纳的范围过广,凡是治国之道,只要能切合这前提,便能成为阐述的模样。

      策问策问,非但要言之有理,针砭时弊,更要和世情相结合,方才是一篇得体合格的文章。

      她的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矮桌边角,很快就定了主意。

      张太远擅长此道,在教导谢仪中,常常引经据典,又结合着各地的情况深入浅出,言语犀利透彻,致使谢仪也很清楚问题所在。

      朝廷与民争利、大兴土木,贪官污吏盘剥百姓……尝有太.祖号令,贪官当杀,田地造册,可随着太.祖逝世,改弦易调,躲懒省事,各有各的私心,再不复当初政令的初衷。

      眼下朝廷看似强盛,又打退了外敌,可如同中空的树干,摇摇欲坠。

      谢仪的毛笔沾着饱满的墨水,停留片刻,便再没有犹豫。

      主考官虽是皇帝,真正阅卷的人必定有谢章合及刘太后一路,从目前朝廷的种种策略来看,不论是谢章合还是刘太后的政见都偏于□□,先稳内再定外。

      剑走偏锋的文章过于犀利,这般考生常是性格偏激之人,若为上等,易为刀锋。不管是谢章合亦或是刘太后,都对这样的人没有太大的需求。

      殿试比之省试,又宛如有了后盾一般,再难也不会跌出这百余人中,因此谢仪思定后,便下笔如神,再没有任何犹豫。

      大殿能容纳百多名考生,自然面积广大,摆满矮桌软垫后,仍然绰绰有余。

      能入殿内的大臣都是朝廷重臣,偶尔有那么几个亲近的人也在场考试外,大多数人的目光都逡巡在这些考生上,似是在斟酌着谁才是这次殿试的三甲。

      小皇帝原以为殿试是多么有趣的场面,待过去半个时辰后,他的注意显然分散到自己身上了。他扶着冠冕,侧身望了眼后面隐隐绰绰的屏风,仿佛能感觉母后的目光。

      他有些心虚,抬手又摸了摸冠冕,心道:母后是如何看出来,他换了头冠的?

      原是小皇帝在屋内待着的半多时间,悄悄换掉了那沉重的玩意儿。

      刘太后低低咳嗽了声,小皇帝立刻坐正了身子。

      谢章合轻轻笑着,手里握着那枚温热的玉环,正慢慢一个个看过去,但偶尔也会落在谢仪身上。

      谢仪如入无人之境,丝毫没有注意到大殿内的打量,不断书写着文字。

      ……

      刘素荣悄声道,“皇上,按着往常的规矩,您也是能下去看看的。”

      他是被太后拨来皇上身边伺候的,虽得了太后娘娘的旨意,但皇帝毕竟也是他要伺候的主子,眼见皇上提不起劲儿来,刘素荣思前想后,才悄悄在小皇帝耳边说道。

      皇上眼前一亮,登时就扭身往下,靴子刚踏在地面,似是又想起了什么,“你去和太后禀报一声。”

      刘素荣领命而去。

      刘太后虽对皇上之前的表现不满,但是皇帝毕竟是皇帝,这样的要求她不可能不允,颔首便让刘素荣去了。

      “绿芒,什么时辰了?”刘太后一身素净衣裳,连发髻上也只简单插着根木钗,素雅大方又周身气度。

      “太后娘娘,未时中。”绿芒轻声道。

      在她们交谈中,屏风前的皇上早已下了台阶,漫步走到考生中去。

      矮桌与矮桌间都间隔着一臂距离,就算是抬头能看见隔壁的考卷,又有哪个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做这等污名之事?

      皇上自在地穿行着,走到感兴趣的人身后就停留下来,往往扰乱了考生的心绪。皇上岁数虽小,可依旧是皇权的象征,意义截然不同。

      汲汲追求,直至今日,何人不想站立殿堂,高谈阔论?

      龙腾虎跃,就在此时!

      皇上所引起的骚动不大,毕竟考生认真,大多也并未感知到。

      谢仪停笔时,手腕酸涩,手指也有些僵硬。她停笔活动了几下手指,捏了捏指尖,右手截然不同的冰凉触感让她轻抽了口气。

      有些发麻。

      她缓了缓,这才开始认真看起她刚刚写完的文章。

      “……细书为工,累牍为富……故父兄与师长所教者非用,知利既可。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
      “……虽然。欲禁其贪而不先有以养其廉,恐亦类于救火扬沸之为耳。夫杀一賊不如使民少增一賊之为功多也,求一良将,不如选一良吏为力易也……”
      “……臣赋性疏愚、不识忌讳、握笔至此、不自知其言之过於激、亦不自知其言之过於泛。冒犯天威、罪在不赦、惟陛下留神。臣谨对。”

      谢仪书至末尾,连带着情绪都染上些许激昂,脸色越发红润。

      她敛眉,细读后有种呼之欲出的破锋感,便是谢仪自己,都有些诧异最后的成果是如此。

      彼时小皇帝恰好走至谢仪身后的位置,正瞧着那考生的卷面。

      皇上虽年幼,但也是皇家子弟,太傅悉心教育,偶有顽劣,但至少都听得进去。虽不通高深道理,然看着那些卷子,也有懵懂大悟之感。

      许是让他说出好坏何处,皇帝未必能说得出来,但是让他分辨何为上何为下,却并非难事。

      谢仪的稿纸恰恰用完才写就了文章,待稿纸字迹干后,她取来白纸覆盖其上,仔细誊抄着籍贯等必要的物什。

      小皇帝恰好从她身边经过,淡淡望了一眼,没发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便径直迈步至台阶。

      谢仪顿住,目送着皇上回龙椅后,垂眸望着己身的卷子,正待正式誊抄时,隐有炽热感,似是有人在望。

      谢仪停笔,墨水几乎都殆尽,她又开始研墨,借着这片刻光阴放空心绪,很快还没等她弄完,谢仪就知道是谁在看她。

      她的位子恰是在第一排,谢仪要是不回头,能看到的也唯有前面登阶的龙椅屏风,以及她前面的两位坐着的文臣武将。

      右边,是赵筠。

      谢仪一贯敏感,唯有陷入书海外,这种视线都能察觉,很快就发觉,这殿试非但是一个皇帝考校的过程,也是这些重臣观察的好时机。

      谢章合较为宽和的模样,偶尔和考生的视线对上,还会笑着点头。

      然赵筠不同,他神色淡淡,并不经常注意到场中的情况,偶尔望一眼,倒是把考生唬得不清。

      文臣偶尔有和王爷对上的,也是两股战战,不敢再看。常听说厉王的封号名不虚传,在战场上杀红了眼,下了战场也是一身煞气,面容狰狞。

      待赵筠回京,这等流言不攻自破,但他的确常年冷峻,少有笑意。当朝议政时,雷霆乍怒,就是谢章合都得掂量着话语。

      这次殿试,本就是赵筠意料外的事情。

      他本欲在三月前回雁门关,奈何刘太后扯皮的功夫倒是厉害,有着刘谢两家助力,便是赵筠身边的谋士都劝说着他留京稳局。

      虽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若是朝廷在粮草上动手脚,那将也难以承受。原先老圣人就屡屡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制衡赵筠,钱粮官更是常和军队是两条心。

      依着老圣人和王爷的血缘关系还如此,待刘太后垂帘听政,那更是绝无可能有更好的变化了。刘太后与赵筠有旧怨,赵筠身边的谋士无不是警惕在心。

      只盼他们这看似心大的王爷能谨慎些。

      谢仪磨完墨水,并未再停留,提笔誊抄,务必做到不删改才行。

      日光推移,殿内渐渐昏暗下来。

      谢仪停笔时,周遭余下的人并不多,早有人交卷离开。

      谢仪揉着手腕目送着卷子被內侍收走,行礼后起身出门,被內侍接引着离开。

      宫门外,张元渠和刘若然正聊着天,眼看着两人轻松的模样,怕是比省试时有了底气,见着谢仪出来,两人迎上去,张元渠道,“怎么今个儿这么晚?”之前两次,最先出来的都是谢仪。

      他嘲笑谢仪,但又心细递给谢仪敷手的冰帕。

      刘若然无奈看了张元渠一眼,更加仔细地问道,“子远,你可还好?”

      谢仪接过手帕淡声道,“无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