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把柄 ...

  •   从朝臣、百姓口中争相传颂的天家威仪,便是这般泼天富贵、倾世繁华。
      紫禁城原说是前朝传下的旧物。顺治爷入关时,太和殿和太和门被李自成那逆贼烧毁。那殿内铺的金砖和殿上用的松木都是由先帝爷吩咐,各地府衙承办烧制的孝敬物。那些东西撇开珍贵不说,光是费得功夫都得花上十多年的时间。更不用说这紫禁城内,大大小小的宫殿囊括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屋子(比天宫10000间少一间),这得用多少银钱才能堆出来。
      上辈子,他苏培盛幸得万岁爷青睐,给开了脸,能跟在御前近身服侍爷,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经手的事没有一千也有上百,在他手下做事儿的太监数不胜数,下面送上来的孝敬更是没断过。
      雍正爷在世时,就算皇后主子都要给苏培盛三分薄面。可即便是如此,这皇宫重地也不是他们太监想来就能来,想去就能去的地儿。要记住了,主子再落魄那也是主子,奴才再得意那也是奴才。万岁爷在世时,最重规矩,见不得那些个尊卑不分的家伙骑到主子头上去作威作福。从古到今,都没这个理儿。
      宫女儿还能存个飞上高枝儿的念头,而他们太监呢?天生就低人一等,左右不过是个奴才命,再怎么挣也挣不过命去。
      那些刚出炉的小太监们按着旧例,排成一列,由老太监带着,前往内务府报道。
      过了南三所再向前走,这红墙间隔出的走道儿,依旧是原样。路过的太监宫女,相互看见了,也不说话儿,只是径自低着头,脚下的步子匆匆不停。
      苏培盛紧跟着前面的小太监,那红墙像是看不到尽头,那血红的颜色刺得人直想流泪。
      穿过南三所,绕过乾宁宫,看见了武英殿,离内务府就不远了,恰恰就在前面。
      宛平的民谣唱得好,“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这歌谣在宛平几乎是户户传唱。上至殿阁大学士,下至黎民百姓,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内务府乃当之无愧的大清第一肥缺。
      别光看这门口那两只光秃秃的大青石狮子,顺治爷亲题的“内务府”,这匾额高挂于朱漆大门之上。跨过足有半寸高的门坎,走上汉白玉砌成的台阶,苏培盛等一干小太监被带到了府衙的偏房前。
      苏培盛抬头扫了一眼,内务府还是老摸样,看人下碟儿,架子大得很。
      去势后的小太监们,要在这个屋子里进行最后一次“检查”。负责检查的太监要看看这些小太监是否真的yan干净了。
      连苏培盛在内的孩子们,排成长列走进房中。
      房里是白墙、红梁,正中摆着一张四方黑桌,黑桌的后面坐着个胖太监。胖太监带着红顶帽子,帽后插着花翎。此外,桌子的一边站着个唱名的太监,桌子的另一边另一个高高瘦瘦的太监正磨墨备着做笔录。
      “王荣——”一个太监拖着长音叫道。
      那个浑身都透着机灵劲儿的孩子出列,走到桌前,颤颤巍巍地解下裤腰带,往下一拉。那胖太监向他□□里瞟了一眼,光秃秃的,当然还有个刚愈合的疤。胖太监点点头,说声:“过!”
      另一个做笔录的太监在他的名字下划了一横。
      唱名的太监又叫道第二个名字:“苏大。”
      苏培盛向右跨出一步,走到胖太监桌前,“刷”的一下拉下了裤子。
      胖太监点点,“过。”
      苏培盛拉上裤腰带正准备走,胖太监提起嗓子叫起来:“梁公公,是什么风把您给出来了。”苏培盛一个激灵,立刻转身趴在地上。
      一双尖头缎料的黑色官靴从苏培盛眼前走过,苏培盛把头压得更低了。
      胖太监快步迎向来人,行过了礼,那满是肥肉的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您老若是要些什么,只需叫手底下的跟小的知会一声,哪能劳烦您老人家来跑一回。”
      “杂家这次来是替皇上办差事,”那梁公公就着胖太监的手,坐到了上位。苏培盛私下猜测,这苏公公就是在康熙年间的御前红人总管太监梁九功。
      “原来公公这次来是替皇上办差事,”胖太监恍然大悟,接着又诚恳地说道:“若有什么用的着小人的只管吩咐。”
      “这次进宫的,你看着可是有机灵点的小子?”梁九功的净鞭随手往手肘处一搭。那趴跪在木桌前的身影便格外起眼,梁九宫道:“我看这小子不错,还识得两分规矩。起来回话。”
      苏培盛听得此话,如仙乐入耳,爬起来微微向前弓起身,眼皮子低垂,一点儿错都挑不出。
      梁九功心下已有了几分主意,又见苏培盛如此恭敬,对其是逾加满意。
      苏培盛又听得一句“把头抬起来。”他微微仰起头,好让那梁九功看得更清楚。
      长相并不出众,但看那浓眉大眼着实是个有福气的,可惜了,这辈子投的胎不好啊!梁九功在心里暗暗感叹了一番,说得不知是那孩子还是自己。
      胖太监看这架势,心知那苏大是个有福的,能入得这梁九功的眼。俗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攀上了梁九功这颗大树,还愁没有那锦绣前程吗?
      梁九功又问:“叫什么名字?”
      苏培盛答:“回公公的话,小的叫苏大,是顺天府大兴县人。”
      进退得宜,不卑不亢,是块成才的好料子。宫里奴才最忌讳的是什么,没眼色上不了台面,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要想在宫里立住脚,就得会察言观色,如此这般方能得个长久。
      梁九功既寻着个得意的,也不用再在这内务府费水磨功夫了。更何况,他梁九功要个人还不容易,即便带着苏培盛回乾清宫交差。胖太监赔着笑脸将两人送到府衙门口,转过头来板着脸对剩下的一干小太监唏嘘不已:“瞧见没?这才是个门儿精的。你们也别红眼,个有个的命!”
      原本这些新进宫的小太监们应在学好了规矩后,再由内务府分配差事。若没有皇帝或太后等亲自来挑选,那就由敬事房总管太监根据宫内各处的缺额和需要分派。这里面的“学问”不在规矩上,而是在“分派”。供认有油水的肥缺在四执事、造办处等里。要想分到一个好去处,就免不了要花钱上下打点一番。反之,则被放倒一处极冷僻的所在,那太监的一辈子就废了,别再想着出息发迹了。难得有运气如同苏培盛一般好的,得了乾清宫总管太监的亲眼,直接被领回宫。而且在皇帝寝宫的内殿当差,就极有可能因讨得皇帝的喜欢而飞黄腾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把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