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 18 章 ...

  •   在秦国境内游历的士子们回来了。

      去时,有三四百人,回来之时,只有不到一半之数。

      好在嬴渠梁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并未感到失望。

      他没有主动去找这些士子,可他每日都会特意留出一段时间来,等着士子们来向他陈述强秦之策。

      事实证明,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少,可只知夸夸其谈的人也很多。

      为了甄选人才,嬴渠梁君臣花费了不少时间。为此,他最近连觉都睡得少了。

      嬴稷在看到嬴渠梁眼角下的青黑之色后,忍不住道:“大父何必每个人都亲自接见?不如先让手底下的人对这些士子进行一番考核,果真有真才实学的人,再让人将那些士子带到大父跟前吧。”

      “这些士子皆是在我秦国游历数月之后,主动回到栎阳之人。寡人亲自接见他们,也能表明寡人求贤的诚意。”

      嬴渠梁明白,日后秦国已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定然会有许多人争相为嬴稷效力。嬴稷自然不必如嬴渠梁这般事必亲躬,力求向大才们展示他的诚意。

      可嬴渠梁所处的时代,毕竟与嬴稷所处的时代不同,如今可没几个真正的贤才会来秦国自荐。

      嬴渠梁好不容易等来一些可用之才,自然对他们十分看重。

      嬴渠梁对嬴稷道:“寡人曾听你说,有位法家大才,能变法强秦,为我秦国争霸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寡人虽不知这人是谁,但寡人觉得,寡人对待这些士子的态度应该慎重一些。”

      嬴稷本是想着等他家大父亲自发现卫鞅的才干,但他实在看不得他家大父折腾自个儿,于是他决定为他家大父剧透一把。

      “那人名为卫鞅,日后会因军功,被大父封在商於之地,被人称为商君。”

      嬴稷见嬴渠梁满脸迷茫之色,显然对“卫鞅”没有丝毫印象,开口提醒道:“数月之前,有人以尧舜之道来劝说大父,那人便是卫鞅。”

      “原来是他啊。”

      说到这个,嬴渠梁顿时就有了印象。

      他蹙着眉道:“当时,寡人听他满口都是上古之风如何如何,认定他的策略对我大秦毫无用处,故而没怎么在意他。难道,他那套对我大秦真的有用吗?”

      嬴稷和白起麾下强大的秦军,难道也是用什么尧舜之道训练出来的?

      嬴渠梁越想便越觉荒谬。

      “稷虽不曾亲眼见过商君,可也曾听人说过,商君当初亡魏入秦时,怀中揣着李悝所著的《法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信奉什么尧舜之道?他多半是要借此观察、试探大父的态度。”

      嬴稷这样一说,嬴渠梁顿时就对卫鞅产生了兴趣。

      “既如此,寡人就见见他吧。”

      ……

      卫鞅在游历完秦国返回栎阳之时,便已察觉到栎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第一次见到栎阳之时,虽觉得栎阳和秦国前途不可期,但彼时的栎阳发展才刚起步,一切都很不完善。

      这回,卫鞅在进入栎阳之时,发现栎阳的守备森严了不少。

      负责拱卫都城的秦军的精神面貌,有了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人在仔细核验过卫鞅的身份之后,才放卫鞅进入了栎阳。卫鞅的身后,还有许多人正排队等着核验,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由于此次返回栎阳的士子数量少了许多,秦国专程为士子们准备的驿馆也空了不少出来。

      卫鞅从自己的房间中出来时,便听到周围其他士子的议论声。

      “原以为秦国实力弱小,用不了多久,就要被其他国家给吞并了。没想到,秦国竟然逼得韩国和赵国割地求和,还打赢了魏国!”

      “可不是嘛,我原本还有些不大相信,可看着驻扎在栎阳附近的秦军,我又不得不信了。秦军的纪律实在严明,丝毫不下于魏军啊!”

      “你们也别过分吹捧秦国。秦国能赢,那是因为魏国主力在魏齐交界之处。如果秦国单独与魏国作战,怎么可能打得过魏国?”

      “可魏国跟哪国关系都算不上好,经常需要多线作战啊!讨论这个没有意义。我倒是很看好秦国未来的发展。秦国现在夺回了河西之地,军队实力又有了迅速成长。未来,秦国说不定当真有争霸之力。”

      “这次回到栎阳之后,我发现,秦国官吏变动似乎不小啊。这回接见我们的官员里,有不少生面孔。”

      “我倒是觉得,这批新官员做事效率很高。见了咱们,也不多说废话,可该告诉咱们的,都告诉咱们了。若是日后,跟他们做同僚,咱们也省心……”

      卫鞅向来有些“独”,没有加入到这些士子们的讨论中。

      他只是靠在墙边,默默地听完了这番讨论,决定去栎阳街头走走。

      上一回,他来得匆忙,还没有好好看过栎阳的全貌呢。这回,在求见秦君之前,他倒是可以好好看一看这座城市。

      走着走着,卫鞅忽然被一队身穿甲胄的大秦锐士给拦下了。

      “敢问阁下可是从魏国来的卫鞅?”

      卫鞅不明就里,但还是点了点头。

      那为首的将领道:“王上有请,跟我们来吧。”

      王上?

      卫鞅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秦公什么时候称王了?他怎么不记得!

      不,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明明只是一介寂寂无名的小人物,秦国国君为何会亲自派人来邀请他?

      ……

      当卫鞅被人护送到栎阳王宫时,就看到两名身着秦国王室服装的人正在为他扫榻。

      这二人一人年轻,一人年迈,一人兴致勃勃,一人则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满脸的不情愿。

      那年轻者赫然就是秦国国君,年迈者,也曾给卫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卫鞅总觉得,那名自称秦国普通宗室的嬴稷十分不简单。嬴稷通身的气度,可不在嬴渠梁这个秦国正统国君之下。

      就连魏惠王甚至魏武侯,都未必能胜过嬴稷。

      这样一个人,当真只是秦国一名普通的宗室成员吗?

      按理说,他这样的人物,早该名扬天下了。莫非,他是从秦君这里接受了秘密任务,这才隐在幕后,默默地帮秦国训练士兵,就等着一鸣惊人之日?

      卫鞅这般想着,以探究的目光看向了嬴稷,却见嬴稷因为甚少亲自动手扫榻,动作不娴熟,把灰糊在了自己脸上。

      嬴稷:“……”

      卫鞅:“……”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嬴稷望过来的目光,似乎带了几分威胁之意?

      嬴渠梁看了看自家大孙子灰头土脸,目光凶狠的样子,不由噗嗤一笑,将嬴稷赶到了一边。

      “还是寡人来吧。”

      其实,这活计,嬴渠梁也不熟。不过,他可是提前练习过的。由他来做,总比嬴稷好多了。

      被自家祖父小瞧了的嬴稷面无表情地瞪着面前的鸡毛掸子,仿佛遇到了毕生之敌。

      他想要的人才,哪个不是乖乖入了他麾下?他何曾屈尊降贵为人做过扫榻这等事!

      嬴渠梁将榻打扫干净后,请卫鞅入座,他和嬴稷则跪坐在卫鞅的对面。

      嬴稷似乎是因为方才扫榻的过程中表现不佳,急于挽回颜面,便抢先开口道:“稷听闻先生有大才,还请先生将强秦之策说与君上和稷听。”

      他嘴上说着请,但语气强势,不知不觉间就带了几分命令的口吻,显然是常年身居上位。

      且他能抢在秦君之前开口,秦君非但没有斥责他,还对他的行为颇为纵容……

      卫鞅默默将这些细节记在了心中。

      虽说嬴渠梁突然将卫鞅召唤过来,打了卫鞅一个措手不及,好在卫鞅早早便构思过见到秦君之后该给出何种说辞。

      卫鞅犹豫了一瞬,率先向嬴渠梁和嬴稷二人提出了帝道治国。

      帝道治国,自炎帝而始,并在尧舜之时发扬光大。

      卫鞅一面向嬴渠梁和嬴稷描述着尧舜二帝在位时的盛况,一面观察着二人的脸色。

      只见嬴稷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不像是在与他谈论治国之道,倒像是……在看着什么稀罕的物事?

      卫鞅并不知道,在后世,嬴稷的这种行为,就是围观名场面时典型的反应。

      不“嗑瓜子看戏”,都算是嬴稷对“商鞅”的尊重了。

      一旁的嬴渠梁则神色平静地听完了这番话,而后道:“上回先生已经提过这个观点了,在寡人看来,帝道治国虽好,却不符合我秦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敢问先生可还有别的法子治国?”

      “既然秦公看不上帝道治国,何不采用王道治国?”卫鞅道:“秦穆公时,百里奚便劝说穆公仁施王道,最终让秦国‘八戎来服’。”

      “鞅在《求贤令》中,见秦公说,欲恢复秦穆公时的霸业。既如此,何不重拾王道,以王道治国?”

      嬴渠梁认真地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穆公时的光景与如今已经大不相同了。当今之世,争端愈发激烈,王道治国无法让我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敢问先生,可还有别的法子强秦?”

      因为嬴稷的现身说法,嬴渠梁对卫鞅报以厚望。他绝不相信,卫鞅仅止于此。

      毕竟,卫鞅的学说,不仅让秦国变得强大了起来,还让秦国成为了后世最为强大的国家。

      卫鞅见嬴渠梁一副笃定他肚子里还有货的样子,不由有些纳闷儿。

      不过,他没有在嬴渠梁和嬴稷的面前卖关子:“既然这‘王道’,秦公也看不上,那么,便只有用‘霸道’治国。”

      嬴渠梁一听,便来了兴致:“何谓‘霸道’?”

      “制霸天下之道,便是霸道。李悝变法强魏,行的是霸道,吴起变法强楚,行的是霸道,邹忌变法强齐,行的也是霸道!”

      “鞅这里有‘治秦九论’呈予秦王。一曰‘田论’,二曰‘赋税论’,三曰‘农爵论’,四曰‘军功论’,五曰‘郡县论’,六曰‘连坐论’,七曰‘度衡量论’,八曰‘官制论’,九曰‘齐俗论’①……”

      卫鞅在提出“治秦九论”之后,又详细为嬴渠梁分析起魏国、楚国和齐国变法的成败,这些理论又有什么作用。

      所谓“田论”,便是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化,以此来提高黔首们劳作的积极性。

      “赋税论”便是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摒弃过时的赋税制度,换成更符合当下国情的赋税制度。

      “农爵论”是卫鞅为了激励黔首种田,提出的策论,种田种得好的,有办法提高地里粮食产量的,可以得到爵位。“军功论”同理,在战场上以人头来计算军功,以军功换取爵位。

      这两论,都给底层黔首留了向上攀爬的道路。

      想要打破原有的阶层,跻身到上一层?那就努力种田、拼命打仗吧!

      “郡县论”则是废黜老氏族的封地,将老氏族的封地设置郡县两级官府,归秦君管理。

      如此一来,秦君便能将大权重新揽在手中,并对国内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调配。

      在卫鞅看来,想要落实这一条,难度相当高。既得利者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利益,他们会拼命阻挠变法。

      正因如此,楚国变法才会迎来老氏族们的疯狂反扑,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想要让国家真正强盛起来,这么做又是必须的。国家不需要同时出现多个声音,所有人只需要听来自国君的命令即可。

      楚国变法失败了,秦国变法未必会失败。

      卫鞅这次回来时,便注意到,原本在秦国朝堂上身居高位的一些老氏族,已经被赶出了秦国朝堂,这也让他对于在秦国变法一事更有信心。

      ……

      嬴渠梁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与卫鞅促膝长谈三日三夜。

      在听了这番言论之后,他总算明白,为何秦用“商君”变法,未来能够一跃成为最强之国!

      这些策论,对于如今的秦国来说,都是相当实用的治国之道。

      正当嬴渠梁想继续跟卫鞅讨论下去时,一旁的大孙子嬴稷却突然开始扫起了他的兴。

      “大父,天色已晚,你需要按时休息,想必先生说了这么大半日功夫也累了。不如,等明日,你们再继续谈吧!”

      嬴稷看着他家大父工作起来那不要命的劲,便明白为何他家大父在完成变法之后,来不及东出函谷争霸天下,人就没了。

      要是一直这么肝,谁吃得消啊!

      为了让他家大父熬到成为霸主的那一天,嬴稷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自家大父注意养生,按时休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 1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